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斯:下次金融危機將是我生平見過最大的危機

2021-01-08 齊俊傑看財經

(原標題:羅傑斯警告:下一次金融危機將是「我生平見過最大的危機」)

隨著各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不斷擴張,而美股、歐股等資產價格則屢創新高,投資大亨羅傑斯開始對危機發出警告。

羅傑斯近日向美國政經媒體Business Insider表示,巨額的債務積累和資產估值的不合理,造成全球經濟比2008年時更加脆弱,下一次金融危機將是「我生平見過最大的危機」。

他進一步指出,引爆下一次危機的可能是養老基金的崩潰,或者是一些不可預見的事情,他表示:

危機總是從我們不注意的地方開始。2007年,冰島率先爆發危機,(這個國家很小),人們好奇「冰島是一個國家嗎?他們有金融市場嗎?」隨後愛爾蘭爆發危機,再然後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破產。這是一個螺旋過程。

下次危機可能起源於一個美國的退休金項目破產,實際它們很多已經破產。可能在一些我們看不到的國家,也可能是戰爭或者各種各樣的事情。

央行正通過前所未有的資產負債表擴張行為來慫恿上述現象。羅傑斯指出,自從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擴大了五倍。美國銀行Michael Hartnett也曾指出,全球央行目前的資產負債表上有15.1萬億美元資產。

如果危機真的來了該怎麼辦?羅傑斯認為,美聯儲利率接近於零,資產負債表暴漲至4.5萬億美元,危機到來時可能無力緩解影響。他表示:

當事情開始變得非常糟糕時,人們會打電話呼喊:「你必須救我」。這就是西方文化特點,它會崩潰。官僚和政治家組成的美聯儲會表示:「我們最好做點什麼」。他們會嘗試,但不會奏效。

歷史悠久的機構同樣難抵禦危機,有150多年歷史的雷曼兄弟也破產了。除了金融公司,下次危機還將看到、博物館、醫院,大學等更多機構破產。

美國經濟走向歷史轉折點?

對危機發出警告的不僅是羅傑斯,還有經濟學家提到美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金融市場的衝擊。加拿大財富管理公司Gluskin Sheff首席經濟學家David Rosenberg近日指出,在未來15年,每年將有150萬美國「嬰兒潮」(1946-1964年)時期出生的人口超過70歲。到2030年,美國超過70歲的人口將達5000萬。這將抑制經濟增長。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研究發現,退休以後,個人消費支出平均減少37.5%。而消費佔美國經濟總量的70%,老齡化將帶來通縮。Rosenberg還指出,短期內,養老金巨大的資金缺口將影響美國經濟。人口壽命不斷增長,養老金不足的老人仍需工作,這將擠佔勞動力市場,影響年輕人就業。

至於老齡人口對金融市場的影響,Haver Analytics經濟學家Gluskin Sheff表示,達到65歲的人口,投資風格發生很大變化。他們開始削減股票資產,同時增持債券,這將帶來債市繁榮。

