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英文】是PDCA循環,還是PDSA循環?

2021-02-28 亮元職場英文

The PDCA or PDSA Cycle began as a series of steps within the world of product development. It wasn’t until much later did it become a method for process improvement. Let’s go through the history together.

PDCA管理循環,或者PDSA管理循環,屬於產品開發的一系列步驟,直到很久之後,PDCA管理循環才成為一個流程改善的工具。那麼,讓我們來回顧下它的歷史吧。

1.The Shewhart Cycle 休哈特循環

Dr. Walter Shewhart is best known for his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al control. Back in 1939, Dr. Shewhart struggled with the current view of his time regarding quality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He didn’t believe it was a linear model, but rather a cycle. In his words,

沃特-休哈特博士,因其本人開發出(質量)統計控制原理而聞名遐邇。回到1939年,休哈特博士正和當時涉及到質量與產品開發的觀點進行辯論,其本人並不認可當時在質量與產品開發方面的觀點,他認為應該是一個循環,而不是線性模式。用他的話,就是:

These three steps must go in a circle instead of in a straight line, as shown . . . It may be helpful to think of the three steps in the mass production process as steps in the scientific method. In this sense, specification, production, and inspection correspond respectively to making a hypothesis, carrying out an experiment, and testing the hypothesis. The three steps constitute a dynamic scientific process of acquiring knowledge.

三大步驟(specification規範、production生產,以及inspection檢驗)應該形成的是一個循環,而不是直線,如圖所示……在大規模生產中,將規範、生產與檢驗視為科學方法的三大步驟,可能確實會很有幫助。以此來看,規範、生產與檢驗,分別對應相應的假設,實施實驗,並且驗證假設,這三個步驟構成了一個動態獲取知識的科學過程。

In his mind, it looked like this:

在休哈特博士看來,以上三大步驟看起來應該是這樣的:

2.The Deming Wheel戴明環

Dr. Walter Shewhart’s student at the time was Dr. W. Edwards Deming. It was Deming who took the Shewhart Cycle and modified it. In 1950, while speaking to the Japanese Union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JUSE) regarding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Dr. Deming modified the Shewhart Cycle by adding a 4th step that he called – at the time – 「redesign through marketing research」. Historians believe that it was at that meeting the term 「Deming Wheel」 was born.

愛德華茲-戴明彼時正是沃特-休哈特博士的學生,正是戴明博士接受了休哈特循環,並對該循環進行了修改。1950時,戴明博士在日本科學家與工程師聯合會上做關於統計質量控制的講話時,對休哈特循環進行了修改,在其中添加了第四步,當時,用他的話說,就是「通過市場研究進行重新設計」。歷史學家們相信,正是在那次會議上,「戴明環」誕生了。

At that meeting, Dr. W. Edwards Deming discussed these steps:

在那次會議上,愛德華茲-戴明討論了這些步驟:

1) Design the product

設計產品

2) Make it and test in lab and production line

做出產品,在實驗室與生產線進行測試

3) Launch the product

推出產品

4) Test it in service via market research and user interviews

通過市場調研與用戶訪談的方式對產品服務進行測試

5) Redesign and improve the product given customer’s feedback

重新設計並改善產品,對顧客予以反饋

3. PDCA Cycle is Born PDCA管理循環誕生

According to Misaki Imai, Japanese executives took the Deming Wheel from that 1950 seminar and called it PDCA and took Deming’s steps (1-4) and codified it as Plan-Do-Check-Act.

根據Misaki Imai的說法,自1950年那次研討會起,日本的高管們便接受了戴明環,將之稱為PDCA,將戴明博士提出的上述步驟(1-4)編纂為Plan(計劃)-Do(實施)-Check(查核)-Act(處置)。

According to Imai, in the 1960’s, the what was initially the Deming Wheel was called PDCA by the Japanese. It evolved from a method to describe product development to become a method for process improvement.

根據Misaki Imai的說法,戴明環起初被日本人稱作PDCA管理循環,其從一種描述產品開發的方法演變成為一種過程改進的方法。

4. PDSA Cycle is Reborn PDSA管理循環重生

In 1986, Dr. W. Edwards Deming reintroduces the Shewhart Cycle and warned his audience that Plan-Do-Check-Act (PDCA) version is not accurate because the English definition for 「check」 means to 「hold back」. Deming continues by encouraging his audience to use Plan-Do-Study-Act (PDSA) and not the 「corruption PDCA」 4.

1986年,愛德華茲-戴明重新介紹了休哈特循環,並警告受眾PDCA管理循環並不準確,因為英文中的「check」的意思是「控制」。戴明博士繼續鼓勵他的受眾去使用PDSA管理循環,而不是去使用變體-「PDCA」四大步驟。

5. PDCA or PDSA? 到底是PDCA管理循環,還是PDSA管理循環?

I’m not picking sides. I』ve always used PDCA. In fact, at Toyota PDCA is the recognized and approved framework, not PDSA. I’m not sure if that matters. I think in the grand scheme of things, in practice it really doesn’t matter. But, to theoreticians and academics, they will likely continue to quibble over PDCA versus PDSA. But for practitioners like you and me, we』ll be busy making things better.

