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新冠病毒可能引發新金融危機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參考消息

【德國《商報》網站2月28日報導】題:新冠肺炎疫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 席勒警告螺旋下行風險(記者 延斯 · 明希拉特發自華盛頓)

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警告說,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帶來嚴重後果。他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雖然最初對全球經濟的直接影響有限,但這種病毒使人們突然意識到有更大的風險,這將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壓力。」

特別是他認為市值被高估了40%的美國股市,將不可避免地發生劇烈修正。這位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家認為,人們對這種流行病日益增加的恐懼,可能會影響實體經濟並「導致經濟衰退」。席勒曾準確預測了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和2007年的房價下跌。

記者問:席勒先生,新冠肺炎疫情最初似乎沒有讓金融市場上的參與者過於擔優。但現在看來,市場上除了新冠病毒已經沒有其他話題。這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有多嚴重?

羅伯特.席勒答:對全球經濟的直接影響最初是有限的——前提是,局勢不再繼續惡化。危險在其他地方。我相信,這種病毒突然使人們意識到有更大的風險,這將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壓力。

問:也就是說,您認為,疫情導致企業削減銷售目標、全球供應鏈受到嚴重破壞或者經理們不再敢出國旅行的事實不會再讓我們感到不安?

答:不,我不是那個意思。但目前這些只是短期影響。例如,如果供應鏈的中斷只是暫時的,則經濟損失也將是有限的。這種損失甚至很快將變得無法測量。我一直嘗試對相關情況進行歷史比較。例如,1918年全球暴發了流感,當時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很小。

問:您認為這次也將如此?

答:不,我不這麼認為。此次疫情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可能會非常大——僅僅因為人們對新冠病毒的恐懼已變得非常大。一些投資者認為其他投資者擔心疫情帶來巨大影響,因此自己也變得恐慌。

問: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正進入您所稱的「敘事經濟學」領域,即您的這種理論:流傳的敘事往往比實體經濟對股市走勢起著更大的決定性影響……

答:是的,基本面經常被高估,那取決於伴隨它的故事。恐懼滋養恐懼。如果一個投資者感覺其他投資者缺乏安全感,他也會感到不安,也會感到恐懼。這就像是一種病毒,因為它是如此神秘,可以引發俺蓋事實的強大的敘事。這使事情變得非常危險和不可預測。

問:圍繞新冠病毒,人們具體講述什麼故事呢?

答:可能是各種各樣的事情。比如起初時人們說疫情可能導致某些商品變得短缺。

問:您也談到「我們突然意識到更大的風險」。您指的是什麼?

答:例如,美國股市被嚴重高估。它將不可避免地發生劇烈修正。

問:您認為美國股市被高估了多少?

答:根據我的計算,可能是40%……

問:……在這種幅度上,我們不能再談論修正,而應該談論股市地震。您為什麼這麼確定美國股市將出現修正?

答:我說的是概率。沒有人能確定這一點。但毫無疑問,我們正在談論的具有傳染性的恐懼,可能會迅速影響實體經濟並導致經濟衰退。

問:歐洲市場情況怎樣?

答:歐洲經濟比美國經濟弱小。而那裡的股市遠不像美國金融市場那樣被高估。不單是股票,美國的債券和房地產這兩個重要的資產類別也接近高位。

問:話題回到基本面:一些經濟學家預計,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經濟一季度甚至將出現萎縮。對於全球經濟而言,那將是一種緊急狀態,甚至是最壞的狀態,畢竟中國如今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三分之一的貢獻……

答:如果這種趨勢持續到一季度以後,那麼全球經濟將面臨全新的情況。然後,也許美國總統川普會明白,一個弱小的中國比一個強大的中國更加不利。

問:一些經濟學家說,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後果,可能比金融危機帶來的後果更為嚴重。您認為這可能嗎?