債市收益率創新低將造成什麼影響?Rosenberg表示,大批資金會流入股市,瞄準拿股息的股票。在這種形勢推動下,股票的估值高企。

相關焦點

  • 羅傑斯再放「崩潰論」:熊市肯定會來 且是「生平最慘烈一次」
    摘要:華爾街傳奇投資人羅傑斯(Jim Rogers)近日再度放出「崩潰論」,稱下一輪股票熊市將比他此生所經歷的任何熊市都更為「慘烈」。他對本周四美國股市再度經歷拋售狂潮一點兒也不意外。華爾街傳奇投資人、有「商品大王」之稱的羅傑斯(Jim Rogers)近日再度放出「崩潰論」,稱下一輪股票熊市將比他此生所經歷的任何熊市都更為「慘烈」。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羅傑斯給出了他這樣看的理由,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債務水平進一步升高,尤其是美國債務。「接下來一旦熊市開始,那麼可能就是我們這輩子經歷的最嚴重的一次熊市了。我認為熊市是會到來的。
  • 羅傑斯的2018危機論
    但羅傑斯也表示,目前的牛市——持續時間第二長——將會糟糕地結束。他還警告稱,下一場金融危機將是最為糟糕的。至於下一場金融危機爆發的時間表,這位著名投資者表示,市場崩盤來得要比大家想像的更快。今年7月份,羅傑斯曾表示:「我預期這場金融危機將會在今年或者明年開始爆發。這將會成為你我一生中最糟糕的一次金融危機。」他還稱:「唯一的倖存者將是那些知道自己做什麼的投資者。
  • 華爾街巨頭羅傑斯:我沒賣出任何中國股票 將來還想買
    摘要 【華爾街巨頭羅傑斯:我沒賣出任何中國股票 將來還想買】最近,著名投資人羅傑斯(Jim Rogers)接受了ETF.com的採訪,談到了自己關於商品熊市已經見底的判斷,對中國的信心,以及對美國的政策,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可能出現的巨大危機的擔憂。
  • 全球金融危機的教訓 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
    正如《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的到來》一書的作者所闡述的,明斯基最重要的觀點是「穩定中內含著不穩定」。當我們似乎實現了強勁、穩定的經濟增長時,這已經為經濟崩潰埋下隱患。 即使是美國政府自主的調查結果也指出,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包括公共管理者無法約束失控的金融體系。《金融危機調查報告》 很好證明了危機是可以預見並可以避免的。但是, 危機不僅僅發生了,而且並非意外衝擊。大銀行在監管者的眾目睽睽之下一手催生了危機。 總是對失敗的金融行為和事由揪住不放,並不值得稱讚。
  • 金融危機中的「蝴蝶效應」是如何形成的?
    ▲圖源/Pexels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其「蝴蝶效應」引起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蕩。危機首先影響的是美國金融業,根據當時的公開數據顯示,僅在2008年初,花旗集團市值縮水高達52%,摩根大通的市值則縮水了14%,同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美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同時美國股市暴跌。
  • 金融危機顛覆「有效市場假說」
    一場金融海嘯加上其餘波引發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除了為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帶來了重大傷害外,不少傳統經濟學的殿堂級理論均受到衝擊挑戰。近期《華爾街日報》就金融危機引發經濟學大反思這一題目,訪問了幾位著名的金融及經濟學學者,當中「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的問題值得投資者關注。
  • 傳奇投資人吉姆-羅傑斯:下一次美股熊市將是我78歲生命中最糟糕的
    羅傑斯他表示,下一個熊市「將是我有生以來最糟糕的」。為了防範這種風險,他指出從歷史上來看,相對於估值過高的股票而言,大宗商品還很便宜。羅傑斯在接受採訪時對此作出解釋道。「你知道歷史上其他所有讓自己深陷債務泥潭的國家都發生了什麼嗎?結果都不太好。」 為了防範這種風險,羅傑斯指出,從歷史上來看,相對於估值過高的股票而言,大宗商品還很便宜。
  • 世界面臨著一系列危機,「但最大的還是範式危機」|專訪沈聯濤
    「我們最大的危機還是範式危機。過去二十年裡,我們之所以沒能在危機爆發之前有所預見,是因為我們反思的方向錯了,我們總想用老方式解決新問題,用19世紀的理論看待21世紀的問題。」世界想要做出改變,首先應該改變思維,以百年、千年的尺度來理解過去。
  • 金融危機下的世界能源格局
    伴隨一些國家逐漸放棄石油交易美元計價的機制,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體制正在經歷劇變。歐元和日元正在動搖其霸權地位,巴西、印度和中國也準備讓各自貨幣在世界能源市場中發揮更多的作用。有專家認為,美國必須保護它在石油交易中的美元壟斷地位,不然它將失去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優勢。
  • 梅新育:美金融危機空前深化對中國的幾點警示
    對於中國而言,這場金融危機的空前深化不僅有助於啟發我們掙脫盲目崇拜西方模式特別是美國模式的思想枷鎖,也向我們警示了開放經濟環境下的風險傳染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8年4月份《全球金融穩定報告》預測次貸危機在全球造成的損失總額將高達9450億美元之時,這個預言遭到了美國金融界幾乎眾口一詞的抨擊
