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瓦錫與他的十二天實驗

2020-11-25 騰訊網

人們在遠古時代就已經學會了用火,利用燃燒來獲得熱量,烹煮食物,燒制器具,冶鍊金屬。然而,燃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的本質是什麼?人類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研究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

中國仰韶文化陶器,由陶土燒制而成,距今約七千至五千年

1703年,德國醫生施塔爾(G.E.Georg Ernst Stahl,1659~1734))在他所著的《化學基礎》中提出了「燃素說」,其主要觀點為:

一切可燃物均含有「燃素」,物體燃燒時「燃素」從物體中跑出來,留下灰燼,因此得出:燃燒物質-灰燼=燃素,「燃素」不會自動釋放出來,必須藉助空氣將物體中的「燃素」提出出來,燃燒才能繼續進行。

施塔爾

後來人們發現,某些金屬燃燒時,生成的灰燼的重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這是怎麼回事呢?「燃素說」的擁護者解釋到,「燃素」具有「負重量」,金屬燃燒時失去「燃素」,好比活著的人失去「靈魂」變成屍體,重量反而會變重一樣。

在現代人聽起來有些荒謬的「燃素說」,卻曾經統治化學界長達100多年!

同世紀的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裡(J.Joseph Priestley ,1733~1804)於1774年用凸透鏡加熱汞灰(HgO)得到了純淨的氧氣。同樣,瑞典化學家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1742- 1786)於1773年通過加熱硝酸鹽也單獨發現了氧氣,舍勒稱之為「火空氣」。然而,由於普利斯特裡和舍勒都是「燃素說」的擁護者,因此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發現的是氧氣,也沒有揭開燃燒的奧秘,可謂與真理擦肩而過。

氧化汞(HgO)是一種紅色固體

1774年10月,普利斯特裡來到巴黎,拜訪了拉瓦錫(Antoine Laurent de Lavoisier,1743~1794)。拉瓦錫盛宴招待普利斯特裡。在宴會上,普利斯特裡把自己的重要發現,告訴了拉瓦錫。也就在這個時候,拉瓦錫還收到瑞典化學家舍勒九月三十日的來信。

拉瓦錫受到普利斯特裡和舍勒的啟發,做了很精細的實驗。這個實驗被人們稱為「十二天實驗」,實際上一連進行了二十多天。拉瓦錫夫人是拉瓦錫在化學研究工作中的好助手。她不僅幫助拉瓦錫做實驗,而且精確地描繪了實驗時的情景,使後人能夠一目了然。拉瓦錫所有化學著作的插圖,幾乎都是拉瓦錫夫人親手繪製的。

拉瓦錫和夫人的畫像

從下面這張拉瓦錫夫人繪製的插圖,可以看出「二十天實驗」是怎麼回事。

那個瓶頸彎曲的瓶子,叫做「曲頸甑」。瓶中裝有水銀。瓶頸通過水銀槽,與一個鐘形的玻璃罩相通。玻璃罩內是空氣。

拉瓦錫用爐子晝夜不停地加熱曲頸甑中的水銀。在水銀那發亮的表面,很快出現了紅色的渣滓。拉瓦錫明白,那是水銀與空氣中的「失燃素空氣」化合所生成的「三仙丹」(HgO)。

隨著時間的推移,紅色的渣滓越來越多。

拉瓦錫和夫人本來是很喜歡社交的,各種宴會、舞會總少不了他們夫婦。可是,在實驗進行的那些日子裡,他們成天守在爐子旁,觀察著變化。

他們發現,到了第十二天,紅色渣滓不再增多了。

他們繼續加熱,一直到第二十晝夜,紅色渣滓仍不增多,才結束了實驗。於是這個「馬拉松」式漫長的實驗,成為化學史上著名的實驗。拉瓦錫發現,實驗結束時,鐘罩裡的空氣的體積,大約減少了五分之一。

他收集了紅色的渣滓,用高溫加熱。「三仙丹」分解了,重新釋放出氣體。拉瓦錫總共得到7~8立方英寸(1立方英寸等於16.377cm3)的氣體,正好與原先鐘罩中失去的氣體體積相等。至於剩下來的氣體,既不能幫助燃燒,也不能供呼吸用。

