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都「跑」了?英美大學正面臨生死攸關的破產危機

2020-12-08 澎湃新聞

9月,是西方國家傳統中新學年的開始。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國紛紛採取了限制入境、社交疏離、限制在校生入校學習並改上網課等措施,導致剛剛過去的春-夏學期西方大學普遍關閉校園、教學樓和實驗室,推行在線授課。

【註:西方一學年通常被暑假、寒假、春假分割為秋-冬、冬-春和春-夏三個學期。】

2020年8月30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教堂山,因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北卡羅來納大學學生遵守搬出校園宿舍的要求,整理行李搬出校園。圖 | 人民視覺

儘管「二次疫情」來勢洶洶,但西方國家政府和教育當局,仍竭力採取各種措施鼓勵本國大學在暑假後「重啟」。大學的反應卻是瞻前顧後、猶豫不決。

英美大學正面臨著一場嚴峻的破產危機。

文 | 陶短房 旅加學者

編輯 | 蒲海燕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破產危機

今年3月下旬,當穆迪(Moody's)和惠譽(Fitch)兩大國際知名評級機構雙雙對美國高等教育財務前景給予「負面」預測時,許多教育界人士仍以「學費收入呈正增長」為由表示「不敢苟同」。

當時就有許多頭腦清醒者,如美國俄亥俄大學名譽經濟學教授維德(Richard Vedder)等便指出,

美國大學財務狀況普遍惡化,新冠肺炎疫情的來襲則會令它們雪上加霜,「疫情意味著許多大學的毀滅」。

2020年8月25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學生在圖書館內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圖 | 視覺中國

預測在幾個月後就得到了事實的驗證。

5月底,伊利諾州傑克遜維爾擁有174年歷史的(麥克默瑞學院MacMurray College)宣告破產,其董事會主席奧康奈爾(Charles O』Connell)表示,儘管校友們慷慨解囊,但該校的財務前景「也毫無可苟延殘喘的希望」,因此「除了破產這一負責任的選擇,本校已別無選擇」。

稍晚,俄亥俄州富蘭克林大學烏爾巴納分校宣布「無限期關閉」。

紐約拉克哈尼培訓公司(Lakhani Coaching)旗下有多所大學,其創始人兼總裁拉克哈尼(Hafeez Lakhani)悲觀地表示,

在「一兩年內」,他預計旗下大學中相當一部分將處於「財務危機的邊緣」。

美國高等教育研究院(The Institute of High Learning)暨教育諮詢公司IHL Prep創始人兼執行合伙人拜頓(Mayssoun Bydon)認為,隨著9月新學年的開始,會有更多美國大學因不堪重負而關門大吉。

今年7月,福布斯通訊社表示,

由14所美國知名大學所組成的「Big Ten」盟校,自年初以來已累計虧損17億美元(約合116.5億元人民幣)

,其中:

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宣布下一財年減少5%普通基金預算計8500萬美元(約合5.8億元人民幣);

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虧損6000萬美元(約合4.1億元人民幣);

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虧損2000萬美元(約合1.37億元人民幣);

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虧損3500萬美元(約合2.4億元人民幣);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虧損2.6億美元(約合17.8億元人民幣);

羅格斯大學(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虧損2億美元(約合13.7億元人民幣);

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虧損7100萬美元(約合4.87億元人民幣);

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虧損7600萬美元(約合5.2億元人民幣),另其附屬醫院虧損7000萬美元(約合4.8億元人民幣);

馬裡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虧損8000萬美元(約合5.48億元人民幣);

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虧損4億-10億美元(約合27.4億-68.6億元人民幣);

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ystem)虧損約3億美元(約合20.6億元人民幣);

內布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虧損5000萬美元(約合3.43億元人民幣);

威斯康星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虧損1億美元(約合6.86億元人民幣)。

英國的情況也是半斤八兩。

7月6日,英國財政研究所(IFS)發布的一份研究成果報告顯示,如果得不到必要的政府補助,至2024年英國將有13所大學陷入破產危機,總損失將高達110億至190億英鎊(約合1006億至1738億元人民幣)。

