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天氣預報背景音樂《漁舟唱晚》乃山東臨清人金灼南編創

2020-12-05 市井炊煙一後生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很少有人知道,這支家喻戶曉傳播海內外的《漁舟唱晚》,竟然出自山東省臨清市金郝莊鎮金西村的金灼南之手。

《漁舟唱晚》作者——金灼南先生演奏

山東省臨清市東北的金郝莊鎮,幾百年來孕育出無數的書法家和古箏家。古箏演奏傳統由來已久,現據藝人年譜追溯,這一帶的古箏即以聲純韻正而聞名,世稱「金派」,距今至少有二百年的流傳歷史。清末,為鼎盛之時,「全村有掐箏者10餘名」,其中以金灼南成就最著、聲譽最隆。他以其文雅、灑脫、樸實、細膩的風格在箏壇獨樹一幟。凡聞其演奏者,無不為那深邃幽曠的音韻、細膩迷人的情趣所陶醉。

傳說

抱箏尋友成就一代名師一曲古箏撫平一場爭執

金灼南,又名葵生,號秋圃居士,1882年出生在一個書香、音樂世家。其祖父、父親酷愛音樂,擅奏多種樂器,家中藏有大量書籍及箏、琴、琵琶、三弦、胡琴、簫等樂器。金灼南受家庭薰陶,自幼習字學箏,勤學苦讀,博覽群書,並對箏學、律學諸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先後精讀了「減字譜」、「工尺譜」、「簡譜」等。據臨清政協的王明波介紹,金灼南有一至親,系清末進士,曾任朝臣,還鄉後食宿金家。他帶回大量書籍,其中有部分音樂論著,如明代朱載堉《呂律精義》等,這些書對金灼南助益頗大。他18歲時考取秀才,科舉廢除後,在家鄉教授私塾,不斷研究古箏技藝。少年時代因其勤學苦練,所以無論家傳箏譜還是民間流傳的箏曲,他均能演奏自如。青年時期,他抱箏外出,遍及江南數省,尋師訪友,博採眾長,使其箏藝日趨成熟,名傳遐邇,遂成一代名師。「新南村中街的一片空地原是村中最繁華的集市,曾是金灼南和村中古箏藝人常切磋的場地。上世紀50年代,無論嚴寒酷暑,村裡每逢集市他們總是盡興而彈,陶醉而歸。也正是在金灼南的影響下,很多人成為古箏愛好者,李世珍、許澤生均與之切磋暢談過。金灼南的外甥許澤生(已去世)回憶說,有一次,集市上兩個人因下棋發生爭執,引來很多人圍觀,這越發引得兩人爭吵不休,臉紅脖子粗,幾近出手。這時,傳來古箏聲聲,悠揚動聽寧靜而祥和。圍觀的人,呼啦一下全都被吸引過去。只見70歲的金灼南,身著長衫,手掐琴弦,寧靜、優雅又斯文。就這樣,一場不小的風波,被金灼南先生的琴聲撫平了。從此,新南村集市上的古箏彈奏就成了當時難得的藝術風景,也吸引了不少人參與其中。時光流轉,故人已去。但這段故事成為當地紀念金灼南先生永遠的佳話。

成就

古樸典雅 古箏演奏自成一派切磋技藝 創《漁舟唱晚》名曲

臨清古箏民間藝人李克超介紹,金派演奏風格古樸典雅,聲純韻正,運指方面「肉甲並用」,效果則「重而不噪,輕而不浮,急而不促,徐而不弛,疏而有味,斷而似連,剛柔相濟,清濁協調」。在點、按、吟、揉方面均具獨到,因為他的演奏為掐箏,所以彈奏音效有顆粒狀、金石豪放音,為同行所青睞。他所使用的古箏不同於現代古箏,為13弦,琴狀前寬後窄。同時,金家藏箏譜《箏譜集成》,該譜系民間公尺譜抄本,成集於清同治十二年,有《雙板》和《三環套日》《流水激石》等二十餘首作品。1912年,他根據箏曲《雙板》《三環套日》《流水激石》編創成一曲,取名《漁舟唱晚》,被公認為海內外名曲。1937年前,金灼南赴京與當時古樂界頗具盛名的婁樹華先生,在「道德學社」相識,並攜琴切磋箏技。後金灼南用工尺譜,開了《漁舟唱晚》的首段,不久因「七七」事變,金返回山東,原訂灌制唱片的計劃也未能實現。晚年,金灼南不顧年老體弱,仍常為群眾演出。初建伊始的山東電視臺,曾錄製播放了他的《漁舟唱晚》等曲目。

