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PDCA循環的根本是培養人才?

2020-12-05 騰訊網

作者|周學彪

原標題:PDCA循環之我見

全文總計1281字,需閱讀3分鐘,以下為今天的益者原創:

01

說起PDCA,對精益改善或質量管理稍有了解的人便能信口掂來。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Action(改進、改善、行動、標準化等)是其最簡單的註解和基礎知識。

回想起近幾年來學習精益改善的歷程和心得,突然間覺得如果用最簡單的幾個詞語來形容精益管理和改善的話,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PDCA循環。

之所以是PDCA循環,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一是PDCA循環的來源。

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博士採納、宣傳,獲得普及,所以又稱戴明環。

由此可以看出PDCA循環其實質是質量管理的工具,而戴明博士推廣和普及的最主要的地區則是二戰後的日本。

由此可以看出,來源於質量控制的PDCA之所以在各個領域都有作用,其本質是無論是運用理念、流程還是工具,最主要的目的和衡量方式是有效,這一點在我們集團亦是如此。

02

二是PDCA循環注重慢計劃快行動。

最開始學習精益改善的時候,我們很多人只是知道PDCA是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合。

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慢慢知道了四階段八步驟、問題解決八步法、A3報告的邏輯結構、8D以及QC小組的四階段十步驟等等。

以上所述的各個工具運用的重點可能不同、運用的手法可能有差異、外在的稱呼更是有顯而易見的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的本職即慢計劃快行動,慢而全的則是最為開始也最為重要的計劃階段。

和我們之前迅速完成計劃,然後在執行中糾偏不同。運用PDCA循環的各個工具更加注重的是計劃制定前的問題澄清、問題分解、確定目標、尋找真因,然後才是制定對策。

通過以上幾個步驟,我們需要深入現場、看到現實、了解現物;我們需要運用5WHY多問幾個為什麼以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我們將不僅僅滿足於制定臨時對策以求滅火,而是期望問題從根本上得以解決。

這一過程也為我們後續進行問題分解、確定目標和尋找真因提供了大量的現場資料和佐證,將有利於我們制定出更加切合實際的、靠近現場的、解決問題背後的深層次問題的計劃,做到事先算「贏」。

03

三是PDCA循環的根本是培養人才。

PDCA循環在豐田公司內部被稱為TBP,即Toyota Business Practices(豐田工作方法)。

TBP的核心思路也是我們大家熟知的,即基於目標設定,基於現在狀態,提出課題(改善方向)。

很顯然和我們通常所說的問題解決八步法不同,TBP的表述更為寬泛,但是也相對統一。它要求企業當中的所有人員都基於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展開,圍繞自己的崗位職責和最終目標來形成自己的改善方向。

毫無疑問,這將有別與聽命行事和各行其是。

首先它明確了基於公司經營理念的核心價值觀,這就好比動車組的車頭;

其次要求全體人員圍繞各自崗位職責的終極目標奮鬥,這就好比動車組的每節車廂、每個節點的動力裝置;

最後是持續不斷的設定新的目標、明確新的當前狀態,形成新的改善方向。最終產出巨大的合力來贏得市場和產生核心競爭力。

來源於質量管理的PDCA循環給予我們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圍繞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景,不斷的調整目標狀態和識別當前狀態,從而明確當前的改善方向以不斷進步。

同時PDCA四階段八步驟又提供了切實可用的方法論和路線圖,幫助我們進行有效的實施。最終通過理念的引導和流程的運用,我們在生產經營現場,圍繞現物,用現實的方法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並最終形成我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相關焦點

