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普惠性STEM課程 培養創新科學思維

2021-01-11 瀟湘晨報

STEM教學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數學(Math)的綜合和融合,武漢經濟開發區實驗小學依託課題一直致力於STEM教學的研究。為了調動全校老師的積極性,努力探索適合該校師生的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的STEM+教育課程,逐漸完善學校「創樂」課程體系。近日,該校邀請了中國教育裝備研究院研究員彭志新專家,來校進行《構建普惠性STEM教育生態》專題培訓活動。

培訓中,彭志新親自講授了一節示範課《自製水泵》。首先,問題式引入,如何用吸管將礦泉水瓶中的水轉至水杯中,同學們嘗試找各種方法,利用科學原理解釋;接著,彭老師演示用一根竹籤、一根吸管及膠布等材料做一個簡易水泵,將水從杯中泵出,並布置任務讓學生嘗試自己做;最後,在不斷地嘗試和改進中,同學們做出了自己的水泵。彭老師的示範課,讓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讓學生在做中學習、做中思考、做中提升,真正做到了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的跨學科融合項目學習。這樣的課堂是快樂的,是學生樂於接受的。

示範課結束後,彭老師又為該校帶來了《構建普惠性STEM教育生態》的專題培訓。他以打火機、模擬蠶寶寶、刮刮螺旋槳等低成本教具為例,演示如何找到這些教具中包含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實踐、安全使用工具等能力。同時肯定了我校在STEM課程和創客教育上做出的努力,並指出學校應儘可能地利用各種資源,比如在校園景觀、實驗室、教室等地方營造不同的場景,挖掘教育要素,合理利用這些場景上好STEM課程。

據表示,通過本次培訓,開發區實驗小學老師們對STEM課程教學理念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學校的老師、學生需要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去發掘身邊簡單事物中的科學原理,也為開發區實驗小學老師們在未來STEM教育的探索路上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責編:劉豔萍