報告並未提及這13所大學的名字,但表示「它們目前共計擁有13萬左右在校生」。這13所大學存在嚴重的財務赤字、經費緊張、現金流斷裂等問題,需要約1.4億英鎊(約合12.8億元人民幣)現金注入,或相應規模的債務重組計劃,使其在未來「保持最基本的活力」。

報告稱,如果沒有政府的具體紓困計劃,這13所大學中至少12所「破產可能成為一個非常現實的前景」,而政府的回應「對這些大學的未來至關重要」。

2

危機並非僅僅來自疫情

美英兩國觀察家普遍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及各國紛紛採取的疫情應對措施,是導致兩國大學財務危機加劇的關鍵。

麥克哈尼就指出,當剛剛過去的春-夏學期,美國各大學紛紛開始線上教學之際,許多本地學生就開始鬧「退學退款」,因為他們覺得「連大學校門都進不去,只為上網課支付高昂的學費,實在不划算」。

多項美國國內研究結論表明,

全美及各州所普遍採取的「限行及封閉」防疫措施,導致大學多項主要收入,如學生註冊費用、食宿費用的大幅減少

。一些美國大學的校友會、家長會等機構抱怨,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化」以來,他們收到較往年同期多得多的母校捐款呼籲書,令他們不堪其擾。

一些在英美名校註冊、繳納巨額學費,卻只能在家上網課的國際生覺得「不值」。而且,許多英美名校採用直播形式上網課,而國際生生源卻集中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時差關係迫使這些學生不得不「起五更、睡半夜」,這自然絕非長久之計。

疫情所導致的各國限行措施,令美國大學近年來最重要的財源之一——國際生收入,變得突然難以保證:這些國際生即便得以順利註冊,也往往無法進入美國就讀,即便能夠不惜一切代價,克服諸多限行措施,未來一個學年裡自己所註冊的大學是否開放校園也仍然是個問題。

CNBC日前報導稱,儘管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一再督促,但仍有相當一部分美國大學打算將校園持續關閉到2021年。

《普林斯頓評論》(The Princeton Review)總編輯、《最佳385所大學》(The Best 385 Colleges)一書作者弗蘭克(Robert Franek)指出,

絕大多數美國大學尤其是那些較不知名的大學,其財務收入來源主要靠學費,疫情及疫情應對措施「確實改變了其新一學年及未來財務狀況」。

Brian Communications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40%的美國家長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促使他們「在新學年重新考慮,是否讓自己的孩子去大學註冊」。該機構CEO蒂埃尼(Brian Tierney)指出,如果新學年裡疫情依舊嚴峻,即便大學「重啟」,也會出現註冊新生尤其是海外註冊新生銳減的現象,「這可能對所在大學構成長期、深遠影響」。

英國的問題也如出一轍。

IFS報告稱,疫情及疫情應對措施導致網課流行、國際生註冊下降,以及學生宿舍、食堂、會議室等大學收費項目收入的下降,甚至枯竭。

今年4月,BBC援引羅素集團大學(Russell Group)一份內部電郵內容(「2021年該大學可能減少收入1/4」),發出「新冠疫情將加劇大學財務危機」的警告。

英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stitute)所長希爾曼(Nick Hillman)指出,IFS認為疫情將導致新學年英國吸引留學生數量同比下降10%,但英國全國大學統一學生申請機構UCAS的數據顯示,情況可能要嚴峻得多:「在旅行處處受限、就業機會非常有限的疫情非常時期,很多人會不願冒險投注,來英國留學」。

但問題並非如此簡單——

新冠肺炎疫情僅僅加劇了固有的大學財務危機,如此而已。

早在疫情肆虐之前,美國哈佛商學院(HBS)教授克裡斯滕森(Clayton Christensen)就預言「全美4000所大學中,50%將在10-15年內破產」,他的理由是「破壞性創新」(如網絡教學)的泛濫、捐助者的減少、教職員工待遇不斷提高導致大學運營成本扶搖直上、學費負擔過重,等等。

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數據顯示,2019-2020學年,四年制私立大學平均學費高達36880美元(約合26萬元人民幣),如果算上食宿費用則更達49870美元(約合34萬元人民幣),而四年制州立公立大學則只有10440/21950美元(約合7.2萬/15萬元人民幣),如果是兩年制的「大專」(專上學院),同期一學年學雜費更不過3730美元。

