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正面臨歷史上最嚴重水危機 可能繼續惡化

2020-12-05 搜狐網

  以色列約三分之二的土地為沙漠,水資源嚴重不足,今冬又遭遇旱情。有專家指出,未來這種情況可能會繼續惡化。

  以色列水利管理局認為,以色列面臨的這場水危機不僅是「天災」,也是「人禍」。儘管擁有世界先進的汙水處理、海水淡化等技術,但政府缺乏有效管理,使技術優勢沒有充分表現出來。

  危機

  以色列水利管理局負責人尤裡·沙尼近日在一次緊急會議上說,以色列正面臨歷史上最嚴重的水危機。

  基礎設施部長本雅明·本—埃利澤說,儘管政府努力緩解危機,但預計今年國內水資源需求量將超出供應量約1億立方米。

  近些年雨量減少是導致以色列水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連續5年少雨使這個國家的含水量降到極限。水利管理局預測,如果未來幾年降雨量仍遠低於平均水平,水資源需求量將超出供應量3.44億立方米。

  以色列水文工作者發現,早在16年前,以色列年降雨量就呈逐年減少趨勢。以前,通常情況下年降雨量是14億立方米,目前的年降雨量僅為12億立方米,甚至更少。

  目前以色列擁有3大自然水源,分別是基尼烈湖、山區蓄水層和沿海蓄水層。去年,這三大水源的水平面已經降低至緊急「紅線」。沙尼說,水文工作人員不得不劃定「黑線」。如果水平面低於「黑線」,就會造成地質破壞,「而3大水源的水平面正在接近"黑線"」。  

措施

  為緩解水危機,以色列水利管理局制定了一項計劃,包括減少農業用水;減少公共和私家公園、園林用水;推廣海水淡化和汙水處理技術;建造過濾汙水用以農業灌溉的設備;向居民發出節約用水的倡議等。

  水資源需求分為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和農業用水。在以色列,居民生活用水量每年達7億立方米,工業用水量每年大約1.5億立方米,農業用水量2008年為5億立方米。

  水利管理局表示,下一步主要減少居民生活和園林灌溉的用水量。管理局發言人尤裡·朔爾告訴《耶路撒冷郵報》記者,希望政府能夠推出政策限制公園和私家花園灌溉用水。管理局還希望公眾能夠認識到水危機的嚴峻形勢,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  

失誤

  由於水資源嚴重不足,以色列多年來一直重視研發水技術,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水源處理、保存和灌溉技術。但不少業內人士指出,由於管理不當,政府沒有使這種優勢充分顯現。

  水利專家、工程師加比·舒哈姆撰文指出,人為因素也是導致水危機的因素之一,「問題是由體系失誤造成的」。

  舒哈姆在文中說,像目前這樣連續5年發生旱情的機率是2%,但一般每隔30年就會遭遇一回。在非乾旱年為乾旱年做準備是一項重要工作,而以色列政府似乎「忘記」了這一點,沒有為下一個水危機做準備。

  在舒哈姆看來,以色列政府應當建造更多海水淡化工廠和汙水處理設備,而政府目前卻在減少海水淡化項目,縮減用於汙水處理的資金,好像再也不會出現水危機。

  此前,水利專家和政府官員多次批評財政部在長期水利規劃方案上縮減開支。有專家指出,政府沒有制定一個涵蓋未來乾旱年份應對方法的長期戰略。  

行動

  以色列水危機調查委員會前成員希蒙·塔爾指出,在預防和處理水危機的問題上,有關部門還存在「光說不練」的情況,經常是決定作出後無人付諸實施。

  一家名為馬根委員會的機構從以色列建國初就開始關注水資源問題。這個委員會承認,2001年到2002年,它提出的諸多建議沒有呈交政府討論,政府做出的多項決定也沒有落實。

  馬根委員會得出的結論是:「委員會根據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發現,30多年來,以色列一直處於嚴重和持續的水危機中,形勢嚴峻。水危機主要表現在水資源減少上,以色列的自然水資源總共減少了20億立方米。」

  委員會認為,這正是以色列政府造成的惡果,「造成水危機的原因並不只是氣候變化導致降雨量減少,也不只是過去50多年中人口迅速膨脹和生活水平提高。這個(在處理水危機上)令人瞠目結舌的失敗主要是人為造成」。