我不會從中進行選擇,以往,我一直使用的是PDCA管理循環。事實上,在豐田公司,PDCA管理循環,而非PDSA管理循環,是被公認的,並且被認可的架構。真的不確定這是不是很重要!我相信,在宏觀上來看,在實踐時,真的沒那麼重要。但對於理論家與學者們而言,他們很可能會繼續使用PDCA去對抗PDSA,而對於你我這樣的實踐者而言,我們只會去忙著把事情做得更好。

What’s your opinion? Does it matter to you?

你怎麼看呢?對你而言,PDCA管理循環,還是PDSA管理循環,真的很重要嗎?

【特別提醒】

關注本公眾號,即可獲得加入本公號旗下系列外語微信群的方法。如覺得不錯,可以直接置頂本公號,方便查閱每日更新的文章,謝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PDCA循環的根本是培養人才?
    說起PDCA,對精益改善或質量管理稍有了解的人便能信口掂來。 回想起近幾年來學習精益改善的歷程和心得,突然間覺得如果用最簡單的幾個詞語來形容精益管理和改善的話,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PDCA循環。 之所以是PDCA循環,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一是PDCA循環的來源。
  • 學習中的PDCA循環
    今天給同學們推薦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戴明的PDCA循環,同學們可以把它用在自己的學習中,今後也可以用在生活中。一、概念小咖老師每次講解之前都會讓同學們了解下概念,或許這就是職業習慣吧,先弄懂這是什麼,再來談談如何運用。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下PDCA循環。
  • PDCA循環法讓你告別拖延症
    如果要擺脫掉懶惰和拖延的病症,保證自己的工作高質高效地完成,保證自己的工作得到預期的結果,我們有必要在工作中利用PDCA循環。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PDCA中的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修正再執行(Action)。
  • PDCA循環的內涵特點與運用
    PDCA循環又叫「戴明循環」,簡稱「戴明環」。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PDCA循環方法,對於提高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效果和效率十分重要。  一、PDCA循環的內涵  IS09001:2000標準0.2條款的「注」指出, PDCA方法可適用於所有過程。
  • 今天的你,PDCA循環了嗎
    工作中常用的PDCA循環法則,看似高大,實則是我們每個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直在踐行卻並未重視的套路,很簡單地來說就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計劃(Plan4、處理(Act):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可以用於質量管理、企業管理,更可以用於個人管理,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在不斷地重複循環中實現自我螺旋上升。你的職場,你做主!
  • 現代保潔管理中的PDCA循環應用
    【關鍵詞】PDCA循環;全面質量管理;工程項目管理;進度控制,成本控制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質量管理工作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在如今物業清潔管理中,無論是自管還是外包清潔,其競爭程度是激烈的,特別是在一線城市的中大型保潔公司,其管理模式再從經驗主義到現代化管理轉移過程,也清醒地認識到了高質量、低成本的產品和服務是市場競爭的有效手段
  • 人力資源管理問題解決工具設計:PDCA循環法
    PDCA循環也稱戴明環,是一個持續改進模型。PDCA的四個英文字母分別表示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行動和改進),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並且不停地反覆循環。
  • 項目經理知道PDCA循環、SDCA循環嗎?10分鐘告訴你!
    PDCA循環工作方法無論是在解決生產質量問題上還是在解決企業管理問題以及完善人生目標方面,都不愧為一個好的、有益的工作方法。  「PDCA」循環及推進循環模型什麼 SDCA循環SDCA循環就是標準化維持,即「標準化、執行、檢查、總結(調整)」模式,包括所有和改進過程相關的流程的更新(標準化),並使其平衡運行,然後檢查過程,以確保其精確性,最後作出合理分析和調整使得過程能夠滿足願望和要求!
  • 管理模式落地的重要思維-PDCA循環思維
    以上四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結束,而是周而復始的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這樣階梯式上升的。有人稱其為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各級部門根據企業的方針目標,都有自己的PDCA循環,層層循環,形成大環套小環,小環裡面又套更小的環。大環是小環的母體和依據,小環是大環的分解和保證。各級部門的小環都圍繞著企業的總目標朝著同一方向轉動。通過循環把企業上下或工程項目的各項工作有機地聯繫起來,彼此協同,互相促進。
  • PDCA循環——戴明環:質量優化經典模型,精益求精的必備工具
