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機械零件去毛刺處理,流體拋光工藝應用案例

2021-01-08 羅恩磨粒流

磨粒流拋光又稱擠壓珩磨,是一種先進的拋光技術。它是由擠壓珩磨機藉助磨料,在一定的壓力下往複流動,對被加工零件的表面進行珩磨加工。

磨粒流拋光應用於各種金屬材料,各種形狀的工件內外表面光整加工。特別是對於那些複雜的異形孔道多孔相貫的交叉孔等特殊型腔及零件隱蔽部位的毛刺進行拋光倒圓,具有較其他方法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磨粒流拋光技術目前在國內軍工、汽車、紡織等行業中逐步得到推廣應用。加工對象如各種液壓元件拉絲模、注射模的表面拋光,齒輪、蝸杆蝸輪、內外花鍵的去毛刺,電火花和雷射加工後表面硬化層及微觀缺陷的去除等。被拋光的零件材料可以是金屬或非金屬。

紡織機械中-.些零部件由於常接觸各種纖維或織物,因而要求零件表面光潔,不允許鉤掛纖維。一般磨削加工後的零件表面較難滿足這一要求,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到纖維或織物的質量和產量。也是國產產品落後於進口設備的原因之一。

為了提高產品質量,紡織機械行業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已逐步推廣磨粒流加工技術。對一些表面要求高的接觸纖維的零件進行磨粒流拋光加工,使表面粗糙度等級普遍提高。特別是對毛刺的清除效果是其他加工工藝達不到的。

二、磨粒流拋光加工原理

磨粒流拋光是利用含有一定數量磨料顆料的半流體(磨粒流體介質)對工件表面進行加工的一種新工藝。加工時,磨粒流體介質以一定的壓力和流量,往復通過被加工表面。磨料顆粒在壓力和流速的作用下,對金屬工件表面或稜邊進行擠壓或拋光、去除毛刺和倒圓角。工件的磨粒流拋光在專用的擠壓珩磨機上進行。擠壓珩磨機由床身、工作檯、活動橫梁、上下工作油缸和泵站等主要部分組成。工作檯上可以防止工件及夾具。活動橫梁的升降由兩個壓緊油缸帶動,當橫梁向下移動壓往工件或夾具時,上下工作油缸與夾具、工件變構成了一個封閉的加工區(如圖1)。

圖1磨粒流原理圖

1 ,6-磨料缸2,8-油缸3-活動橫梁4-工件5.磨粒流模具7-壓緊油缸

上下工作油缸中充滿了磨粒流體介質,當上缸中的活塞向下移動時,,磨粒流體介質受到上活塞的擠壓,穿過工件流到下缸。然後下缸中的活塞向上移動,磨粒流體介質受下活塞的擠壓,穿過工件流回到上缸。這樣往復穿過工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若干次。含有磨料的流體介質在擠壓力的作用下,會產生「硬化」現象,形成一種類似油石的作用。流體介質磨料上的切削刃,在擠壓工件表面和稜邊部分時,對金屬表面產生切削作用。這樣就能拋光、衝擊掉工件表面的毛刺和不平度波峰,並將切削下來的金屬微屑,包容在磨粒流體介質中一起排走,使被加工面獲得較細的表面粗糙度。

三、磨粒流拋光的工藝參數

1.介質磨料

擠壓珩磨加工的關鍵是磨粒流體介質,是擠壓珩磨加工的「工具」。它是由磨料顆粒與一種粘彈性高分子聚合物均勻混合而成。類似油灰或橡皮泥狀,具有可塑性,還具有象橡膠- -樣的彈性,無毒無臭,不汙染環境。介質本身有很強的內聚力,易於清除回收。擠壓珩磨加工時,這種粘彈性的基體介質,攜帶著磨料顆粒一起往復循環通過被加工表面。根據工件材料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不同,磨粒流體介質中混合的磨料種類、粒度以及所含磨料的濃度有所不同。一般使用的磨料有氧化鋁、碳化硼、碳化矽和金剛石粉等。磨料粒度的選擇原則與磨削時砂輪粒度的選擇相近似。

