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將大力培養「量子人才」

2020-10-07 參考消息

日媒稱,圍繞量子技術的研發競爭日益激烈,其中以量子計算機為代表。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國內研究機構和大學開始下大力氣培養肩負未來的「量子人才」,目的是增加他們獲取新知的機會,從根本上提高研發能力。日本已經在該領域被美中遠遠甩在身後,為了實現逆襲,日本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5日報導,信息通信研究機構理事長德田英幸在談到10月啟動的量子人才培養項目時強調:「我們需要培養出自己的『量子原住民』,這至少需要連續不斷地努力十年。」該項目將為他們提供從年輕時代起就習慣於量子技術的環境,就像「網絡原住民」在電腦和網際網路環境中長大一樣。

報導稱,該機構的研究人員以及來自大學和企業的專家將擔任項目的講師,面向約20名學員教授量子技術相關知識。此外教學內容還包括利用雲技術使用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的量子計算機等實踐課程。

據報導,量子計算機有望在材料、藥品研發和人工智慧利用等領域帶來突破。2019年美國谷歌公司宣布,他們的量子計算機以快於超級計算機上億倍的速度完成了運算,震驚世界。雖然量子技術仍處於探索階段,但研發競爭已經正式開啟。

報導還稱,在硬體性能提升的同時,算法等軟體層面的研發也日趨活躍。具備這些知識的人才在全世界也就只有數以百計,著眼於未來的人才培養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報導指出,在日本,信息處理推進機構已經在2018年度著手開展軟體人才的培養工作。產業界方面,超過20家公司與初創企業QunaSys建立了合作,推進人才培養和技能培訓工作。

全世界都在快速行動。IBM7月推出的量子計算機線上夏令營在全球範圍內吸引了以大學生為主的約2萬人報名,最終篩選出來自101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4000人參加。該公司研究負責人達裡奧·吉爾表示,能夠贏得如此高的關注度令他們很吃驚。

美國也在白宮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主導下強化有關量子技術的教育。全球範圍內,量子密碼和量子傳感器的研究工作則在飛速推進中。中國和歐洲也在大力培養相關人才。

報導稱,日本政府1月制訂的「量子技術創新戰略」強調,培養和確保能夠肩負起未來的研究人員這一點極為重要。今後還將在高中階段加強與量子技術有關的教學。

報導還稱,日本面臨著青年科研人員流失的現實,量子技術相關人才的短缺問題也非常嚴峻,論文數量更是遠遠被美中甩在身後,以至於不乏擔憂的聲音認為,照此趨勢發展下去日本將難以望其他國家之項背。

報導稱,日本國內從事量子技術的大學教授等一線研究人員也就在百人左右。政府相關人士對此深感憂慮,認為如果未來十年內不增至千人則無法與其他國家競爭。

此外日本也出現了從海外尋找優秀人才的嘗試。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2019年就在美國矽谷開設了量子計算科學研究所,招募名校畢業生。

