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圖特藏 |《林奈學會會刊》——現代生物學期刊的鼻祖

2020-09-03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對植物學稍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瑞典博物學家——林奈(Carl linnaeus)。林奈的植物分類方法和雙名制被稱為萬有分類法,這一偉大成就使林奈成為18世紀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為了紀念林奈,也為了促進生物學的發展,英國植物學家詹姆斯·愛德華·史密斯(James Edward Smith)等人共同創立了林奈學會,並於1791年開始刊發《林奈學會會刊》(Transactions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該刊是現有生物期刊的祖先。本期特藏推薦,我們將帶你領略文獻中心館藏二百三十多年前的西文期刊風採!

一、林奈的分類方法、雙名體系

林奈身處的時代,正是歐洲的大航海世紀,許多航海歸來的生物學家和博物學家帶回世界各地的動植物,無數發現不斷湧現,科學家孜孜不倦地尋求著對世界的解釋,對於自然秩序的追求也是這一時期他們共同的追求之一。

圖1 林奈肖像畫 (Carl Linnaeus,1707-1778,圖片來源:Wikipedia)

但此時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命名法則,各國學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命名植物,致使植物學研究困難重重,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命名上出現的同物異名、異物同名的混亂現象;二是植物學名冗長;三是語言、文字上的隔閡。

1735年,林奈出版了《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一書。這本只有12頁的小冊子一出版,便引起人們的瘋狂關注。內容主要分兩大塊:第一塊是建立人為分類體系。此書把自然界分成了三大界:礦物界、植物界、動物界。第二塊是林奈依雄蕊和雌蕊的類型、大小、數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徵,將植物分為24綱、116目、1000多個屬和10 000多個種。綱(class)、目(order)、屬(genus)、種(species)的分類概念是林奈的首創,一直沿用至今。

林奈的植物分類方法和雙名制被各國生物學家所接受,將生命世界以一種系統、簡明、有序的方式呈現出來,林奈自己也曾說:「從未有人像我一樣將科學轉型。」

二、倫敦林奈學會的創立

1784年,24歲的英國植物學家詹姆斯·愛德華·史密斯(James Edward Smith)向林奈的遺孀購買了林奈的藏品,幾乎囊括了他的全部動植物標本和藏書,隨後搭乘一艘英國雙桅船「外觀號」(Appearance)離開瑞典,抵達英國。四年後,1788年4月8日召開第一次一般性會議,史密斯成為倫敦林奈學會的第一任主席,標誌著英國林奈學會的成立。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學學會,至今依然活躍在生物學舞臺上,英國的動物學會和分類學會都是在該學會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分支。

1791年,林奈學會會刊開始發行,第一卷上刊登會員的名字,學會主席史密斯《關於自然歷史的興起和發展的介紹性論述》(Introductory Discourse On The Rise and Progress of Natural History)作為會刊的第一篇文章。而會刊的宗旨和會員的遴選標準在會刊的第三卷刊登,值得注意的是倫敦林奈學會的宗旨是「培育博物學科各個分支,尤其是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博物學」。這一主旨與瑞典林奈學會直接關注林奈的相關研究不同。

圖2 林奈學會會刊第(1-5)卷 (圖片來源:文獻中心期刊特藏庫)

三、林奈學會會刊的高光時刻

林奈學會的會員包括科學家、博物學家、歷史學家、藝術家等眾多領域,以及世界各地對自然科學充滿熱情的人們。歷史上,使倫敦林奈學會在歷史上聲名大噪,至今仍被提及的卓越發現是1858年會刊的第三部分上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和阿爾弗雷德·羅素·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的進化論大綱的首次刊發。

圖3會刊1858年封面頁和目錄頁 (圖片來源:文獻中心期刊特藏庫)

四、林奈學會會刊中的插畫

圖畫在闡明事物上有重要的作用,生物學上當然也離不開圖畫去進一步闡明事物。翻開林奈學會會刊1859年第一卷,跟隨書頁插畫中茶的倩影一起去尋覓一段林奈與中國茶的淵源之旅。茶的拉丁文學名叫Camellia Sinensis。中國茶葉作為代表東方文化的三大物品(其餘為瓷器、絲織品)之一風靡歐洲,瑞典人對這來自遙遠的東方國家的神奇樹葉有一種非常執著的追求。而荷蘭壟斷了當時的茶葉貿易資源與市場,出於發展瑞典經濟的考量,林奈夢想把中國的茶樹移栽到瑞典,一直試圖獲取中國的茶株,直到1763年10月航海家卡爾·艾克伯格(Cark GustafEkeberg)成功地帶回了存活株茶,林奈大喜。

