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感覺距離死亡那麼近」使用鞋面防水劑清潔鞋子時,成都23歲小夥突然劇烈咳嗽,呼吸急促。隨後,他被朋友送入醫院,被診斷為「氟化合物中毒」,住院兩天後,又休養了20多天才康復。
使用鞋面噴霧後
小夥猛烈咳嗽 「肺上像有針扎」
因為自己有很多雙白色的鞋,在成都工作的梁先生接受了朋友的建議,去其推薦的一家淘寶店裡購買一種名為「防水護理劑」的噴霧產品。他翻出網店的頁面,產品介紹中稱,鞋子上噴上這款噴霧後可以實現「荷葉防水」(自清潔效應)的效果,並稱是「納米技術」。
花39.8元,梁先生購買了2瓶。1月16號,晚上10點前後,他在3平米左右的陽臺上開始了操作。打開陽臺窗戶,又關上陽臺和客廳間的玻璃門,按照瓶罐上「距離所噴物件20釐米」的引導,他對鞋子按下噴頭。「和空氣清新劑的氣味很像。」很快他停下手裡的活,回到房間找來防霧霾用的3M口罩,戴上繼續操作。
「氣味還是嗆人,我憋著小口呼吸。」梁先生印象裡,噴到第三雙鞋子的時候,「實在不行了,刺鼻、嗆人。」他只噴了一隻鞋就放下罐子,開門返回室內,「發現屋裡滿是那個氣味。」回到臥室他吃了一份外賣,半個小時以後,「突然開始咳嗽,咳得停不下來。」
他描述中,自己一度咳得沒法吸氣,「一分鐘的時間,汗溼透了頭髮,感覺周圍一片寂靜,眼睛也想閉上,肺上像是有針扎。」他直言:「第一次感覺距離死亡那麼近。」
梁先生說,他爬到床的另一頭,找到手機聯繫了住在附近的朋友,只簡單說了幾句話,「我感覺中毒了,趕快來救我,送我去醫院。」朋友趕到後,梁先生被送到了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
「輸了幾天液,又做霧化、吸氧。」梁先生回憶道。19日他出院診斷上寫著:「氟化合物中毒。」他介紹,住院共花了五六千元,又休養了差不多20天,才稍微好了一些。
檢查結果顯示:
肺部有炎症,尿氟微量增高
梁先生出示了自己的一份CT報告,顯示其「雙肺內見散在分布片狀、雲絮狀磨玻璃陰影」。「這個只要肺部有炎症,拍出來的片子都是這樣。」此前接診梁先生的醫生說道。
「他當時尿氟微量增高。」醫生打開電腦,找出梁先生此前的檢查記錄,「還在正常範圍」。醫生表示,這個尿氟量檢測的是全身,「短時間接觸的氟是在肺上,所以局部的氟量可能會更高。」
不過他也指出,「氟化合物中毒」是一個籠統的診斷,「真正要診斷,是需要現場採樣、標本分析的。」他介紹,找不到造成咳嗽的其他原因,加上梁先生提到咳前接觸過噴霧,「如果之前他沒有因為其他疾病造成這種咳嗽的話,那麼不能說和噴霧沒有關係。」
梁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此前並沒有呼吸方面的疾病,也沒有接觸過氟的工作歷史。
梁先生體內微量增高的氟
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外賣?