磨料的粒度- -般採用20~500號,常用80~150號。粗磨料用於去除毛刺,細磨料用於拋光光整表面。在實際應用中,經常是幾種粒度的磨料混合使用。磨粒流體介質的粘度(稠度)應根據不同的加工對象進行調配。粘度較低(即較軟)的磨粒流體介質在受擠壓通過孔道時,介質在同一橫截面上各點的流速不同,在工件稜邊部分形成急劇的滑動摩擦作用,因此,這時去除毛刺和倒角的能力較好,而粘度較高(即較硬)的磨粒流體介質,由於其流動性不好,而形成一種受剪切的狀態。這樣,對孔壁有較強的滑動摩擦作用,這種介質作為拋光表面用較好。所以當加工孔徑較大的工件時, 需要使用粘度較大或流動性較差的磨粒流體介質,而加工小孔或長而彎曲的孔時,則需要使用粘度較小流動性較好的磨粒流體介質。因此,在調配磨粒流體介質時,可根據需要加入不同的添加劑,如增塑劑、減粘劑、潤滑劑等,以滿足不同材料,不同形狀的工件擠壓珩磨加工的要求。

磨粒流體介質在常溫下可以長時間保存而不硬化。調配好的磨粒流體介質的使用壽命一般為500-800h。使用一段時間後磨料逐漸鈍化而失去切削能力, 且基體介質中還包容了過量的金屬碎屑,當含量達到10%時,則應重新更換。

3.往復循環次數和時間

工件利用夾具裝在擠壓珩磨工具機上,上下油缸往復運動,擠壓磨粒流體介質強行通過工件表面。往復循環的次數及時間根據工件的形狀、孔徑、材料、粗糙度要求,可在工具機的計時器或計數器上選擇控制一次擠壓珩磨加工所需往復循環的時間或次數。一般工件上下擠壓的循環次數為三至五十次,一次加工循環的時間為幾十秒至十幾分鐘。

4.加工餘量

擠壓珩磨餘量根據工件表面預加工粗糙度而定,若工件表面的預加工粗糙度為Ra3.2~1.6 μm .時,則其單面的擠壓珩磨餘量約為0. 01~0.02mm。

當然要達到較細的表面粗糙度,可適當加大擠壓珩磨餘量,最細可達Ra0. 025 μm。

圖2

帶芯軸內孔磨料拋光模具1-上模2-螺釘3-芯軸4-工件5-下模

1.零件內孔磨粒流拋光夾具結構如圖2所示。

該零件是梳棉機上的通棉咀,內錐孔面需要拋光。考慮到錐孔.上下孔徑相差較大,我們在夾具中心位置安裝錐面芯軸,磨料上進口設計成環狀結構,使磨料均勻通過工件內孔面。同時有效地控制流道的截面種和流速,增強磨料和工件表面之間的摩擦力,提高拋光效率和質量。

圖3蝸輪磨粒流拋光模具

1-下模2-手柄3- 1件4螺釘5-上模6-定位銷

2.齒輪齒部毛刺的磨粒流拋光夾具設計時應注意將流道儘量靠近齒部,並使周邊流道大小一致,如圖3所示。蝸輪裝在定位銷上,並被封閉在夾具體內,通過磨粒流體介質的上下循環流動,拋磨掉蝸輪齒面上的毛刺。

3.短軸類零件的磨粒流拋光夾具可設計成豎裝結構,並保證零件在磨粒流壓力下不發生軸向竄動。

圖4

彎管內孔磨料拋光

1-磨料模具

2-工件

3-螺釘

圖4所示為彎曲銅管內孔磨粒流拋光夾具。此類夾具也適用於蝸杆的拋光,但夾具上要增加軸向擋圈限制蝸杆竄動,併合理設計流道,使磨粒流體介質均勻通過蝸杆齒面。

圖5分流道交 叉孔磨粒流模具

1-上模2-工件3-下模

4.交叉孔複雜型腔的磨粒流拋光夾具須考慮磨料分流結構,使磨粒流過各孔的流速儘量一致。若此類零件的交叉孔排列範圍較大,且擠壓珩磨機的能力不能滿足一次拋完時,可設計成分段磨粒流拋光夾具。

