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美金融危機空前深化對中國的幾點警示

2020-11-27 手機鳳凰網

對於中國而言,這場金融危機的空前深化不僅有助於啟發我們掙脫盲目崇拜西方模式特別是美國模式的思想枷鎖,也向我們警示了開放經濟環境下的風險傳染

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8年4月份《全球金融穩定報告》預測次貸危機在全球造成的損失總額將高達9450億美元之時,這個預言遭到了美國金融界幾乎眾口一詞的抨擊,指責基金組織誇大其詞;然而,時隔不到半年,事實就證明基金組織的預測在某些方面還過於"溫柔敦厚"。當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大政府支持的房貸巨頭被接管,當有著158年歷史的雷曼轟然倒地,當美林不得不低價自賣委身美國銀行,當摩根史坦利不得不變賣10%~20%股份換取東京三菱UFJ金融集團9000億日元(84億美元)投資,當摩根史坦利和高盛獲準由投資銀行轉型為傳統銀行控股公司……這一切標誌著次貸危機已經正式成為1929~1933年大危機以來全世界最大的金融危機,標誌著"高風險、高收益"的華爾街投資銀行時代結束,令關於"次貸危機正在走向終結"的樂觀判斷徹底淪為笑談,更令美式金融體系聲譽掃地。對於中國而言,這場危機的空前深化不僅有助於啟發我們掙脫盲目崇拜西方模式特別是美國模式的思想枷鎖,也向我們警示了開放經濟環境下的風險傳染。

危機衝擊的途徑

美國次貸危機新發展的衝擊可以劃分為心理衝擊和實質性衝擊兩類。心理衝擊主要體現在資本市場上。美國是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和主要投資來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最大金融市場,這場危機深化,必然會在中國資本市場參與者中製造恐慌氣氛。雷曼申請破產保護之後,儘管中國人民銀行出人意料地在15日搶先降低了貸款基準利率和部分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這是6年來首次降低貸款利率,次日中國A股市場仍然在美國利空的打擊下暴跌,上證指數一舉跌破2000點大關,17 日又下跌2.9%。除了銀行股領跌內地股市之外,在香港股市,雷曼持股5%以上的"雷曼概念股"全線下跌,其中,9月16日,雷曼持股17.7%的中國基礎資源急挫25%,內地房地產股綠城中國下跌超過13%,雷曼持有5.42%H股的中鐵跌幅接近15.8%。影響所至,與雷曼有過合作的房地產公司,原來大打雷曼旗號以廣招徠的公司,現在則紛紛撇清與雷曼的關係。

至於實質性衝擊的傳染途徑,主要有以下幾條:

第一條是資產縮水途徑。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殺傷力最大的途徑之一就是資產縮水,從全球市場形成早期直到現在,莫不如此。1890年,倫敦巴林兄弟投資銀行對阿根廷債權發生支付危機,當年10月紐約也發生金融危機,致使巴林銀行幾乎於11 月倒閉,倘若不是英格蘭銀行全力以赴牽頭組織銀團擔保基金救助,用不著等到 100年後尼克·裡森出馬,巴林銀行早已作古。中國現在即使不是美國最大債權人,至少也是最大債權人之一,中國投資者在美國持有大量證券資產,除了官方外匯儲備多數投資於國債和準國債之外,中國金融機構、企業、居民個人持有的多數是機構和公司債券、股票等,無論是"兩房"還是雷曼、美林等華爾街投行大鱷,它們的危機都會損害中國海外資產的價值。

在雷曼危機中,雷曼公司的債券是全球主要固定收益產品之一,中國不可避免會持有一部分。雷曼公司破產,其股權價值近乎化為烏有,債務價值大幅度縮水,根據債券研究機構信貸觀察公司的測算,不同類別雷曼債券回收價值佔面值比例分別為:高級債券為60%~80%,高級無擔保債券可能為30%,次級債券為3.5%。根據已經披露的信息,至少有7家中資銀行持有雷曼債券或對雷曼的貸款債權,值得慶幸的是規模都不算大,而且以高級債券居多。但其他金融機構、企業和居民持有情況尚不得而知,所以對這條途徑的衝擊還不能太過樂觀。

