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處事的時候我們要有方法論,這樣我們才能高效、有條理的處理事情。
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同事的認可,上司的肯定,今天為大家介紹一個名叫「PDCA循環」的方法論,用它來培養我們的數據分析能力,同時它是一個能夠幫助我們有效進行任何工作的一項工具。
首先,我們得知道什麼是PDCA循環。
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採納、宣傳,獲得普及,所以又稱戴明環。
PDCA循環的含義分為四個階段,即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 和 Action(處理)。
在業務活動中,要求把各項工作按照作出計劃、計劃實施、檢查實施效果,然後將成功的納入標準,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去解決。
PDCA循環雖然主要應用於全面質量管理活動中,但它作為一種基本的工作方法,使用場景是非常廣,它也是企業管理各項工作的一般規律。
將PDCA循環這一工作方法應用在數據分析活動中,仍能有效指導和培養數據分析的思路和能力。
PDCA循環的特點
1、大環套小環,小環保大環,相互促進,推動大循環
2、PDCA循環是爬樓梯上升式的循環,每轉動一周,業務活動就提高一步
3、PDCA循環是綜合性循環,4個階段是相對的,它們之間不是截然分開的
4、推動PDCA循環的關鍵是「處理」階段
PDCA循環的八個步驟
步驟一:找出問題,通過數據分析現狀,找出數據中隱含的問題,並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
步驟二:分析原因,結合業務思維、數據分析思維,從多維度分析產生問題的各種影響因素。
步驟三:確定主因,利用主成分分析等統計方法,找出影響問題的主要因素。
步驟四:制定措施,針對影響問題發生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數據觀點及改善計劃,並預測改善後的效果,也就是P-計劃階段。
步驟五:執行計劃,按既定計劃進行落地實施,也就是D-執行階段。
步驟六:檢查效果,收集數據進行復盤分析,根據計劃的要求,檢查、驗證實際落地執行的效果,是否達到預期,也就是C-檢查階段。
步驟七:納入標準,對結果進行總結,把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都納入制度中,也就是A-處置階段。
步驟八:遺留問題,尚未有效解決的問題,繼續按PDCA循環的方法思路,轉到下一輪PDCA循環的第一步去。
也許有人會認為PDCA方法論只是適用於質量管理方面,對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不見得有效。但是,這裡必須清楚一個前提,即便是質量管理,也是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來管控質量的,在這一點來看,數據分析普遍存在於質量管理中。
而使用PDCA方法來提高數據分析的能力,效果是可見的,它作為一種方法論、一種指導思想,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做好一件事情,即如何做好數據分析工作。
本文由 @數據分析師攻略 原創發布於 數據分析師攻略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