傳承

著書育人 金派古箏再發新枝醉心研究 學習傳統名曲技巧

1959年,金灼南在山東省藝術專科學校(今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古箏,併兼任美術專業書法課。金灼南對學生總是循循善誘,每講一曲總要親自演奏數遍,悉心傳授。他從不保守,鼓勵學生廣學眾家之長,開闊藝術視野,不囿於門戶之見。其學生許鳳仙回憶,他關心後輩,珍惜人才,更加關注金派古箏的承傳。為使箏藝流傳後繼有人,金灼南系統整理了大量箏曲,撰寫了《論箏學知識》《古箏教材》《箏學探源》《書法論叢》等專著。其中《箏學探源》是金灼南匯集60多年來的研究成果而寫成的一部珍貴的箏學論著。此外,金灼南家藏的箏譜《箏譜集成》,是中國少見的清代民間工尺譜抄本,共收集箏曲29首,譜前撰有「箏論」。金先生將古箏學中的源流、構造、音響、律呂、調式、協律、旋空、音節、指法等細心研究編成教材,毫無保留地奉獻於社會。1976年3月病逝。

獨奏曲《漁舟唱晚》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受到中外音樂界公認的中國傳統箏曲中的一首經典作品。長期以來,作為中央電視臺一套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漁舟唱晚》的旋律更是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