與此同時,"兩房"危機通過這條渠道對中國的潛在衝擊又比華爾街投行危機的潛在衝擊大得多,因為中國持有前者債券規模比持有後者債券規模大得多。據美國官方統計,截至今年5月末,中國內地持有的美國機構債券已經高達4333億美元;社會上不少輿論據此驚呼中國面臨4000億美元損失,甚至有將此數字提高到5000億美元的。當然,這些估計誇大了中國政府持有"兩房"債券的數量,特別是混淆了國家官方儲備和商業性投資者不同的運營方式,從而高估了這筆資產安全性所受到的衝擊。因為在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三大投資目標中,官方儲備管理必然要比商業性機構更追求安全和流動性,對收益性的追求沒有那麼強烈;這也就決定了我國在選擇購買債券品種和管理的實踐中,不會也不應該追求頻繁買賣獲取資本利得收益,主要還是持有債券到期收回本息。由於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巨大,我國外匯儲備管理部門倘若真的指望依靠賣出未到期債券獲得資本利得收益,恐怕結果多半會是壓低債券市價,反而令自己受損。在這種"購買-持有"管理模式下,無論債券市場行情如何變動,只要能夠到期按照票面金額支付本息,那麼持有者就沒有任何損失,而"兩房"債券到期支付本息的風險應該是微乎其微的。儘管從帳面資產衡量,房利美、房地美兩大房貸巨頭已經面臨"技術性破產",但它們"太大不能倒",其資產合計高達5.3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的38%,一旦破產倒閉,美國聯邦淨金融負債將超過GDP,更將危及美國金融體系和美元國際貨幣地位的全局。因此,美國政府必須救助"兩房",我國持有的"兩房"債券到期兌付本息是有保證的。事實上,美國最後表決接管"兩房"的法案時,曾經異議的國會兩院幾乎是一致通過。儘管如此,這條途徑的潛在衝擊仍然不可忽視。

第二條途徑是信貸緊縮和拋售資產,包括中國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股權、債權。由於金融機構收縮貸款,資本市場也大幅降溫,融資困難將對整個經濟活動施加緊縮影響。而對於一些高度依賴機構投資者融資的企業和行業,由於面臨流動性危機的機構投資者紛紛拋售資產,它們可能在短期內就陷入流動性危機,甚至破產。而且,這種外資機構投資者拋售資產、抽回資金的行為還會成為危機跨國傳染的重要途徑。如果海外投資者大量拋售中國資產然後退出,可能對中國外匯市場施加沉重的下行壓力,這正是2007年至今韓國正在發生的事情。正由於外資機構投資者在韓國證券市場佔據顯赫地位,它們在次貸危機中損失巨大,不得不拋售韓國資產,抽回投資,以救母國總部燃眉之急,致使早在亞洲的貨幣仍然對美元顯著升值之時,韓元已開始對美元貶值,至今仍有愈演愈烈之勢。

除了上述直接危機傳染途徑之外,由於美國是我國第二大出口市場,美國金融市場的危機必定會對其實質經濟部門產生負面影響,這對於正苦於出口增長減速的中國並非佳音。倘若只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數據而不考慮普通大眾的切身感受,會認為美國目前宏觀經濟還不錯。按照美國商務部8月28日公布的初步修正數據,美國今年第二季度經濟按年率計算增長3.3%,增速快於原來估算的1.9%,也大大高於今年第一季度0.9%的增速,是美國經濟自2007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好表現。但這個不錯的GDP增長數字是靠美元貶值和減稅一時造就的,通貨膨脹壓力與日俱增、失業人數有增無減,這一切令美國普通人感受更多的還是痛苦,對中國出口需求意味著什麼,自不待言。

不僅如此,在這場危機中,各國央行旨在救市的大規模注資、降息等舉措將有可能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儘管目前國際初級產品價格已經暴跌,但我們不能將此完全等同於我國通脹壓力減輕,因為由於價格管制,我們的一些重要投入品(而且是可貿易品價格)遠遠低於國際市場價格,即使國際市場降價,中國仍然是價格窪地。

幾點警示

迅速增長的資產縮水危機傳染風險警示我們要努力調整和優化對外資產結構。這種調整優化無疑要包括外匯儲備資產結構的調整。因為正如上文所述,中國持有兩大房貸機構的巨額債券。而且,儘管"兩房"已經被政府接管,但在救援過程中,美國權勢集團中不少人聲稱美國政府不應為房利美和房地美提供擔保,這是以美國納稅人的錢來為外國投資者承擔風險,中國應當自行承擔損失,理由是所有政府贊助企業(GSE)發行的債券都聲明並非由美國政府擔保,這些債券的投資人既然獲得了高於美國國庫券的回報,也就理當相應承擔其中的風險。時至今日,不管3760億美元債券數字是增多還是減少,不管其中有多少是官方外匯儲備,又有多少是民間投資,這場風波已經足以告誡我們要擺脫對美國評級機構的盲目崇拜,重新評估美國各類金融工具的真實風險等級。

在更高的層次上,這場風波更警示我們必須優化整個對外資產結構。中國已經是全球名列前茅的對外資產大國,2007年年末對外資產高達22881億美元,國際投資淨頭寸10220億美元,但我國對外資產中官方儲備所佔比重過高,在對外支付能力已無問題的情況下,對外資產過度集中於官方儲備的副作用正日益凸現。正由於官方儲備資產過高,我們的對外資產不得不過多地集中於各類債券,直接投資等其他資產所佔比例太低,才使得我們可能淪為美國兩大房貸機構危機的最大外國受害者。