  • 灰犀牛來臨,直擊金融危機的預警、傳染和政策幹預
    為了儘可能減少金融危機對經濟和金融體系的衝擊,監管層需要建立金融危機的預警和監測系統,充分理解金融風險的傳染機制,並準備好應對危機事件的預案。 《金融危機的預警、傳染和政策幹預》從這三個方面出發,對金融危機進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它構建了一組以宏觀指標為基礎的金融危機預警模型,開發了用於監測金融市場系統性壓力的「中國金融壓力指數」(中國CISS)。
  • 宏觀經濟學能預測金融危機麼?
    宏觀經濟學能預測金融危機麼?一方面,根據該分析框架經濟學家無法預測金融危機,不免讓原先對宏觀經濟學充滿期待的普通民眾感到極度失望。另一方面,經濟學內部也對近30年來宏觀經濟學發展的方向進行了一次大反思和大爭論。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認為DSGE模型框架最荒謬的問題之一是將經濟周期的原因歸結為無法解釋的外生衝擊,並稱其為宏觀經濟學的大「麻煩」。
  • 全球風暴,歐盟的最大危機來了!
    作者:薛不破 來源:功夫財經全球最大的問題是歐盟。自疫情爆發以來,美聯儲斥資了數萬億美元來支撐經濟發展,這些舉措緩解了市場動蕩,將搖搖欲墜的市場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同時,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也飆升至超7萬億美元。上周,達裡奧擔憂美聯儲的政策,將破壞自由市場。而本周,素有「新債王」支撐的剛克拉也將矛頭指向美聯儲,稱其不過是在延緩一場危機。
  • 金融巨鱷羅傑斯:美國將是2021年最大風險來源
    據澳洲財經見聞12月1日最新報導,與巴菲特、索羅斯同列華爾街三巨頭的世界頂級金融巨鱷羅傑斯周一表示,美國史無前例的債務規模、美聯儲的瘋狂印鈔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將是2021年最大的風險。縱觀羅傑斯的投資史,他善於通過精準的預判進行投資,此前曾成功抄底奧地利股市,隨後又在日本、美國兩國股市高點賣空股票,繼而在2國股市崩盤之際大賺一筆。也就是說,羅傑斯的投資預判有較強的參考性,美國或將是2021年全球經濟最大的風險來源。
  • 世界銀行專家憂疫情持續 全球恐面臨金融危機
     《聯合早報》1月14日報導:世界銀行經濟學家擔心,若冠病疫情遲遲不終結,全球恐將面臨金融危機。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萊因哈特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指出,冠病大流行曠日持久,可能會使家庭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不堪重負,並演變成金融危機。
  • 中國或將清零美債,引爆美國市場「核彈」出現!羅傑斯:付出代價
    原標題:中國或將清零美債,引爆美國市場「核彈」出現,羅傑斯:付出代價來源:獨角獸財經據路透社11月30日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公布了幾個高級經濟職位的人選,其中包括任命美聯儲前主席珍妮特
  • 金融危機10周年:當年的經濟學家,為什麼就預測不到?
    2008年世界(國際)金融危機,如今轉眼已10年。這一場危機也被稱為次貸危機、信用危機、金融海嘯或華爾街海嘯等。人們一般認為,早在2007年關於危機的徵兆就已浮現。是年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破產,暴露了次級抵押債券的風險,儘管隨後美聯儲作出反應,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維持,但到了次年8月,美國房貸兩大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股價暴跌。圖為金融漫畫(來自網絡)。當年,危機迅速從美國擴展到全球,日本、歐盟等經濟體都陷入衰退,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也出現減緩。
  • 世界史上有哪幾次大的金融危機?產生了什麼影響?
    第二合眾國銀行由國會在1816年授權建立,它創立了統一的國家貨幣,一度成為美國最大最好的鈔票的發行者,創立了單一的匯率等。它實力強大,它的資本比美國政府的財政支出多出一倍,擁有全國20%的貨幣流通量,在各州設立了29個分行,控制著各州的金融。
  • 美國60年房地產牛市如何終結並引發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十年一輪,最好的紀念是不要放過任何一次危機,從中學習,探究規律。今昔不同的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導火索是美國房地產業的次貸危機。而危機爆發前夕,美國房地產市場正處於六十年的大牛市。為什麼美國房地產大牛市驟然落幕?其房地產危機,又為什麼會引起國際金融危機?
  • 開放與危機——從歷史三輪危機看A股市場開放趨勢
    另一方面,1999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重啟金融機構混業經營模式,金融機構通過各種產品創新尋求打「擦邊球」的機會,次級抵押貸款及其相關衍生品得以快速發展,一旦房地產次貸違約率提升,將通過次級抵押貸款、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抵押債務權證(CDO)等層層嵌套的產品將風險快速傳遞至整個金融市場,進而引發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