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化學之父拉瓦錫的愛恨情仇

2021-02-13 安陽平行線

普利斯特裡於1733年出生於英格蘭的一個小農莊,由於家境艱難,牧師兼業餘化學家的他只能於閒暇時間做氣體實驗。

為了研究空氣的成分,他加熱氧化汞得到了一種氣體,他把小白鼠放入這種氣體中,發現可以存活很久。自己也嘗試吸了一口,他的實驗記錄是這樣描述的:「當時我感到胸部很輕、很舒服。有誰能說出這種氣體將來不會變成時髦的通用品呢?不過,現在只有兩隻老鼠和我才有享受這種氣體的權利罷了。」

普利斯特裡沒有意識到這種氣體就是氧氣,不僅他們哥仨兒,人人都有權力天天吸入,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由於深信於燃素說,他仍認為空氣是單一的氣體,所以他把這種氣體叫「脫燃素空氣」。

1774年10月,普利斯特裡陪同謝爾本勳爵到歐洲旅行,被邀請與法國最著名的科學家進餐。其中一個客人便是拉瓦錫。

拉瓦錫和普利斯特裡在晚宴相遇後,開始談論化學,話題很快就轉到普利斯特裡激動人心的新發現脫燃素空氣。拉瓦錫興趣盎然,要普利斯特裡說得詳細些。普利斯特裡終於找到一個十分專心的聆聽者,他告訴拉瓦錫所有的實驗結果。拉瓦錫和普利斯特裡就像牛奶和奶酪相遇,聊的熱火朝天。

拉瓦錫擁有歐洲最好的實驗室,精密儀器超過1萬件,而普利斯特裡只有一個湊活的實驗室,設備都是他修修補補組裝起來的。

每個反應前,拉瓦錫都要稱重、測量、再稱重,並精確計算。他用這些定量的方法來研究燃素之謎。

他首先精確地稱量金屬錫,讀數是150.07克,加熱後再稱重,如果物質燃燒時,燃素跑掉了,那麼物質重量會減少,但是讀數是153.60克,比加熱前重了差不多4克。這表明燃素說是有問題的(燃素說認為燃燒是物體放出燃素的過程)。

拉瓦錫從這裡得到啟發,增加的是什麼呢?

與普利斯特裡談話後,拉瓦錫決定重複普利斯特裡的實驗,他加熱密閉容器中的汞,直到汞變成氧化汞,他測量被熱汞吸收的空氣量。然後他加熱氧化汞,觀察到釋放的氣體量與熱汞吸收的氣體量相同。

拉瓦錫靈機一動,認識到空氣中某些物質被汞吸收,生成了氧化汞。然後又釋放了相同的氣體,他勇於下結論,這種氣體與燃素無關,它其實是新元素,拉瓦錫稱之為氧。

拉瓦錫公開宣稱,他發現了氧,這令普利斯特裡大為惱火,在遇到他之前,拉瓦錫做的空氣實驗還沒有完成,普利斯特裡對拉瓦錫偷竊了他的成果感到很憤怒。

法國科學家居維葉感概到:「普利斯特裡是現代化學之父,但他始終不承認自己的親生女兒。」

普利斯特裡與另一位化學家舍勒製造了摧毀燃素說的武器,但他們卻不會使用這件武器。而拉瓦錫巧妙地接過了這件武器,並取得輝煌的戰果。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波義耳、布萊克、卡文迪許、普利斯特裡等人只是造出了一批磚瓦,而用這些磚瓦建成大廈的則是拉瓦錫。