相關焦點

  • 央視天氣預報的背景樂——《漁舟唱晚》
    每天晚上的七點半鐘,我們大家看完《新聞聯播》後都要聽天氣預報,那麼你知道「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的音樂是哪首中國樂曲嗎?「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節目的音樂,實際上是用我國著名的古箏曲《漁舟唱晚》改編的高胡、古箏二重奏《漁舟唱晚》的片斷而改編的電子琴音樂。《漁舟唱晚》是古箏演奏家婁樹華在30年代前後以古曲《歸去來》為素材發展而成的一首古箏曲。描寫的是夕陽西下,漁舟滿載而歸的情景,刻畫出一幅江南水鄉的優美畫卷。
  •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是什麼?三十年不變
    人們最熟悉的音樂,三十年不變的背景音樂,這就是央視天氣預報背景音樂,它也許是全世界所有電視欄目中播放時間最長的背景音樂,它就是《漁舟唱晚》!據了解這首曲子是由上海頗有名氣的電子琴演奏家浦琪璋通過對「潛海姑娘」和「漁舟唱晚」兩首曲子的改編下而產生的。這首曲子完成後,浦琪璋便退出樂界。
  • 你知道播報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是什麼嗎?
    一起走進中央電視臺全國各地  天氣預報(2021.1.23)▽▽▽琴臺君不經感嘆:「居然這麼多年沒變!!!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背景音樂!」你知道天氣預報裡的背景音樂這首伴隨我們37年不變的曲子叫什麼嗎?
  • 每天都聽到的CCTV的天氣預報背景音樂,你聽過完整版本嗎?
    被譽為十三億中國人最熟悉的音樂。著名電子琴演奏家浦琦璋用電子琴演奏的黎國荃改編創作的《漁舟唱晚》,成為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後面的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漁舟唱晚/圖1984年,中央電視臺從浦琦璋演奏的《漁舟唱晚》中選取了其中1分33秒至2分42秒這一段做了無縫連接,作為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一直使用至今。
  • 34年,天氣預報堅持用這首歌作為背景音樂,幾乎沒人能叫出名字
    天氣預報背景音樂聽了34年,卻沒人知道它的名字,網友:莫名傷感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還記得小的時候,在長輩們懷裡一起看天氣預報的時候嗎這首曲子是當時天氣預報裡面的曲子,有木有很熟悉的感覺,雖然你可能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你應該知道這首曲子一放,有多少人會淚流滿面。這首曲子叫《漁舟唱晚》,從1984年開始,CCTV的天氣預報就採用這首電子琴演奏的曲子,來作為背景音樂。天氣預報背景音樂聽了34年,卻沒人知道它的名字,網友:莫名傷感。
  • 央視《天氣預報》 最早主持從氣象臺中產生(組圖)
    1980年7月7日,《天氣預報》 節目在央視一套亮相,「跟新聞一樣是直播,在國內新聞和國際新聞之間播出,時間也只有兩分鐘。」最初的一個半月,每天下午5:00中央氣象臺數據一出來,韓建鋼和李援就把專業術語改為通俗易懂的電視語言,半個小時後拿著墨水還沒幹的稿子,出發去中央電視臺播音。
  • 倆新主播登陸《天氣預報》 國慶節「氣候」有變
    馮殊王藍一  更多圖片  央視收視率極高的電視欄目《天氣預報》,即將有兩位新主播王藍一和馮殊加盟。這是自1997年4月後,《天氣預報》11年來首次加入新主持人。本月25日起,兩人將陸續亮相。昨日(24日),《天氣預報》現任主持人之一宋英傑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主持人陣容變動外,整個節目的形式也將有大突破。  「80後季風」登陸《天氣預報》新主播加盟  《天氣預報》開播27年了,一直都是央視一套收視率非常高的節目,每年央視廣告時段的價格中,《天氣預報》時段也是最高的。
  • 央視《天氣預報》:5分鐘背後的30年
    《天氣預報》獲得民調80%支持率1979年開始,中央氣象臺和中央電視臺開始協商合辦天氣預報電視欄目,前後長達一年半的時間。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形式不沉悶,這一全新的節目形式,雙方都沒有經驗,最後大家決定,先效仿國外。當時,西方的氣象節目大部分是由氣象專家來主持。央視本身主持人不多,對氣象知識也不了解,決定由氣象臺派人擔任主持。
  • 《天氣預報》開播40年,網友:每次聽到《漁舟唱晚》都會想起它
    7月7日,每晚19:31播出的《天氣預報》迎來了40歲的生日。1980年7月7日,經原國家氣象局與中央電視臺的多次協商後,《天氣預報》節目在央視一套《新聞聯播》亮相。這個節目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但卻是老百姓最愛看的節目之一。有網友感嘆說,這是自己人生中唯一一個看了幾乎一輩子的電視節目。你會每天都看天氣預報嗎?
  • 細數央視《天氣預報》30年標誌性大動作(組圖)
    央視《新聞聯播》之後的《天氣預報》節目,將在國慶期間全新改版。之後還增加了中國責任海區天氣預報,為海上航運、捕撈、勘探進行氣象服務(1989年2月6日改在午間新聞中播出);另外在夏天還增加了颱風預報圖。以那個年代的技術水平,天氣預報畫面還是非常具有視覺震撼力的。  伴隨著新一代廣播級電視天氣預報製作系統的建成,1993年電視天氣預報迎來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 今天新聞聯播天氣預報視頻