圖5為一大型複雜交叉內孔零件的磨粒流拋光夾具,上方設計有分流道,下方從零件的側向進出磨料。

5.多零件集中到一起的磨粒流拋光夾具,如圖6所示,它適用於批量較大的小型零件。一次裝夾,同時加工多個零件,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但是設計此類夾具時, 必須使夾具上下進料口處於擠壓珩磨機允許的範圍內,必要時可改變夾具中流道的方向。

圖6多件磨料拋光

1-工件2-下模

3-芯軸4-上模

五、設計磨粒流拋光夾具的幾項原則

1.磨粒流體介質在全部流道中受到的阻力應小於擠壓珩磨機的擠壓力。

2.磨料夾具進出口斷面尺寸應和被拋光零件內表面進出口斷面尺寸相對應。

3.磨粒流夾具設計應使磨粒流體介質在零件不同部位上的流速大體- -致。

4.磨粒流夾具要有較好的剛性、耐磨性和密封性,以保證在一定的壓力下夾具和零件不變形或損壞。

相關焦點

  • 流體拋光與其他拋光去毛刺設備的優勢劣勢對比
    與其他拋光去毛刺設備的優勢劣勢對比 1.相對於電化學拋光 雖然磨粒流擠壓珩磨在效率上比不過電化學,但是在拋光粗糙度上,控制地更精細, 電化學拋光完成後,能很好地完成表面清洗工作,但表面光滑度卻不盡人意,特別是針對精密工件拋光 2.
  • 去毛刺工藝方法有十四個,總有一個方法適合你
    缺陷:硬質毛刺、卷口邊無法去除,乾冰去毛刺不具備如何切削能力可用目標:對於產品外觀要求高的應用場景,產品表面不能有任何劃傷碰傷的產品3、衝壓模具去毛刺選用製做衝壓模具相互配合高速衝床開展去毛刺。缺陷:必須一定的衝壓模具(粗模+精衝壓模具)製做費,將會還必須製做整形美容模。
  • 圖文詳解機械設計中常用的6種拋光方法
    在機械設計中,拋光是常見的一種零件處理工藝。它是完成諸如切割或磨削以提供光滑表面的預處理的過程。可以提高諸如表面紋理(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平面度和圓度之類的幾何形狀的精度。3.超精加工:近年來,機械設備的精度已經提高,並且需要諸如拋光的需要拋光的高精度零件。 超級精加工類似於磨削精加工,但是它比磨削精加工可以提高表面紋理和幾何形狀的精度。 它主要用於精加工軸和軸承的內外圈,以及發動機凸輪軸的外圈。進行超精加工的機器稱為「超精加工機器」,並且有用於軸承和軸的專用機器。
  • 清理工業件毛刺的方法
    1、電化學去毛刺技術電化學去毛刺是利用金屬在某種電解液中的陽極溶解過程而使毛刺去除的一種工藝方法。電化學去毛刺的方法主要是基於應用粘性液膜原理。當陰極和陽極漫人溶液通以電流後,陽極表面進行電化學反應,在零件表面會形成一層粘性液膜。這層液膜集中在零件的低凹處,具有較高的電阻和較小的導電率,能保護零件表面不被腐蝕或少被腐蝕。
  • 去除金屬毛刺的先進工藝。。。
    超精密級(精密接觸):屬於這一類的有磨粒流去毛刺、磁力研磨去毛刺、電解去毛刺、熱能去毛刺以及密鐳強力超聲波去毛刺等, 這類去毛刺方法可獲得足夠的零件加工精度。所謂電解去毛刺就是一種化學去毛刺方法, 它可去除機械加工,磨削加工及衝壓加工後的毛刺,並使金屬零件尖邊倒圓或倒稜。
  • 【漲知識】去毛刺工藝大全,列舉15種方法