  雖然馬根委員會先前提出的2007年設立水利管理局的建議得到採納,但仍有許多建議沒有付諸實施或被忽略。不少專家表示,由於預算問題和官僚作風,不少已經提出很長時間的建議無法得到落實。(劉莉莉)

(責任編輯:馬濤)

相關焦點

  • 下一代或將面臨危機,全球陷入「窘境」
    前言目前地球正陷入「窘境」之中,全球升溫,氣候正在惡化,一場關於資源的危機正悄悄來臨。眾所周知,地球上有很多物資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有很多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而目前又有一重要資源即將被耗盡,而我們的下一代也或將面臨更大的危機。
  • 英美大學正面臨生死攸關的破產危機
    英美大學正面臨著一場嚴峻的破產危機。文 | 陶短房 旅加學者編輯 | 蒲海燕 瞭望智庫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今年4月,BBC援引羅素集團大學(Russell Group)一份內部電郵內容(「2021年該大學可能減少收入1/4」),發出「新冠疫情將加劇大學財務危機」的警告。
  • 2021年最有可能引爆世界的3大重點危機
    然而,當今世界危機重重,傳統的非傳統的安全問題更加突出。在變革時代,各種危機處置不當,都有可能引爆世界。2021年最有可能引爆世界的有三大重點危機。 一、新冠以及由新冠引發的經濟危機。 雖然目前新冠疫苗已經正式開始接種,但單純依靠疫苗恐怕也救不了世界。新冠危機依然是2021年世界最突出的危機。
  • 日本或將面臨糧食危機!糧食自給率創歷史最低 竟是因為這個原因...
    2018年日本糧食自給率為37%,較上一年度下降了一個百分點,低於歷史最低值的1993年,刷新了歷史最低數據。1993年,受夏季反常低溫天氣的影響,日本大米收成欠佳,最後不得不從泰國等國家緊急進口大米。2018年受天氣影響,日本小麥、大豆的產量明顯下降。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在35個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排名第30位,對於人口超一億的國家來說,這樣的糧食自給率屬於低水平。
  • 我國可能出現嚴重水危機
    本報重慶10月10日電(記者劉世昕)「我國有可能出現嚴重的水危機。」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毛如柏今天警告,目前我國水汙染防治存在的問題將使我們難以應對危機。  在重慶舉行的一個會議上,毛如柏說,預計到2030年,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將降到1760立方米,國際上把人均水資源量少於1700立方米的國家定為用水緊張國家。
  • 印度水危機惡化
    有媒體報導稱,在新德裡,不論是居住在高檔社區的中產階層,還是蝸居貧民窟的社會底層,都面臨吃水難題,為此,拉水的水罐車成為新德裡的街頭一景。  相比城市,農村面臨的水危機更加嚴重,不少地方爆發了水源「爭奪戰」,出現了「水難民」、「水霸」等社會問題。例如,班加羅爾所在的卡納塔克邦就多次與其共用高韋裡河的泰米爾納德邦因這條河的水資源分配問題鬧糾紛。
  • 人類正面臨危機
    人類正面臨危機但是科技帶給人類的不全是好的,破壞地球環境、過度開發資源就是科技發展過快的弊端信中指出科學家需要採取措施,避免人工智慧研究出現可能導致人類毀滅的風險。公開信還表示:「潛在的效益是巨大的。文明的每一個產物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無法預測在人工智慧技術大幅提高機器智商時,我們的文明將達到怎樣的程度,但根除疾病和貧困是一個難以預測的過程。」他們也警告稱,在進行人工智慧研究的同時必須相應地採取防範措施,避免人工智慧給人類社會造成潛在傷害。
  • 地球正在「發燒」,這可能是140年來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
    2019年的夏天地球是熱搜的常客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顯示今年的夏天是140年來最熱的夏天
  • 為什麼世界正面臨沙子短缺危機?
    三個兇案現場雖然彼此相隔數千英裡,但都有一個叫人難以相信的共同原因:爭奪21世紀最重要但卻最不被看重的一種商品,即人們眼中再普通不過的沙子。沙子爭奪戰引發的暴力浪潮正愈演愈烈,而上述僅是其中最新的四名受害者而已。沙子看似卑微不足道,但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卻不可或缺。沙子是建設現代城市的主要原料。