NTT Research社長五味和洋就表示,說基礎研究全憑人才也不為過。

報導指出,量子技術也將對未來的產業競爭力和國家安全產生影響。培養和吸納人才已經成為需要官民合作應對的棘手課題。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擔心被中美甩在身後,日本決心在此領域發力
    日媒稱,圍繞量子技術的研發競爭日益激烈,其中以量子計算機為代表。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國內研究機構和大學開始下大力氣培養肩負未來的「量子人才」,目的是增加他們獲取新知的機會,從根本上提高研發能力。日本已經在該領域被美中遠遠甩在身後,為了實現逆襲,日本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
  • 日媒關注:中國量子計算機突破展現實力
    日媒稱,在新一代高速計算機「量子計算機」開發領域,中國的存在感正在提高。據《日本經濟新聞》12月13日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人員繼美國谷歌公司之後,第二個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這是一項利用特殊問題的基礎性成果,儘管未來還是未知數,但給人留下了中國研究實力提高的印象。
  • 日媒:美中主導量子技術革命,日本恐遭淘汰
    日本經濟新聞09/19消息,圍繞以下一代計算機的量子計算機為首的量子技術,世界霸權之爭愈演愈烈。在顯示國家基礎研究能力的論文數量上,中國超過美國位居首位。繼半導體技術支持的數字社會之後,量子技術引領21世紀產業革新的可能性逐漸明顯。新時代技術的勢力圖,也會影響產業競爭力和國家安全。然而,日本卻應對遲緩,有掉隊之憂。
  • 日媒:中國量子計算機200秒內完成的實驗 日本超級計算機要花6億年
    來源:新華社日媒稱,在新一代高速計算機「量子計算機」開發領域,中國的存在感正在提高。據《日本經濟新聞》12月13日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人員繼美國谷歌公司之後,第二個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報導稱,僅用200秒就能求解日本引以為傲的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富嶽」需要花費6億年才能解決的問題。美國《科學》雜誌12月3日刊登了量子計算機的一項新研究成果。論文作者是中國的研究小組。該小組開發出了利用光子(「光粒」)的量子計算機,挑戰了「高斯玻色取樣」這一特殊問題。傳統計算機難以計算光子的獨特運動。
  • 評「大力培養戰略科學家和創新型科技人才」
    評「大力培養戰略科學家和創新型科技人才」2020年9月30日我們且不說戰略科學家和創新型科技人才是不是培養出的。但創有型人才一定比創新型人才更重要。創新型人才易得,而創有型人才難得。創新型人才只能進行跟隨式創造,而創有型人才進行的是把無有的科學和高端技術創有出來的創造,創有型人才是能把國家的高端科學高端技術推向世界頂峰的人才。
  • 日媒稱日本開發新型加密技術 量子計算機也難破解
    據日媒報導,近日,日本總務省下屬的信息通信研究機構開發出了新型加密技術,連新一代超高速計算機——量子計算機也難以破解。該技術的原理是將需要保護的信息轉換為特殊的數學問題,可代替通信網等現有加密技術來使用。
  • 日媒搞不懂,明明自身科技領域更優秀,為何人才更願意前往中國?
    據人民日報援引日《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學界正在探討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為何日本不再吸引來自全球的科研人才,甚至連本國的優秀學子都留不住。日媒搞不懂的點在於,明明自身科技領域更優秀,為何人才更願意前往中國呢?可事實是,雖然我國在科研領域的發展勢頭很猛,但日本由於出發得早,仍具備一定優勢。
  • 日本將在8個領域建立量子研發基地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為推動量子計算機等量子技術實用化,日本政府將構建產業、政府、科研一體化的研發體制,並在5年內陸續完善。在2020年度內成立負責整體管理和協調的主管機構,在8個領域建立核心研發基地。  8個研發基地包括:超導量子計算機、量子元件、量子材料、量子安全、量子生命、量子計算機利用技術、量子軟體、量子慣性傳感器與光晶格鍾等。
  • 日媒:全球競相開發量子密碼技術 商務軍事或迎變革
    據參考消息網7月18日報導援引日媒報導,可以防止通信數據被監聽的量子密碼新技術正備受關注。這是史上最強的、利用光子的密碼技術。如果量子密碼技術實現實用化,則必將引發商務和軍事等領域的巨大變革。各國正不遺餘力地進行開發競爭。 量子密碼通信的理論模式是,發送方首先將用於解讀密碼文的「密匙」信息寫入一粒光子並發送給接收方。
  • 權威專家預計:在不久的將來量子工程人才將嚴重短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下面是奧利弗教授就有關量子計算科技的前景、人才的需求、培養、及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等問題的回答量子計算工程的明天問:量子計算方面的人才現在應該如何培養?在麻省理工學院,我們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如何定義量子工程?在我看來,量子工程是將量子科學與工程學科聯繫起來。我們希望能確保麻省理工學院成為量子工程學院的代名詞。需要編寫教科書,發展其基礎和課程。在量子人才供應方面,我們正在培養越來越多的人。我們最終可能需要定義一個新的學科。它可能從研究生階段開始,還有專業發展課程,我現在就是這麼做的。
