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家拉瓦錫夫婦肖像登上多部外國小說封面(圖)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化學家拉瓦錫夫婦肖像登上多部外國小說封面(圖)

2015-10-21 14:29:02來源:法制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2015年10月21日 14:29 來源:法制晚報

參與互動 

  記者發現,《羊脂球》、《紅與黑》、《雙城記》等小說的封面,都用了拉瓦錫的畫像(網站截圖)

  法制晚報訊(記者 蘇妮) 杜甫在網上忙了一段時間,如今法國著名化學家拉瓦錫與其夫人也開始變忙了。有網友發現,這對學者夫婦的畫像不光出現在化學課本裡,還頻頻出現在了諸多外國經典文學書的封面上。

  《法制晚報》記者找到了這幾本被網友吐槽的外國經典文學書,其中出版用這幅肖像畫當做封面的《紅與黑》的三秦出版社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本書的封面圖片是經過授權的,在授權期間是可以使用的,與小說內容無關也可以。而出版用這幅肖像畫作封面的《大衛·科波菲爾》的中央編譯出版社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圖書的封面由製作公司設計,最終選擇權在該書的編譯,所以封面所用圖片一般只與編譯的想法和審美有關,與內容的聯繫不作硬性要求。

  現象 化學家肖像登上小說封面

  安東尼·洛朗·拉瓦錫是17世紀法國一名很傑出的化學家,被稱為「近代化學之父」。是他最早提出「元素」的定義,是他給氫元素和氧元素命名,世界上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也是根據他的定義列出的。而拉瓦錫夫人不但喜愛搞化學研究,還在繪畫方面很有造詣,拉瓦錫所寫書籍的插畫基本都是他的夫人繪製的。

  上述所說的拉瓦錫夫婦的肖像畫,就是出自拉瓦錫夫人的繪畫老師、17世紀法國著名新古典主義畫派畫家雅克·路易·大衛之手,畫的名字叫《安東尼·洛朗·拉瓦錫夫婦》,除此以外,《馬拉之死》、《蘇格拉底之死》等很多傳世之作也出自大衛之手。

  記者了解到,這幅畫像最開始被發現剪切掉一部分後用在化學教科書上,用來介紹拉瓦錫這位化學家,但網友們發現,近年來,這幅畫像還頻頻出現在多本外國經典文學書的封面上。大家甚至還列出了一份書單,其中有《紅與黑》、《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復活》等書。

  最讓讀者們哭笑不得的是,就連《羊脂球》也用的拉瓦錫夫婦作封面。網友們紛紛提出了疑問,這些書的內容與這位化學家顯然沒有任何聯繫,用這幅肖像做小說封面,這樣好嗎?

  說法 封面可與內容無關

  昨天,記者聯繫了多家使用了拉瓦錫畫像的書籍的出版方。其中,2009年出版《紅與黑》的三秦出版社,該出版社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本書的封面圖片是經過授權的,一般授權的封面圖片或插圖在授權期間是可以使用的,可以與小說內容無關。

  2011年出版《大衛·科波菲爾》的中央編譯出版社負責人董女士除了上述同樣的說法以外還告訴記者,一般圖書的封面由出版社下屬的製作公司設計,設計出幾種不同的封面提交給該書的編譯供其選擇。一般來說,在出版行業裡,封面所用的圖片可以由編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審美選擇,圖案與圖書內容聯繫的緊密性目前行業內還沒有硬性要求。

  但可以肯定的是,同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種類的書籍不會用重複的圖案作為封面。

  就此,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王仁紅律師告訴《法制晚報》記者,《出版法》、《著作權法》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藝術畫作,只要得到著作權人許可就可以在許可期限和範圍內使用,逾期或者超過授權範圍使用的,將涉及侵權問題。

  至於圖書封面的圖案和圖書內容的相關性,目前我國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制約。文/記者 蘇妮

