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發3篇sciecne及Nature子刊,趕快了解一下這個新熱點吧

2020-12-08 騰訊網

解螺旋公眾號·陪伴你科研的第2107天

老通路,新熱點。

Hippo信號通路是一種新興的生長控制和腫瘤抑制通路,它的主要功能是負調控YAP和TAZ的活性,這兩個轉錄共激活因子是Hippo信號通路下遊的效應蛋白。

過去的研究發現在腫瘤細胞中Hippo信號信號通路被抑制使得活化的YAP和TAZ自由轉移到細胞核中,調控靶基因表達進一步促進細胞增殖。但是對 yap 和 taz 在腫瘤周圍正常細胞中的作用知之甚少

2019年11月22日比利時魯汶大學Georg Halder研究團隊在Science上在線發表一篇題為Peritumoral activation of the Hippo pathway effectors YAP and TAZ suppresses liver cancer in mice的研究性論文,該文揭示了在腫瘤周圍正常細胞中yap 和 taz有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為肝癌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法。

1

研究內容

首先作者為了研究腫瘤及其周圍正常細胞中的Hippo信號通路構建出一種小鼠(N-Akt),通過轉入質粒使這種小鼠成年後自發肝內膽管癌。

模型構建後作者通過免疫螢光檢測YAP的表達,結果顯示與正常肝臟相比腫瘤細胞周圍的肝細胞表達大量的YAP

而在一些臨床肝癌的樣本中也檢測到了類似的結果,這說明腫瘤周圍細胞中YAP激活是由腫瘤引起的,而不是潛在的肝臟疾病導致。

為了進一步證實腫瘤周圍肝細胞中YAP的活性,作者使用RT-PCR檢測了YAP經典的靶基因Ctgf,Cyr61, Pdgfr, Fbn1, Ankrd1和 Birc5的表達,從結果我們可以看出與對照組相比腫瘤周圍肝細胞中YAP活性明顯增強

既然腫瘤周圍細胞中YAP活性增強,它對於腫瘤的發展有沒有影響?作者為了探究這一問題使用構建出第二種條件敲除小鼠,這種小鼠生長肝細胞腫瘤並在cre重組酶的作用下實現腫瘤周圍肝細胞中Yap與Taz的雙敲除。

比較野生型與條件敲除小鼠可以看出腫瘤周圍肝細胞的 yap / taz 缺失直接引起腫瘤細胞增殖,使得腫瘤負荷增加。這說明腫瘤周圍肝細胞中yap / taz 的活化抑制了腫瘤細胞的生長

隨後為了驗證YAP/TAZ活性的抑癌效果作者設計了兩種方法。方法一是構建出第三種條件敲除小鼠,這種小鼠生長肝細胞腫瘤並在cre重組酶的作用下條件敲除腫瘤周圍肝細胞中LATS1/2。LATS1/2是Hippo信號通路上一種絲/蘇氨酸蛋白激酶,主要的功能是YAP/TAZ的活性。

方法二是通過轉基因技術使小鼠表達異常活化的YAP/TAZ。

這兩種方式都得到了相同的結果:腫瘤周圍肝細胞中YAP/TAZ活性具有抑制腫瘤生長的能力

接下來作者探究周圍細胞中YAP減少腫瘤細胞的機制。由於腫瘤負荷較少可能與細胞的程序性死亡有關,因此作者通過WB檢測了與細胞死亡相關的蛋白結果顯示瘤周肝細胞 yap / taz 激活引起腫瘤細胞非凋亡程序性死亡,並且這一過程能被Bcl-2(B淋巴細胞瘤-2基因)抑制。

先前的研究證明了腫瘤細胞中YAP和TAZ 的活化有促進癌症發展的作用,以上結果得到腫瘤周圍細胞中YAP和TAZ活化具有抑制腫瘤負荷的效果,最後作者研究YAP和TAZ如何在腫瘤及其周圍細胞的競爭中發揮作用。