由於近年來美國許多家庭收入上升緩慢,而大學入讀費用卻不斷上升,在畢業後收入預期滯漲的形勢下,很多學生及其家庭,都作出了更務實的選擇:先早點工作,再從長計議。

維德給出了「美國大學破產危機由來已久」的六大理由:

*新生註冊人數已連續下降近10年,且這一趨勢毫無扭轉或緩解跡象;

*大學儲備金因許多學生使用宿舍和大學食堂的申請被拒而紛紛要求退款,已常年繃緊或枯竭;

*因「平衡預算」立法限制,各州政府正紛紛從預算盈餘和大量現金儲備的狀態,轉向嚴重赤字狀態,各州稅收收入也連年減少,這意味著難以對州內大學提供必要的財政支援;

*即便富裕的私立大學,也紛紛出現校友和基金會因財務狀況惡化而減少捐贈的現象;

*因為校園歧視、大學體育醜聞、浪費和腐敗等負面報導增加,公眾對美國大學的觀感急劇惡化,這會轉化為學費和小額捐贈收入的銳減;

*美國大學海外辦校的增多、美國政府對國際學生施加諸多限制措施,令海外生源留學美國的意願下降,聯邦政府對留學學成人員就業等方面的諸多刁難,也會令許多海外學子知難而退。

在英國,IFS報告指出,至遲自2018年起,英國許多大學的財政狀況就已非常糟糕,「事實上本報告所羅列17所瀕臨破產的英國大學中,有3所至遲自2018年起,就只能仰賴短期貸款苟延殘喘,否則早已關門大吉」。

3

自救和「他救」

在美國,聯邦政府對提供「真金白銀」拯救瀕臨破產的本國大學,似乎始終提不起精神:川普政府大約堅信「『重啟』出奇蹟」,既然大學財務狀況不佳的重要原因在於「關校」,那麼趕緊把學校大門重新開放不就好了?

春-夏學期開始時,美國大學曾向美聯儲呼籲,提供總值500億美元(約合3426億元人民幣)的救助資金,對此維德等專家表示「或許會有,但最好別指望」。

7月6日,美國聯邦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宣布,暑假後繼續採用「上網課」形式教學的美國大學,將不能繼續接納國際生註冊。

正如代表美國1800家大學和學院的美國教育協會(ACE)副總裁法恩斯沃士(Brad Farnsworth)所說,這「意味著更多不確定因素和迷惘」,或乾脆更直白地說,這意味著本已大幅減少的美國大學留學生收入,將「再下一個臺階」。

鑑於此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大選選戰的副產品,在11月3日美國大選投票前,這一趨勢將幾乎不可能收斂,其影響則更將持續多年。

許多分析家指出,在疫情嚴峻依舊的現實面前,絕大多數美國大學不敢輕言「重啟」,因為一旦因學生聚集引發校內疫情集中傳播、擴散,將意味著公關品牌和學校財務的「雙破產」,後果甚至比單純財務破產更可怕。

不僅如此,美國疫情形勢不緩解,「重啟」越高調,就意味著國際間對美「限行」措施更嚴格,這樣一來,美國各大學至關重要的國際生收入(2018-2019學年高達410億美元,約合2809億元人民幣),也仍然不能指望。

那麼,大學只能靠自救了。

比如,舊金山藝術學院(The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嘗試取消學位課程、提供在線工作室藝術課程;灣區那幕爾聖母大學(Notre Dame de Namur University)計劃在2020-2021學年不招收本地生。

這類大學的自救思路,是「不能增收則儘量節支」:一方面,通過縮減辦學規模,壓縮師資等辦學成本;另一方面,則將寶貴的資源集中到能賺錢的項目和學科上。

更多美國大學則採取了「讓利大甩賣」的方式,試圖吸引更多學生註冊

:如維吉尼亞州威廉斯堡的威廉與瑪麗學院(The College of William & Mary)表示,2020-2021年放棄已被校董會批准的3%學雜費增長計劃。