美國金融機構危機還警示我們審慎對待放鬆貿易政策的問題。在可預見的未來,出口仍將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主力之一,人民幣過度升值和國際經濟環境惡化可能導致我國出口貿易急劇下滑,從而重創整個宏觀經濟,甚至動搖社會穩定。國際競爭原則也要求我們不可盲目拋棄出口,否則,會給我國的競爭對手創造機遇,最終反而有損我國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既然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主要特點就是"滯脹+危機",兩大房貸機構的困境又進一步加深了危機的衝擊,那麼,我們就確實需要做好政策調整的準備,一旦外部經濟環境惡化和國內經濟減速到一定程度,便及時調整包括貿易政策在內的整個宏觀經濟政策取向。與此同時,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從緊縮急劇轉向擴張,也給我們樹立了成功的先例。但我們仍然需要牢記,巨額貿易順差依然是宏觀經濟外部失衡的表現,不僅由此轉換而來的外匯佔款是我國基礎貨幣投放和通脹壓力輸入的主渠道,而且巨額貿易順差帶來的外匯儲備增量可能讓我們面臨更多的房利美、房地美危機衝擊。所以,兩大房貸機構的危機一方面通過進一步惡化我國外部經濟環境而提高了放鬆貿易政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們遏制順差增長的必要性。假如我們需要調整貿易政策,就必須在這兩點之間求取理想的平衡,更不用說提升優化結構是我們不可犧牲的永恆目標了。(梅新育 作者單位:商務部研究院)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梅新育:印度矽谷暴露致命弱點
    參考閱讀:梅新育:中印實力對比58年之變的警示梅新育:縱覽中印經貿千年發展史梅新育:印度軍隊致命隱患
  • lol空前危機使徒來襲活動詳情 空前危機活動玩法
    近期,英雄聯盟LOL推出了空前危機使徒來襲的活動,本次空前危機活動將限時上架8款霸天機甲炫彩皮膚等超多福利,下面給大家帶來具體的活動詳情,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LOL空前危機使徒來襲活動網址:點擊進入
  • lol空前危機使徒來襲活動地址_空前危機使徒來襲活動介紹
    lol推出了空前危機使徒來襲活動,參與到這次lol空前危機使徒來襲皮膚兌換地址的玩家們可以獲得各種皮膚和獎勵噢,下面就來看看lol空前危機使徒來襲活動介紹吧。
  • 深化警示教育 純潔公安隊伍
    深化警示教育 純潔公安隊伍 2020-11-20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岸共同面對金融強權板塊位移大挑戰
    第二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成功閉幕,兩岸與會人士除強化了兩岸和平創富的共識外,更凝聚出「大中華金融強權崛起」的新思維。臺灣《旺報》15日刊載社評表示,論壇中以大競合、大挑戰、大資本為主題的兩岸金融合作討論,給兩岸如何加快合作腳步,抓住全球經濟金融強權板塊位移大好時機,提供了策略思考的機會,相信這場論壇的後續效應可以更為深化。
  • 開放與危機——從歷史三輪危機看A股市場開放趨勢
    第二階段以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標誌,一方面,中國逐漸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參與者,經濟層面的開放明顯提速;另一方面,QFII/RQFII/QDII制度的建立標誌著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深化。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0年歐債危機對中國市場的影響較亞洲危機期間明顯增強,期間中國經濟增速、A股市場和全球市場同步回落,金融危機期間上證綜指與標普500相關係數達到0.81,歐債危機第三階段上證綜指和歐洲股市的相關係數達到0.9左右。  2019年以來境外資金加速流入A股市場,北上資金顯示出明顯的信號作用。
  • 突出實體經濟發展 深化泛亞務實合作
    ——在第五屆中國西部國際合作論壇上的致辭    劉奇葆  (2012年9月26日)  尊敬的吳邦國委員長,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女士們,先生們:  我們相聚在不平凡的2012年,相聚在發展中的中國西部,相聚在第五屆中國西部國際合作論壇,共同探討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的經濟平穩持續發展之路
  • 羅傑斯:下次金融危機將是我生平見過最大的危機
    (原標題:羅傑斯警告:下一次金融危機將是「我生平見過最大的危機」)隨著各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不斷擴張,而美股、歐股等資產價格則屢創新高,投資大亨羅傑斯開始對危機發出警告。羅傑斯近日向美國政經媒體Business Insider表示,巨額的債務積累和資產估值的不合理,造成全球經濟比2008年時更加脆弱,下一次金融危機將是「我生平見過最大的危機」。他進一步指出,引爆下一次危機的可能是養老基金的崩潰,或者是一些不可預見的事情,他表示:危機總是從我們不注意的地方開始。
  • 赫美流動性危機下,董事長為公司擔保被動減持11%,升華金融踩雷
    事起赫美集團與湖州升華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升華金融」)合同糾紛。2017年升華金融通過國民信託-單一資金信託向赫美集團發放貸款5000萬元,彼時,董事長王磊為上述貸款承擔連帶責任擔保。2018年6月貸款到期後,赫美保證將貸款延期10日並分期歸還借款本息,所有債權及全部權利轉讓給了升華金融。