相關焦點

  • 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
    名字叫學院,其實是一所貴族中學,不同之處是在這所中學裡很多老師都是法國著名的科學家,師資力量比現在的大學還厲害,如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達朗貝爾(J. L. R. d』 Alembert)、天文學家巴伊(Jean-Sylvain Bailly)、畫家大衛(J. L. David)等都曾在這裡教學。一個人的成功首先是天資,其次是見識,兩者一個都不能少。在這裡拉瓦錫兩者都具備了。
  • 化學之父拉瓦錫小傳:一眨眼砍下的腦袋,哪怕一百年也長不出來了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貝利薩留) 【1743年8月26日】化學之父拉瓦錫小傳 這是他第一篇的化學論文,引起學界巨大轟動。年僅25歲拉瓦錫竟因此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
  • 化學之父拉瓦錫慘被砍頭,權力加無知或致人類文明巨大災難
    拉瓦錫是18世紀末法國著名科學家,近代化學之父,出生於貴族家庭,一生擔任過不少公職,曾協助政府收稅,這為他帶來了滅頂之災。1794年他被革命黨逮捕,送上了斷頭臺,年僅51歲。拉瓦錫建立了定量分析方法,辯識出多種不同元素,為現代化學奠定了基礎。在他被逮捕前,正在進行幾項重要的化學實驗,他對法官說,他願意接受死刑,但希望能延緩到做完實驗之後。法官說,新共和國不需要科學家,也不需要科學,你就乖乖上斷頭臺去吧。
  • 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其實他活的更像是一個「鍊金術師」
    有人說天才和瘋子之間只有一步之隔。那科學和神學之間又何嘗不是呢?倘若古人在今,他們誰會相信可以載人飛行的飛機?又怎會知道如今的人工智慧早已在圍棋領域打的人類「滿地找牙」了呢?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中世紀歐洲著名的鍊金術和我國古代「至高無上」的煉丹術到底是怎樣的存在,它們又為何會演變成現代化學呢?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或許他更像當一個鍊金術師說到現代化學,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拉瓦錫。
  • 課本裡沒告訴你的拉瓦錫:近代化學之父最終為何被送上斷頭臺
    安託萬-洛朗·拉瓦錫,是法國乃至世界非常出名的化學和生物學家,被尊為「近代化學之父」,並且在初中課本裡也有提到他。拉瓦錫最為人熟知的,當然是他化學上的成就,他提出了元素的定義,發表了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創立了氧化說,預言並確定了矽的存在,一生著述頗豐,並為後人留下了著作《化學概要》。
  • 法國化學之父,被送上斷頭臺,對劊子手說:砍我的時候做個實驗
    法國化學之父,被送上斷頭臺,對劊子手說:砍我的時候做個實驗文|小劉人文說拉瓦錫對於人類化學的貢獻大家都知道,驗證了質量守恆定律。還發現了碳、氧元素。就是這樣一位法國化學之父,被送上斷頭臺,對劊子手說:砍我的時候做個實驗。拉瓦錫雖然在法國乃至世界的化學界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但是他的人生卻非常的悲劇。拉瓦錫出生時,法國正處於動蕩的局面,慶幸的是他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充足的家底為他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 化學名人科普|拉瓦錫:不想做實驗的富二代不是一個好化學家
    每一個學化學的人,肯定都不會忘記當年被元素周期表支配的恐懼。其實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並不是我們現在使用的這張門捷列夫版的,而是由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的。
  • 近代化學之父,砍頭之前對儈子手說:砍頭後,我們做個實驗
    近代化學之父,砍頭之前對儈子手說:砍頭後,我們做個實驗學過化學的人可能都知道拉瓦錫這個人,他可是被稱為近代化學史之父,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驗證了質量守恆定律。天賦這種東西是真的存在,天才也是真的存在,拉瓦錫就是個化學天才。
  • 化學革命家——拉瓦錫
    教授在巴黎講課時,室內外擠滿了聽眾,不僅有學化學的學生和藥劑師,而且有許多社會名流,例如狄德羅和盧梭等人都來聽他的報告。教授在報告裡主要講了當時的礦物學和礦物的化學作用。拉瓦錫很用心地聽了魯伊勒教授的報告,增加了許多化學知識。儘管拉瓦錫的大量工作是關於化學的,可是他一生從未放棄對礦物的研究。拉瓦錫最早的一篇化學論文是關於石膏的研究。
  • 趣聞||化學家們的「恩怨情仇」!
    致各位讀者:化學教師要加入C3H3微信群,請聯繫C3H3WXIP。讓我們來一起看一看,我們的前輩們與化學的「恩怨情仇」,大家來猜一猜他們都是哪些名人吧!英國化學家,提出科學的元素概念,並使化學成為獨立的學科。他女友去世後,就一直把女友最愛的紫羅蘭花帶在身邊。
