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超導30年,新技術或將攻破未解之謎

2020-12-04 DeepTech深科技

高溫超導材料的原理是近代實驗物理學最大的難題之一。

超導現象是20世紀的重大科學發現,當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某一臨界溫度時電阻突然消失,具備這種特性的材料稱為超導體。高溫超導體並不是大多數人認為的幾百幾千度的高溫,只是相對原來超導所需的超低溫高出許多,通常是指在液氮溫度(77 K)以上超導的材料。

高溫超導體可用於製造超高效電源線、醫療核磁共振成像設備、粒子加速器和其他設備等。破解這些材料的原理,或許將能在室溫實現高溫超導,為電子設備(包括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等)帶來革命性的提升。

;

前不久,《自然科學》雜誌刊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的最新進展。將這些材料冷卻但還未達臨界溫度之前的狀態稱為「贗隙;」(pseudo gap),研究人員證實這一過渡狀態下的材料有獨特的狀態,其性質與超導體性質大為不同。

強自旋軌道耦合化合物Sr2IrO4晶體中多極分布的空間分布

贗隙狀態與高溫超導

當物質從一個狀態轉變到另一個狀態,例如水凍結成冰時,材料粒子之間的排序方式會發生變化。物理學家們曾探測到贗隙狀態中電子出現某種排序的跡象。但是電子到底如何排序,以及這種排序是否構成了一種新的物質狀態,仍尚未可知。

;

「所有的高溫超導體都具備一種特殊性質:在進入超導狀態之前,它們都會先進入贗隙狀態。贗隙狀態下的物質性質和超導同樣神秘」。加州理工大學該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David Hsieh說,「我們已經發現,在贗隙狀態下,物質內部電子進入一個非常不尋常的排序模式,並且打破了空間的對稱性。這一發現成為我們探索物質贗隙狀態的重要線索,並且讓我們對高溫超導體的工作原理有了新的理解。」

David Hsieh通過將雷射束射向儀器測量來對電子活動進行測量

自1911年物理學家首次發現超導現象以來,為了達到材料的臨界溫度,需要使用液氦作為冷卻劑。然而苦於液氮的稀少及其價格高昂,物理學家一直在尋找可以在更高溫度下成為超導體的材料。

1986年至今發現的所謂的高溫超導體,其工作環境已經高達138(零下135攝氏度)開氏度,因此可以使用比液氦更便宜的液氮冷卻。儘管超導領域已經獲得了三個諾貝爾獎,但是物理學家依然不了解高溫超導的機制。

;

超導電子的共舞

材料變成超導體的過程就是其內部電子克服其斥力配對的過程。這些配對可以在極低環境下發生,並且允許電子和它們所攜帶的電流不受阻礙地定向移動。在常規超導體中,電子配對由超導材料晶格中的自然振動引起,其作用就如同膠水將電子對束縛在一起。

但是在高溫超導體材料中,這種形式的「膠水」並不足以強到可以將電子對束縛在一起,研究人員認為,贗隙狀態,以及電子在該狀態下如何排列,都是理解高溫超導體材料的關鍵性因素。

為了研究贗隙狀態下電子是如何排列的,Hsieh和他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基於雷射的方法,稱為非線性光學旋轉各向異性法。在該方法中,當雷射射向超導材料(釔鋇銅氧化物)時,通過對比分析反射回來的經歷半波損失後的波場信息,進而揭示材料晶體中電子排列的對稱性。

打破的對稱性帶來科學新思路

物質的內部電子在不同的相下具有不同的對稱結構。例如,當水變成冰時,物理學家就認為其原有的對稱性已經被打破。

;

Hsieh解釋道:「當水處於液體狀態時,水分子(H2O)的分布是隨機的,如果你的巨大的水池中遊泳,那麼無論你在哪裡,你周圍的環境看起來都是一樣的。冰中的水分子會形成規則的周期性網絡,所以你想像一下自己被淹沒在無限的冰中,那麼你的周圍環境將會看起來並不一樣,這取決於你坐在一個H原子上還是O原子上。因此,我們說,由水到冰的過程中,其內部空間的對稱性會被打破」。

隱秩序電子的空間分布

通過使用新技術,Hsieh所帶領的團隊可以將電子冷卻到贗隙相時破壞了特定的空間對稱的這一過程展現出來,這一過程稱為反演和旋轉對稱。

論文主要作者趙劉燕認為:「一旦系統進入到贗隙狀態,就可以用溫度或者化合物中氧含量的函數進行描述。反演和對稱性的損失清楚地表明了物質正在往新的相過渡。令人興奮的是,我們正在使用這一新技術來解決一個老問題。」

;

「旋轉對稱性在贗隙狀態下被打破的這一發現,縮小了可能的理論搜尋空間,」 Hsieh說,「在某些方面,這個不尋常的相可能是這些超導材料最有趣的方面。」

;

在高溫超導體的領域中,科學家攻克一個難題,然後再去解決另一個。下一步,科學家們想知道這些贗隙中電子的這種排序與高溫超導性之間的聯繫,以及如何在更高溫環境下實現超導。