拉瓦賜把那佔空氣總體積五分之一的氣體,稱為「氧氣」(也就是普利斯特裡所謂的「失燃素空氣」、舍勒所謂的「火空氣」)。

至於剩下的佔空氣總體積五分之四的氣體,拉瓦錫稱它為「氮氣」。此外,他認為空氣中還有「固定空氣」,即二氧化碳,不過,含量很少。

就這樣,千百年來被人們當作「元素」的空氣,終於被拉瓦錫揭開了真面目──原來,空氣是由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混合組成的。

隨著空氣之謎被揭開,燃燒的本質也隨著被拉瓦錫查清楚了。

燃燒的本質

一七八九年,拉瓦錫在他的名著《化學基礎論》(《化學綱要》)裡,清楚地闡明了燃燒的本質:

一、燃燒時發出光和熱;

二、物質只有在氧氣中燃燒(也有例外,如氫氣能在氯氣中燃燒,氯氣也能在氫氣中燃燒);

三、氧氣在燃燒時被消耗;

四、燃燒物在燃燒後所增加的重量,等於所消耗的氧氣的重量。

在這個著名的「十二天實驗」中,拉瓦錫使用了密閉的容器,稱取了所有容器、原料、反應物的重量,量取了它們的體積,因此得出,鐘罩中失去的氣體體積,正好等於氧化汞分解後生成氧氣的體積,因此驗證了物質守恆定律,那就是:在化學反應中物質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毀滅,總產物的物質的量應該等於總的反應物的物質的量。所以,化學只是研究物質變化的科學。

拉瓦錫在他的學說中還建立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物質和氧發生化合反應稱為「氧化反應」生成各種氧化物。反之,使氧化物去掉氧的反應稱為「還原反應」,拉瓦錫從得、失氧的角度定義「氧化還原」的概念,從18世紀末一直沿用到20世紀初。

描述拉瓦錫實驗場景的畫作

拉瓦錫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於1743年8月26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的一個高級律師之家,他自幼聰慧好學,25歲就成為了法國科學院院士。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拉瓦錫由於加入了總包稅公司,被視為人民的敵人,1974年5月8日,51歲的拉瓦錫成為政治的犧牲品被送上了斷頭臺。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痛心疾首地說:「他們可以一瞬間把他的頭割下,而他那樣的腦袋也許再過100年也長不出一個來。」

是非功過,誰來評說?然而在化學史界,人們公認,拉瓦錫在化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絲毫不遜於牛頓之於物理、達爾文之於生物。如果說波義耳的名字是一顆預告了化學黎明的到來的啟明星的話,拉瓦錫則像一顆天秤座,照耀著古老而又逢新生的化學界。

拉瓦錫揭露了燃燒的本質,指出了燃燒是一種氧化反應,徹底推翻了「燃素學說」。他驗證了質量守恆定律,建立了最初的元素周期表(在門捷列夫之前),對33種元素進行了早期分類,初步打開了物質世界的秩序大門。他的著作《化學綱要(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與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齊名,被稱為科學的奠基性著作。