  • 套圖:烏幹達北部部落面臨缺水危機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15日報導,在烏幹達北部的Karamajong部落,人們正面臨著嚴重的缺水危機。舒米了解到,那裡的男人們額頭上布滿了各種疤印,在青春期時就拔掉了一顆牙。 舒米繼續說,「這個部落面臨著諸多生存危機和挑戰,但他們依然為了生存而努力奮鬥,他們是自豪的、充滿激情的人。」
  • 全球珊瑚礁面臨生存危機:防曬霜是兇手之一
    現在,全球的珊瑚礁正面臨著嚴峻危機
  • 15個氣候臨界點已被激活9個,地球生態可能面臨崩潰的危險
    工業的快速發展正在不斷影響著地球的生態惡化,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近年來科學家幾乎每年都會發出嚴重的氣候警示。從科學家頻繁發出的各種氣候警示就可以看出,地球系統正面臨著即將崩潰的風險。世界著名的科學雜誌《自然》曾經公開發表過一篇論文,其中提到了一個詞「氣候臨界點」。
  • 140年來,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
    從冰川融化到罕見高溫,甚至是人類正面臨最嚴峻的生存危機,每一條熱搜都仿佛是在告誡人類,「這個地球,真的已經太糟糕了。」就在漫畫的繪製過程中,格陵蘭冰川一天的融化體積從破紀錄的20億噸,升級為新的110億噸。修改文案,只是把錯誤的數字進行了簡單的替換。但環境破壞的程度,確實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急劇惡化。
  • 以色列抗疫反轉錄
    「抗疫優等生」以色列,卻面臨著第二波疫情的襲擊。問題到底出在哪?但早晨8點半手機上收到的一條簡訊徹底打亂了他的計劃——發件人是以色列政府,內容是通知他,兩天前他不幸坐在了一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附近,因此即日起必須居家隔離14天。早在1月底疫情爆發伊始,以色列政府就迅速行動起來。
  • 美國海洋暨大氣總局示警:臺灣正面臨20年來最大規模珊瑚白化危機
    隨著臺灣夏季溫度飆破歷史記錄,臺灣周邊海域的珊瑚也正經歷20年來最嚴重的珊瑚白化危機。美國(USA)國家海洋暨大氣總局(NOAA)暨7月將臺灣南部海域的珊瑚白化警告提升到最高的等級2後,8月更將臺灣北部海域也升到最高警告,意味著全臺灣的海域都面臨大規模珊瑚白化,甚至是死亡的危機。
  • 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新冠病毒可能引發新金融危機
    記者問:席勒先生,新冠肺炎疫情最初似乎沒有讓金融市場上的參與者過於擔優。但現在看來,市場上除了新冠病毒已經沒有其他話題。這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有多嚴重?羅伯特.席勒答:對全球經濟的直接影響最初是有限的——前提是,局勢不再繼續惡化。危險在其他地方。我相信,這種病毒突然使人們意識到有更大的風險,這將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壓力。
  • 在死海尋活水(上):以色列農業裡的生態性
    繼續向南駛去,來到碧波蕩漾的加利利湖畔。這裡是中東最重要的淡水湖之一,水產資源非常豐富。它養育著湖畔的人民,讓他們能夠在數千年前,就在此棲息繁衍。同時,加利利的透徹湖水,塑造了諸多重要的文明形態,誕生了一系列「神跡」。我們追隨著《聖經》中「五餅二魚」的傳說,在湖邊的月色下,品嘗了一餐加利利魚。
  • 2020年的地球多災多難,2021年人類又將會面臨什麼?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氣溫最高的年份是2016年,達到了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而2020年則又創下了絲毫不亞於2016年的高溫。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一系列連鎖反應也就出現了,近年來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如果說影響最明顯的是哪個國家,那估計就是澳洲了。而澳洲的氣候中心也在2020公布了,澳洲的氣候創下了歷史新高。
  • 中國崛起正面臨「安全困境」
    但是,經過反覆權衡後美國認為,雖然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咄咄逼人,但是其發展後勁不足,比較容易對付;相反,中國持續穩步發展,在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與美國的差距逐漸縮小,從發展的角度來講,必將成為有能力挑戰美國霸權的強國。因此,美國繼續將戰略關注點聚焦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