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phone技術:可在25米外通過燈泡振動進行實時竊聽

2021-01-09 太平洋電腦網

由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和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組成的科學團隊,近日展示了一種神奇的竊聽技術,只需要一個燈泡、一臺筆記本電腦和價值不到 1000 美元的設備就能實現竊聽。 這種技術被稱之為 「lamphone」側通道攻擊 ,主要利用光電傳感器來分析燈泡對聲音的頻率響應。"lamphone"測量的是聲波撞擊燈泡時產生的微小的光波動,並使其產生輕微的振動。電光傳感器能夠通過四個階段將音頻信號與光信號隔離開來。

與分析聲波對附近物體影響的類似攻擊不同,這個版本是被動地、從外部的,而且最關鍵的是能實時開展。為了證明攻擊的有效性,團隊目標地點是一幢寫字樓三樓的辦公室。幕牆可以減少辦公室發出的光線,覆蓋了整個建築。目標辦公室包含一個懸掛的E27 LED燈泡(12瓦)。

竊聽者位於一座人行天橋上,定位在距離目標辦公室25米的空中距離。本部分描述的實驗是使用三個不同透鏡直徑(10,20,35 cm)的望遠鏡進行的。 

團隊一次在一個望遠鏡上安裝了一個光電傳感器(Thorlabs PDA100A2,這是一种放大的可切換增益光傳感器,由用於將光轉換為電壓的光電二極體組成)。電壓是通過16位ADC NI-9223卡從光電傳感器獲得的,並在我們編寫的LabVIEW腳本中進行處理。在竊聽者所在的位置聽不到實驗期間在辦公室裡播放的聲音。