相關焦點

  • 科研夫婦實錄:拉瓦錫的美麗太太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姜贇 實習生 劉安琪在化學課本裡,幾乎所有人都避不開拉瓦錫——安託萬-洛朗·德·拉瓦錫,著名化學家、生物學家,被廣泛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不過拉瓦錫的太太可不是一個美麗的花瓶而已,夫妻倆雙雙科研才是硬道理。1771年春天,拉瓦錫和同事的女兒,瑪麗-安娜·皮埃爾萊特,邁入了婚姻的殿堂。那這位拉瓦錫夫人就是是怎樣的人物呢?瑪麗的父親是拉瓦錫的同事,既是議會律師又是金融家。在母親去世後,瑪麗在修道院接受了正規的教育。13歲那年,她成為了拉瓦錫夫人。
  • 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
    在這裡拉瓦錫兩者都具備了。他的好奇心多半是天生俱來的,上學期間,拉瓦錫就師從著名天文學家拉卡伊(N-L. de Lacaille)攻讀數學和自然科學;在地質學家蓋塔爾(J-E. Guettard)指導下研究地理學和礦物學;在著名化學家魯埃爾(G-F. Rouelle)門下學習化學。魯埃爾的化學實驗演講極為有名,曾吸引狄德羅、盧梭等一大批社會名流前往傾聽。
  • 拉瓦錫:鍾愛蘿莉的富二代
    敬請期待電影《拉瓦錫》!        今天是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的誕辰,如果我們為拉瓦錫夫婦拍一部講述他們生平的電影,說歪了,就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瑪麗蘇喜劇,說正了,就是「天才總會被人害死」的悲劇。
  • 西方記載:拉瓦錫科學實驗,被錯殺的近代化學家
    在這裡,拉瓦錫學習了數學、化學、物理、拉丁文、希臘文等基礎課,還學習了天文學,漸漸地拉瓦錫喜愛上了自然科學研究。拉瓦錫學習成績優異,父親希望拉瓦錫繼承自己律師的職業,所以在拉瓦錫中學畢業後就升入到大學法學系。除了學好自己的主修課,拉瓦錫最熱心的還是鑽研自然科學,特別是數學、物理、化學。
  • 化學名人科普|拉瓦錫:不想做實驗的富二代不是一個好化學家
    拉瓦錫出生在一個法國律師家庭,一出生就是富二代了。  拿到律師證後,拉瓦錫表示法律不是我的愛,我一生放蕩不羈愛科學!於是他跟著地理學家蓋塔去參與考察礦產去了。  拉瓦錫是否定「燃素說」的,於是自己設計了一個鐘罩實驗來對金屬進行煅燒。
  • 【化學史話01】「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他的人生,絕不止課本裡講的那些…
    初中課本上的拉瓦錫       翻開初中化學課本,出現的第一位化學家就是拉瓦錫。而這位被後世稱為「現代化學之父」的天才化學家,他的成就絕對不止「確定空氣的成分」這麼簡單。       拉瓦錫原來是學法律的。1763年,年僅20歲的拉瓦錫   就取得了法律學士學位,並且獲律師從業證書。
  • 拉瓦錫與他的十二天實驗
    同世紀的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裡(J.Joseph Priestley ,1733~1804)於1774年用凸透鏡加熱汞灰(HgO)得到了純淨的氧氣。同樣,瑞典化學家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1742- 1786)於1773年通過加熱硝酸鹽也單獨發現了氧氣,舍勒稱之為「火空氣」。然而,由於普利斯特裡和舍勒都是「燃素說」的擁護者,因此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發現的是氧氣,也沒有揭開燃燒的奧秘,可謂與真理擦肩而過。
  • 拉瓦錫是一位了不起的化學家,卻被送上斷頭臺,行刑前還想著試驗
    拉瓦錫(Lavoisier)是法國貴族和偉大的化學家。 由於在化學方面的成就,拉瓦錫至今仍受到人們的尊重。 我們可以看到科學的魅力是巨大的。 讓我介紹一些Lavoisier的故事。當時,「燃燒理論」很流行,但是拉瓦錫總是懷疑這種理論的正確性。 態度。 他做了一個實驗,發明了鐘形罩,從中發現空氣也參與了燃燒過程。 這一發現打破了關於「火焰理論」的錯誤觀念。 Lavoisier的生活中有很多故事,其中大多數是關於研究的。 從這些故事中,您可以感受到拉瓦錫思想的光芒和個性的魅力。 Lavoisier的重要貢獻是什麼?
  • 三位著名的化學家改變了我們對科學的理解
    1789年,法國化學家安託萬-洛朗·拉瓦錫發表了一份元素表,最終列出了比經典四種元素更多的元素,儘管他的33種元素中有一些是錯的。拉瓦錫與其他科學家合作,還開發了一種新的化學品命名系統,基本上就是現在用來反映物質已知成分的命名系統。
  • 這得問法國化學家!
    外國有位化學家就專門為證實這件事而做了一個試驗,他是出生在法國貴族家庭裡的孩子,他在化學上有很高的造詣,他就是拉瓦錫。就是殺頭試驗,也就是這個人的試驗向人們證明了,殺頭之後人還有沒有意識,他就與劊子手進行了約定,就是他的頭被砍下那一刻,他就會眨眼間,而眨眼睛時間的長短就代表自己意識存在的長短,拉瓦錫就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一門科學成就。