拉瓦錫歸納的元素周期表

相關焦點

  • 西方記載:拉瓦錫科學實驗,被錯殺的近代化學家
    除了繁忙的稅務律師業務工作拉瓦錫每天必定抽出清晨或者夜晚的五六個小時做實驗。拉瓦錫作為法國國王的稅務代理人,最後幾年還致力於稅制改革,寫了很多有關稅政、刑政的改革方案。拉瓦錫的妻子在科學研究中是丈夫很好的實驗助手,她幫拉瓦錫翻譯資料,拉瓦錫的《化學原本》中的儀器圖即是妻子的手筆。1780年,拉瓦錫擔任徵稅官的職務,還兼任過火藥和火石的監行官。
  • 拉瓦錫臨終前的瘋狂砍頭實驗:眨眼11次,舉世譁然
    提起安託萬·洛朗·拉瓦錫,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著名的化學家和生物學家,被後世尊稱為"現代化學之父"。學過化學和生物的朋友都知道,這兩門學科都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作為在化學領域和生物學領域都有不小建樹的拉瓦錫,更是出了名的「實驗狂人」。
  • 拉瓦錫臨終前的瘋狂砍頭實驗:眨眼11次,舉世譁然
    但拉瓦錫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實驗,源於他臨終前的一次瘋狂嘗試。有一位名為讓.保羅.馬拉的人曾被拉瓦錫批判,因此懷恨在心,當法國大革命的熊熊烈火燃燒起來的時候,他污衊拉瓦錫為「人民公敵的偽學者!」,反而開始考慮如何處死他。
  • 化學名人科普|拉瓦錫:不想做實驗的富二代不是一個好化學家
    皮埃爾波澤通曉多種語言,多才多藝,她替拉瓦錫講英文文獻翻譯成法語,並為他的書籍繪製插圖並保存拉瓦錫實驗記錄,協助他進行科學研究。  你以為這就是拉瓦錫正式的開掛人生了嗎,不,現在才剛剛開始。  拉瓦錫是否定「燃素說」的,於是自己設計了一個鐘罩實驗來對金屬進行煅燒。
  • 拉瓦錫和13歲蘿莉「雙修」,死到臨頭還要做實驗,但是他女朋友真的超級棒!
    他既是一名富二代,又是一個蘿莉控,他被今人稱作現代化學之父。他就是安託萬-洛朗·德·拉瓦錫。這是銀幕形象,其實沒這麼帥因為在那個沒有社交網絡,甚至連照相技術都未普及的年代,這傢伙硬是用一幅油畫,讓自己和妻子恩愛的形象流傳千古。。而且上了很多封面。
  • 拉瓦錫親自實驗,用生命獲得了答案
    拉瓦錫,為了領悟生命的真諦,他完成一個偉大的實驗:人在被砍頭後是否還有意識?後來他得到了答案,這也就是著名的拉瓦錫砍頭實驗。拉瓦錫是偉大的化學家,他出生在一富裕的家庭,雖然在他五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去世了,但是給他留下了豐厚的遺產,足夠他下半輩子的生活。後來在他的父親與姨母相繼去世之後,他又繼承了他們的遺產,拉瓦錫變得更加有錢了,他成為了很多人羨慕的富豪。
  • 化學革命家——拉瓦錫
    他的家庭打算讓他繼承父業成為一名律師,然而在大學裡,他已對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最早感興趣的是植物學。為了展開植物學研究,他經常上山去採集植物標本。他在野外工作這段時間,對氣象學發生了興趣,同時也學會了使用氣壓計,從此以後,他一直都詳細記錄氣象變化而從未停止過。拉瓦錫的父親和親友感覺到他對自然科學有濃厚的興趣,也就沒有再勉強他做律師工作。
  • 拉瓦錫:鍾愛蘿莉的富二代
    戀愛能手:小蘿莉當然就是拉瓦錫的夫人瑪麗·波爾茲了。迎娶這位美女進門時,拉瓦錫28歲,而他的新婚妻子,同事的女兒,不過13歲。       實驗記錄員:拉瓦錫做實驗,瑪麗·波爾茲就幫助他記錄數據,她會把整個實驗場景都記錄下來,在她去世之前,幾乎能夠還原出拉瓦錫全部的實驗筆記和儀器。       優秀插畫師:等到拉瓦錫想要出書的時候,瑪麗·波爾茲就會顯露出她高超的藝術造詣,給書中的內容繪製插畫。
  • 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
    拉瓦錫1743年出生於巴黎的一個富裕家庭,貴族。拉瓦錫的母親在他五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拉瓦錫是由他的姨媽撫養長大的。可以肯定的是,拉瓦錫得到了姨媽的悉心照料,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754年,拉瓦錫11歲的時候,進入法國著名的馬扎林(Mazarin)學院求學。
  • 天才科學家拉瓦錫的最後實驗:親身試驗人被砍頭後,還能活多久
    但拉瓦錫對化學有著狂熱的愛,他跟隨當時的科學家學習化學理論知識並潛心研究,四處考察,他的天賦很快展現出來,二十多歲的拉瓦錫在化學方面的能力已經傲視群雄,1768年,拉瓦錫進入了法蘭西科學院,這一年,拉瓦錫25歲。
  • 【化學史話01】「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他的人生,絕不止課本裡講的那些…