下圖是林奈命名的中國茶(Thea Chinensis linn)和香港紅茶(Camcllia Hongkongsis Seem)在林奈學會會刊中的插畫。其中Thea,可能是受閩南語中對茶的稱呼/dei/的影響,拉丁語中卻沒有相匹配的音,所以林奈用希臘語thea表示,同時thea也是希臘女神中大地女神的名字,這一點似乎可以看出林奈對中國茶的偏愛之情。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會刊中繪製的林奈中國茶和香港紅山茶。

圖3 左圖林奈中國茶,右圖香港紅山茶 (圖片來源:文獻中心期刊特藏庫)

在彩色印刷技術普及前,畫師通過鉛筆畫、鋼筆畫、彩色畫,印刷商通過歐洲十八世紀的彩色套印技術也把生物學裡的最新發現展示給我們,並且別具風味。館藏這套林奈學會會刊中也有大量歐洲十八、十九世紀的彩色插畫。如下圖1綠色的柞蠶,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圖2紅黃相間的筒鞘蛇菰,在我國四川、雲南等地均有分布;圖三藍色的短尾畫眉,色彩明亮美麗。

圖4 左上:柞蠶;右上:筒鞘蛇菰;下圖:短尾畫眉 (圖片來源:文獻中心期刊特藏庫)

借閱小提示:

院內讀者可登陸文獻中心開通的Wiley資料庫獲取Transactions of the linnean Society的電子資源,或訪問http://staper.cn/knowledgePush/emeb/database.htm或http://schplarin.cn/tools/database,使用科技雲通行證登陸後訪問。

館藏地/索書號:三層中文圖書區 50.91/312

讀者可通過預約方式到館借閱,預約方式如下:

