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正訪臺銜接滬臺兩地發展戰略

2020-12-04 華夏經緯網

 華廣網4月8日訊 題:韓正訪臺銜接滬臺兩地發展戰略——韓正市長訪臺隨感之二

    作者 楊劍

    上海與臺灣的經濟合作是雙方利益互補、合作意願協調的結果。臺灣和上海在各自的發展戰略中的都有對方的地位,這構成了雙方合作的基礎。在合 作與互動中,雙方也應注意在自我發展戰略的實現中,顧及並銜接對方的發展戰略,這樣就能夠保證戰略性合作的成果,也可以將這種合作不斷向前推進。

    1、上海是臺灣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重鎮

    首先,上海是臺灣發展戰略中「北向航圈」中的大陸城市。馬英九曾以「從雙航圈到雙中心——重建臺灣經濟活力」闡述臺灣的發展戰略。馬英九認為,臺灣應善加利用本身地理優勢,推動北亞及南亞雙航圈,向北連結上海、東京、首爾,向南連結香港和新加坡,透過雙航圈的建立及規範臺商赴大陸投資的新辦法,打造臺灣的「雙營運中心」。上海是唯一一個被馬英九列為北向航圈中的大陸城市。

    其次,上海是臺灣建構其科技產業「雙黃金三角」中的核心一角。在臺灣經濟規劃當局的戰略構想中,臺灣的產業要提升研發層級、調整產業結構,借重與美國矽谷的技術合作關係,同時利用大陸的生產資源與廣大市場,架構以臺灣為中心的矽谷-臺北-上海「黃金三角」;充分發揮矽谷高科技產業資源先經臺灣再到上海的金三角優勢,使臺灣成為國際高科技大廠開發產品之最佳策略夥伴,以及進入大陸與東亞市場之最佳跳板。同時掌握與日本的豐富合作經驗,針對日本高科技廠商在大陸擴展常遭遇之非經濟性障礙,設立專業窗口或項目計劃,將合作夥伴擴大到日本。在矽谷、臺北、上海的「黃金三角」優勢基礎下,再建構另一個「黃金三角」優勢-東京、臺北、上海,奠定臺灣科技產業的永續發展基礎。

    2、上海是臺灣主要產業規劃的最終市場之一

    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之一,就是美國借貸消費模式的崩潰。歐美市場的恢復需要時日。臺灣是一個貿易出口依賴度很強的經濟體。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自由化受阻,區域經濟貿易合作興起的大環境下,近年主要靠出口擴張支撐的臺灣經濟,正承受極大的衰退風險。因臺灣內需市場規模小,外貿比重相對較高,容易受世界經濟危機的衝擊。新的市場對於臺灣十分重要。新的市場就是大陸市場。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集中了中國購買能力最強的城市群和人口群。國民黨智庫的報告「全球化下的兩岸經貿政策與臺灣競爭力」指出: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大且最具潛力之市場,未來更有可能主導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成為繼歐盟之後具備與北美共同市場相抗衡實力之經濟體;因此世界各重量級企業莫不爭先進入以取得先機,而上海更是各國高科技企業落腳大陸的最重要據點」。

    3、滬臺兩個發展戰略需要階段性銜接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臺灣的發展戰略中,上海的地位十分重要。上海是產地,上海是市場,上海是臺灣企業全球化布局中重要一環。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其各項戰略中臺灣仍然是以其自身為中心,將臺灣視為歐美日跨越到大陸的「橋梁」。

    從上海一方講,滬臺經濟合作是上海金融和航運兩個中心建設中在對臺方向上的發展;從臺灣一方講,滬臺經濟合作是臺灣經濟發展戰略中重要的一個環節。無論臺灣的發展戰略的最終設定是否與上海戰略並行不悖,在目前階段上,兩個戰略的相互銜接最有利於臺灣當局致力於滬臺合作。

    隨著上海市長的成功訪臺及滬臺合作的加深,雙方可以在臺灣舉行主題為「臺灣發展戰略中上海的角色」中等規模研討會。由上海經濟規劃部門負責人、上海的專家學者與臺灣經濟、金融、航運、高科技產業的人員聚會,以臺灣發展戰略為思考主軸,討論在臺灣經濟發展戰略中,上海的地位和上海可以扮演的角色。在臺灣(或臺北、高雄兩市)的官員來訪前後,上海方面也應當邀請臺灣的專業官員和學者就「上海兩個中心建設中臺灣的角色」進行研討。這樣的研討會,不能說過寫過等於做過,一定要將對方的作用融入到自己的發展戰略中,將自己的貢獻納入到對方的工作計劃中。

