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的毒素根據性質、作用和產生菌的不同,可分為外毒素和內毒素兩種,今天我們主要說說內毒素。
內毒素是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中的一種成分,叫做脂多糖。脂多糖對宿主是有毒性的。
內毒素位於細胞壁的最外層、覆蓋於細胞壁的黏肽上。各種細菌的內毒素的毒性作用較弱,大致相同,可引起發熱、微循環障礙、內毒素休克等。內毒素耐熱而穩定,抗原性弱。
由於內毒素是細菌死亡裂解或自溶引起的,因此環境中大量存在內毒素。當內毒素通過機體消化道等方式時並無危害,少量通過注射等方式進入血液後被肝臟細胞滅活,不造成機體損害。內毒素大量進入血液就會引起發熱反應—「熱原反應」。內毒素大量進入、集聚於血液中,超過機體各自衛系統的清除能力,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內毒素血症。
內毒素血症可以出現在多系統的多種疾病中,通常導致致死性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死亡率極高。
內毒素不是蛋白質,因此非常耐熱。在100℃的高溫下加熱1小
時也不會被破壞,只有在160℃的溫度下加熱2到4個小時,或用強鹼、強酸或強氧化劑加溫煮沸30分鐘才能破壞它的生物活性。
內毒素中毒目前是廣泛性存在的。形成過程如下:
1、腸道內毒素生成和攝取增多(腸道微生物移位)機體免疫功能受損和腸黏膜免疫屏障的破壞,內毒素移位,進入血循環。腸黏膜屏障功能障礙,黏膜缺血、萎縮、破損、脫落均可造成內毒素移位,發生腸源性內毒素血症。
2、腸道微生態環境破壞,廣譜抗生素的長期應用減少了對抗生素敏感的厭氧菌的數量,導致革蘭氏陰性菌大量繁殖,有效藥物大量迅速殺傷細菌,導致內毒素大量釋放,毒素突破黏膜屏障而移位進入血循環。
3、肝臟對內毒素的清除功能減退,大量內毒素在肝臟未經解毒溢入體循環。或體系統功能障礙,出現門體分流,來自腸道的內毒素繞過肝臟,未經滅活解毒,湧入體循環,形成內毒素血症。迅速造成死亡。
抗生素不能抑制內毒素的生物學活性,一個非常好的高度敏感的大腸桿菌藥品,在治療大腸桿菌病時,快速殺滅大腸桿菌反而會誘導大量內毒素釋放,使該類疾病治療的難度增加。因此,拮抗內毒素及阻斷或減弱其介質的損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有效對抗內毒素的藥物有以下幾種:
1、吸附藥---吸附內毒素很有效的是雙八面體蒙脫石,它可以吸附病原體與毒素,改善腸細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提高腸道粘液的質量,因而有效阻止病原微生物對腸道的攻擊。
2、吸附藥---活性炭也是一個廣譜的吸附劑,它作用迅速,可以吸附消化不良引起的脹氣,而且也可以吸附各種毒物以及內毒素等。
3、中藥---板藍根,研究表明板藍根有清熱解毒作用,主要是其有效成分的抗內毒素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而且發現不同產地的板藍根,抗內毒素作用強度不同。
4、中藥---青蒿素和青蒿琥酯,都可保護試驗動物免受內毒素的毒害作用。青蒿能降低內毒素導致的死亡率,同時對肝、肺組織形態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對於防治由內毒素血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症候群、多臟器衰竭具有一定意義。
5、中藥製劑---複方石葦片能抗內毒素,穿琥寧氯化鈉注射液也能抗內毒素。
6、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能對抗內毒素對機體的刺激,減輕細胞損害,保護機起免疫抑制,使用時須慎重。
7、解熱鎮痛藥如水楊酸鈉和阿斯匹林等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環氧酶),使前列腺素合成減少,因而呈現解熱作用。從症狀上拮抗內毒素對機體的危害。
這裡給大家推薦回盛生的黴毒清和板青顆粒,315感恩回饋。
黴毒清
特點:除含蒙脫石之外,更含飼料級丙酸鈣,預防500g-1000g/噸料,治療1000g-2000g/噸料。
板青顆粒
特點:顆粒更細,溶解性好,純中藥無任何西藥成分及非法成分添加、綠色無殘留,安全性高。預防500g/噸料,連續使用15天;治療:1kg/噸料(水),連續使用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