  • 大化學家拉瓦錫成就巨大,又沒幹什麼壞事,為何被送上斷頭臺
    安東尼·拉瓦錫是法國著名化學家,是世界化學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近代化學的奠基人之一,有著「近代化學之父」的尊稱。 拉瓦錫在化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絲毫不遜於牛頓之於物理、達爾文之於生物。
  • 這個「化學家」登上Nature封面:工作007,8天完成近700次實驗
    這個「化學家」OK的!最近,Nature封面上就隆重介紹了他——這個「化學家」身高1.75,光在實驗室裡溜達,8天內就行走了2.17公裡。而且如此「超負荷工作」,效率卻依然很高。在這期間,他完成了688次實驗,還發現了一個新的光催化劑,用於水制氫。
  • 一個影響人類的天才揭示了這個秘密拉瓦錫
    作為法蘭西科學院的一名院士,用天才這個詞來形容如此誇張的增長速度並不算太快,然而拉瓦錫最著名的故事是他用燃素石講的故事,當時,人們對火是如何燃燒的非常感興趣,所謂燃素理論,即物質在空氣中的燃燒是物質失去燃素,空氣得到燃素的過程,可以用燃素理論解釋一些現象,因此許多化學家,包括普利斯特裡和舍勒,都支持這一觀點,特裡甚至把他發現的氧氣稱為「爆燃空氣」,用來解釋物質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燃燒得更猛烈
  • 盤點世界上成就最高的十位化學家
    拉瓦錫安託萬-洛朗·德·拉瓦錫(法語: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國貴族,著名化學家、生物學家,被廣泛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
  • 化學家拉瓦錫的另類研究:人沒頭能活多久?他砍了自己的頭來驗證
    研究者們樂此不疲,著名的化學家拉瓦錫也是其中之一。拉瓦錫在化學界,就如同達爾文在生物界、牛頓在物理界的地位一樣,他提出了《燃燒的氧學說》,留下了巨著《化學概要但拉瓦錫的興趣不僅僅在化學上,對於人的頭和身分離之後會怎樣,他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頭在飛離身體的那一刻,會分泌大量的內啡肽來緩解疼痛,雖然這分量根本沒有什麼用,但說明頭是能感覺到疼痛的。
  • 《化學基礎論》:幸運的化學 悲催的拉瓦錫—新聞—科學網
    5月7日,執政的激進黨開庭審判他們眼中的舊政權代表——包括拉瓦錫在內的28位包稅商。此前,由一些科學界人士提出的赦免拉瓦錫的請求,遭到了法官的斷然拒絕。據說,那位法官還豪氣沖天地宣稱:「共和國不需要學者!」 第二天,拉瓦錫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推上了斷頭臺。
  • 為何科學家中名氣很大的基本都是物理學家,而化學家卻很少?
    我們耳能聞熟的眾多科學家中,物理學家確實比化學家更加出名,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名進入前十的科學家只有牛頓和愛因斯坦,兩人都是物理學家,而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排到第二十位。物理學家在大眾視野中名氣更大,主要是因為物理上的概念,更容易在大眾當中傳播和推廣,比如常被影視作品和科幻小說提到的時間旅行、曲速飛行、黑洞等等概念,都和物理有關,然而一個化學家的發現,卻很難衍生到影視作品當中。英國著名生物化學家弗萊明,發現青黴素拯救了數億人,其貢獻難以估量;還有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TNT炸藥,創立諾貝爾獎,但是論名氣都比不上牛頓和愛因斯坦。
  • 名人傳:化學之父拉瓦錫的愛恨情仇
    普利斯特裡於1733年出生於英格蘭的一個小農莊,由於家境艱難,牧師兼業餘化學家的他只能於閒暇時間做氣體實驗。為了研究空氣的成分,他加熱氧化汞得到了一種氣體,他把小白鼠放入這種氣體中,發現可以存活很久。自己也嘗試吸了一口,他的實驗記錄是這樣描述的:「當時我感到胸部很輕、很舒服。有誰能說出這種氣體將來不會變成時髦的通用品呢?
  • 拉瓦錫親自實驗,用生命獲得了答案
    化學家親自實驗,用生命獲得了答案引言:宇宙浩瀚,地球對於宇宙來說,只是一顆渺小的星球。但是在這顆星球上卻誕生了高智商的生物,也就是我們人類。人類對未知的獵奇,人在死後會去往何方?真的有鬼神的存在嗎?人死後大腦還有意識嗎?這都是我們所思考的。
  • 閃耀的群星——世界十大著名化學家(有一個還是中國人)
    1903年,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安託萬-洛朗·拉瓦錫(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國貴族,著名化學家、生物學家,被後世尊稱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