    去毛刺,是機加工從業者的日常工作之一。下面給大家分享一篇工藝大全,詳細介紹了毛刺是什麼、去毛刺的5項特種方法和10種普通工藝。一起來看看吧。 1 毛刺是什麼 毛刺,在金屬加工過程中無處不在。
  • 了解毛刺分類確定去毛刺工藝
    毛刺是金屬切削的必然產物。它是一種在切削力作用下產生晶粒剪切滑移和塑性變形,使材料被擠壓和撕裂,導致零件表面或接頭處出現的多餘材料,毛刺的存在不僅影響零件的外觀,而且降低了零件的質量,給產品的後續檢驗和裝配帶來了困難和隱患。
  • 常見的銅拋光工藝、化學拋光原理,使用銅化學拋光液的優勢
    現在,銅是我們應用最廣泛的貴金屬,包括電線、復古藝術品、銅門、螺絲等等。現代工業生產中,銅需要做一系列的表面處理,才能得到最終的成品。在整個過程中,拋光是最影響成品外觀的流程。現今,銅拋光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常見的拋光工藝有物理拋光、化學拋光、電解拋光,還有一些新式拋光工藝,包括超聲波拋光和流體拋光等。化學拋光銅化學拋光工藝就是通過銅與拋光槽液的化學反應,消除銅表面不平整,提升銅表面的光亮效果。
  • 噴油器孔內去毛刺拋光,視頻演示一次看懂!
    噴油器孔內去毛刺拋光的難度在於,其孔道深藏於工件內部,且孔徑通常小於0.3mm,如下方噴油器結構圖:這樣複雜的孔道,尋常工藝肯定無法完成去毛刺拋光任務。而化學去毛刺,也無法控制去毛刺的餘量,會造成毛細管孔口附近的侵蝕。
  • 倒角去毛刺知識,太專業太給力了,收了~
    ,在零件端部做出倒角。  去毛刺:去除在零件稜邊所形成的刺狀物或飛邊。  在機械加工中,由於倒角和去毛刺的工序基本是同時進行的,因而「倒角去毛刺」也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機械詞彙。在金屬加工中,因為受限於各種不規則形狀的零件,在拋光、倒角和去毛刺中由於位置形狀複雜多變、區域多且不規則、倒角邊複雜等原因,會面臨許多棘手的問題,迫切需要專業的刀具廠家提供產品和技術上的支持,然而提供這樣細分領域的專業刀具廠家並不多。  小編發現了一家專注於滾光、倒角、去毛刺的刀具生產企業——Bencere(奔賽),大家一起評價一下這家企業做得如何。
  • 讓黃銅飾品光亮如黃金的方法_銅拋光劑_化學拋光處理,環保工藝
    MS0308-1處理後的黃銅飾品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黃銅飾品或藝術品的加工工藝:>首先,進行胚料成型,一般應用比較多的是鑄造工藝,將黃銅熔融後注入特定的模具中進行成型處理;成型後,再對粗坯了進行酸洗等除模工藝清除胚料表面的成型助劑等雜物;機械研磨拋光或者滾光,除去粗配料表面的毛刺等;化學出光工藝:超聲波除油除蠟
  • 快速瀏覽23種印包表面處理工藝(視頻)
    十二、關於機械拉絲1、機械拉絲是通過機械加工的方法在產品的表面摩擦出痕跡的工藝。機械拉絲有直紋,亂紋,螺紋,波紋,和太陽紋等幾種。2、機械拉絲適應的材料:1)機械拉絲屬於五金產品的表面處理工藝。2)塑膠產品不能直接機械拉絲,水鍍後的塑膠產品也可以通過機械拉絲來實現紋路,但鍍層不要太薄,否則容易拉壞。
  • 電鍍前處理的電拋光和化學拋光
    慧聰表面處理網:     電拋光和化學拋光工作可以做單獨的表面處理方法以代替機械拋光,也可以用來做電鍍前的準備處理。但這種方法有一定程度的表面溶解,並可能消除型面上的一些尖稜,所以採用時要考慮尺寸和形狀的裕量。