相關焦點

  • 高溫超導磁懸浮不需車輪就能跑 超導技術應用多
    高溫超導磁懸浮不需車輪就能跑  重科院首席科學家、重慶超導科技研發中心主任範江弟介紹,該中心一直從事高溫超導技術的研究,在聯盟中主要負責該項目的關鍵部分——超導磁懸浮技術的工程設計和實施。  範江弟說,超導磁懸浮技術主要是利用低溫超導材料和高溫超導材料實現懸浮的一種方式。
  • 後來居上 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醫院裡的核磁共振成像、高能加速器、磁約束核聚變裝置等都是超導的重要應用。2012年發現「上帝粒子」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中,幾十公裡長的超導加速環和多個有幾層樓高的超導探測器都是最關鍵的部件。  對於高溫超導的發展之路,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趙忠賢說:「我們口袋裡裝著許多把鑰匙,同時還在不斷地製造出新的鑰匙,其中一把能夠開啟科學之門。
  • 高溫超導感應加熱技術及應用淺談
    在我國龐大的鋁型材加工產業環境下,具有節能減排以及高精度加熱這2項優勢的高溫超導直流感應加熱技術有著非常巨大的應用價值。若採用超導直流感應新技術進行節能改造,其節能降耗空間非常巨大。高溫超導技術在近年來得到很大的發展,第2代超導帶材先後得到了商業化生產,但是高溫超導技術及應用的實用化進展並不是很快,佔據全球市場主要份額的仍然是低溫超導,特別是超導核磁共振成像(MRI),根據歐洲Conectus的調查數據,2012年全球超導市場中,低溫超導佔據了約52億歐元的份額,MRI一項即佔據41億歐元市場份額,而高溫超導市場大小為3 000萬歐元
  • 當魔角石墨烯遇到量子力學,高溫超導!
    兩年前,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少年曹原等人展示了如何將兩張彼此疊置並以直角扭曲的薄片變成超導材料,從而使材料失去其電阻率,當時《Nature》雜誌來不及排版就連發兩篇關於轉角石墨烯的重大成果,並配以評述(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中科大少年班校友Nature連發兩文)。
  • 後來居上 中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2012年發現「上帝粒子」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中,幾十公裡長的超導加速環和多個有幾層樓高的超導探測器都是最關鍵的部件。 對於高溫超導的發展之路,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趙忠賢說:「我們口袋裡裝著許多把鑰匙,同時還在不斷地製造出新的鑰匙,其中一把能夠開啟科學之門。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懈努力,製造、修改每一把鑰匙,直到打開這扇大門,解開未知之謎。」
  • 電荷條紋或將揭開高溫超導體之謎!
    博科園:本文為物理學類與傳統超導材料相比,高溫超導體在溫度高得多的條件下,承擔著零電阻導的電。自從30多年前被發現以來,由於其在磁懸浮列車和長距離電線等技術上具有革命性的潛力,使得人們對高溫超導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是科學家們仍然不明白高溫超導體的原理是什麼。其中一個謎團是,電荷密度波(在材料中運行的電子密度高低的靜態條紋)已經在高溫超導體的主要家族之一銅基銅酸鹽中發現。但這些電荷條紋是增強超導性,抑制超導性,還是起到了其他作用?
  • 超導之謎原來如此?科學家在超導體中,直接觀察到一種量子效應!
    對鐵基超導體等非常規材料的更深入研究,可能最終促使下一代節能技術的新應用一個由來已久的想法被稱為安德森定理預測,雖然添加雜質可以將無序引入超導體,但在許多情況下,它不會破壞超導電性。這個定理是1959年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Anderson)提出,他也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約瑟夫·亨利(Joseph Henry)物理學教授,榮休。
  • 全球30個未解之謎 令世人震撼。
    地球已經存在於茫茫宇宙46億年之久,而人類在地球這片神秘的領土上僅僅呆了500萬年的時間。單純的人類憑著他們短短幾千年發展出來的高科技水平,就妄想自己已經成為了這個神秘地球的主宰,有了能改變世界的力量,但其實我們錯了……這個世界遠非人類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有著太多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一直困擾著我們,而下面這些人類至今未解的謎團就是最好的詮釋。
  • 《未解之謎》之金字塔的神秘之處
    ;塔的自重乘以10E15正好等於地球重量;地球兩極軸心位量每天變化,經過25827年它又回到原來的位置,而金字塔底的對角線之和是25286.6;塔高的兩倍除以塔底的面積,等於3.14159…,恰好與圓周率數字相同,而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才通過理論計算圓周率近似值;回到公元前2500年,金字塔的四條坑道分別指向當時正在穿越子午線的四顆特殊恆星,
  • 走向「高溫超導」新境界(砥礪奮進的5年·中國溫度)