    掌握PDCA循環法,幫助企業效益逐漸增高在職場中,不管你是底層的執行人員、中層的管理人員、還是高層的決策人,在我們接到任務或安排任務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按標準完成任務「。但是很多職場新人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太多的職場經驗,抱著輕鬆嘗試、想要學習的態度,在執行的時候還是容易出現很多差錯,完不成所謂的標準。那麼我們怎麼來提升我們的工作質量呢?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很好用的工具:PDCA循環法。01什麼是PDCA循環法?
  • 汽車空調內外循環是啥意思?跑高速,究竟用內循環還是外循環?
    關於空調製冷和加熱,就要用到內循環和外循環,那到底什麼是內循環?什麼是外循環呢?高速上應該使用內循環和外循環的問題,相信很多老司機也並不一定能回答正確。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內循環外循環的正確使用方式,以及當我們在高速上應該怎樣正確的使用。什麼是內循環?內循環指的是通過車內已有的空氣進行循環,不讓車外空氣進入車內,相當於關閉了車內外的氣流通道。
  • 零基礎學編程python第十課,for……in循環語句與while循環語句
    or循環有三個要點:1、叫號 2、一群等著取錢的人 3、辦事流程叫號既然叫號,就得有個變量,需要存放這個號。在這裡我們存放號這個變量叫做i,為什麼用i呢? 在for循環裡, 這個變量的專有名稱叫【元素】,英文item,i是它的簡稱。其實,你可以給這個號碼取任意名字。你看,是不是都能列印出來?這就對了,存號用什麼變量名都可以。
  • PDCA循環圖怎麼畫?必備入門級圖形繪製軟體
    PDCA循環圖是什麼呢?PDCA循環圖是指用於描述質量管理中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處理)四個階段的一類圖表。其中計劃階段包括搜集資料、找出問題、找出主要問題、制定計劃措施四個步驟,處理階段包括制定標準並形成規章制度,找出遺留問題並轉入下一個循環兩個步驟。PDCA循環是指按照以上四階段八步驟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並且不停頓地周而復始運轉的科學程序。PDCA循環圖被廣泛應用於全面質量管理。
  • 戴明循環:什麼是PDCA循環法則?讓業績持續提升的有效方法!
    20世紀80年代,豐田憑藉美國高管戴明先生的PDCA循環法則,成為全球汽車巨頭,PDCA循環法則風靡全球。今天第一桶金派來講PDCA循環規則。什麼是PDCA?PDCA都明白,關鍵是要轉既然PDCA是一個循環,那麼轉起來才有用。豐田汽車前董事長奧田碩曾說過,「無論我去哪家公司,我都能經營下去。」。聽了這句話是不是覺得很牛?別著急,他還有後半句「因為我可以推動PDCA。」
  • 阿特金森循環(米勒循環)奧拓循環
    雷克薩斯ES 300阿特金森循環力求發動機做功行程大於壓縮行程,傳統阿特金森循環曲軸、連杆結構複雜,不利於實際量產。所以出現了等效的米勒循環,是一個取巧的套路,現如今的過發動機度膨脹技術其實就是米勒循環。
  • 基於PDCA循環理論解決浴巾漿紗質量問題的實踐
    >        運用PDCA循環理論開展漿紗QC小組活動,通過認真執行4個階段的任務,成功解決了在高速噴氣織機上生產塗料印花浴巾所碰到的問題,為毛巾行業的現代化管理做出了積極的探索。關鍵詞:質量管理;循環理論;漿紗;毛巾;小組活動         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1-2]。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處理)的第一個字母,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見圖1)。
  • 讓管理學中的PDCA循環大法,成為提升學習力的神器
    PDC A循環,最初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提出,後來由戴明先生得以普及和推廣,因此也稱戴明環。它指的是所有質量管理工作可以分為四步驟,即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處理)。到第4步總結經驗之後有會進入下一個PDCA。今天,《提高學習和閱讀力》的老師講的是將PDCA循環法運用於學習中,幫助我們有效地完成學習計劃和目標。
  • 在PDCA循環中,計劃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
    在PDCA循環中,計劃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 2014-08-29 14:39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原  題: 在PDCA循環中,計劃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 選  項: A.明確工作目標並按WBS原理進行分解
  • PDCA循環|避免越忙越亂,簡單4個步驟教你高效復盤
    抱怨的同學就表示自己每天都很努力工作,有時候還會去學習其他東西,但是堅持了一個月都沒有任何提升,平時該不會的還是不會,該犯的錯誤還是會犯。在平時學習和工作中,我們總能看到不少人每天都非常努力,不停的學習,不停的工作,但是卻都進步不大,有的甚至還在原地踏步,止步不前。而這也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難題。
  • 開外循環還是內循環?不注意或喪命
    這一睡過去,背後還是會有很多隱藏的危險,不注意的話可能會有致命的危險,關於在車內睡覺而喪命的慘劇也有不少,近日衡陽又發生一起男子在車內睡覺中毒死亡的慘劇。悲劇已經發生,我們更多地應該是警醒,那麼究竟如何正確地在車內睡覺,避免這種慘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