  • 《人才創新的邏輯》解碼人才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
    當今世界,創新人才最稀缺、最珍貴。然而,我們應當怎樣認知人才?人才如何創新?創新人才怎麼培養?「錢學森之問」應怎樣繼續追問?怎樣破解創新之痛?《人才創新的邏輯》這本新著,系統研討了人才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問題。該書最近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為高質量發展評價研究院、南京郵電大學研究員苗成斌。
  • 紮實做好新時代人才培養工作
    原標題:紮實做好新時代人才培養工作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多次強調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性。新時代人才培養工作,要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學習中的PDCA循環
    今天給同學們推薦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戴明的PDCA循環,同學們可以把它用在自己的學習中,今後也可以用在生活中。一、概念小咖老師每次講解之前都會讓同學們了解下概念,或許這就是職業習慣吧,先弄懂這是什麼,再來談談如何運用。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下PDCA循環。
  • 應用型人才該如何培養
    在辦學過程中,該校較早確定了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將根植地方、融入地方、服務地方,作為生存發展的基礎;將培養應用型人才,增強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作為創建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的首要任務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途徑。
  • 今天的你,PDCA循環了嗎
    工作中常用的PDCA循環法則,看似高大,實則是我們每個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直在踐行卻並未重視的套路,很簡單地來說就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計劃(Plan1、計劃(Plan):提出你的方案;計劃的設定可用5W1H法Why---------為什麼要做
  • ...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從娃娃抓起」,培養頂尖數學家
    無須高考、全球招生、初三學生也可入學……清華大學發布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從娃娃抓起」,培養頂尖數學家  無須高考、面向全球招生、初三學生也可入學……連日來,清華大學新近發布的「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備受關注。
  •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召開人才培養方案研製工作推進會
    關於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性,彭校長強調做到「五個務必」:第一、人才培養方案承載著一所大學的辦學理念,是反應一所大學辦學定位最完整、最系統、最直接的「教學法典」,務必高度重視;第二、人才培養方案是各專業辦學的最高頂層設計,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第一步,務必全力投入;第三、人才培養方案是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根本遵循,務必精準科學;第四、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教育教學體系的重塑和再造,不能在其他學校的方案上打補丁
  • 清華大學推出「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清華大學試圖開闢一個「不設任何框框的拔尖人才培養特區」。經教育部批准,近日,清華大學推出「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每年面向全球招收百名優秀中學生,為未來數學及相關領域培養領軍人才。清華將成立書院,將他們從本科連續培養至博士研究生階段。如果成功入圍,國內學生無需參加高考即可被清華大學錄取。
  • 微眾銀行重視人才培養 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微眾銀行在專注於為普羅大眾提供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的過程中,會對員工進行科學的管理和培養,提升員工的工作素養和能力。WeBank微眾銀行重視員工的管理和培養,微眾銀行的員工都是一批有理想、有能力、有擔當的人,他們為實現普惠金融事業共同努力奮鬥,持續給微眾銀行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
  • 查明建:外語教育的人文化與外語專業人才培養
    所以外語專業就出現了危機,普遍表現在外語專業的學生反映知識面非常狹窄,人文修養不足,創新能力不強,人才市場上缺乏競爭力,連續三年英語專業都成為就業最難,失業最快的紅牌專業。全國英語畢業生的現狀就是小才擁擠,大才難覓,就像中國人都會說中文一樣,並不是說能說中文就是中文專業人才。
  • 清華和北大的客座教授葛惟昆關於中外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
    於是有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沒有培養出自己的大師?」所以自學的能力、自我更新的本領,對於創新型人才是最根本的能力。我國教育在培養人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大量人才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科學進步做出了基礎貢獻。但是我們的人才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呈現扁平狀分布,缺少出類拔萃的特別傑出的人才,即所謂大師、或一流科學家。根據我在境外高校二十多年學習和教學科研的經驗,我覺得西方教育體制和成才模式有幾點值得借鑑之處。
  • 現代保潔管理中的PDCA循環應用
    ,是爭取市場和發展企業的根本保證。    一、「PDCA」循環管理模式的基本概念及模式     「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在20世紀50年代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
  • 清華發布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從娃娃抓起」,培養...
    無須高考、面向全球招生、初三學生也可入學……連日來,清華大學新近發布的「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備受關注。一個個關鍵詞衝撞眼球,計劃被不少人視作「不設任何框框的拔尖人才培養特區」,由此引發了眾多討論:這個特殊的「特區」要培養什麼人?怎麼招怎麼教?指向的又是當前教育的哪塊短板?
  • 劉大禾:我對創新的理解——從物理的角度|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關於創新人才真正的大師不是培養出來、教出來的,是在科研環境中幹出來的。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都不例外。創新人才就是有創新思想的人。創新人才的產生和出現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我覺得最重要的因素有兩個:教育和科研(工作)環境。下面,從錢學森之問來談一下我對創新人才的看法。「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
  • 日媒:日本將大力培養「量子人才」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國內研究機構和大學開始下大力氣培養肩負未來的「量子人才」,目的是增加他們獲取新知的機會,從根本上提高研發能力。日本已經在該領域被美中遠遠甩在身後,為了實現逆襲,日本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5日報導,信息通信研究機構理事長德田英幸在談到10月啟動的量子人才培養項目時強調:「我們需要培養出自己的『量子原住民』,這至少需要連續不斷地努力十年。」
  • 前任上海交大校長親述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究竟有多難?
    日前,教育部印發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的名單,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共有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和基礎醫學六個基地入選。這個成立於2009年的特殊學院最初定位就是創新拔尖型人才培養實驗特區,創始院長是時任校長、中科院院士張杰。之所以會有如此安排,是因為即便在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使命的實驗特區,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也遠非一帆風順。
  • 為什麼培養的人才留不住?
    在中美較量的當前,人們不再只關注神童成長史,而關注為什麼我們留不住人才。神童尹希10歲入北京八中,12歲上中國科大,31歲成哈佛教授,如今37歲成為美國物理學界的新銳人物。核心問題是,為什麼我們斥巨資培養的人才卻留不住?
  • 清華發布丘成桐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從娃娃抓起,培養頂尖數學家
    光明日報1月10日消息,無須高考、面向全球招生、初三學生也可入學……連日來,清華大學新近發布的「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備受關注。一個個關鍵詞衝撞眼球,計劃被不少人視作「不設任何框框的拔尖人才培養特區」,由此引發了眾多討論:這個特殊的「特區」要培養什麼人?怎麼招怎麼教?指向的又是當前教育的哪塊短板?
  • 2020創新人才培養論壇:共建培養智能時代創新人才的完整生態系統
    「未來教育的起跑線-2020創新人才培養論壇」邀請了從創業到大學、中學、小學再到幼兒階段進行大膽探索的十位資深教育者,分享他們的有益實踐和經驗體會,直面家長的焦慮與痛點,暢談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愛文世界學校深圳校區作為協辦方之一參與論壇活動。
  • PDCA循環的內涵特點與運用
    PDCA循環又叫「戴明循環」,簡稱「戴明環」。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PDCA循環方法,對於提高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效果和效率十分重要。  一、PDCA循環的內涵  IS09001:2000標準0.2條款的「注」指出, PDCA方法可適用於所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