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將梁先生買的捷福世防水劑拿到分析測試機構做檢測
梁先生在醫院住院兩天
梁先生沒有想到,一瓶19.9元的鞋面防水劑,會把他送入醫院。
1月16日,他在使用鞋面防水劑清潔鞋子時,突然劇烈咳嗽,呼吸急促,「第一次感覺距離死亡那麼近」。隨後,他被朋友送進醫院,被診斷為「氟化合物中毒」,花了5000多元,住院兩天,又休養了20多天才康復。
梁先生的遭遇並非孤例,有多名網友曬出使用清潔劑噴霧後住院的檢查報告。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在網上熱銷的鞋面防水劑、清潔噴霧,大多未標註具體成分;消費者使用後,也有多人反映出現咳嗽、肺炎、支氣管炎等症狀。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亮 攝影報導
A
事件
使用鞋面噴霧後 小夥猛烈咳嗽「肺上像有針扎」
因有多雙白色的鞋,在成都工作的梁先生經朋友推薦上一家淘寶店購買了一款品牌為「捷福世」的防水護理劑。產品介紹中稱,鞋子噴上這款噴霧後可以實現「荷葉防水」的效果,並稱是「納米技術」,但未寫主要成分。
梁先生花39.8元購買了2瓶。1月16日晚10點左右,他在陽臺上按照瓶上「距離所噴物件20釐米」的引導,對著鞋子按下噴頭。「和空氣清新劑的氣味很像。」梁先生說,因為氣味嗆人,他回屋找來防霧霾用的3M口罩,戴上後繼續操作。噴到第三雙鞋時,「實在不行了,刺鼻、嗆人」,他開門返回室內,「發現屋裡滿是那個氣味。」回到臥室吃了一份外賣,半個小時後,突然開始咳嗽,咳得停不下來。他回憶,「一分鐘的時間,汗溼透了頭髮,感覺周圍一片寂靜,眼睛也想閉上,肺上像是有針扎。第一次感覺距離死亡那麼近。」
梁先生趕緊打電話給住在附近的朋友,隨後被送到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輸了幾天液,又做霧化、吸氧。」梁先生告訴記者,1月19日出院的診斷上寫著「氟化合物中毒」,住院共花了五六千元,又休養了差不多20天,才稍微好了一些。
檢查:肺部有炎症 尿氟微量增高
梁先生出示了自己的一份CT報告,顯示「雙肺內見散在分布片狀、雲絮狀磨玻璃陰影」。「這個只要肺部有炎症,拍出來的片子都是這樣。」接診梁先生的醫生說,「他當時尿氟微量增高。」醫生找出梁先生此前的檢查記錄,「還在正常範圍內」,不過他指出,這個尿氟量檢測的是全身,「短時間接觸的氟是在肺上,局部的氟量可能會更高。」他也指出,「氟化合物中毒」是一個籠統的診斷,「真正要診斷,是需要現場採樣、標本分析的。」
賣家:可申請退貨退款,但不報銷
1月17日梁先生通過淘寶聯繫了賣家,並把在醫院就診的單據發給對方。3小時後,賣家回復「可以申請退貨退款」,並稱產品是經過檢測的,最後留下一句「這個我們報銷不了」便再無回復。
記者查看了這款防水護理劑的瓶體,產品成分寫的「氟、矽類防水材料」,並無類似「在通風處使用」的提示。生產商為北京生輝鞋行有限公司,天眼查的記錄顯示,2018年6月19日,該公司曾被北京市朝陽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罰款2000元,因未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梁先生說他也聯繫過廠家,「說會有人與我聯繫,但至今未接到電話。」
評論:有人曬出住院證明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找到淘寶上賣這款噴霧的「諾恩家居專營店」,數據顯示這款產品月銷量超過1.2萬件。在商品評論裡,去年11月16日的一條評論寫道:「噴的一瞬間就感覺到強烈的刺激性味道,接下來很長的時間呼吸道都異常難受。」還有人曬出住院證明。今年1月18日一位用戶在評價時表示「味道難聞……導致極其嚴重的咳嗽,感覺窒息」。14天後追加了評論,曬出一份打了馬賽克的住院證明,「使用該產品噴灑鞋子,發生呼吸困難並劇烈咳嗽……門診診斷為吸入性肺炎,白細胞劇增,血氧含量低,目前已辦理住院。」