    當前位置: 天氣網 > 天氣預報 > 中央天氣預報視頻 今天新聞聯播天氣預報視頻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介紹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於
  • 《新聞聯播天氣預報》40周年,10大觀眾最喜愛的主持人評選揭曉
    尤其是央視每天晚上在19:31分準時播出的《天氣預報》,官方則稱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仍然是中國收視規模最大的日播氣象節目,因為其提供的氣象服務及時、準確,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中國人了解天氣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之一。《新聞聯播天氣預報》於1980年7月7日開播,在2020年的7月7日正逢40周年。這是我國第一檔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從此天氣預報通過央視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視野。
  • 盤點各具特色的天氣預報節目
    編者按:在廣播電視數位化、網絡化和頻道專業化的背景下,天氣預報電視節目蓬勃發展。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氣象頻道已有30多年的歷史。例如,美國的天氣頻道(The Weather Channel)、加拿大的天氣網絡(The Weather Network)、法國的氣象頻道(Metro Channel)都在加速發展中。
  • 新聞聯播天氣預報_新聞聯播天氣預報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象百科
    之後還增加了中國責任海區天氣預報,為海上航運、捕撈、勘探進行氣象服務(1989年2月6日改在午間新聞中播出);另外在夏天還增加了颱風預報圖。以那個年代的技術水平,天氣預報畫面還是非常具有視覺震撼力的。 伴隨著新一代廣播級電視天氣預報製作系統的建成,1993年電視天氣預報迎來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就背景圖而言,形式上出現了三維立體天氣符號;內容上全國天氣趨勢時效由24小時延長到48小時。
  • > 氣象百科 - 新聞聯播天氣預報_新聞聯播天氣預報是什麼意思...
    之後還增加了中國責任海區天氣預報,為海上航運、捕撈、勘探進行氣象服務(1989年2月6日改在午間新聞中播出);另外在夏天還增加了颱風預報圖。以那個年代的技術水平,天氣預報畫面還是非常具有視覺震撼力的。 伴隨著新一代廣播級電視天氣預報製作系統的建成,1993年電視天氣預報迎來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就背景圖而言,形式上出現了三維立體天氣符號;內容上全國天氣趨勢時效由24小時延長到48小時。
  • 央視天氣預報新版出爐 預報準確率全面提高(圖)
    城市預報三日天氣  國家氣象局影視宣傳中心專門負責此次天氣預報的改版。記者昨天採訪了中心主任秦祥士教授,秦主任介紹說,根據國務院領導增加天氣預報頻次、延長預報時效、改進預報內容的指示,國家氣象局近期決定,對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進行改版。  城市天氣預報是此次改版最重要的內容。
  • 冷暖相伴 風雨同行——聯播天氣預報開播40周年舉辦系列紀念活動
    它可不是普通的「80後」,它是伴隨著幾代人成長起來的黃金欄目----《新聞聯播天氣預報》。有多少中國老百姓是在傍晚時分聽著那首熟悉而悠揚的「漁舟唱晚」開始關注每天的陰晴冷暖。40年,彈指一揮間,40年的準時守候與陪伴,承載了幾代人的溫暖記憶。《新聞聯播天氣預報》走過的40年是不平凡的40年。
  • 《天氣預報》將變臉 細數節目三十年標誌性動作
    繼《天氣預報》更換了遼寧籍主持人藍一之後,國慶期間《天氣預報》將跟隨央視其他節目一起,進行一次大變臉。《天氣預報》的製作單位承認,這種變臉將更時尚,更貼近時代,並且更加高科技。  國慶期間 高標清同播  《天氣預報》的改版主要是因為廣電總局的相關規定,其主要內容是央視第一套節目包括東方衛視等將在9月28日進行高、標清同播。  「高、標清同播」,是指同一頻道內容,同時採取高清和標清方式播出。觀眾如果想收看高清頻道,家中需要具備高畫質電視機。
  • 央視天氣預報「地圖」漏標巢湖?
    在觀看中央電視臺的《聯播天氣預報》時,合肥市民方女士突然發現節目中出現的地圖並未標註巢湖,藍色鳥巢形狀的巢湖被一片陸地取代。與此同時,五大淡水湖中其他湖泊均有相關水域標註。早在5個月之前,來自巢湖的周先生就對此事提出異議,並較真地致函中國氣象局求說法,此事在網絡上引發廣泛關注。中國氣象局隨後也做出回覆:《聯播天氣預報》中所使用的地圖已通過國家測繪局審核,疊加過多地貌恐會影響天氣展現。
  • 她是「氣象一姐」,主持央視《天氣預報》長達24年,如今家庭美滿
    有沒有很多人像筆者一樣,童年的快樂就是看天氣預報?筆者現在已經從一個孩子變成了成年人,而陪伴了我們24年的「氣象一姐」楊丹,顏值依舊扛打。主持天氣預報並不容易,畢竟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並不是100%,這意味著他們在遇到意外情況時往往要當場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