利用這項技術能夠高質量的捕捉並轉換成為音頻,甚至能夠被音樂識別應用Shazam識別。同時,這段語音也被谷歌的文本到語音 API 成功轉錄。本-古裡安大學的安全研究員 Ben Nassi、Boris Zadov 和 Yaron Pirutin 共同開發了這項技術,他表示,他們希望提高人們對這種攻擊載體的認識,讓監控雙方都知道有什麼可能。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以色列大學發明新的長途竊聽技術,可通過燈泡識別24米外的聲音
    ,「lamphone」。多年來,各種複雜的竊聽技術一直不斷增加:竊聽、竊聽電話、牆壁監聽,甚至是利用建築物玻璃上的反射雷射來監聽室內的對話。而現在,間諜可以直接通過窗戶的燈泡就能進行監聽。據相關研究人員介紹,只要一臺望遠鏡和一個400美元的光電傳感器,通過室內燈泡玻璃表面的微小震動,就可以在數百英尺外的房間裡實時監聽任何聲音。這些聲音在內部燈泡玻璃表面上產生的微小振動。
  • 用一隻燈泡,百米外就能偷聽對話!
    他們無論在敵方手機、汽車甚至是鞋底都可以安上竊聽器進行竊聽任務。但現在,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竊聽方式已經出現了。科學家發明出一種全新的竊聽技術,只需要一個燈泡,不需要在房間內安裝任何設備,或者入侵任何系統,就可以在百米外的房間裡進行實時監聽。
  • 間諜竟可以監聽燈泡的變化,收聽數百英尺外的聲音
    現在,添加另一個用於音頻間諜的工具:房間中可能從窗戶看到的任何燈泡。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和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今天揭示了一種新的遠程監聽技術,他們稱之為「 lamphone」。他們說,它可以讓任何人只要擁有一臺筆記本電腦和少於一千美元的設備(僅一臺望遠鏡和一臺價值400美元的光電傳感器),就可以實時觀察房間數百英尺外的任何聲音。這些聲音在內部燈泡玻璃表面上產生的微小振動。
  • 以色列發明全新竊聽技術:燈泡在百米外就能偷聽你的對話!
    但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竊聽方式已經出現了。科學家發明出一種全新的竊聽技術,只需要一個燈泡,不需要在房間內安裝任何設備,或者入侵任何系統,就可以在百米外的房間裡進行實時監聽。  近些年來,設計精巧的竊聽技術不斷升級:包括搭線竊聽、非法入侵手機竊聽、在牆上安裝竊聽器,別有用心的人甚至能通過建築物的玻璃反射光來獲取裡面的對話。
  • 通過燈泡就能竊聽你的對話,令人害怕
    最近發表的研究論文,學術研究人員詳細介紹通過觀察燈泡的振動並記錄燈泡光線變化,以還原25米遠房間內聲波(語音,對話及歌曲)的新技術。當這種情況發生在燈泡時,學術研究人員表示振動也會使燈泡發光時產生微小的閃爍。 他們進一步指出,通過使用強大的傳感器,記錄光的變化,並逆向分析得出撞擊燈泡表面的聲波。但與任何新監控技術一樣,燈泡聽筒有優勢也有局限性。 最明顯的缺點莫過於,竊聽者需將視線對準房間或公共場所的燈泡。 所以使用燈罩把燈泡罩起來就能迴避這種攻擊,在沒有窗戶的房間交談也不會受Lamphone技術竊聽。
  • 用一隻燈泡,百米外就能偷聽對話?這種遠程竊聽手段絕了
    而現在,又增加了一種新的竊聽方法:使用窗口看到的燈泡進行竊聽。竊聽技術升級最近,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和魏茨曼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新型遠程竊聽技術,他們稱之為「燈泡電話」。他們表示,這種技術只需要兩樣東西就能實現:筆記本電腦和一臺不到1000美元的設備。當你使用燈泡電話時,只需要觀察聲音在室內燈泡玻璃表面導致的微小振動,就可以實時監聽任何百米外的房間裡發出的聲音。研究人員表明,通過測量振動引起的燈泡光源輸出的微小變化,間諜能夠清晰地還原出聲音,聲音的清晰度足以辨別談話內容,甚至識別出一段音樂。
  • 在25米的範圍內,我們說話隨時都可能被人竊聽
    而這個燈泡的可侵犯範圍達80英尺(25米)遠哦!可能有人問,一個燈泡?怎麼可能!這種只有在電影裡才有的情節吧!但事實就是如此,這不是聳人聽聞。這種技術被稱之為&34; 側通道攻擊,主要利用光電傳感器來分析燈泡對聲音的頻率響應。&34; 測量的是聲波撞擊燈泡時產生的微小的光波動,並使其產生輕微的振動,電光傳感器能夠通過四個階段將音頻信號與光信號隔離開來。
  • 「一夫一妻」或致動物滅絕;大王具足蟲排便引轟動;通過燈泡可竊聽...
    相比之下,一妻多夫模式下的赤擬谷,雄性被迫競爭,並且雌性有更多機會選擇配偶進行繁殖,數量下降速度要慢得多,研究結束時仍有60%的人口存活。研究人員表示,繁殖競爭通過清除不良基因並固定好基因來提高種群的整體遺傳素質,從而克服面對惡劣環境或遺傳壓力的應變能力,是增強種群生存能力的積極力量。
  • 以色列科學家提出遠程竊聽新手段丨科技熱度TOP10榜單
    首個渲染百萬像素逼真結果的方法,迪士尼開發百萬像素換臉新技術,且輸出結果具備時序一致性。下面這個比電影裡的諜戰大片還厲害,用一個燈泡就可以監聽別人的通話,以色列科學家提出遠程竊聽新手段 。但是截至目前,換臉技術一直注重平滑的面部轉換,不注重提高像素。7、以色列科學家提出遠程竊聽新手段:用一隻燈泡就可百米外偷聽←入榜理由最近,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和魏茨曼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新型遠程竊聽技術,他們稱之為「燈泡電話」(Lamphone)。
  • 竊聽技術進化史:從收音機到雷射和網絡