許多大學宣布放寬註冊在校生「休學」限制(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暫時不上網課、不交學費,轉而採取更便宜的選項,如去社區學院補習、自修,或乾脆先工作一兩年再說,對於取得入校資格卻一時間來不了美國,又不願勞民傷財花高價上「時差網課」的國際生,則能省下更多),目的是儘可能「鎖定」這些覺得「上網課繳納巨額學費不值」的註冊生,將一時沒把握收到手的學雜費,由「現金收入」重組為「收入期貨」,至少為學校財務的明天「留一個念想」。

英國方面,呼籲政府財政援助的呼聲更高。

IFS經濟學家德雷頓(Elaine Drayton)認為,「迄今最經濟的解決方法仍然是有針對性的政府援助」,她指出,單純增加研究經費總投入無濟於事,因為財務最困難的大學研究活動也最不活躍,能夠得到的研究經費投入自然也不會多。

大學及大專院校聯盟(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負責人格雷迪(Jo Grady)呼籲政府「積極介入,共渡時艱」,否則「單靠大學是熬不過去的」。

反對黨工黨影子內閣教育大臣哈迪(Emma Hardy)4月22日致信教育部,表示「英國不應將大學視作企業」,稱「鑑於國際生學費收入未來將下降100%,給英國高等教育部門造成69億英鎊(約合631億元人民幣)損失」,政府應責無旁貸提供援助,以免英國大學陷入破產境地。

然而,

英國執政的保守黨政府一貫奉行「市場化」原則,對加強政府補貼持抵制態度。

2018年,英高等教育監管機構和一些相關組織負責人,如「學生辦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主席巴伯爵士(Michael Barber)就曾表示,英國「不應有大到不能倒的大學」,並表示「政府不會也不應救助面臨破產的大學」。

「英國大學聯合會」(Universities UK)CEO賈維斯(Alistair Jarvis)甚至曾表示「讓財務狀況不佳的大學破產是最佳解決方案」、「政府和監管機構只要確保破產大學在校生不致因此失學就算盡到責任」。當時英國內閣也曾含蓄表示,「大學破產只能證明該大學經營不佳,如果政府救助這些大學,就等於獎勵落後」。

其實,即便那些主張政府積極援助的機構和個人,也對大舉援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不無警惕。如德雷頓就曾指出,政府動用公帑大規模援助「註定破產的大學」,可能會削弱其他「有救的大學」通過受援獲救的機會。

隨著疫情的影響和形勢的嚴峻,保守黨政府近期悄然改變了基調:5月,英國教育部表示,將「考慮採取一些援助措施,並正構思援助方案」。6月30日和7月1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推出所謂「英國版羅斯福新政」框架,宣稱將向學校體系投入140億英鎊(約合1279億元人民幣)。

但是,隨即有分析家指出,所謂「140億英鎊」其實不過是早在2019年8月宣布的、為期3年的教育預算,既非新增資金,也遠非都投入高等教育體系,那些瀕臨破產的大學能否得到、能得到多少「解渴之水」,實在難言樂觀。

