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預測2021世界走向:風險與機遇並存,50年最嚴重糧食危機將來襲

2021-01-08 騰訊網

伴隨著新年鐘聲敲響,美媒指出,2021年風險與機遇並存,除了新冠疫情外,還有一個重大危機將席捲全球。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月5日報導,2020年被稱為 "地獄之年 "不是空穴來風,政治分裂和國際衝突的加深更加劇了這種情況。但是,在黑暗的深淵中也有曙光出現。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幫助下,科學家們以驚人的敏捷度創造了冠狀病毒疫苗,湧現了驚人的創新。但2021年,仍然存在眾多風險。

網絡圖片

一,在疫苗緩慢推出的過程中,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危機加劇。民意調查顯示,有42%的美國人對接收其中疫苗不太感興趣,再加上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疫苗接種任務可能會出現變數,再加上該病毒繼續傳播和變異,可能會限制疫苗的有效性,但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上述說法。

二,債務問題或許會導致新一輪全球金融危機來襲。受新冠病毒影響,全球債務呈爆炸性增長,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到2020年,債務總額增加了15萬億美元,預計到年底將達到全球GDP的365%。到2021年底,發展中經濟體需要7萬億美元來償還債務,這種金融困境可能引發另一場全球金融危機。

三,西方國家經濟復甦緩慢。報導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經合組織最近預計,即使到2021年底,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經濟水平將無法快速恢復到2020年之前的水平。只有一個主要經濟體中國,到2021年底的重要經濟指數將增長10%

四,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將影響多國。報導稱,聯合國曾發出警告,新冠病毒大流行已經破壞了全球食品供應鏈,世界正處於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的邊緣,越來越多的人將因經濟損失陷入貧困狀態,糧價上漲的問題也將隨之而來。

網絡圖片

關於2021年的機遇,美媒也列出了4點。

一,多邊主義在二十一世紀得到"更新"。報導稱,拜登在競選中許諾要復興美國的多邊政策,而想要實現這個目標的第一步,就是重新加入美國曾退出的所有國際機構和協議,包括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和巴黎氣候協定。此外,動員歐洲和其他多邊主義成員、創造條件使新興技術成為實現全民福祉也可以推動多國發展。

二,美國突破電池能量儲備障礙,加速能源更新換代。報導稱,加速過渡到後石油經濟的最大障礙是能量存儲。更好,更便宜的電池可以降低成本並提高容量,從而使電動汽車更便宜且更具吸引力。拜登政府也正在朝此方向努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立一個公共和私有的全國委員會,為加速能源存儲方面的突破提供充足的資金。

網絡圖片

三,人工智慧帶來了新的合作形式,而不僅僅是競爭。報導稱,基於獨立採用的一套關於人工智慧(AI)的倫理和原則,目前中國,美國,歐盟和其他國家、地區對共同標準和規範的必要性達成了共識,今後的人工智慧發展之路也將十分暢快。

四,新冠疫苗的研發和鋪開任務正在加速。疫苗開發的快速發展是人工智慧,大數據和積累的研究成果的產物,所有這些都使科學家能夠以空前的速度與新病毒作鬥爭。但世衛組織已發出警告,人們應該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準備。美國應率先組建一個由有意願和有能力的專家財團,共同開展研發工作,以製造通用的新冠疫苗。