    4、滬臺經濟合作要定位在高端上

    以上海和臺灣的經濟合作為例,滬臺經濟合作一定是在產業的高端上展開的。這是由臺灣和上海(包括長三角地區)在世界產業分工中的地位決定的;是由上海在全國經濟中特殊的地理位置、生產資源、市場資源決定的。兩地的合作要體現在國際化上,體現在都市特徵上。國際化和都市特徵是臺灣發展戰略中的兩個核心,而國際化和都市特徵也是上海的優勢所在。兩地的合作必將相互增進各自的國際化程度和大都市特徵。

    如果將滬臺經濟合作定位在高端上,那麼滬臺經濟合作交流可以考慮以下幾項內容:1、以兩岸高科技產業戰略協作為工作內容,上海與臺灣之間進行新技術產業籌資合作;2、在上海國際金融建設中,充分發揮臺灣電子產業的優勢,兩岸在金融市場技術保障上的合作;3、當全球都處於低碳經濟的起點上,兩岸產業戰略合作搶佔全球新能源、低能耗、低汙染產業先機;3、上海和高雄兩岸港口聯手可以在東亞形成一個「雙核心」的區域網絡,開啟航運中心的強強合作;4、在實體經濟的合作中,上海要利用大項目和大市場兩大優勢吸納臺灣高科技產業的戰略合作,臺灣也應當通過參與大項目與大陸一起贏得全球市場的新份額。(本文作者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趙娜