原標題:《生死攸關!學生都「跑」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長生生物面臨破產危機,91億罰款有和高俊芳有多大關係?
    導讀:長生生物面臨破產危機,91億罰款有和高俊芳有多大關係?我們身處當今文明社會,如今信息科技技術高速發展。我們的交流也變得方便了許多,我們可以和全國各地的人通過網上的郵件進行交往。這是新時代的最大進步,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便利。
  • 人類正面臨危機
    人類正面臨危機但是科技帶給人類的不全是好的,破壞地球環境、過度開發資源就是科技發展過快的弊端文明的每一個產物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無法預測在人工智慧技術大幅提高機器智商時,我們的文明將達到怎樣的程度,但根除疾病和貧困是一個難以預測的過程。」他們也警告稱,在進行人工智慧研究的同時必須相應地採取防範措施,避免人工智慧給人類社會造成潛在傷害。在短期內,人工智慧技術將讓數百萬人失業。在長期內,人工智慧可能潛在地讓社會走向惡劣形態,機器的智商遠遠超過人類,做出違背編程的舉動。
  • 法拉第未來面臨破產 賈躍亭這次玩大了
    有消息顯示,法拉第未來正在尋求5億美元的融資,對於已經遭受信任危機的法拉第未來以及賈躍亭來說,如何解決目前的危機才是最主要的。今年6月25日,恆大集團以67.46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以此間接獲得法拉第未來45%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
  • 甚至有學校面臨破產……
    留不留學乾貨、攻略、案例,關於留學的一切都在這裡關注從去年的2月份至今,澳洲實行入境禁令,導致國際學生無法返澳上課,再加上近期中澳關係緊張,使得「過分依賴」中國留學生的澳洲大學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八校聯盟甚至有可能在接下來的排名中跌出世界百強!
  • 聯合國重磅警告:青藏高原冰川或消失2/3,人類面臨生死攸關困境!
    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困境是什麼?不是南北差異,不是意識形態,這些被掃進歷史垃圾堆,曾經熱門的詞彙你可能已經很少聽說了。人類的最大困境是,氣候變暖導致的全球災難,與經濟飛速發展之間的巨大矛盾。不同的是,這個困境讓人類文明面臨的,是所有生命生死攸關的大問題。有一個形象的說法,氣候變暖已導致地球的冰箱門被打開,未來地球氣候很可能會越過不可逆轉的閾值,徹底崩潰,變成像金星一樣生命無法居住的煉獄。那麼這個冰箱門在哪裡呢?
  • 英美大學為生源拼了!
    為了給「各階段」的留學生一個交代,英美的各個大學現在已經在絞盡腦汁想想辦法! 減免學費、包機「接生」、放寬錄取標準、「時機正好」的政策扶植....總之為了留住學生,學校已經開始「拼了」!
  • 餘鵬鯤|西方高校瀕臨破產:教育產業化是主因,反智主義是助力
    一方面遲遲控制不住疫情,另一方面卻鼓勵大學儘快開放。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國家的很多大學竟然已經被疫情逼到了破產的邊緣。無論是關閉校園,還是大膽開放,都有賭的成分,讓這些大學的管理者糾結不已。這些文化相似的國家竟然在大學因疫情倒閉問題上也保持神同步,可謂是一大奇觀。
  • 學生大三時多會面臨這3種危機,還在混日子的學生已「病入膏肓」
    大學三年級是大學生活的上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這個階段,很多大學的大三學生放棄了學生會和社團之後,開始困惑起來。這時很多學生還不知道自己的專業,我一整天墮落在臥室裡,我幾乎比第一年二年級的時候更迷茫,折磨學生、迷茫的大三學生有什麼危機?主要有以下3種。
  • 【義大利近4成企業因疫情面臨破產】義大利國家統計局7日發布調查...
    2020-07-08 00:29:18來源:FX168 【義大利近4成企業因疫情面臨破產】義大利國家統計局7日發布調查報告顯示,該國38.8%的企業出於經濟和組織管理方面的因素,在年內面臨破產的危機。
  • 以色列正面臨歷史上最嚴重水危機 可能繼續惡化
    以色列水利管理局認為,以色列面臨的這場水危機不僅是「天災」,也是「人禍」。儘管擁有世界先進的汙水處理、海水淡化等技術,但政府缺乏有效管理,使技術優勢沒有充分表現出來。  危機  以色列水利管理局負責人尤裡·沙尼近日在一次緊急會議上說,以色列正面臨歷史上最嚴重的水危機。
  • 英美向中國學生關閉科學之門,全民英語是否還要堅持?
    話說回來,這些專業中國不比你美英加日差,中國玩文學藝術的時候,你們還不知道在哪旮瘩鑽木取火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千裡迢迢、花費大把金錢跑你那學? 美國及其盟友限制中國留學生學習科學技術的無恥嘴臉,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中國外語教育不能再以英語為核心了,中國外語必須走向多元化,中國留學也必須多元化!