  • 平時難得一見的倒角去毛刺知識,太專業太給力了,收了~
    倒角:一般是為了便於零件裝配,在零件端部做出倒角。  去毛刺:去除在零件稜邊所形成的刺狀物或飛邊。  在機械加工中,由於倒角和去毛刺的工序基本是同時進行的,因而「倒角去毛刺」也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機械詞彙。
  • 機械設計中,零件表面處理指的是什麼?
    表面處理(表面或金屬)是在製造過程中進行的,是一種機械工藝,可以通過在材料表面應用"電鍍"或"噴塗"的方法來提高零件的物理和化學性能。通過表面處理,提高耐磨性、潤滑性、強度、抗衝擊性、電導率、導熱性、耐腐蝕性、耐化學性、耐熱性和附著力,以及提高裝飾性能。表面處理技術通常包括拋光、洗滌、蝕刻、電鍍、化學轉化處理、著色、噴塗和塗層,下面我們一一分解。
  • 電解拋光與化學拋光的區別
    這一過程能改善金屬表面的微觀幾何形狀,降低金屬表面的顯微粗糙程度,從而達到使零件表面光亮的目的。   電解拋光常用於鋼、不鏽鋼、鋁、銅等零件或銅、鎳等鍍層的裝飾性精加工,某些工具的表面精加工,或用於製取高度反光的表面以及用來製造金相試片等。   在不少場合下,電解拋光可以用來代替繁重的機械拋光,尤其是形狀比較複雜,用機械方法難以加工的零件。
  • 鈹青銅零件電鍍銀的工藝與前處理配方技巧
    若熱處理之前除油不淨,還會產生碳黑等油漬燒結物。電鍍前若不徹底清理乾淨,就會使銀鍍層發生結合不良,起皮、起泡及脫落等故障所以為確保銀鍍層的結合力,必須對鈹青銅鍍銀採用有別於銅或黃銅的前處理工藝。    3.鈹青銅電鍍工藝流程:     超聲波清洗一電化學除油一鹽酸活化一鹼煮一除膜一混酸腐蝕一化學拋光一鹽酸出光一氰化預鍍銅一預鍍銀一鍍銀一後處理(防銀變色)。
  • 金屬表面處理工藝大全
    滲硫、滲硼、滲鋁、滲釩、滲鉻等。發藍、磷化可以歸為表面處理,不屬於化學熱處理。對比滲碳氮化目的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勞強度,同時保持心部良好的韌性。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勞強度,提高耐蝕性。用材含0.1-0.25%C的低碳鋼。碳高則心部韌性降低。
  • 鏡面拋光的方法及適用範圍
    現階段,國內大多數企業仍然採用傳統的機械拋光加工工藝,磨輪與機件表面初始接觸時,磨損量較大,機件表面精度無法保證。在磨具的強力擠壓作用下,尖點金屬開始產生塑性流動而被強制壓入到微觀凹坑內,隱藏了其表面真實形貌。
  • 鏡面拋光新工藝!
    過去常見的鏡面拋光方法,只適用於平面或規則形狀的工件,而對於內孔、內圓、齒輪、曲面、異形件、以及不規則形狀的工件鏡面拋光,那些方法就不好用了。在這裡,我給大家說一種適合這些工件鏡面拋光的方法。1、單向流體拋光主要針對內孔、內圓、內壁等孔道內的鏡面拋光,從工件的孔道一端接入磨料,磨料在增壓系統作用下,擠入工件內孔,通過磨料粒子的均勻研磨,達到鏡面效果,然後從孔道另一端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