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援引日《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學界正在探討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為何日本不再吸引來自全球的科研人才,甚至連本國的優秀學子都留不住。日媒搞不懂的點在於,明明自身科技領域更優秀,為何人才更願意前往中國呢?可事實是,雖然我國在科研領域的發展勢頭很猛,但日本由於出發得早,仍具備一定優勢。而這種優勢目前在縮小,因為該國正面臨著後勁不足的問題。
研究人員跑到中國去了
日本學界對本國科學研究的未來非常擔心,因為他們發現越來越多的科研學子不願意留在日本,他們更願意前往中國。在日媒看來,我國發展雖然快,經濟規模遠超日本,但在頂尖科技領域,日本仍然強於我國,因為該國的工業化進程開始得較早,積累了很多不外傳的先進科技,我國想要在這方面追上日本還需要很長時間。
日本媒體對這一現象非常警惕,因為人才是一切創新的基礎,留不住人才,日本科學就沒有未來。一名日本記者反思了這個問題,深入比較了中日兩國的科研現狀。她首先肯定了近年來我國取得的科研成就。自2016年開始到2018年結束,我國學者在傳統的自然科學領域發表的論文數量已經超過了科技強國美國,位居全球第一,這讓日本非常羨慕。在日本引以為傲的大學教育方面,該國也顯現出了劣勢,我國的優秀大學越來越多了。
此外,我國政府的一系列舉措也為科研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自2008年以來,各大高校就在以優厚的條件面向全球招攬人才。這位記者也採訪了一位選擇去中國工作的日本研究人員,聽取了他選擇中國的原因。這位研究人員講,他來到中國第一個考慮的因素就是科研設備和科研環境,這兩樣東西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位學者的上限,而中國勝出了。他還提到了自己的薪酬,雖然和日本教授有差距,但是中國的生活成本並不高。
上述原因也是其他日本學者選擇中國的原因。在硬體上,日本優秀學者在中國拿到高校編制的可能性要比日本高,薪酬也不低。由於我國捨得給高新科技花錢,先進設備的擁有率比日本高得多,這為學者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軟體上,日本是一個尊卑有序的國家,職場環境過於壓抑,而我國則更為開放和包容,有實力的學者都會得到尊重。各方面比較之下,日本全面潰敗。
日本正在走向衰弱
日本著名的專家學者們不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但他們的聲音太小了,抵擋不住日本逐漸衰退的趨勢。早在11年前,著名的京都學者山中就表示,雖然日本註定會在GDP上被超越,但是必須守住科技這座堡壘,讓日本成為亞洲科技中心。他還強調,政府需要重視科技領域的人才培養,否則無法保持領先。
這番豪言壯志很快就被現實擊潰了。11年後,日本GDP規模停滯不前,我國的GDP總量早就是該國的好幾倍了。在科技領域,日本陣地也快被我國攻破了,人才開始往我國流動,日本成了被拋棄的那一方。此外,日本還深陷老齡化困境,新生兒一年比一年少,從根本上缺乏培養科研人才的條件。總而言之,日本或許需要接受事實,畢竟中國在某方面是更具有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