    大家在驚嘆的同時,對其中應用到的技術非常感興趣。「高速飛行列車」技術總負責人毛凱通過媒體,介紹了相關技術。他指出,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是列車飛行的核心秘訣。實際上,應用這種技術,西南交通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建立了一條環形的高鐵磁浮試驗線,高溫超導磁懸浮車在上面運行速度最高可達每小時1000公裡。
  • 未解之謎——日本五大未解懸案合集
    ——中國現代四大懸案未解之謎——警局不會公開的那些詭異案件未解之謎——重慶紅衣男孩死亡事件未解之謎——日本懸案:世田谷區滅門事件未解之謎——日本懸案:陷入羅生門的智障人被害案夜間金庫是一種跟ATM機差不多大小的機器。
  • 中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磁懸浮電廠可應用
    對於高溫超導的發展之路,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趙忠賢說:「我們口袋裡裝著許多把鑰匙,同時還在不斷地製造出新的鑰匙,其中一把能夠開啟科學之門。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懈努力,製造、修改每一把鑰匙,直到打開這扇大門,解開未知之謎。」
  • 氫化鑭奇特高溫超導之謎揭開
    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東北大學、東京大學和理化學研究所等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通過計算機模擬發現,氫化鑭(LaH10)在接近室溫(-23℃)的超導高壓下,通過原子核的量子波動作用在廣泛壓力區域,成為穩定存在的「量子固體」。這一發現表明,通過含有大量氫氣的富氫化合物,可在比預想低得多的壓力下實現高溫超導和室溫超導。
  • 《Nature》逼近室溫超導:氫化鑭奇特高溫超導之謎揭開!
    通過計算機模擬發現,氫化鑭(LaH10)在接近室溫(-23℃)的超導高壓下,通過原子核的量子波動作用在廣泛壓力區域,成為穩定存在的「量子固體」。這一發現表明,通過含有大量氫氣的富氫化合物,可在比預想低得多的壓力下實現高溫超導和室溫超導。
  • 為什麼北緯30度有那麼多未解之謎?哪些城市在這條緯線上?
    如果對地理特別熟悉的人應該會發現,那些未解之謎中有不少都並不是剛好處在北緯30度上,事實上,這裡的北緯30度並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而是在北緯30度的附近上下浮動一定的維度數,所以這才能集中那麼多的未解之謎,並涵蓋了自然地理、科學技術和外星文明等多個領域。那麼,為什麼這麼多的未解之謎都剛好集中在北緯30度附近,而我國的哪些城市又剛好處於這條神秘緯線上?
  • 絕緣狀態是高溫超導性的前身?找到室溫超導材料,將引發技術革命
    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在探索和解釋高溫超導體(high- tc)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高溫超導體是一類在高溫下表現為零電阻的材料。現在,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的一組科學家在《自然》上解釋了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電子結構如何影響這些系統中絕緣狀態的出現,而絕緣狀態是高溫材料超導性的前身。
  • 高溫超導磁懸浮 時速三千是誤讀
    實驗車在載人情況下最高速度可達25公裡/小時,低壓真空環境下為50公裡/小時,但是有報導將速度誤解為50公裡/分鐘。   鄧自剛表示,這輛新實驗車被命名為「超級磁懸浮」,採用高溫超導磁懸浮車技術。超高速磁懸浮車主要是考慮到未來在真空管道中的超高速應用。25公裡/小時的速度主要受實驗場地和線路所限,如果是長距離直線,且在低壓環境中,速度設計會高得多。
  • 神農架野人之謎至今未解 30餘年仍無確切證據
    中新社神農架8月16日電(郭曉瑩 羅永斌)在湖北神農架地區,關於野人的新聞層出不窮,野人考察活動已持續30多年,卻始終沒有發現野人活體和較為清晰的影像資料,這也讓野人考察備受詬病。對此,神農架林區官員在15日舉行的「神農架野人考察研討會」上表示,科學考察仍是破解野人之謎的最好方法。  在當日的研討會上,多名野人目擊者和專家到會參加研討。
  • 世界未解之謎:世界上難解的十二個未解之謎,第四個就在中國江西
    世界未解之謎:世界上難解的十二個未解之謎,第四個就在中國江西世界上至今未解的十二大奇謎,你都知道嗎今天我們來談談神秘世界十二大未解之謎,看看你都知道多少。第一個未解之謎,關於阿波羅18號。眾人都知,在1973年的時候,月球車2號到達月球,可運行了五個月之後,神秘消失,不見影蹤。
  • 為什麼北緯30度附近會有那麼多人類未解之謎?
    我還記得那些神秘事件中除了講過一些鬼神遭遇還講過金字塔之謎、神農架之謎、百慕達之謎、瑪雅人之謎,還有人總結出北緯30度附近非常神秘,有很多人類的未解之謎。後來又有人在北緯30度附近挑出了一大堆未解之謎,什麼三星堆、三葉蟲化石上的腳印、四川自貢恐龍大滅絕,甚至死海、珠穆朗瑪峰、比薩斜塔不倒也被歸為了神秘。神秘雖然越來越多,但我對這些神秘早已不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