    初級竊聽裝置早在一戰時就已經出現,並在二戰期間才開始逐漸成為間諜們獲取情報的選擇之一,但它真正成為間諜情報領域的常備工具,還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著電晶體和微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才開始。目前,除有線、無線竊聽技術外,一些最新技術,如微波、紅外、雷射、網絡等也都在竊聽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定位監聽器網上熱賣:實時定位精確到米
    一家網店的店主說,不過真只是為了防盜,買個100多塊錢的GPS定位器就足夠了,何必買帶有竊聽、拍攝功能的款式呢,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實時定位精確到米在眾多網店中,一家名為「廈門尚宇華研電子科技」的網店所售賣的監聽定位設備,與周明所展示過的「小黑盒」一模一樣,售價為349元。另花50元,還可從該公司購買一張非實名制的神州行手機卡。
  • 遠程監聽新方法:只要測量房間燈泡亮度細微變化就能推導出聲波
    來自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網絡安全實驗室和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最近用價值不到1000美元的儀器完成了上述過程,他們的做法是:測量聲波振動導致的房間內微妙的燈泡亮度變化,並將這種變化轉化為語音信息。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方法都需要以物理或電子的方式「進入」被竊聽的房間——這就意味著,不管有多隱秘,它們仍有被檢測到的風險,這也就限制了它們的實用性。不過最近研究人員發明出一種叫「Lamphone」的新方法,你只要能遠遠地通過窗戶能看到那個房間,那你的竊聽任務就能完成——哦對了,還有一個條件:房間的燈得開著。
  • 應用解讀:皮米精度雷射幹涉儀如何實現高精度實時位移反饋?
    坐標測量機通過幹涉儀探頭的配合,可精確反饋探測臂的位移。德國attocube公司的IDS3010皮米精度位移測量雷射幹涉儀通過非接觸式方法測量,可以直接測量探測臂的運動,避免龍門處探測誤差,實現高精度測量。
  • 美國長期竊聽海底光纜 中國專家支招如何防禦
    美國國家安全局稱,如果不解決光纜竊聽的問題,美國將損失70%的情報能力。1989年,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便開始進行光纜竊聽技術研究。上世紀90年代中期,NSA首次進行海底光纜的實際竊聽試驗。在那次試驗中,操作人員通過一艘特製的深潛器潛入洋底,將一段海底光纜拉進該潛水器的特製工作艙內,成功切開一條光纜。這次試驗並未被光纜運營商發現,這也意味著美國已經掌握了海底光纜竊聽技術。
  • 電燈泡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英國人約瑟夫·斯旺(Joseph Swan)和美國人託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幾乎同時(分別在1878年和1879年)使它成為現實,在以後的25年裡,全世界有上百萬人在家中安裝了電燈。與以往的照明方法相比,這種易於使用的技術無疑是一個裡程碑式的進步——世界從此徹底改變了。對於這一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事件而言,最令人驚奇的是電燈泡本身幾乎簡單至極。
  • 「冷戰」竊聽風暴:貓狗成了訓練有素的「間諜」
    落在窗臺上可不是普通的烏鴉,它是美國情報局訓練有素的「情報員」,它放在窗邊的小石板的中間有個小洞,裡面塞著一個電子發報器,足夠把房間裡的談話內容發送出去。」竊聽事件,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有線電話竊聽史上最成功的一例。
  • 方糖大小可發電490mW,美大學振動發電技術提高輸出1000倍
    【新聞連結】 弗勞恩霍夫光通量2090lm的LED燈泡,將 GaN用於控制電路 松下有機EL照明的發光效率超過130lm/W 日產新技術,可直接觀察鋰離子電池的電子運動 用SAW元件分離輸入輸出,從反射率推斷傳感器狀態變化
  • 小米生態鏈智能燈泡,採用Mesh技術,可以同時接入50個!
    對智能家居產品熟悉的用戶來說,對智能燈泡應該也並不模式,它可以讓我們無需進行過多改裝,就能讓家中的普通照明產品秒變智能。不過對於以往的智能燈泡來說,由於大都採用內置WiFi模塊的方式來實現智能控制,無法實現對多個燈泡同時進行控制。
  • 堅持17年,振動慣性傳感技術應用的拓荒者:劉宇
    、新技術和新應用,通過持續攻關,形成了一條從振動陀螺理論到器件、單元(微系統)和系統的完整創新鏈,並實現了國防、工業和民用的產品鏈,為國家國防建設、國家重大工程和國家應急救援特種應用貢獻了智慧,極大地提升了振動慣性傳感技術與應用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他就是重慶郵電大學光電工程學院教授、2020年重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宇。
  • 白熾燈泡東山再起?通過「光回收利用」技術有望實現超高效率
    (Courtesy of the researchers/MIT )白熾燈泡照明技術通過為鎢制電阻燈絲元件通入大電流,使其發熱至攝氏2700度(3000K)左右,將部分輻射能變成可見光來照明。雖然可以獲得與太陽光接近的自然光,但同時也存在一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那就是此前普通白熾燈泡的輻射能中,90%以上為紅外線,這部分能量會白白損失掉,無法用於照明,因此轉換效率僅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