西華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講師、中國毒理學會會員陳晟認為:
「不太可能。」他解釋說,無機的氟化物幾乎都有劇毒,「大概是老鼠藥級別的。」而有機的氟化物幾乎都不溶於水,不太可能混在外賣裡吃進去。此外,梁先生的症狀也說不通,「他的不適並不是先來自於胃,而是肺。」
賣家
「我們報銷不了」,再無回復
意識稍微好一些的時候,17日凌晨5點左右,梁先生通過淘寶聯繫了賣家,他把自己的遭遇和在醫院就診的單據發給了賣家,3個小時後,賣家有了回復。
記者注意到,賣家在回覆中只是表示「可以申請退貨退款」,並稱產品是經過檢測的,不過並未出示「檢測文件」,只留下一句「這個我們報銷不了」後,賣家再無回復。
記者查看了這款「防水護理劑」的罐體,產品成分一欄寫的是「氟、矽類防水材料」,使用須知中提到「距離所噴物件20釐米」,並無類似「在通風處使用」的提示,產品執行標準系企業標準,生產商為北京生輝鞋行有限公司。公司網站上顯示,其代理和經營多款皮具清洗護理以及鞋的防水護理噴劑、鞋油等產品。
天眼查的記錄顯示,2018年6月19日,該公司曾被朝陽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罰款2000元,因未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
梁先生說,自己也按照罐體上的電話試著聯繫過廠家,「總說會有人與我聯繫,但並沒有接到過他們的電話。」2月份,他撥打了廠家所在地北京市的12315電話。
不是個例
多人用後出問題,有人曬出住院證明
記者找到這款噴霧的淘寶頁面,店名為「諾恩家居專營店」,數據顯示該店的這款產品月銷量超過1.2萬件。
在商品評論裡,記者找到了多個關於「噴霧」氣味的抱怨。
例如,去年11月2日的一條評論就稱「一股油漆味」;去年11月16日的一條評論裡寫道,「噴的一瞬間就感覺到強烈的刺激性味道,接下來很長的時間呼吸道都異常難受。」
有的評論裡甚至曬出了住院的證明。今年1月18日一位用戶在評價時表示,「味道難聞……吸進了肺,導致極其嚴重的咳嗽,感覺窒息」。14天後他追加了評論,曬出了一份打了馬賽克的住院證明。並講述了過程:「使用該產品噴灑鞋子,發生呼吸困難並劇烈咳嗽,隨即進醫院急診掛點滴及吸氧未見好轉,門診診斷為吸入性肺炎,白細胞劇增,血氧含量低,目前已辦理住院。」
記者聯繫到在北京上大學的王月(化名),她曾在1月3日下午使用「捷福世」噴霧後,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經校醫院診斷,其白細胞數為13.17(單位為10/L),而參考值為3.50~9.50。診斷建議為:右下肺支氣管炎表現。醫生給王玥開了消炎藥、止咳藥,「過了五六天才好些。」
售賣這款防水護理劑噴霧的不止「諾恩家居專營店」一家,另一家店鋪的售賣頁面下,2月12日一位消費者在評論裡直指「產品對身體有害」,曬出輸液的手背照片,表示「我差點中毒,現在在打吊針」。
廠家
不願提供檢測報告
淘寶「諾恩家居專營店」的經營者為鄭州市諾恩商貿有限公司。記者聯繫上公司一位馬姓負責人。他稱,自己只是經銷商,並稱他們注意到淘寶店下有關「氣味刺激」「中毒」「住院」的評論,「我們和廠家溝通過,廠家給我們看了檢測報告,說沒問題。」記者提出從他這個經營者處看到這份「檢測報告」時,他並不願意,只是讓記者聯繫廠家。
隨後,記者聯繫到該產品生產商:北京生輝鞋行有限公司,一位劉姓經理索要了梁先生的訂單號。
劉姓經理稱,因為做批發,此前沒有消費者找他們反映過情況。
經銷商方面是否反饋過消費者評論的「中毒」「住院」的情況?他稱「這個是很少的」,又說「可能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對於淘寶上多條「中毒」「住院」的評論,他表示不方便做出解釋,「每個人的出發點和目的都不同。」