  • 美媒預測2021世界走向:風險與機遇並存,50年最嚴重糧食危機將來襲
    伴隨著新年鐘聲敲響,美媒指出,2021年風險與機遇並存,除了新冠疫情外,還有一個重大危機將席捲全球。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月5日報導,2020年被稱為 "地獄之年 "不是空穴來風,政治分裂和國際衝突的加深更加劇了這種情況。
  • IMF:亞洲經濟將遇60年來首次零增長,挑戰超過金融危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6日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給該地區的服務業和主要出口目的地造成了「空前的」損失,今年亞洲經濟很可能在60年來首次出現零增長。IMF在周四發布的關於亞太地區的報告中說,雖然亞洲的經濟表現將好於遭受疫情影響的全球其他地區,但仍將面臨嚴重影響,程度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19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當時平均增長率分別為4.7%和1.3%。 IMF表示,這次危機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不同,疫情直接迫使該地區的居民呆在家中,商店關門,直接打擊了該地區的服務業。
  • 《LOL》空前危機使徒來襲活動網址 兌換霸天機甲炫彩皮膚
    導 讀 近日,英雄聯盟LOL推出了空前危機使徒來襲的活動,本次空前危機活動將限時上架8款霸天機甲炫彩皮膚等超多福利
  • 《lol》空前危機使徒來襲活動地址 霸天機甲皮膚兌換一覽
    導 讀 lol推出了空前危機使徒來襲活動,參與到這次lol空前危機使徒來襲皮膚兌換地址的玩家們可以獲得各種皮膚和獎勵噢
  • 全球金融危機的教訓 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
    10月19日,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的團組討論上,周小川在談到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點時稱,中國要重點防止「明斯基時刻」出現所引發的劇烈調整。明斯基時刻是指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所描述的時刻,即資產價值崩潰的時刻。主要是經濟長時期穩定可能導致債務增加、槓桿比率上升,進而從內部滋生爆發金融危機和陷入漫長去槓桿化周期的風險。
  • 林小波: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的幾點思考
    原標題: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的幾點思考   沒有毛澤東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鄧小平就沒有今天的中國。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科學理論,是我們黨長期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
  • 世界史上有哪幾次大的金融危機?產生了什麼影響?
    自17世紀以來,全球範圍內發生了九次波及範圍巨大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這些危機發生時都給社會經濟運行造成了巨大混亂,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開始只有鬱金香的行家才懂得欣賞鬱金香之美,但在形成風潮後,投機客便趁機炒作,只要今天買了,明天就可賺一筆。買的人多了,交易市場也就形成了,交易場所也逐漸熱鬧起來。1634年,買鬱金香的熱潮蔓延到中產階級,更蔓延為全民運動,大家都來買賣鬱金香了,炒家只看到買低賣高,利潤就進來,於是全民都變成鬱金香的炒家。
  • 《LOL》空前危機使徒來襲活動詳怎麼玩 活動獎勵匯總介紹
    導 讀 最近LOL遊戲8.6版本的更新之後也是給大家帶來很多活動福利,這裡文章為大家整理的是LOL空前危機使徒來襲活動,活動時間、玩法、獎勵以及活動地址,下面文章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下
  • 新華視點:透視金融危機衝擊下的企業"悶爐現象"
    新華社鄭州11月30日電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隨著市場的急劇萎縮,中國鋼鐵、焦化、紡織服裝等行業一批企業目前正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雖然生產經營陷入困境,但它們都在堅持等待市場的復甦。經濟界人士形象地將之稱為「悶爐現象」。
  • 美媒:中國或將清零美債,引爆美國金融的核彈出現,羅傑斯:付出代價
    比如,歷任美聯儲主席中,猶太人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其中就包括保羅·沃爾克、艾倫·格林斯潘、本·伯南克和耶倫等頂級銀行家,以及華爾街金融大鱷沃倫·巴菲特、喬治·索羅斯、吉姆·羅傑斯這些億萬富翁等都帶有鮮明的猶太血統。
  • 德意志銀行危機的特徵、成因及其啟示
    近年來,有關德意志銀行的負面消息不斷,不僅嚴重危及其歐洲最大全能銀行的市場地位,更為德國乃至歐洲的金融穩定和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德意志銀行危機充分暴露了自身經營漏洞和現行歐洲金融監管盲區,對我國金融風險防範和深化金融監管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