記者還聯繫到在北京上大學的王月(化名),她曾在1月3日使用「捷福世」後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校醫院診斷為:右下肺支氣管炎表現,「吃了五六天的藥才好些。」
廠家:建議消費者走司法途徑
「諾恩家居專營店」的經營者為鄭州市諾恩商貿有限公司。記者聯繫上公司一位馬姓負責人,他稱注意到淘寶店有關「氣味刺激」、「中毒」、「住院」的評論,「我們和廠家溝通過,廠家給我們看了檢測報告,說沒問題。」記者提出看「檢測報告」,他讓記者聯繫廠家。
隨後,記者聯繫到生產商北京生輝鞋行有限公司,一位劉姓經理索要了梁先生的訂單號。對於淘寶上的評論,他表示「每個人的出發點和目的都不同。」2月25日,該公司一名法務人員聯繫記者,聲稱有公司產品的檢測報告複印件,但始終不願給記者看。之後,又說「這份報告,我們願意拿給司法機關。」他也提到,此前因受投訴,「檢測報告拿給了工商部門。」對於部分網友的評論,他表示「公司沒有任何問題」,建議消費者走司法途徑。
B
調查
打著「納米噴霧」高科技旗號 多種防水劑成分不明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在網絡上,針對鞋、衣服的「防水劑噴霧」不少,均稱能實現「荷葉現象」,並打著「納米噴霧」、「納米疏流分子」等高科技旗號,但大多未明確標示成分。
在某電商平臺,一種針對衣服和鞋子的防水噴霧,月銷近3萬件。「氣味太刺激了」、「非常臭」、「一股油漆味」等不時出現在產品評論裡。至於主要成分,客服先稱「納米形成」,又說「廠家說是獨家配方,不隨便發」。
銷量靠前的另一家店,在售的另一款產品,客服稱主要成分是「納米疏流分子」。
一款月銷量3000多件的「防水噴霧」,被買家評論「油漆味」。客服則向記者稱「沒毒」、「無害」,其展示的主要成分依然不明確:「納米防水防汙劑、溶劑、拋射劑」。
至於防水劑的效果,有買家表示並不能防水,有的說防水時間有限,還有買家曬出圖片稱鞋子被洗壞了。
消費者:噴後突發症狀,白細胞劇增
這些未明確標註成分的防水噴霧,也造成部分消費者出現發燒、咳嗽、白細胞超標等情況。
「昨天晚上才好一些。」山東的女生劉潔(化名)告訴記者,她也在網上買了一瓶39.9元的「防水劑噴霧」,罐體上寫的品名是「stuker」,由深圳市喜護科技有限公司監製。2月21日晚上9點過她把家裡的七八雙籃球鞋拿到衛生間,「面積不到4平米,開了一扇窗戶。」儘管瓶身上寫著「無味」,開始噴後,「還是有空氣清新劑的氣味,越到後來越嗆人,簡直喘不過氣。」隨後,她回到客廳。晚上11點,「打了一個寒顫,然後就開始咳嗽,體溫也上升到了38℃。」當晚,她就去濟南市中心醫院檢查,結果顯示白細胞數、中性粒細胞數顯著上升,「輸液到凌晨3點。」又吃了3天的消炎藥才稍微好點。
「我是不敢用了。」劉潔說。對於噴霧的主要成分她也有些好奇,瓶身上只寫著「納米防水劑、環保溶劑」非常籠統。
代工廠:用庚烷作溶劑「會刺激呼吸道」
記者以經銷商的身份聯繫上江蘇一家生產噴霧劑的公司,一位技術人員直喊「忙」,「前年廠裡都很閒,去年到今年訂單突然變多了。」山東女生劉潔使用的「防水劑」產品,就是該公司代工生產的,「天貓、京東平臺上很多在賣的防水劑噴霧都是我們做的。」她補充,起防水作用的主要是氟原料,「是納米產品」。
「用水性溶劑,防水的效果不好。如果用油性溶劑,氣味多少都會有。」她直言,聞多了會刺激呼吸道。她也提到一種公司生產的防水劑產品裡常用的溶劑:d20,「是庚烷類的溶劑」。刺激呼吸道的是不是就是庚烷?她回答「嗯」。經查,庚烷的急性中毒表現為:吸入高濃度蒸氣可引起眩暈、噁心、厭食、步態蹣跚甚至意識喪失等。
記者詢問是否要在瓶身註明主要成分,她回答「不是必須寫」。她還表示,一般公司對於成分、使用方法、禁忌都會有推薦用詞,「比如在通風處、防火,小孩、孕婦不要接觸」。
C
檢測
含多種烷烴類物質 接觸過量可致中毒
那這些防水護理劑的主要成分到底是什麼呢?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找到第三方平臺,對此進行了檢測。
檢測:防水護理劑含多種烷烴類物質
2月26日,記者將梁先生購買的「防水護理劑」拿到中科院成都分院分析測試中心,技術人員通過氣質聯用設備檢測噴霧氣體中主要可揮發性質有機物。檢測結果顯示:噴霧氣體中有機物主體成分有丙烷、異丁烷、丁烷、己烷、庚烷、辛烷、環己烷以及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等烷烴。檢測時採樣的針管曾出現堵塞,技術人員推斷,罐子裡面應該是有高分子材料。