結果發現只敲除腫瘤細胞中yap / taz可以減少腫瘤負荷,這說明腫瘤被肝細胞包圍時yap 和 taz 是腫瘤維持所必需的。

而當腫瘤細胞和腫瘤周圍肝細胞中同時缺失 yap / taz 時腫瘤負荷不變則說明了腫瘤細胞只有在被肝細胞包圍時才需要 yap / taz存活。

2

研究小結

因此,作者發現了由Hippo信號通路中 yap 和 taz 驅動的非細胞自主腫瘤抑制機制,與以往結果不同的是yap 和 taz不是通過直接調控腫瘤細胞中的靶基因而是通過肝腫瘤周圍細胞來抑制腫瘤的生長並導致其退化。通過靶向yap / taz可以為癌症的相關藥物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這篇Science外,近期關於Hippo信號通路還有另外兩項重要的研究成果。

2019年12月2號,來自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院的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教授團隊在Nature biology cell 雜誌上發表題為Phase separation of YAP reorganizes genome topology for long-term YAP target gene expression的研究型論文,該論文揭示YAP通過相分離識別基因組的拓撲結構,從而能夠實現靶基因的遠程調控

2019年12月2號,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管坤良教授團隊在Nature biology cell 雜誌上發表題為STRIPAK integrates upstream signals to initiate the Hippo kinase cascade的研究型論文,該論文揭示STRIPAK通過整合上遊信號來起始Hippo信號通路活化

在短短十天時間裡連發3篇重要研究論文,Hippo信號通路這個熱點或許又要引發一波潮流,這麼好的方向還不快了解一下?

