「這是終極有機EL技術」——螢光材料實現與磷光同等的發光效率

2020-12-08 人民網

【新聞連結】

使用超薄玻璃板的微流體晶片內電動泵

DoCoMo的「急速充電2」是什麼?

NHK開發出1.33億像素的8K視頻用CMOS傳感器

生物電子誕生(六):用昆蟲體液和微生物發電

羅姆:溝道型SiC MOSFET即將實用化

日本九州大學最尖端有機光電子研究中心(OPERA)宣布,開發出了使螢光材料以100%的內部量子效率發光的有機EL器件。這是將OPERA以前開發的「熱活性型延遲螢光(TADF)」材料摻雜在傳統螢光發光有機EL器件的發光層實現的。與原來的TADF相比,可以用更通用、更簡便的方法製作出有機EL材料和器件,同時還具有器件耐久性高的優點。OPERA負責人安達千波矢對這次新開發的技術充滿信心,甚至「被(外部技術人員等)稱做有機EL的終極技術」。

九州大學開發的輔助摻雜劑和此次的發光原理。顏色為單獨發光時的發光色。

有機EL器件的發光層一般要組合使用受電流激發產生激子的主體材料和直接關係到發光的摻雜劑材料。

據論文作者、OPERA的中野谷一介紹,此次有機EL器件的發光層使用的主體材料是「傳統有機EL使用的通用材料」。作為發光材料(摻雜劑)使用的螢光材料為發藍色光的TBPe、發綠色光的TTPA、發橙色光的TBRb以及發紅色光的DBP等,也都是通用材料。如果直接使用這些材料,有機EL器件的外部量子效率最高只有3~4%。

元件採用的螢光發光摻雜劑材料和發光時的光譜。

OPERA在這些材料構成的發光層中,添加了TADF材料作為輔助摻雜劑,由此提高了外部量子效率,藍色光為13.4%,綠色光為15.8%,橙色光為18.0%,紅色光為17.5%。

該技術可帶來兩大好處。一是由於基本結構是材料設計自由度高而且在器件製造方面已經有豐富技術經驗的螢光材料器件,因此可以更加簡便地開發出發光效率高的有機EL器件。

另一個好處是有望大幅改善高發光效率的有機EL器件的發光壽命。這是因為,輔助摻雜劑的作用是為主體材料與摻雜劑材料之間的能量輸送提供幫助。由於直接關係到發光的摻雜劑是電化學穩定性較高的螢光材料,因此「器件的驅動耐久性顯著提高」(九州大學)。(作者:野澤 哲生,日經技術在線!供稿)