文/六元

相關焦點

  • 世界爆發50年最嚴重糧食危機!中國也遭殃?央視點名批評吃播現象
    與此同時,聯合國就受疫情影響的糧食問題發出警告稱,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的飢餓風險,預計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近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聯合發布了一份報告,再次為各國敲響警鐘。
  • 世界爆發50年最嚴重糧食危機!中國也要遭殃?央視點名批評吃播現象
    與此同時,聯合國就受疫情影響的糧食問題發出警告稱,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的飢餓風險,預計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近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聯合發布了一份報告,再次為各國敲響警鐘。
  • 技經觀察 | 2021年十大風險和十大機遇
    2021年,除了直面挑戰迎難而上,我們別無他法。本文評估了2021年的十大風險與十大機遇,這些預測或對全球具有借鑑意義。此外,在2021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國際疫苗的分發,尤其在發展中國家,也可能會參差不齊。最重要的是,該病毒還會繼續傳播和變異,這也將進一步限制疫苗的有效性。
  • 全球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如何避免大饑荒?
    2020年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中指出,2019年全球飢餓人口約為6.9億,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2020年飢餓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甚至可能新增1.32億。未來10年內全球飢餓人口還會增加,到2030年這個數字可能達到8.4億。也就是說,到2030年,全球可能會有超過10%的人口面臨糧食短缺的危機。
  • 美媒大膽預測:2021年中國將發生3件大事,或將因此改變國際地位
    畢竟其在注重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在觀望著其他國家,生怕一不留神就會將頭號強國的寶座「拱手讓人」。這不,此前美媒又一次進行了大膽預測,其宣稱2021年中國將會發生3件大事,而且特地強調,最後一件事情就連美國人都十分期待。之所以美國會做出如此預測,就是因為我國現如今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躍入了強國行列,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 英媒分析2021年部分國際熱點議題走向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英媒分析2021年部分國際熱點議題走向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記者 賈元熙)英國《觀察家報》1月3日發表題為《2021年的世界——全球政治今年將如何變化》的長篇綜述,分析2021年全球主要地區、重點國家及重要領域的形勢走向,文章由該報
  • 全球貿易低迷不振 2020年機遇挑戰並存
    全球貿易低迷不振 來年機遇挑戰並存——2019年國際貿易回顧與展望 本報駐日內瓦記者 楊海泉圖為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新華社記者 吳 魯攝2019年世界經濟持續下行,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下行壓力和消極因素交織,全球貿易陷入疲軟態勢。
  • 聯合國發出嚴重警告:2021年即將迎來兩大全球性災難,事關每個人
    當不少人滿心歡喜地迎來2020年後,卻發現,2020年似乎更加艱難,一場疫情讓世界險些淪陷,大量人員失業,無數企業倒閉,幾乎每天都有大量店鋪關門,幸好我國僅僅忍耐了幾個月就衝出桎梏,正一步步走向恢復,但對於其他國家來說,這場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力依舊還在繼續,尤其是美國、印度這類疫情嚴重的地區。
  • 2020年下半年中國糧食會漲價嗎 預測糧價怎麼走?
    日前,聯合國發布報告警告稱,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飢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輿論好奇,世界糧食安全岌岌可危,中國會不會受到影響?2020年下半年,預測國內糧食價格會漲價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聯合國發出預警:世界面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據相關數據顯示,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超百億,但可耕地空間卻在減少,糧食危機將成為一大生存考驗。用有限的土地空間出產更多糧食,關乎著每一個人類的命運。毫無疑問,現代化科技提升農作物產量是解決糧食問題的核心關鍵,黑科技農業必然是未來趨勢。
  • 2021年十大核心投資的機遇
    在經濟復甦期間,資產配置的主要方向以風險資產和順周期邏輯為主。2021年需要警惕的風險包括:疫苗普及程度不及預期、刺激政策超預期收緊、部分新興國家債務風險暴露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圖表 1:國際機構和組織對主要經濟體和國家經濟增速的預測
  • 極端氣候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南部非洲糧食危機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手編寫的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預測,全球範圍內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將使2020年飢餓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甚至可能新增1.32億。然而,由於降雨量不足和經濟困難,辛巴威的玉米產量下降了57%,而乾旱也影響了史瓦帝尼、賴索托、安哥拉東南部、馬達加斯加南部和莫三比克的糧食產量。   農村地區糧食缺口預計將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達到峰值,屆時小農家庭將耗儘自己的糧食儲備,而下一次豐收預計要等到2021年4月。
  • 聯合國警告說,2021年將是災難性的
    世界糧食計劃署總幹事對未來幾個月做出了可怕的預測,稱2021年將出現「災難性」的人道主義危機。2021年可能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最糟糕的一年。據《今日俄羅斯》報導,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總幹事大衛·比斯利周五在聯合國大會上拉響了警報。
  • 十項預測新鮮出爐,揭秘2021製造業新走向
    這些預測將幫助製造企業了解2021年及以後近五年的發展趨勢和潛在驅動因素,可以利用該趨勢制定相關的計劃和戰略工作。《IDC FutureScape:全球製造業2021年預測——中國啟示》具體內容如下:預測1:AI風險決策到2026年,50%的中國2000強企業將使用人工智慧開發基於風險的操作決策指導和洞察力,相比今天,這一數值低於5%。
  • 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發布
    《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揭示了糧食危機的範圍,同時指出了糧食危機給脆弱國家帶來的新風險2020年版關於嚴重糧食不安全和營養的報告於今日發布歐盟/糧農組織/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美國國際開發署/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新聞稿2020年4月21日,布魯塞爾/羅馬/紐約——今日,由聯合國、政府和非政府機構組成的致力於解決極端飢餓根源的國際聯盟發布了最新的年度
  • 巨量刺激後債務危機若隱若現,美元或將面對最壞的後果?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大規模刺激計劃在支撐經濟的同時,背後所產生的債務可能意味著更嚴重的危機和雙重衰退。考慮到進一步經濟措施的可能性以及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實際的赤字和債務水平可能比預測還要高得多。對此,美媒指出,疫情得到控制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一債務的激增都將影響政府和私營部門的運作。
  • 2021年美國還有兩大危機,川普真想「分裂美國」,拜登也攔不住
    2020年,對於世界上眾多國家來說,最大的「黑天鵝」事件,莫過於新冠疫情。美國是全球遭受疫情打擊最嚴重的國家。進入2021年,美國的新冠疫情演變成了一場災難,如今已有36.5萬人因新冠而死。美國人何時才能擺脫新冠疫情,重見光明?
  • 世界糧食計劃署:2021年全球或出現大規模饑荒
    世界糧食計劃署署長警告,如果欠缺資金支持,2021年或出現大規模饑荒。(美聯社圖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署長比斯利(David Beasley)早前接受美聯社訪問時指出,多國受新冠疫情及相關的經濟衰退打擊,如欠缺資金支持,明年恐將爆發大規模饑荒。比斯利稱,4月曾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警告,指世界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之際,亦正處於饑荒大爆發的邊緣。
  • 全球性糧食危機掀起國內馬鈴薯商業熱潮
    潘基文:土豆代替糧食將是全球趨勢  眼下,全球經濟被兩樣東西攪亂了神經,一個是石油,一個就是糧食,石油上周終於突破了每桶140美元大關,糧食漲價的速度也不落後,僅2007年,國際糧價就上漲了42%,聯合國預計,到今年年末,世界穀物庫存將下降到25年來的最低水平,難怪聯合國把這場糧荒比作一場無聲的海嘯,如何面對這次全球性糧食危機
  • IDC發布2021年中國ICT市場十大預測
    ,雖然疫情危機中最嚴重的階段已經過去,但從經濟混亂中恢復並適應更持久的社會和商業變化將主導組織IT投資決策,重塑未來五年的IT優先事項。從全球角度來看,影響2021年經濟與技術市場的外部驅動因素包含:疫情加速顛覆、調整創新戰略、下一個新常態、智能無處不在、地緣政治風險、再思考全球化、數字生態平臺、未來信任危機、重新定義客戶、數字鴻溝加劇、未來工作轉型和打造學習組織。科技將引領我們走向下一個常態並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