—END—

點下「在看」,多根頭髮

相關焦點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近日,寶雞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陝西省植物化學重點實驗室、AIE(聚集誘導發光)研究中心馮海濤博士一個月內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三篇重量級學術論文。其中,研究論文「Tuning molecular emission of organic emitters from fluorescence to phosphorescence through push-pull electronic effects」發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2.18
  • 浙江大學:最近連發2篇Science和多篇Nature子刊!
    在國家雙一流名單公布的最近一個多月裡,浙江大學在科研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突破,連續發表2篇Science(含參與發表1篇)和5篇Nature子刊,上升勢頭可謂非常強勁。  這些論文來自浙大不同院系,包括生命科學研究院、醫學院、化學系、物理系、農學院等。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該期刊的廣泛範圍涵蓋所有癌症研究,提供癌症生物學、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的新見解,開發和提供診斷和治療的新方法,以及了解癌症的全球社會影響的新方法,從而確保發表的工作達到最廣泛的受眾。
  • 中科大「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石墨烯取得新進展
    不過中科大除了這些偽天才外,真正的天才也很多,比如這個張亞勤,1978年,年僅12歲的張亞勤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先後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微軟中國董事長、和微軟移動全球副總裁。
  • Nature子刊,今年首個IF就突破12分,明年或可衝18分
    來自WoS截圖今年是Nature Sustainability拿到的第1個IF,作為Nature子刊,首個IF就超12分,確實值得我們關注~期刊基本信息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atsustain/
  • 我的三篇Nature子刊之旅
    子刊一作,第3篇日前返修已於昨日返修結束擇期發表。 而我在第一次聽說到這個詞,就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挫折。第一篇《Nat. 時間已經到了下午3點,接待我的編輯是一位極其負責、熱情友好的美國籍華裔女士,原姓陳,第一時間就對我發來的稿件表示認可,這讓我的不愉快很快就煙消雲散,一陣寒暄過後問了關於這篇文章的幾個關鍵性問題,隨後要求在附件中提交了一些可供原創性證明之後,就結束了邀談。
  •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級別論文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網絡截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4日16時20分訊(記者 馮茴花)今(4)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重大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任宏教授和蔡偉光副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多位研究者共同完成的論文「Dilution effect of the building area on energy
  • Nature communications 到底是水刊,還是牛刊?
    這個事情當中,學霸姐姐比較感興趣的是——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Communications,這個期刊,光是學霸姐姐今年發文的過程中,就提到過不下3次,儼然成為了學術界的
  • 中國少年連發兩篇Nature震驚世界,為什麼中國論文要發英文期刊?
    我國24歲天才少年曹原與其導師一天之內連發兩篇《Nature》,介紹了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曹原是第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以及和導師共同為文章通訊作者。在第二篇論文中曹原和其他兩位作者並列為第一作者。
  • 「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兩篇Nature,都講了什麼?-虎嗅網
    當地時間5月6日,因發現魔角石墨烯超導態而榮獲《Nature》「2018年度科學人物」榜首、麻省理工Pablo Jarillo-Herrero課題組成員曹原,再次連發兩篇Nature,講述了團隊在魔角石墨烯取得的一系列新進展。其中一篇Nature,曹原是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另一篇Nature,曹原為共同第一作者。
  • Nature子刊一周連發兩篇研究,我被相反的結果整...
    第一篇,Nature子刊Science of Learning,11月1日發表,作者來自佛羅裡達國際大學、德拉瓦大學、天普大學、卓克索大學。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Cantlon和她的團隊讓104名3~10歲的孩子在核磁共振(MRI)儀器中觀看《芝麻街》中計數、加法的教學部分,對他們大腦的活躍部分進行統計。
  • 周佳海/唐奕已合作發表2篇Nature、2篇子刊
    前言上海有機所/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周佳海研究員和UCLA的唐奕教授可謂是酶催化界的黃金拍檔,兩人合作的論文已有兩篇子刊,兩篇正刊。2016年,兩人合作的第一篇子刊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DOI:10.1038/nchembio.2202);2018年,兩人合作,運用以抗性基因為導向的基因組挖掘技術成功發現了一種新型天然產物除草劑,發了一篇Nature(Doi: 10.1038/s41586-018-0319-4);2019年兩人再次合作,揭示了多功能周環酶LepI的催化分子機制,發了一篇Nature
  • Nature子刊:太陽能電池效率或大幅提升!
    近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利用單線態裂變來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新方法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297-7現代太陽能電池板採用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激子轉化為電流。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等開發微型手術機器人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大學等研發的微型手術機器人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Nature子刊:空氣光放大,空芯光纖新紀錄
    而該分布式氣體傳感器具有前所未有的溫度測量精度以及空間解析度,並且沒有應變串擾,這個打破了30年以來分布式布裡淵傳感器不可避免的溫度應變串擾這個物理瓶頸。楊帆博士在國際期刊發表超過25篇研究論文,以第一或者共同第一作者發表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以及Physical Review Letters文章多篇。
  • 【課題套路】Nature子刊帶你翻新PD-L1研究思路
    2020年9月14日,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Mien-Chie Hung(洪明奇)教授在Nature子刊
  • 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在魔角石墨烯取得系列新進展
    5月7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的95後博士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據納米人微信號消息,第一篇Nature論文中,研究人員致力於通過對扭轉角的控制,將魔角特性推廣到其他二維研究體系,以調諧和控制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的強度,實現相似的物理行為。他們採用了一種全新的魔角石墨烯體系:基於小角度扭曲的雙層-雙層石墨烯(TBBG)。另一篇Nature論文中,研究團隊致力於研究扭曲角的分布信息。
  • 林東昕Nature子刊再發GWAS研究新成果—新聞—科學網
    中國醫學科學院的林東昕(Dongxin Lin)院士以及吳晨(Chen Wu)博士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林東昕院士的主要學術貢獻包括揭示並闡明我國食管癌、胰腺癌、肺癌等腫瘤的易感基因及基因-環境交互作用、遺傳變異對腫瘤放化療療效及預後的影響。至2013年已發表科學論文210餘篇,其中13篇發表在遺傳學領域頂級期刊Nature Gen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