預約渠道1:「中科知匯」微信公眾號--服務--預約到館

預約渠道2:撥打電話82623353

相關焦點

  • 科圖特藏 | 歷史悠久的《義大利植物學學報》
    、延續至今的期刊之一。該刊是義大利植物學會會刊,義大利植物學會與世界公認的首個植物學學會佛羅倫斯植物學會(società botanica fiorentina)一脈相承。本期特藏推薦,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這套從歲月深處走來,帶著植物學變遷痕跡的期刊。
  • 英皇家學會《哲學會刊》:世界最早同行評議期刊
    作者:松林  10月26日,世界上最早的科學出版機構英國皇家學會宣布,從即日起,將永久免費在線開放其歷史悠久的期刊檔案庫,公開資料中包括最早的同行評議期刊——皇家學會《哲學會刊》。  《哲學會刊》由英國皇家學會出版,創建於1665年,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學研究方面的專門性期刊,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同行評議期刊。
  • 科圖特藏 | Nature創刊背後的故事
    Nature被譽為頂級科學期刊。然而與人們的想像不同,Nature期刊從一開始致力於科普和為學者提供交流平臺。文獻中心收藏了Nature第一卷到最近一期的全部紙本館藏,讓我們一起探尋頂級期刊創刊背後的故事。
  • 科圖特藏 | 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科普期刊——《科學畫報》
    《科學畫報》可以說是中國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科普期刊,是著名的中國科學社在1933年創辦的,一直持續發行至今,是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科學普及期刊。《科學畫報》創刊號封面圖(圖片來自網絡)期刊發刊詞是由中國近代分析化學學科的開創人王季梁先生所撰寫
  • 科圖特藏 | 《物理學年刊》
    創刊於1799年的《物理學年刊》 (Annalen der Physik) 是國際上歷史最為悠久的物理專業學術期刊之一。1790年Friedrich Albert Carl Gren在德國Halle創立了《物理學年刊》,最初目的是讓母語為德語的讀者熟悉自然科學理論中屬於數學和化學領域的研究結果, 刊登在年刊上的文章包括在其他雜誌發表過的外文和德語論文;1795—1797年該刊更名為《物理學新期刊
  • 科圖特藏 | 《科學世界》—— 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刊名中帶「科學」的期刊
    知匯曾於6月4日介紹了《格致彙編》是中國科技期刊的元祖。但是,你知道「科學」一詞正式對應「Science」一詞在中國傳播開來,第一份刊名中帶「科學」的期刊是什麼嗎?答案就是今天推文的主角---《科學世界》。
  • 中國化工學會主辦4個期刊2020年再創佳績!
    學術期刊是學術交流工作的一翼。中國化工學會主辦《化工學報》、《化工進展》、《中國化學工程學報(英)》和《儲能科學與技術》四份學術期刊被國內外重要資料庫收錄。EI、Scopus 、CSCD收錄期刊,中國化工學會會刊,總被引頻次及綜合評價總分在化工類期刊中名列前茅。曾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入選歷屆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梯隊期刊項目。主要刊載化工及相關交叉學科領域原創性的、代表我國基礎與應用研究水平的學術論文。
  • 世界上歷史最長的科學期刊,被踢出SCI了!
    另一本是《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Bilogical Sciences》(《皇家學會哲學會刊》B刊),影響因子高達6分,踢出原因不明。
  • 這本高達 6 分,世界上創刊最早的期刊竟被踢出 SCI 了?
    圖片來源:搜狗截圖原來,科睿唯安近日更新了最新 10 月份 SCI 期刊變化。其中 SCIE 期刊資料庫刪除了 2 種期刊,筆者也去了解了一下所刪除的 2 本 SCIE 期刊。科睿唯安一本是Geofisica Internacional,影響因子 0.82,可能因為自引率過高而出局、另一本確實聲名顯赫,是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Bilogical Sciences(《皇家學會哲學會刊
  •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提升至14.812
    據稱,Cell Research在保持上升態勢的同時,也穩定在國際分子與細胞生物學領域傑出期刊行列,並最終奠定同國際頂級期刊Nature(《自然》)及Cell(《細胞》)子刊有效競爭的基礎。  據介紹,Cell Research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生命科學期刊社承辦,是以英文形式出版、編輯和發行高質量原創性研究論文、權威綜述及快報的國際性學術月刊。
  • 中國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升至14.812
    Cell Research在保持上升態勢的同時,穩定在國際分子與細胞生物學領域傑出期刊行列,並最終奠定同國際頂級期刊Nature(《自然》)及Cell(《細胞》)子刊有效競爭的基礎  Cell Research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生命科學期刊社承辦,是以英文形式出版、編輯和發行高質量原創性研究論文
  • 生殖生物學領域期刊 | Reproductive Sciences
  • 【公示】細胞生物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結果公示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承擔中國科協《分領域發布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實施方案(試行)》,在中國科協的統一部署下,發揮學會同行評議功能以及在主辦期刊上的經驗
  • 關於發布《細胞生物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的公告
    關於發布《細胞生物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的公告 2020-12-15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科愛森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期刊建設之路
    收錄;自主創辦期刊中ESCI收錄2種,Biosis Preview(生物學文獻資料庫)收錄2種,Scopus收錄3種,PubMed收錄4種。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總經理、科愛公司董事長彭斌認為,在打造國際一流科技期刊的新徵途上,科學出版社和愛思唯爾的強強聯合,讓科愛在推動中國科技期刊快速取得顯著學術影響力、躋身國際一流學術期刊行列方面,正煥發出強大生命力。
  • 【學會動態】熱烈祝賀學會期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首破20!
    【學會動態】熱烈祝賀學會期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首破20!(2019版)(Journal Citation Reports)顯示,由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為20.507,在Clarivate Analysis(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7,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
  • 威科出版要聞 | 國內第一本血液學科英文期刊Blood Science被DOAJ收錄
    熱烈祝賀期刊編委、運營團隊,並衷心感謝各位作者、讀者以及審稿人的大力支持與貢獻!Blood Science依託於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與中國最大的血液基礎研究專業社團——中國生理學會血液生理學專業委員會(CABS)聯合創辦、威科集團(Wolters Kluwer)合作出版的開放獲取英文學術期刊,目前為季刊,已成功出版了6期。
  • 竹蜻蜓竟是現代直升機的鼻祖
    儘管,現代直升機比竹蜻蜓複雜千萬倍,但其飛行原理卻與竹蜻蜓有相似之處。現代直升機的旋翼就好像竹蜻蜓的葉片,旋翼軸就像竹蜻蜓的那根細竹棍兒,帶動旋翼的發動機就好像我們用力搓竹棍兒的雙手。竹蜻蜓的葉片前面圓鈍,後面尖銳,上表面比較圓拱,下表面比較平直。當氣流經過圓拱的上表面時,其流速快而壓力小;當氣流經過平直的下表面時,其流速慢而壓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