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油器孔內去毛刺拋光的難度在於,其孔道深藏於工件內部,且孔徑通常小於0.3mm,如下方噴油器結構圖:
這樣複雜的孔道,尋常工藝肯定無法完成去毛刺拋光任務。而化學去毛刺,也無法控制去毛刺的餘量,會造成毛細管孔口附近的侵蝕。
針對燃油系統,如噴油器、噴油嘴等內部微細孔去毛刺拋光,目前比較知名的一些企業,如無錫油泵油嘴研究所、舜田良源等,都已經開始採用斯曼克磨粒流工藝。
1、裝夾:每組可以同時拋光2根噴油器,採用接頭、堵頭等,將噴油器形成一個閉合的流通管徑。
2、拋光:納米級高分子液態軟磨料,通過擠壓,進入噴油器孔內,進行研磨拋光去毛刺。其後通過接頭流出,反覆循環。
拋光
目前掌握這項微孔拋光技術的,全球只有3家,德國和美國各一家,最後一家是中國的斯曼克磨粒流。這項技術看著很簡單,油缸將磨料壓過去就行。其實不然,僅是磨料的調配與過濾,就難倒一大批人。更何況還有流量的監測,清洗等環節。
噴油器、噴油嘴以及共軌管,其內孔經過去毛刺後,提升光潔度水平,有利於油料噴射的穩定性,並進一步避免沉積硬化與堵塞風險,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