  • 為什麼世界正面臨沙子短缺危機?
    三個兇案現場雖然彼此相隔數千英裡,但都有一個叫人難以相信的共同原因:爭奪21世紀最重要但卻最不被看重的一種商品,即人們眼中再普通不過的沙子。沙子爭奪戰引發的暴力浪潮正愈演愈烈,而上述僅是其中最新的四名受害者而已。沙子看似卑微不足道,但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卻不可或缺。沙子是建設現代城市的主要原料。
  • 國足竟然跑不過清華學生!
    耐克巨虧56億,李維斯巨虧25億,這家服務過40位美國總統的老店也申請破產…近日,牛仔褲製造商美國牛仔服飾集團李維斯發布第二財季財報,數據顯示淨虧損約25億元。耐克三個月虧損56億,美國最古老的男裝品牌公司之一布魯克斯兄弟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 申請破產!公司曾為美國頁巖油革命先驅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頁巖油氣革命的先驅——切薩皮克能源 (Chesapeake Energy)公司正準備申請破產保護,已與債權人商討了一項10億美元的潛在融資方案,以應對原油價格暴跌的空前局面。2014年下半年以來,由於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的疲軟,切薩皮克能源公司一直難以產生正的現金流,債務負擔愈發沉重。截止2019年年底,公司債務規模已高達近90億美元。至今年,原油價格的暴跌給切薩皮克能源公司帶來了「致命一擊」。4月30日據外媒報導,由於能源價格的空前暴跌,美國頁巖油氣勘探和生產商切薩皮克能源公司正準備申請破產保護。
  • 套圖:烏幹達北部部落面臨缺水危機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15日報導,在烏幹達北部的Karamajong部落,人們正面臨著嚴重的缺水危機。非洲草地和氣候都很乾旱,而且乾旱問題在持續加重。 舒米繼續說,「這個部落面臨著諸多生存危機和挑戰,但他們依然為了生存而努力奮鬥,他們是自豪的、充滿激情的人。」
  • 世界正面臨新的紀年法:新冠元年前和新冠元年後
    【文/ 託馬斯·弗裡德曼】在新冠病毒危機爆發之前,我正在醞釀一本關於21世紀政治黨派的書。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演變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無論你在寫什麼非小說類的書,很明顯都得放下了。當今世界將面臨新的紀年方法——新元前(新冠肺炎元年之前)和新元後。新元後的世界將會是怎樣,我們還不太清楚,但以下是我正在關注的一些趨勢。
  • 「學生的成績一定要服從正態分布」,這是我在大學聽到最狗的話
    我本來是明白這個問題的,結果昨天,我終於知道問題的答案了,原來大學生的成績必須服從正態分布,咱們一直都活在被正態分布支配的世界裡。什麼是正態分布?通俗來說,成績服從正態分布的意思是,大部分人都處於不上不上的分數水平,高分只能有那麼兩三個人。甚至有的學校必須要求老師強制掛掉排名最後的幾位同學,哪怕他們考得並不差。
  • 美國60年代面臨的危機——全世界反美、全民反政府
    所以,共產主義陣營在第三世界地區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這對英美自由主義陣營構成一個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在一些關鍵的節點性地區,比如在越南,兩個陣營的爭奪已不僅僅是道義層面的爭奪,更是直接進入激烈的戰爭。因為民眾都接受了多米諾骨牌理論,相信如果越南保不住,那麼整個東南亞就保不住,作為自由世界的盟主,美國有義務去為自由世界守住最後的屏障。但這個時代正趕上信息傳播技術出現重大進步,彩色電視出現了。
  • 羅傑斯:下次金融危機將是我生平見過最大的危機
    (原標題:羅傑斯警告:下一次金融危機將是「我生平見過最大的危機」)隨著各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不斷擴張,而美股、歐股等資產價格則屢創新高,投資大亨羅傑斯開始對危機發出警告。羅傑斯近日向美國政經媒體Business Insider表示,巨額的債務積累和資產估值的不合理,造成全球經濟比2008年時更加脆弱,下一次金融危機將是「我生平見過最大的危機」。他進一步指出,引爆下一次危機的可能是養老基金的崩潰,或者是一些不可預見的事情,他表示:危機總是從我們不注意的地方開始。
  • 遭遇寧德時代專利訴訟 塔菲爾面臨「生死危機」
    來源:投資者網《投資者網》李傑近日,寧德時代再次將塔菲爾訴上法庭,累計涉案金額2億元,一旦寧德時代勝訴,塔菲爾的產品將無法交付,塔菲爾還面臨著激烈的行業競爭,此次,塔菲爾遇到了生死攸關的危機近日,寧德時代再次起訴塔菲爾新能源專利侵權,涉及四項專利,涉案標的金額達8000萬元,該案已獲福州中院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