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張鍾凱)「不好意思,我的普通話還是沒有進步。」這是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嘉裡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孔丞在7日下午全國政協經濟界別小組討論中的開場白,也是他整場說的唯一一句中文。
隨後,他開始用英文發言,每說完一句,坐在他旁邊的委員楊敏德便幫他翻譯出來。
「我關注的是中國旅遊業的發展。過去幾年,中國旅遊業發展非常迅猛,已經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之一。過去一年,有超一億的中國人出境旅遊,勢頭很猛,但是入境遊市場好像發展緩慢。」郭孔丞說。
在郭孔丞發言時,坐在他對面的全國政協委員、原國家旅遊局局長何光暐不時點頭。
國家旅遊局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2億人次,旅遊花費104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2%和16.7%;接待入境遊客1.33億人次,實現國際旅遊收入1136.5億美元,同比僅分別增長4%和7.8%。
「中國入境遊發展緩慢,一方面有外界對空氣品質等方面的擔憂,另一方面,中國對外旅遊推廣力度也有待提高。」郭孔丞說,越來越多的世界遊客期待獨特的旅遊體驗,中國有良好的旅遊資源,可以大力扶持中小企業推進入境遊發展,不僅可以幫助解決就業,也能促進國內消費。
郭孔丞發言結束後,何光暐緊接著這個話題發言。「郭先生講得很對。咱們抓入境旅遊抓得不夠,這是目前中國旅遊業的短板。」何光暐說。
何光暐感慨,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入境遊市場服務抓得很緊,很多大型旅行社都有專門的入境遊研究和銷售部,比如歐洲部、美國部和日本部。但是,隨著近幾年出境遊的火熱,入境遊的人才流失嚴重,目前旅行社在入境遊的資金和人才投入上大不如前。
「實際上,抓入境遊不會消耗太多投入,但是投資回報率會很高。要知道,每位入境遊客花的每一塊錢都是百分百的留在國內。」郭孔丞說。
除了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何光暐指出,發展入境遊必須先把中國的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搞好。
在何光暐任職期間,他首創了中國旅遊廁所工作會議,以解決「憑嗅覺就能定位廁所」的衛生間設施和衛生問題。如今,全國旅遊廁所工作會議是每年中國旅遊行業春節之後舉行的第一個會議,成為中國旅遊業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水平的抓手。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強旅遊交通、景區景點、自駕車營地等設施建設,規範旅遊市場秩序,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遊時代。
「旅遊是個潛力很大的市場。相比出境遊,入境遊考驗的才是真功夫。『廁所革命』只是個開始,我們要堅持從點滴做起,把短板補齊。」何光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