  • 《教父》體驗黑手黨的愛恨情仇
    《教父》體驗黑手黨的愛恨情仇對於黑社會,應該大部分人們心中的印象都是很殘暴,都會認為那些人都是非常血腥的亡命徒吧。黑社會在哪個國家都是社會動亂很重要的原因,可也沒哪個國家真正是說自己國家裡面沒有黑社會的,這些黑社會都是非常的隱秘和頑固的在世界的每個地方進行著自己每天的事情。
  • 拉瓦錫的燃燒理論與化學革命
    中世紀以來,化學由於受到鍊金術的影響,長期得不到發展。自十七世紀後半葉到十八世紀末的一個半世紀,是化學發展向近代化學過渡的階段,也是近代化學的孕育時期。拉瓦錫是這場「化學革命」中的中心人物,被稱為「現代化學之父」。
  • 他是仙俠音樂之父,雖然你不一定叫得出名字,但是你一定聽過!
    劇中的純音樂相信大家都有聽到過,但是不一定知道這些都是出自於麥振鴻之手。既然稱之為音樂之父,那麼他的音樂肯定不止出現在這一部作品之中,在《仙劍奇俠傳三》中也因為有了麥振鴻的創作而使得該劇增色許多,相比於第一部,第三部的配樂則是更加的具有針對性,每段不同的感情都配了獨有的音樂,感染力非常的強,尤其是主配樂《雪見》的震撼力絲毫不輸於第一部裡面的《桃花島》。
  • 這家外國航企在疫情期間的愛恨情仇
    可能是在百歲大壽之年卻面臨破產的哥倫比亞國家航空,也有可能是陷入假飛行員醜聞的巴基斯坦國際航空。維珍澳洲航空的「愛恨情仇」主要發生在疫情期間,但是還是得先從疫情前說起。渴望重生其實在維珍澳洲航空破產前,坊間就一直在傳中國三大航正在與其進行收購談判
  • 拉瓦錫:鍾愛蘿莉的富二代
    敬請期待電影《拉瓦錫》!        今天是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的誕辰,如果我們為拉瓦錫夫婦拍一部講述他們生平的電影,說歪了,就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瑪麗蘇喜劇,說正了,就是「天才總會被人害死」的悲劇。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化學之父,電池的發明人
    大家好,我是李珂,今天我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1775年,法國32歲的化學巨人拉瓦錫通過長期嚴格的實驗,發現了一種有助燃和助呼吸作用的氣體,而且許多酸都是由空氣中的這種助燃的氣體成分與非金屬物質結合而成的。他把這種氣體命名為酸素。
  • 《化學基礎論》:幸運的化學 悲催的拉瓦錫—新聞—科學網
    尹傳紅 1773年的一天,30歲的安託萬-洛朗·拉瓦錫,在他的實驗記錄本上,自信滿滿地寫下了這麼一句話:「我註定要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帶來一場革命。」 第二天,拉瓦錫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推上了斷頭臺。隔日,曾跟他有過交往的法籍義大利著名數學家拉格朗日聞訊,不禁悲嘆:「砍下他的頭顱只需要一眨眼工夫,但生出他那樣的大腦一百年也不夠。」 不錯,這是一顆不平凡的大腦。正是它的精細運作,引發了化學史上第一次真正的革命,其影響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拉瓦錫之於化學,猶如牛頓之於物理學。
  • 拉瓦錫臨終前的瘋狂砍頭實驗:眨眼11次,舉世譁然
    提起安託萬·洛朗·拉瓦錫,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著名的化學家和生物學家,被後世尊稱為"現代化學之父"。學過化學和生物的朋友都知道,這兩門學科都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作為在化學領域和生物學領域都有不小建樹的拉瓦錫,更是出了名的「實驗狂人」。
  • 八首如夢令:喜怒哀樂皆如夢,愛恨情仇俱隨風
    而我們卻仍然害怕,在哪個未知的夜裡,真的可以拋卻一切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真的可以迎來最終的紅塵如夢方醒。生命在寂寞中誕生,人生在矛盾中前行。卻無法捨棄靈魂的尋找,和對夢的憧憬。喜怒哀樂皆如夢,愛恨情仇俱隨風。多少盪氣迴腸,散盡前緣風雨中,都成空。古典君分享八首《如夢令》,歡迎詩友及讀者朋友們留言指教。
  • 拉瓦錫:法國大革命中落下的最昂貴的一顆頭顱
    這句話是被腓特烈大帝稱作「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的拉格朗日在拉瓦錫即將被送上斷頭臺的時候為他痛哭的陳詞。可這一番哭訴並沒有讓劊子手軟下心腸,在1794年5月8曰,十八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他的瑪麗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之後,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隨即在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中被狂熱的法國人民送上了絞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