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 A循環,最初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提出,後來由戴明先生得以普及和推廣,因此也稱戴明環。它指的是所有質量管理工作可以分為四步驟,即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處理)。到第4步總結經驗之後有會進入下一個PDCA。
今天,《提高學習和閱讀力》的老師講的是將PDCA循環法運用於學習中,幫助我們有效地完成學習計劃和目標。
第一步:(Plan)計劃。
為自自自己制定一個周期的學習計劃或者目標,需要具體、明確,並且有時間期限。
在制定計劃時,首先要對自己進行「靈魂拷問」。比如為什麼要制定這個計劃?你學習這一項技能的目的是出於真實的需要,還是看見周圍很多人在學,你也跟著學?它能幫助我達到怎樣的目的等等。
總之,一定先搞清楚這個計劃和目標能幫助我們解決什麼問題,是你真正需要的。
計劃、目標要求具體明確,這點看起來容易,其實做起來還是會有偏差。比如有些小夥伴在制定新年計劃時會說:我今年的目標是個人成長。個人成長是不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呢?所以你可以繼續問自己:對你而言,什麼是個人成長?
也許你會覺得要聽一位你仰慕已久的老師的課程會幫助你個人成長;也許你認為一年讀100本書是個人成長。如果你確定下來是一年讀多少本書,那麼可以先找出大致的領域和書單。
第二步:(Do)執行。
根據計劃拆解到每一天,並且固定下來,列入你的行程或者清單中,同時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
就拿一年閱讀100本書這個計劃來說,那麼差不多一周要讀2本,這就需要自己每天閱讀多少頁?如果可能,最好給自己設置固定的時間段。比如每天早起半個小時還是一個小時,讓閱讀成為你的習慣。
制定好計劃後還要建立監督機制,以防自己偷懶和放棄。你可以讓家人、朋友來監督你,也可以用類似發朋友圈這種公眾承諾的方式,來建立自己的監督機制,也可能幹脆聯絡幾個小夥伴一起來互相監督。
第三步:Check檢查。
設置階段性檢查來看看我們的學習進度進行得怎麼樣,是超額完成還是拖延了?是否需要進行調整?
比如上述的閱讀計劃,可能你一拖再拖,到了半年的時候只讀了20本,這時候你是不是有些焦慮?或者產生對自己的一些評判?大可不必!
用PDCA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既然拖延了進度,那麼我們可以採取什麼方法呢?比如剩餘的未閱讀的80本當中,我是否可以採用聽書的方法,利用通勤時間來完成?也或許根據現實情況,把讀100本書改成讀40本、50本書。
如果你超額完成了目標,比如半年已經閱讀了80本書,那就可以考慮增加到150本、或者考慮開讀書會等方式,將你的閱讀內容、經驗等分享出去。
第四步:(Act)處理。
對於整個周期的計劃執行是否滿意,整體來說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總結經驗,看看下個周期我們可以怎樣改進。
比如上述的閱讀計劃,半年的時候才發現離目標相差甚遠,那麼下一個周期檢查周期要變短,比如可以設置月度檢查、周檢視還是兩周檢查一次,這樣不至於到半年的時候才發現問題。
從上面的步驟我們可以看出,PDCA循環法最大的好處其實在於注重過程而並不是結果,以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調整目標。
最後要強調的是,制定出來的計劃周期如果過長,很多人都難以堅持。比如有個年度計劃的段子這樣說:有些人面對它的時間只有兩次,那就是年初制定的時候和年終總結的時候。
而且周期長的計劃涉及的因素會比較多,一旦遇到阻礙比較大,就容易放棄。還是上述的閱讀計劃,半年才讀了20本,剩餘80本,你覺得完全沒可能完成,很多人面對如此大的落差,都會選擇放棄。所以剛開始可以選擇制定一個周期比較短的,比如一兩周的計劃,來將PDCA這種方法運用起來。
任何一種學習方法都是為我們服務的,尤其成年人的學習時間、精力有限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讓PDCA來幫助我們提高學習效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