相關焦點

  • LED材料分析:磷光發光材料能否取代螢光發光材料
    近年來,張杰始終致力於光電轉化領域磷光發光材料的研究,相比於傳統的螢光發光材料,這項技術能夠讓顯示的色彩更加絢爛,同時光電轉化效率更高。  在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張杰帶領科研團隊展開了「新型兩極性鉑配合物的可見/近紅外電致磷光性質研究」。「別看這項技術的名字念起來很拗口,其實很好理解。」
  • 【OLED材料技術】磷光發光材料vs.螢光發光材料
    OLED發光材料的分類有多種,根據發光方式來分,可分為螢光發光材料和磷光發光材料。從材料的發光機制來看,根據所有原子旋轉可能性組合,可以產生四種類型的激子旋轉分布狀態:一種非對稱性的單線態激子旋轉方式和三種對稱性的三線態激子旋轉方式。前者為螢光發光材料的發光機制,後者為磷光發光材料的發光機制。
  • OLED發光材料分為螢光發光材料和磷光發光材料
    【導讀】:OLED發光材料的分類有多種,根據發光方式來分,可分為螢光發光材料和磷光發光材料。
  • PHOLED(磷光有機發光器件)顯示技術
    PHOLED(磷光有機發光器件)顯示技術 Stanley Ch 發表於 2009-02-09 11:07:49 PHOLED的誕生PHOLED(磷光有機發光器件)是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一種,它的效率可以高達傳統螢光
  • 有機發光二極體研究取得新進展:提高螢光發光材料發光效率
    據報導稱,吉林大學化學學院、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峰教授團隊利用有機發光自由基材料製備有機發光二極體,實現了接近100%的量子效率,解決了傳統螢光發光材料發光效率低的問題。該成果以吉林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自然》刊發。
  • OLED發光材料未來開發方向是高效率、改善螢光材料、引入磷光材料
    OLED發光材料主要有小分子發光材料和高分子發光材料,小分子發光材料可以分為螢光材料、磷光材料。目前美國柯達、UDC和日本的出光興產等公司在小分子材料方面有出色的表現。CDT、日本住友化學、NHK、DOW、COVION等公司在高分子發光材料方面比較出色。
  • 九州大學教授談TADF有機EL材料開發(上)
    九州大學教授、最尖端有機光電子研究中心(OPERA)主任安達千波矢的研究小組在2009年發現了具有「熱活性型延遲螢光(TADF)」這種新型發光現象的有機EL材料。之後,許多發光波長的材料都快速提高了發光效率。
  • Small:通過螢光-磷光-磷光三通道發射策略實現有機全彩發光轉控
    有機發光材料是一種擁有多種光電應用能力的有前景材料。而在傳統的有機發光材料中,獲得相對獨特的發光顏色,通常需要分子共軛骨架的變換來實現。
  • 【材料】外消旋化增強有機室溫磷光
    近年來,有機室溫磷光(RTP)材料因在光電器件和生物電子學等方面的潛在應用而備受關注。
  • 圖文詳解螢光和磷光如何在OLED中應用
    這種方法可以提高發光效率,同時為使三態激子參與發光,發光層可以由數層有機磷光摻雜層與螢光摻雜層交疊而成,利用磷光材料軌道角動量大,使三態激子發磷光,再通過有機螢光層 轉換為螢光,從而提高了發光效率。而多重發光層器件是將不同顏色的發光材料分別摻混在各個發光層中,利用各單層發光再混合來實現多波段的發光。
  • ...純有機單分子白光——調節烷氧取代基實現共增強的螢光磷光雙發射
    利用螢光-磷光雙發射是實現單分子白光的有效手段。這種方法的優勢是利用一種有機材料就可以實現白光發射。然而,由於有機分子的自旋軌道耦合較弱,磷光的發射很容易受到影響可能會造成螢光和磷光的發射比例失衡,如何去平衡並且增強螢光-磷光雙發射實現高效率的單分子白光是一個極具挑戰的問題。
  • 如何改善TADF材料的發光純度?
    無劍芯 發表於 2020-11-26 14:13:38 記者剛剛獲悉,出光興產第三代OLED發光材料技術獲突破,研發出TMEF(TADF-Matrixed Electrofluorescence
  • 中山大學池振國教授團隊:超長有機磷光材料發光效率取得新突破
    超長有機磷光(UOP)材料具有長的發光壽命,當撤去激發源後仍然維持一段時間的發光,所以也被稱為有機長餘輝材料。這類材料在緊急照明、交通標識、防偽、光學記錄以及生物成像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尤其在細胞成像等實際應用方面,它能有效地消除背景光或激發光的幹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噪比。
  • 發光學報(特約綜述)| 有機夜明珠: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柔性結構不利於形成剛性環境,外部環境中氧氣和水汽等容易對三線態激子產生猝滅,這使得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種類稀少。基於此,如何設計和實現高效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是廣大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熱點之一,對於豐富有機長餘輝發光材料種類、拓展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2.
  • 【材料】平面PN異質結型有機發光二極體
    然而,與現在主流的基於無機半導體技術的顯示與照明產品相比,有機半導體發光技術衍生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仍然很少。為此,研究人員仍然持續致力於開發同時兼備低成本、高電光轉換效率以及優良視覺優勢的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為降低製作成本,通常要求製備原料中不含有稀有或者貴金屬,為此基於全有機材料的螢光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近些年受到青睞。
  • 磷光和螢光的區別 螢光及磷光印刷簡介
    磷光和螢光的區別 螢光及磷光印刷簡介 2019-05-23 11:39:10 來源:全球紡織網 磷光和螢光的區別,在於激發分子由激發態降落至基態所經過的途徑不同
  • 【科技日報】螢光/磷光混合型白光OLED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馬東閣研究員等在螢光/磷光混合型白光OLED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材料》上。  目前,OLED照明引起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極大關注。由於藍色磷光材料的穩定性一直沒有解決,螢光/磷光混合發光被認為是實現OLED照明應用的最佳途徑,混合型白光OLED成為有機發光研究領域的一大熱點。
  • 臺清大研發低成本OLED新材料,發光效率全球第一
    ~點擊這裡,搶先報名~臺灣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技術嚴重落後日、韓,大陸甚至擴建OLED面板產線,國際上的大企業更在近十年內已取得大量相關專利技術
  • 【揭秘】紅色磷光材料如何讓OLED實現正白色?
    文獻報導在約580 nm左右是PtOEP的螢光位置,明顯地有較小的斯託克斯位移,間接證明在650 nm的發光是磷光而非螢光。另外,實驗量測到PtOEP在溶液狀態下室溫的磷光壽命約為80μs,明顯比一般有機物質螢光壽命約ns要長許多。這些在光譜物理上的數據都指向在650 nm PtOEP的發光是磷光而不是螢光。PtOEP在溶液狀態下室溫的磷光卿約0. 45。
  • 韓研究人員研發出深藍色磷光OLED,效率為螢光OLED4倍
    最近,一組韓國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一種深藍色磷光OLED,其效率是使用螢光材料的OLED的4倍。6月14日,韓國研究基金會宣布,釜山國立大學(Busan National University)教授金聖浩(Jin Sung-ho)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深藍色磷光材料和裝置,與螢光材料相比,這種材料具有優越的外部量子效率和現場照明特性。OLED作為一種新一代發光器件,因其具有良好的寬光夜角、快速響應速度和高發光特性而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