25日,該公司的一名法務人員也聯繫上記者,他聲稱,自己手裡就拿著該公司產品的檢測報告的複印件。儘管他一直說「我可以給你們提供」,不過十多分鐘的溝通裡,記者多次提出希望查看報告,卻始終沒能看到。之後,他又說:「這份報告,我們願意拿給司法機關。」他也提到,此前因受投訴工商部門曾到公司調查,「檢測報告也拿給了工商部門。」
對於部分網友的評論,他認為是「隨意」「隨心」的,並且「無法客觀真實」。他又表示:「我認為公司沒有任何問題。」他多次提出,建議消費者走司法途徑,「如果要認定我們的產品和消費者的遭遇間的因果關係,需要去法院。」
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前記者看到的不同,28日記者再度打開諾恩家居旗艦店「捷福世」防水護理劑的頁面時,商品詳情的最上面已經增加了「因揮發速度快,建議在戶外或通風處使用」的字樣。
打著「納米噴霧」高科技旗號
多種防水劑成分不明
記者調查發現,在網絡上,針對鞋、衣服的「防水劑噴霧」不少,均稱能實現「荷葉現象」,這些所謂的「高科技產品」打著「納米噴霧」「納米疏流分子」等旗號,但大多未明確標識成分。
在某電商平臺上,一種針對衣服和鞋子的防水噴霧,月銷近3萬件,貨品介紹中並未寫出主要成分。「氣味很大」「氣味太刺激了」「非常臭」「一股油漆味」等,不時出現在產品評論裡。因為覺得氣味刺鼻,一位買家還建議使用時戴口罩。至於主要成分,客服先稱「納米形成」,又說「廠家說是獨家配方,不隨便發」。
有人噴後突發症狀送醫
這些沒有明確標註成分的防水噴霧,也造成部分消費者在使用後出現發燒、咳嗽、白細胞超標等情況。
「昨天晚上才好一些。」山東的女生劉潔(化名)告訴記者,今年2月份她也在網上買了一瓶「防水劑噴霧」,價格39.9元。罐體上寫的品名是「stuker」,由深圳市喜護科技有限公司監製,由江蘇一家公司生產。記者注意到,這家網店月銷量321件。
收到貨後,21日晚上9點過她把家裡的七八雙籃球鞋拿到衛生間,「面積不到4平方米,開了一扇1米長、不到40釐米寬的窗戶。」儘管瓶身上寫著「無味」,開始噴後,「還是有空氣清新劑的氣味,越到後來越嗆人。」她介紹,自己盡力憋著氣噴了約5分鐘,「衛生間裡簡直喘不過氣。」隨後,她回到客廳。
「平靜呼吸的話還好,深呼吸時會肺疼,而且想咳嗽。」到了晚上11點,「打了一個寒顫,然後就開始咳嗽,體溫也上升到了38℃。」當晚,她就去往濟南市中心醫院檢查。
她展示的一份檢查結果顯示,其白細胞數、中性粒細胞數顯著上升。「輸液到凌晨三點。」第二天起床時,「一呼吸就感覺肺疼,只能輕點、急促呼吸。」她表示,自己又吃了三天的消炎藥,「25號晚上以後才稍微好點。」
「我是不敢用了。」劉潔說道。對於噴霧的主要成分她也有些好奇,不過瓶身上只寫了「納米防水劑、環保溶劑」。記者也向該噴霧賣家客服諮詢,不過在回復「納米防水劑、環保溶劑」後,客服便再沒回音。此外,瓶身上也沒有寫是否要在通風處使用。
代工廠
用庚烷作溶劑,「聞多了會刺激呼吸道」
「成分我們不知道。」湖南一家生產鞋面防水噴霧的廠家人員向記者說道。網售的該廠生產的260毫升的產品,「批發價6.8元一罐。」而400毫升的產品據其稱材料來自國外,「8.9元一罐。」
記者以經銷商的身份聯繫上江蘇一家專門生產噴霧劑產品的公司,廠裡的一位技術人員直喊「忙」,「前年廠裡都很閒,去年到今年開始訂單突然變多了。」她說道,山東女生劉潔使用的「防水劑」產品,就是該公司代工生產的,「天貓、京東平臺上很多在賣的防水劑噴霧都是我們做的。」她補充,起防水作用的主要是氟原料,「是納米產品。」
「用水性溶劑,防水的效果不好。如果用油性溶劑,氣味多少都會有。」她直言,聞多了會刺激呼吸道,「嗓子不舒服,會咳嗽。」她也提到一種公司生產的防水劑產品裡常用的溶劑:d20,「是庚烷的溶劑。」刺激呼吸道的是不是就是庚烷?她確認道:「嗯。」
記者從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公共服務網際網路平臺上檢索後了解到,庚烷的職業接觸限值國內為500mg/m,其急性中毒表現為:吸入高濃度蒸氣可引起眩暈、噁心、厭食、欣快感和步態蹣跚,甚至出現意識喪失和木僵狀態,脫離接觸後很快恢復。
檢測
含有多種烷烴類物質 接觸過量可致中毒
這些未標註主要成分的防水護理劑,
主要成分到底是什麼?
