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前兩年,當國內外還是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時,我的一位前同事這樣感嘆:我們真是處在一個小時代,難出大人物。然而伴隨2020年的到來,我們似乎每天都活在歷史當中,相信這一年也會在人類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扭轉人類歷史的「大人物」似乎並沒有出現。可是當我們看到在抗疫前線的醫護工作者們,誰又能不稱他們為了不起的大人物呢?在歷史長河中,也有一些熠熠生輝的大人物被我們忽略了,今天我們來認識其中的一位。
大衛·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1813-1873年), 出生於蘇格蘭南拉納克郡布蘭太爾的村莊,出身於來自高地利文斯頓,MacLea氏族中的家庭。他是英國探險家,歷史上最偉大的宣教士之一(中國有戴德生,印度有克裡威廉,而非洲有李文斯頓),被稱為「非洲之父」,至今非洲地圖上有許多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
李文斯頓原本希望倫敦會派遣他前往中國,使他學習得到的醫學有用武之地。可是,鴉片戰爭爆發,和平無望,逼使他另謀發展。
在信仰上,他首先將基督之光帶進了黑暗的非洲內陸;
在政治上,他是廢除非洲奴隸販賣的關鍵呼籲者;
在醫學上,他是進入非洲內陸的第一位醫生;
在地理上,他是畫出非洲內陸河川、山脈的第一人;
在探險上,他首先進入非洲內陸、橫跨非洲大陸;
在科學上,他首先詳細記載了非洲中部的動植物。
面對異教文化、猛獸疾病,李文斯頓滿懷敬畏、熱忱與信心。在33年九死一生的宣教和探險經歷中,無論是面對食人族還是奴隸販子,李文斯頓都沒有對任何人開過一槍。他寫道:「無論在我前面的道路有多難走,神話語的能力都足夠供我克服一切的困難。我發現無論是在英國,或是在非洲,在我人生每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神的話語就出現在我的心中。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
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
祂必指引你的路。
(箴三5-6)
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
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
(詩37:5)
就像那個時代宣教士一樣,李文斯頓在非洲傳道,成功率並不高
李文斯頓在非洲與獅子搏鬥的塑像,
位於蘇格蘭Blantyre的大衛·李文斯頓故居。
1873年5月1日,李文斯頓在尚比亞班韋烏盧湖畔跪著禱告時去世。
英國議會為了紀念他,於同年6月5日強迫桑給巴爾(Zanzibar)蘇丹關閉了東非最大的奴隸買賣市場。
1874年4月12日,大衛·利溫斯敦被隆重安葬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與歷代那些與國王一樣受到崇敬的偉大人物一起長眠。
在維多利亞瀑布旁的紀念像下寫著:「基督教·通商·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