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
【德國《商報》網站2月28日報導】題:新冠肺炎疫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 席勒警告螺旋下行風險(記者 延斯 · 明希拉特發自華盛頓)
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警告說,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帶來嚴重後果。他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雖然最初對全球經濟的直接影響有限,但這種病毒使人們突然意識到有更大的風險,這將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壓力。」
特別是他認為市值被高估了40%的美國股市,將不可避免地發生劇烈修正。這位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家認為,人們對這種流行病日益增加的恐懼,可能會影響實體經濟並「導致經濟衰退」。席勒曾準確預測了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和2007年的房價下跌。
記者問:席勒先生,新冠肺炎疫情最初似乎沒有讓金融市場上的參與者過於擔優。但現在看來,市場上除了新冠病毒已經沒有其他話題。這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有多嚴重?
羅伯特.席勒答:對全球經濟的直接影響最初是有限的——前提是,局勢不再繼續惡化。危險在其他地方。我相信,這種病毒突然使人們意識到有更大的風險,這將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壓力。
問:也就是說,您認為,疫情導致企業削減銷售目標、全球供應鏈受到嚴重破壞或者經理們不再敢出國旅行的事實不會再讓我們感到不安?
答:不,我不是那個意思。但目前這些只是短期影響。例如,如果供應鏈的中斷只是暫時的,則經濟損失也將是有限的。這種損失甚至很快將變得無法測量。我一直嘗試對相關情況進行歷史比較。例如,1918年全球暴發了流感,當時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很小。
問:您認為這次也將如此?
答:不,我不這麼認為。此次疫情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可能會非常大——僅僅因為人們對新冠病毒的恐懼已變得非常大。一些投資者認為其他投資者擔心疫情帶來巨大影響,因此自己也變得恐慌。
問: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正進入您所稱的「敘事經濟學」領域,即您的這種理論:流傳的敘事往往比實體經濟對股市走勢起著更大的決定性影響……
答:是的,基本面經常被高估,那取決於伴隨它的故事。恐懼滋養恐懼。如果一個投資者感覺其他投資者缺乏安全感,他也會感到不安,也會感到恐懼。這就像是一種病毒,因為它是如此神秘,可以引發俺蓋事實的強大的敘事。這使事情變得非常危險和不可預測。
問:圍繞新冠病毒,人們具體講述什麼故事呢?
答:可能是各種各樣的事情。比如起初時人們說疫情可能導致某些商品變得短缺。
問:您也談到「我們突然意識到更大的風險」。您指的是什麼?
答:例如,美國股市被嚴重高估。它將不可避免地發生劇烈修正。
問:您認為美國股市被高估了多少?
答:根據我的計算,可能是40%……
問:……在這種幅度上,我們不能再談論修正,而應該談論股市地震。您為什麼這麼確定美國股市將出現修正?
答:我說的是概率。沒有人能確定這一點。但毫無疑問,我們正在談論的具有傳染性的恐懼,可能會迅速影響實體經濟並導致經濟衰退。
問:歐洲市場情況怎樣?
答:歐洲經濟比美國經濟弱小。而那裡的股市遠不像美國金融市場那樣被高估。不單是股票,美國的債券和房地產這兩個重要的資產類別也接近高位。
問:話題回到基本面:一些經濟學家預計,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經濟一季度甚至將出現萎縮。對於全球經濟而言,那將是一種緊急狀態,甚至是最壞的狀態,畢竟中國如今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三分之一的貢獻……
答:如果這種趨勢持續到一季度以後,那麼全球經濟將面臨全新的情況。然後,也許美國總統川普會明白,一個弱小的中國比一個強大的中國更加不利。
問:一些經濟學家說,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後果,可能比金融危機帶來的後果更為嚴重。您認為這可能嗎?
答:正如我所說,這種流行病的直接影響不可能如此嚴重,但間接影響可能很大。正如我所說,可能會發生經濟衰退。然後我們很快就會看到銀行倒閉和相應的傳染效應。因此,該病毒確實可能引發一系列類似第二次金融危機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