記者找到第三方平臺,進行了檢測。
26日,記者將梁先生購買的「防水護理劑」拿到中科院成都分院分析測試中心,技術人員通過氣質聯用設備檢測噴霧氣體中主要可揮發性質有機物。
經檢測,並與標準圖譜中比對結果,技術人員介紹,噴霧氣體中有機物主體成分有丙烷、異丁烷、丁烷、己烷、庚烷、辛烷以及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等烷烴。談及檢測過程中採樣的針管曾出現堵塞,技術人員推斷,罐子裡面應該是有高分子材料的。
記者將捷福世防水護理劑拿去檢測的檢測報告
記者從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公共服務網際網路平臺上檢索後了解到,丙烷、丁烷以及異丁烷未列出國內的職業接觸限值,不過丙烷的中毒表現一欄中寫道:
「工業生產中常接觸到的是丙烷、乙烷或丁烷等混合氣體,可引起頭暈、頭痛、興奮或嗜睡、噁心、嘔吐、脈緩等症狀,嚴重時表現為麻醉狀態及意識喪失。
己烷的職業接觸限值國內為100mg/m,中毒表現中寫道:
「吸入高濃度本品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共濟失調等,重者引起神志喪失甚至死亡。成人口服正己烷50ml可致急性中毒死亡。液態本品直接吸入肺部,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對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這些烷烴常溫下是氣體,加壓以後可以做為主要成分的溶劑。」前述中科院成都分院的副研究員說道。西華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講師、中國毒理學會會員陳晟也認為,檢測出的烷烴,「低沸點,易揮發,是用來溶解高沸點物質的,比如可能存在的氟化物。」
一位塗料行業內的專家告訴記者,目前看來這個產品使用的是烷烴類溶劑。「相對於環保型的溶劑,烷烴類的溶劑更便宜,但容易對人造成損害。」他強調,這些烷烴的毒性與揮發後在空氣中的總濃度有關。
陳晟表示,這些烷烴本身的毒性都很小,如果要達到能讓人中毒的程度,是需要較大劑量的。
專家推測
應與噴霧中的溶劑有關
「一般來說,防水材料都含有氟。」一位有機化學方面的研究人員介紹。對於針對鞋面的此類防水劑,他推斷:「正常來說主要成分多半是聚合物,並且可溶在溶劑中,然後噴出來溶劑揮發,就在鞋面上形成一層薄膜。」他介紹,這樣的聚合物性質穩定,「正因為穩定,加上溶解性不好,所以才用來防水。」
「氟矽化合物是無味的,產品的氣味來應該自於溶劑。」上述中科院成都分院的研究人員則提出懷疑:梁先生的遭遇可能和噴霧中的溶劑有關。不過,在她看來,這些烷烴的毒性都不能說很強,她推測:
「烷烴類溶劑揮發性非常強,如果在密閉空間裡有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害。」
此外,她也指出,這類氣體存在易燃的風險。
西華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講師、中國毒理學會會員陳晟表示,他傾向事件中使用者的遭遇是有機溶劑在短時間內被大量吸入,並通過肺部的靜脈交換進了血液,造成的周身中毒反應。至於炎症,他推測可能是肺部被局部刺激造成的。
北京工商
收到過投訴,尚無調查結果
「就是說用了產品中毒的嗎?我們收到了投訴。」被北京市朝陽區雙橋工商所一位工作人員說道。她也確認,確實從廠家收到了一份「檢測報告」。
「這份檢測報告的真實性以及數據是否符合標準,目前尚在調查。」27日下午,朝陽區工商分局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道。她告訴記者,目前對於該事件工商部門尚無確定的調查結果。
來源:北京晚報 綜合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亮 攝影報導
監製:王禕
編輯:陸琪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