    早在拉瓦錫出生之時,俄羅斯科學家羅蒙諾索夫就提出了「物質不滅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學意蘊。但由於「物質不滅定律」缺乏豐富的實驗根據,特別是當時俄羅斯的科學還很落後,西歐對沙俄的科學成果不重視,「物質不滅定律」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       拉瓦錫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當他加熱石膏時放出了水蒸氣。拉瓦錫用天平仔細稱量了不同溫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氣的質量。
  • 拉瓦錫的燃燒理論與化學革命
    拉瓦錫是這場「化學革命」中的中心人物,被稱為「現代化學之父」。1774年,拉瓦錫利用錫和鉛作了著名的金屬鍛燒試驗。他工作的特點是特別注意量的研究,善於運用天平來做化學分析;另外,他特別注意理論思維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使他比他的前輩和同代人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 名人傳:化學之父拉瓦錫的愛恨情仇
    普利斯特裡於1733年出生於英格蘭的一個小農莊,由於家境艱難,牧師兼業餘化學家的他只能於閒暇時間做氣體實驗。為了研究空氣的成分,他加熱氧化汞得到了一種氣體,他把小白鼠放入這種氣體中,發現可以存活很久。自己也嘗試吸了一口,他的實驗記錄是這樣描述的:「當時我感到胸部很輕、很舒服。有誰能說出這種氣體將來不會變成時髦的通用品呢?
  • 《化學基礎論》:幸運的化學 悲催的拉瓦錫—新聞—科學網
    尹傳紅 1773年的一天,30歲的安託萬-洛朗·拉瓦錫,在他的實驗記錄本上,自信滿滿地寫下了這麼一句話:「我註定要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帶來一場革命。」 第二天,拉瓦錫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推上了斷頭臺。隔日,曾跟他有過交往的法籍義大利著名數學家拉格朗日聞訊,不禁悲嘆:「砍下他的頭顱只需要一眨眼工夫,但生出他那樣的大腦一百年也不夠。」 不錯,這是一顆不平凡的大腦。正是它的精細運作,引發了化學史上第一次真正的革命,其影響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拉瓦錫之於化學,猶如牛頓之於物理學。
  • 一個影響人類的天才揭示了這個秘密拉瓦錫
    金屬燃燒後變重的問題被簡單地認為是由測量誤差引起的,另一組主張維持燃素的人更極端,他們甚至認為燃素在金屬燃燒反應中具有負質量,秋,拉瓦錫開始研究空氣中硫、錫和鉛的燃燒,為了確定空氣是否參與反應,他設計了著名的鐘罩實驗,通過本實驗,可以測量反應前後氣體體積的變化,得到反應所涉及的氣體體積,他還加熱了真空密封容器中的鉛,發現質量保持不變,但加熱後,容器打開,質量迅速增加
  • 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其實他活的更像是一個「鍊金術師」
    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或許他更像當一個鍊金術師說到現代化學,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拉瓦錫。他成功地完成了對空氣中的氧氣質量測量實驗,這也讓它被後世稱為「現代化學之父」。然而化學和科學不過是拉瓦錫生命中的「開胃菜」,他的一生絕大部分都在研究神秘的鍊金術和神學。
  • 1743年8月26日:現代化學的創始人拉瓦錫誕辰
    1743年8月26日(農曆1743年7月8日),現代化學的創始人拉瓦錫誕辰。 拉瓦錫在學校是一個天才男孩。
  • 拉瓦錫是怎麼死的
    關注馬桶課堂,日積月累,終成學霸! 學霸鎮樓!北京大學的一節思想品德課,這孩子,有發展啊... 最近果殼發了個文章:拉瓦錫他老婆有多牛。我也想談談拉瓦錫。 拉瓦錫在法國科學院工作時,一個年輕人寫了一篇文章《燃素論》,也就是認為燃燒是一種物質,這篇文章被拉瓦錫駁斥的體無完膚。於是,這位年輕人懷恨在心,一直到法國大革命時期,這位年輕人成為了革命領袖,開始公開聲討拉瓦錫是「提線木偶」,這個年輕人名字叫做馬拉,也就是馬拉之死的馬拉。
  • 科研夫婦實錄:拉瓦錫的美麗太太
    不過拉瓦錫的太太可不是一個美麗的花瓶而已,夫妻倆雙雙科研才是硬道理。1771年春天,拉瓦錫和同事的女兒,瑪麗-安娜·皮埃爾萊特,邁入了婚姻的殿堂。那這位拉瓦錫夫人就是是怎樣的人物呢?瑪麗的父親是拉瓦錫的同事,既是議會律師又是金融家。在母親去世後,瑪麗在修道院接受了正規的教育。13歲那年,她成為了拉瓦錫夫人。
  • 拉瓦錫是一位了不起的化學家,卻被送上斷頭臺,行刑前還想著試驗
    當時,「燃燒理論」很流行,但是拉瓦錫總是懷疑這種理論的正確性。 態度。 他做了一個實驗,發明了鐘形罩,從中發現空氣也參與了燃燒過程。 這一發現打破了關於「火焰理論」的錯誤觀念。 Lavoisier的生活中有很多故事,其中大多數是關於研究的。 從這些故事中,您可以感受到拉瓦錫思想的光芒和個性的魅力。 Lavoisier的重要貢獻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