記者從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公共服務網際網路平臺上查到,丙烷、丁烷以及異丁烷未列出國內的職業接觸限值,不過丙烷的中毒表現一欄中寫道:「工業生產中常接觸到的是丙烷、乙烷或丁烷等混合氣體,可引起頭暈、頭痛、興奮或嗜睡、噁心、嘔吐、脈緩等症狀,嚴重時表現為麻醉狀態及意識喪失。」己烷的職業接觸限值國內為100mg/m3,中毒表現中寫道:「吸入高濃度本品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共濟失調等,重者引起神志喪失甚至死亡。成人口服正己烷50ml可致急性中毒死亡。液態本品直接吸入肺部,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對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這些烷烴常溫下是氣體,加壓以後,可以作為主要成分的溶劑。」前述中科院成都分院的副研究員說道。西華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講師、中國毒理學會會員陳晟也認為,檢測出的烷烴,「低沸點,易揮發,是用來溶解高沸點物質的,比如可能存在的氟化物。」
一位塗料行業的專家告訴記者,目前看來這個產品使用的是烷烴類溶劑。「相對於環保型的溶劑,烷烴類的溶劑更便宜,但容易對人造成損害。」他強調,這些烷烴的毒性與揮發後在空氣中的總濃度有關。陳晟也表示,這些烷烴本身的毒性都很小,如果要達到能讓人中毒的程度,是需要較大劑量的。
專家:中毒應與噴霧中的溶劑有關
「一般來說,防水材料都含有氟。」一位有機化學方面的研究人員介紹。對於針對鞋面的此類防水劑,他推斷:「正常來說主要成分多半是聚合物,並且可溶在溶劑中,然後噴出來溶劑揮發,就在鞋面上形成一層薄膜。」
「氟矽化合物是無味的,產品的氣味應該來自溶劑。」中科院成都分院的研究人員提出,梁先生的遭遇可能和噴霧中的溶劑有關。「烷烴類溶劑揮發性非常強,如果在密閉空間裡有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害。」她還指出,這類氣體存在易燃的風險。
陳晟表示,他傾向事件中使用者的遭遇是有機溶劑在短時間內被大量吸入,並通過肺部的靜脈交換進了血液,造成的周身中毒反應。至於炎症,他推測,可能是肺部被局部刺激造成的。「噴霧劑有個特點,就是液體都被霧化成了細小的液滴,因而更容易被人吸入肺中。」另一方面,他表示,環己烷實際上有點毒性,如果劑量較大,就會很快從肺部交換進血液,速度比注射還要快。
梁先生體內微量增高的氟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外賣?陳晟認為:「不太可能。」他解釋,無機的氟化物幾乎都有劇毒,「大概是老鼠藥級別的」。而有機的氟化物幾乎都不溶於水,不太可能混在外賣裡吃進去。而且「他的不適並不是先來自於胃,而是肺。」
在他看來,產品在安全警告上做得很不到位。一方面,這些溶劑裡的物質全部都高度易燃,瓶身上必須有警告。另一方面,應當提示不要在封閉空間內使用,或者說,最好別在室內使用。
最新進展>
北京工商:
收到過投訴 尚無調查結果
「就是說用了產品中毒的嗎?我們收到了投訴。」北京市朝陽區雙橋工商所一位工作人員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她也確認,確實從廠家收到了一份「檢測報告」。
「這份檢測報告的真實性以及數據是否符合標準,目前尚在調查。」2月27日下午,朝陽區工商分局一位工作人員回復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前記者看到的不同,28日記者再度打開諾恩家居旗艦店「捷福世」防水護理劑的淘寶頁面時,商品詳情的最上端已經增加了「因揮發速度快,建議在戶外或通風處使用」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