答:正如我所說,這種流行病的直接影響不可能如此嚴重,但間接影響可能很大。正如我所說,可能會發生經濟衰退。然後我們很快就會看到銀行倒閉和相應的傳染效應。因此,該病毒確實可能引發一系列類似第二次金融危機的事件。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美國股市被高估40%,不可避免將發生劇烈修正
    德國《商報》網站2月28日刊載題為《新冠肺炎疫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警告螺旋下行風險》的報導稱,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警告說,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帶來嚴重後果。記者問:席勒先生,新冠肺炎疫情最初似乎沒有讓金融市場上的參與者過於擔憂。但現在看來,市場上除了新冠病毒已經沒有其他話題。這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有多嚴重?羅伯特·席勒答:對全球經濟的直接影響最初是有限的——前提是,局勢不再繼續惡化。危險在其他地方。我相信,這種病毒突然使人們意識到有更大的風險,這將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壓力。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芝加哥大學「貢獻」三成經濟學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官網信息顯示,塞勒是芝加哥大學決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行為金融項目的共同負責人,另一負責人為美國經濟學家,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據統計,從1969年第一屆諾貝爾獎開始算起,歷史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79位得主中,有29人來自芝加哥大學,所佔比例達到37%,超過其他任何一個機構。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本書將拍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經濟學家解決日益複雜的資源配置問題提供了重要性的新視角和新工具。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迪弗洛
  • 羅伯特·席勒:金融民主化塑造更公平的世界
    然而在現實中,金融一方面幫助人們取得了諸多偉大的成就,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則爆發出巨大的破壞相關公司股票走勢力,這使人們不禁產生疑問,金融在社會良性發展中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  羅伯特·席勒:金融創新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能會導致危機的出現,我認為這並不表示金融創新本身不好。
  • 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川普是敘事經濟學的一個絕佳例子
    但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經濟學斯特林教授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卻肯定了未經經典經濟學方法檢驗公眾信念,即「敘事」在重大經濟事件中的作用。而幫助席勒在201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行為經濟學則對傳統經濟學中這一根基性的假設持否定態度。這一理念也貫穿於席勒迄今為止出版過的7本主要著作中。
  • 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人造 世衛澄清:COVID-19非人為或實驗室合成
    最近法國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稱新冠病毒是人為製造出來的,考慮到他本身就是知名的病毒學家,這一論調引發全球譁然,人為合成新冠病毒的陰謀論又活躍起來了。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對此並不認同,今天他們也作出了回應,稱目前所有可得證據都顯示新冠病毒來源於動物,並非人為操縱或者實驗室合成的。這幾個月來,不說民間的各種無腦猜測,從印度學者的論文到現在法國諾獎得主,專業人員也發出了不少混亂信息,呂克·蒙塔尼就認為,這個病毒是根據一個來自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製作的,之後,可能是無意中洩漏到實驗室外。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_讀書_澎湃...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本書將拍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經濟學家解決日益複雜的資源配置問題提供了重要性的新視角和新工具。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迪弗洛
  • 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包含HIV序列,蒙塔尼「失足」偽科學
    他還將並將矛頭指向了武漢病毒所的 P4 實驗室,認為新冠病毒是實驗室中被人為造出,最終病毒意外洩漏導致了後來在人群中廣泛傳播。事實上這並不是新觀點。1 月份的一篇預印本網站 BioRxiv 論文就提出,新冠病毒中特有的基因片段和 HIV 很像,這不像是自然的結果,該論文作者是來自印度理工學院德裡分校的研究人員。目前這篇論文已被作者撤回。
  • 新冠確診人數破千萬 四位諾獎得主提供「解題」新思路
    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羅漢堂連線四位諾獎經濟學得主和羅漢堂學術委員——麥可·斯賓塞(Michael Spence)、拉爾斯·漢森(Lars Peter Hansen)、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om)以及阿爾文·羅斯(Alvin E.
  • 新冠確診人數破千萬 四位諾獎得主提供「解題」新思路
    截至北京時間6月28日,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已破千萬。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羅漢堂連線四位諾獎經濟學得主和羅漢堂學術委員——麥可·斯賓塞(Michael Spence)、拉爾斯·漢森(Lars Peter Hansen)、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om)以及阿爾文·羅斯(Alvin E.