融媒體記者:羅暉

通訊員:梅夢蝶 範海洋

編輯:王佩

【來源:漢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線老師談STEM課程設計:創新思維的構建不該停留在工具技能的學習...
    一線老師談STEM課程設計:創新思維的構建不該停留在工具技能的學習上 作者:貝勒何 發布時間: 2016-04-25 07:00
  • 構建科學教育新體系 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
    論壇以「科學教育與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為主題,從科學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應用與實踐以及新工科建設出發,交流科學教育研究成果,分享國際科學教育優秀案例,面向創新人才培養的重大需求,促進我國科學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推動科學教育發展。
  • stem教育案例
    近幾年,stem教育教學已經被家長熟悉,學生接受。STEM課程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是一種重實踐、跨學科,區別於傳統注重書本知識的單一學科教學的教育概念。接下來,格物斯坦小坦克來說說stem教育。
  • 火爆美國的STEM早教法,怎麼用?1個實驗方法,輕鬆在家培養
    前兩天,我在北京一家教育機構考察時,拍下了他們的課程安排——校長還透露,表格上4年級學生的課程,基本上7歲的孩子就可以掌握。很多家長總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然而等孩子上中學再接觸,早就錯過了3至6歲這個理科知識啟蒙的黃金期!
  • 科普教育設計_學生該選steam教育還是STEM教育?
    1、概念區別:「STEAM」,S是指science(科學)、T是指technology(技術)、E是指engineering(工程)、A是指arts(藝術)、M是指math(數學),這是是源於美國的一種先進教育理念,它融合了五大學科知識,致力於在跨學科教育當中培養孩子的系統行的思維能力,讓兒童在實踐中習得知識,在實踐中培養動手能力,並形成科學思維,讓孩子從小建立起對世界的認知
  • 小學stem教育課程開發和實施案例
    雖然大家已經知道了stem教育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重視,也非常贊同讓孩子接受stem教育,但是據格物斯坦的數據調查,被問及stem教育課程具體學什麼,接觸哪些題材,怎麼開展的。大家是一頭霧水,完全不清楚的,今天這篇文章小坦克就以一節小學stem教育課程為例,給大家做一個初步了解。
  • 中國發布丨八部門:理工科課程培養學生工匠精神 農學類課程培養...
    來源:中國網中國網5月15日訊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全面推進所有學科課程思政建設。統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建設,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重點建設一批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人文素質、科學精神和認知能力的公共基礎課程。《意見》明確,理學、工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和科技倫理的教育,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 專家: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不是培養「碼農」的
    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能力形成的核心要素,新課標進一步明確了信息素養的界定,包含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位化學習與創新和信息社會責任。信息素養不再是簡單的鍵盤輸入、軟體操作和編程訓練,而是上升到意識、思維、創新和責任層面。編程是一種能力,不代表編程者具備計算思維、具備足夠的信息素養。
  • 【聚焦】​HEMTS課程:建設科學特色高中的課程探索
    重視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重視對學生探索興趣及能力、良好思維習慣、創新意識等的培養。修身,修養自身品性。廣大師生員工都要不斷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培養良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格物修身乃為師、為人、為學、為事之道。修煉品德,獲得真知,德才兼備。以客觀精神、科學態度求知,以科學知識、科學規律做事,以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修養做人。
  • 創新是科學的靈魂 都有為院士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落戶杭十中
    「創新是科學的靈魂,而創新人才培養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從小開始培養,當下就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時期。」都有為院士表示,十中將來會把創新人才培養的點滴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這是非常有利於學生發展的。  據陳積糧校長介紹,「都有為院士創新人才培養基地」的成立將引領十中師生探索開拓科技研究實踐課程與項目,為新時代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 講「通俗」的量子科學,重在培養大學生的「思維自由」,華東師範...
    「面向非專業學生的量子力學課程不僅要通俗易懂,更要讓學生打破慣性,用新的思維方式認識和改造世界。」《量子史話》課程的主講教師,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周先榮的話,道出了華東師大今年近400門涉及不同領域的通識課程的目標——培養大學生的「思維自由」。為此,學校大力推進改革,建立少而精、博而通、超越知識點、以思維傳授為特色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
  • 信息技術課程的科學本質和育人價值
    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國經歷了「打字排版」、「計算機操作」和「計算機編程」幾個階段,關注技能和工具使用,缺乏對信息素養的培養、缺乏對信息技術科學的認識、缺乏對信息技術課程育人價值的重視。  根據新課標,打造新的信息技術課程過程中,要瞄準新的培養目標,關注信息技術課程的科學本質和育人價值。
  • 火花思維:深度交互連接線上線下 沉浸式課程培養學習興趣
    面對這個關鍵轉折點,家長們雖然會有意識的選擇幼銜小課程來幫助孩子完成過渡,但在如何選擇課程上,仍存在諸多困擾。 「選擇線下學前班還是嘗試在線教育」、「選擇單一學科還是培養綜合學習能力」,在選擇課程時,這兩大問題首先擺在了家長面前。
  • 高等數學作為院校的一門基礎課程,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高等數學作為理工科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它還為學生學習後繼課程和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及常用的數學方法。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都出現教師教學熱情不高,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高等數學教學質量不高的現象,使得高等數學教學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與挑戰。本文主要將教學實踐中發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反思、剖析、總結,希望能為提高高等數學的教學質量做出自己的貢獻。
  • 極客晨星少兒編程培養孩子計算思維和創新思維
    2017年《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中指明,國家對於人工智慧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於樂的編程軟體、遊戲的開發和推廣。
  • 四位一體STEAM思維啟蒙課程重磅來襲!
    美數樂四位一體STEAM思維啟蒙課程正式官宣!美數樂STEAM啟蒙課程體系2020年,Masturer美數樂兒童創藝思維中心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成長需要,推出美學思維、創藝數學、魔法科學、創藝編程四位一體STEAM思維啟蒙課程。
  • 小學批判性思維課程培養目標是什麼
    還記得這一道題目是我們團隊在最開始設立批判性思維課程時,為學生設置的一個啟發他們打破慣性思維的題目。在課前討論時,我們將同樣的問題讓老師們試答,結果他們看到這兩支一模一樣的毛筆時竟一時語塞,而真正上課時,我們的學生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精彩答案。當團隊成員再次分析這一堂課時,我們第一次感受到學生並不缺少發散性思維,缺少的是如何合理地分析問題。
  • 重構利於創新人才培養的學習生態
    聚焦創新人才培養,人稱「創客校長」的前海港灣學校校長羅朝宣提出,要以「紮根前海,對話國際,傳承和創新,打造一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未來學校,力求給普通老百姓辦最好的教育」為願景和使命,以「培養有根的特區現代小公民」為培養目標,堅持創客文化底色。 如今,港灣學校正從課程體系、學習方式、學習空間、評價體系、生命成長共同體等要素出發,重構利於創新人才培養的學習生態。
  • 2020大學生創新基礎課程-中國大學mooc
    答案:正確6、本課程《創青春——大學生創新基礎課程》的學分為( )分,和後續開設的( )共同組成為4個學分的創新創業基礎課程。A、培養探究事物本質的習慣。B、要有滿腔熱血,重視「急智」「小聰明」。C、堅定創新創業的信念。D、樹立長遠目標,培養創新自覺。
  • 作為編程教育的核心,計算思維如何培養與評估?
    比如,通過讓新手組合代表不同動作的代碼塊控制屏幕上演員動作來構建程序的方式(例如:Scratch),可以使編程變得更加簡單。一般而言,遊戲設計和機器人等課程活動可以作為迭代探索計算思維的好方法,不僅利於激勵和吸引學齡兒童,也能讓他們了解計算機科學。但是,可視化和可觸摸編程體驗往往需要學習Python,Java和Scheme等高級程式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