  •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創業人才在線培養項目
    早稻田大學作為日本面向世界TOP100的A類頂尖校,日本RU11學術研究懇談會核心成員,亞太國際教育協會(APAIE)發起成員和頂級研究型大學組織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五所日本成員校之一,其畢業生人才輩出,世界影響力極為廣泛。
  • 頂尖量子科學家回國,放棄美國優厚待遇,回清華給祖國培養人才
    我們國家許多地方都有相關的人才吸引的政策,這說明了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以及重視。那些真正有能力能夠為國家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才也的確配得上這些待遇和嘉獎。我們國家培養了很多的人才,也有很多人才選擇出國進一步學交流的。不過人才回國才是對一個國家最強的幫助。「科學家回國熱潮」是當今時代的一種潮流,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預兆。
  • 日媒:為什麼優秀的研究人員跑到中國去了?
    日媒不解研究人員湧入中國‍日本「朝日新聞」在10月31日發表文章,表示對於許多優秀研究人員湧入中國的現象十分不解。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在2009年接受採訪時說過,「我們的經濟規模可以被人口眾多的國家超越,但我們的科技實力必須在亞洲佔據絕對第一位,要讓中國和印度等亞洲國家的優秀研究人員都到日本來學習。」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第二年,中國經濟規模就超過日本。
  • 【日媒:日本新任駐華大使垂秀夫26日將抵京,將在大使官邸隔離2周...
    【日媒:日本新任駐華大使垂秀夫26日將抵京,將在大使官邸隔離2周】日本共同社26日消息稱,多名日本大使館相關人士透露,日本新任駐華大使垂秀夫25日乘坐民航飛機抵達中國山東青島的機場。在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後,搭乘日本大使館租借的車輛,將於26日抵達北京到任。報導稱,他將在大使官邸度過中方要求的2周隔離生活,以這種不尋常的方式開啟任期。
  • 量子信息周報:日本發力量子計算機;麻省理工人造「巨型原子」
    >——產業動態——日本成立產學合作協會 發力量子計算機7月30日,以東京大學為主體的產學合作協會正式成立。以中美為主導,量子計算機的開發競爭日趨激烈,在此背景下,日本的目標是利用計算機研發材料以及早日應用於金融領域。來源:https://cn.nikkei.com/industry/itelectric-appliance/41504-2020-07-31-10-42-30.html?
  • 日媒稱日本新型計算機部分性能超過量子計算機
    (觀察者網訊)據日經中文網6月4日報導,日本NTT和國立情報學研究所證實,雙方共同開發的採用新方式的高速計算機擁有高於現有量子計算機的性能。在尋找最佳組合的問題上,如果內容變得複雜,量子計算機的準確率會下降,但新方式的計算機不會輕易下降。
  • 段躍中:利用主流社會資源 打造華媒話語權
    自一九九六年創建以來,日本僑報(月刊)始終立足於向日本政、財、文、學各界介紹中國國情、文化以及在日華人的動態與訴求。兩年後創辦的《日本僑報電子周刊》憑藉電子網絡的低成本、傳遞迅速和覆蓋面廣的特性,更牢牢抓住一萬餘名受眾,將中國的重要新聞源源不斷地介紹給他們。  但段躍中並不滿足於此,要想切實地打造華媒話語權「功夫在詩外」——這是他在十三年不懈努力中總結出的最大經驗。
  • 量子科技需要什麼人才?
    但也不要怕,我覺得沒有什麼行業是離不開的,量子科技當然也不例外。要有學術功底,研究實力。最好還能自己去一些相關實驗室做做科研,不然就是浪費時間和人才。多學點程式語言,如java,python.至少一門是精通的,例如linux。
  • 應用型人才該如何培養
    在辦學過程中,該校較早確定了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將根植地方、融入地方、服務地方,作為生存發展的基礎;將培養應用型人才,增強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作為創建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的首要任務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途徑。
  • 日媒:日本將用iPS細胞治療脊髓損傷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新媒體專電 日媒稱,日本厚生勞動省專家委員會近期批准了慶應義塾大學使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移植使因事故等損傷的神經再生,恢復失去的運動機能和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