  • 諾獎得主領導團隊研發新技術:5分鐘檢測新冠病毒
    中國科學報10月12日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該測試方法不需要昂貴的實驗室設備來運行,可以在醫生的辦公室、學校和辦公樓中使用。相關成果發表於預印本平臺medRxiv。
  • 聚焦諾獎!諾貝爾經濟學獎與中國,十年4獲獎者關注樓市
    201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將在北京時間10月8日晚間6點左右揭曉。儘管目前為止,中國乃至亞洲的經濟學家尚無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的經歷,但這並不妨礙諾貝爾經濟學獎引發國人的熱議。諾貝爾經濟學獎在哪些層面影響著中國?諾獎得主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
  • 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寫了本有意思的書:敘事經濟學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耶魯大學斯特靈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Robert J. 這不僅僅是商業上的通識,已經進入了學院派經濟學的研究領域,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的新書《敘事經濟學》就是在探討這一問題。席勒的研究跨越了多個學科、打破了許多既有的傳統觀念,探索了敘事在解釋「故事如何迅速傳播並推動重大經濟事件」上起到的作用。
  • 諾獎理財啟示錄
    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由於諾獎組委會始終聯繫不上得獎者之一的米爾格羅姆,他的鄰居,同為諾獎得主的威爾遜不得不半夜跑到他家門前按響門鈴,這也讓兩人喜提了「諾貝爾獎得主被鄰居告知自己的獲獎」的微博熱搜詞條。
  • 對話諾獎得主:科學領域國際合作不能停止
    諾貝爾獎帶來了哪些啟示,諾貝爾獎獲得者又有哪些最新認識,這幾乎是每年十月諾獎揭曉時,人們都會關注的一個問題。10月5日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在今年諾貝爾獎揭曉前夕,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連續多天推出主題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的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貝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中國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在活動中,中外科學家就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其中不少觀點引人深思。
  • 徐祥臨:中國消除貧困的理論與實踐要勝於諾獎得主
    諾獎得主不該拋棄二元經濟結構框架換句話說,如今中國共產黨解決中國貧困問題的理論與實踐,高於這三位新科諾獎得主。眾所周知,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是劉易斯,其獲獎的理由是提出了二元經濟結構理論。原因是,二元經濟結構是發展中國家的一般國情,脫離這個理論原點是不可能科學認識貧困本質的。就像這三位諾獎得主研究貧困問題時所發現的一樣:貧困人口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富裕的階層和人口是不一樣的,而這就是典型的二元結構。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生理學或醫學獎關鍵詞: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班廷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 1920年到1921年他在韋仕敦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兼職教授整形外科,1921年到1922年在多倫多大學擔任藥理學講師。
  • 諾獎得主「老齡化現象」:科學大爆炸 認同滯後
    諾貝爾獎(圖片來源:新華/美聯)本月初,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先後揭曉。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今年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70歲,其中「最年輕」的65歲,多數人超過72歲。追溯到上世紀前50年,科學類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只有」56歲。
  • 我們作者又獲諾獎了!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看這一篇就夠了
    米爾格羅姆教授門下弟子眾多,包括2007年克拉克獎得主蘇珊·艾希、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等。拍賣有那麼重要嗎?拍賣理論獲得諾獎後,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啊?拍賣有那麼重要嗎?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傑·邁爾森(Roger B. Myerson)。邁爾森通過嚴格的數學推導,得出結論:在滿足競拍人對於物品的評價相互獨立、競拍人只關心自身的期望收益等一系列的假定下,所有可能的拍賣機制都會給拍賣者帶來相同的期望收益。
  • 低調務實的加拿大,百年來貢獻的諾獎得主你都知道嗎?
    阿爾伯塔大學透露,目前霍頓正率團隊進行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必讀掌柜瞬間覺得安全感爆棚,諾獎獲得者領導的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聽起來就很靠譜。195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新國旗啟用後,蘇伊士運河爭端也得以和平解決,皮爾遜因此於1956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