相關焦點

  • 郭金龍談訪臺印象:親切、深刻、秀美、精細、廣闊
    郭金龍說,能在龍年伊始來臺訪問,實現多年的願望,心裡感到非常高興,幾天來的感受也很多:首先是聽到相同的語言,看到一樣的文字,許多街景也是似曾相識的,一切都感到非常親切,一家人的感覺油然而生。感謝臺灣各界對參訪團活動的幫助支持。他也處處感受到同胞間的情義。  「臺北和我去過的許多城市一樣,都有著非常深刻的中華文化的傳承。」
  • 「美臺」關係升溫?美官員又要「訪臺」
    一旦臺灣與美國有任何合作,就會被島內媒體大肆吹噓,鼓吹「臺美」關係取得重大進步,近期美國環境保護署長惠勒計劃前往臺灣,這讓島內官員振奮不已。美環境部長「訪臺」根據媒體報導,美國環境保護署長惠勒會在十二月」訪臺」,這一消息也被臺灣外事部門所卻確認。坦言惠勒是被自己邀請到臺灣來的,整個島內民眾都會非常「振奮」。
  • 臺南中學生訪滬體驗「海派文化」魅力
    臺南中學生訪滬體驗「海派文化」魅力 2010年08月24日 13:37:00來源:中國新聞社   「緣聚浦江·相約世博——2010年滬臺青年夏令營」23日在此間舉行開營儀式。
  • 郭金龍細數訪臺感受:臺灣讓我有一家人感覺
    中新網2月21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北京市長郭金龍今天(21日)結束訪臺行程返回北京,他昨晚(20日)接受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宴請時,細數訪臺行程感受,提出5個印象,踏上臺灣第一天,「一家人的感覺油然而生」,對兩岸具有相同文化、血脈留下深刻印象。連戰則指出,兩岸文化交流是兩岸的無價之寶。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昨天晚間宴請替郭金龍餞別。
  • 訪臺的美國專機為何半路返航 ?被解放軍嚇跑的?!
    13日(美國時間12日)克拉夫特乘坐專機起飛訪臺,4小時後卻返回美國。取消訪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克拉夫特為什麼最後時刻逃離即將到達的臺灣?美國的說法是為了國務院的交接,外交訪問都取消。現在解放軍航母、075雙棲登陸艦、055大型驅逐艦、運10都齊聚南海實彈訓練,各型轟6K戰略轟炸機、東風21、東風26都擺好陣勢,各式戰機天天巡航臺灣,對臺灣的軍事行動一觸即發。另外,中國大陸對克拉夫特訪臺反應並不強烈,越低調,美國越提心弔膽。
  • 神神秘秘 美海軍情報頭子訪臺隱藏哪些臺下交易?
    他可能不是訪臺的最高層級美國軍官,但他的任務卻十分敏感和特殊。甚至有人說史達曼此行將美軍與臺當局的合作提升到「戰略」層級。但拜登即將上臺,所謂的「戰略」合作壽命又有多久呢?當天晚上9點多,臺當局外事部門證實,有一名美國官員已經抵達臺灣,但官員的姓名及行程不予公開,也拒絕提供更多細節。「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發布消息稱,有7架美國軍機出現在巴士海峽上空。有可能是在執行護航任務。臺灣防務部門證實,當日有一架解放軍運-8反潛機也在臺灣西南空域執勤。
  • 蔡英文辦公室對美國環保署長下月訪臺表態
    綜合臺媒報導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環保署署長惠勒(Andrew Wheeler)12月將訪臺,蔡英文辦以室發言人張惇涵表示,臺美各層級與各領域的互動交流,一直是雙方長期以來共同努力的目標。對於美國高層官員訪臺表達歡迎之意,雙方也持續就此來訪一事溝通,若有相關進展或定案,也將由民進黨當局外事部門適時對外宣布。此前,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訪臺,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在國臺辦曾回應表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允許外部勢力插手幹涉。人為刀俎,民進黨當局甘當魚肉,臺灣同胞要警惕。
  • 第三屆蘇臺兩地青年藝術家美術作品展開幕
    江蘇省委統戰部供圖12月3日下午,由江蘇中華文化學院、江蘇省海外聯誼會、臺灣北岸藝術學會、臺灣藝術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古漕新韻 千秋傳承」——蘇臺兩地青年藝術家「印象運河」美術作品展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文創藝術館開幕。此次畫展共有蘇臺兩地100多位青年藝術家的127件作品展出。
  • 美國高官訪臺計劃胎死腹中,我們沒有理由慶祝
    聽說是因為美國所有的外交都停擺了,所以高調訪臺計劃,也就胎死腹中了!美國看起來是真的在防內亂了。據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消息,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的訪臺之行「一併被取消」。如果成行,這將是美臺斷交40多年後,首個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臺。這對於臺海局勢,無異於投下一枚「重磅炸彈」。蔡英文和民進黨原本對其訪臺「十分期待」,但遭到各方批評。
  • 距政權交接還剩不到兩周,臺專家: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臺機率不大
    臺灣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蔡東傑表示,川普為了蓄積政治能量,預期至卸任前會持續刺激大陸,並逐步升級,駐聯大使訪臺,已涉違反一中政策,川普用意就是讓中方跳腳。但北京也知道這是川普的個人秀,研判不會有劇烈反應,除非,繼任的拜登政府照單全收,臺海就可能面臨震蕩。他也認為,美駐聯合國大使訪臺機率不大。
  • 韓正:張江國家實驗室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
    (原標題:韓正:張江國家實驗室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
  • 臺軍事戰略演變:回歸守勢有助兩岸和平發展
    在此期間,隨著兩岸實力消長、兩岸關係發展和國際形勢變化,臺灣的軍事戰略進行了多次重大調整。今年以來,兩岸關係回暖,和平發展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臺灣軍事戰略也呈現由攻勢回歸守勢的態勢。具體而言,臺灣的軍事戰略調整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攻勢作戰」(1949—1969年)國民黨退踞臺灣初期,基於當時世界政治格局和臺灣特殊地理位置,美臺在反蘇反共方面達成高度一致。
  • 吹噓軍售「政績」、操弄高官訪臺,離任倒計時,蓬佩奧又消費臺灣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確定下周訪臺,而任期進入倒計時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還在社交媒體上大肆宣揚其對臺軍售的「外交政績」。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連續兩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對美國的舉動予以回應,她批評稱,「這種伎倆逆歷史潮流而動,違背兩國人民友好民意,必將遭到歷史的懲罰。」蓬佩奧當地時間7日在推特上密集發文吹噓其「外交政績」。
  •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臺告吹?這其中是什麼原因?
    關於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臺告吹?這其中是什麼原因?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臺告吹?這其中是什麼原因?,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臺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捷克參議院長月底赴臺,布拉格市長也將要「一起訪臺」
    美方政客訪臺已經觸犯中國大陸底線,現在還有一些為了刷存在感的國家政客也來插一腳,臺當局照樣敞開大門無所顧忌,中方絕不會姑息。捷克參議院議長揚言訪臺臺海網報導,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準備在8月底到訪臺灣,並表示本次訪臺是率領大約90人的代表團前來,同時還表示,所有出行人員將會先自行隔離2周時間,並且通過2次病毒檢測。
  • 解放軍連續11天亮劍後,美高官取消「訪臺」
    近段時間,美臺加緊勾連,令臺海緊張局勢不斷升溫。繼美國衛生部長阿扎和副國務卿克拉奇相繼「訪臺」後,島內近期大肆炒作美國環境保護署長安德魯·惠勒也將來臺。臺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日前聲稱,這是自己去年就致電「誠摯邀請」的,「象徵臺美之間的友好關係」,臺灣民眾「會感到振奮」。
  • 臺學者:「美將領訪臺」被洩密是首顆內爆彈
    臺媒今天刊載一篇國民黨智庫副研究員李正修的文章稱,「美軍將領訪臺」的新聞是引發蔡當局全面失控的第一顆內爆彈。文章節選如下——英國阿克頓勳爵有句流傳百世的名言:「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然而,根據媒體披露,該位來賓是美軍印太司令部情報處長史達曼,「訪臺」目的應該是為了搜集臺海軍事情報。雖有人猜測與美國總統交接在即有關,但知情人士駁斥此說法,強調臺美軍事交流不涉及政權輪替。不過,這則新聞報導引發蔡當局高層的警戒,懷疑此消息遭外洩,應該是內部有心人士所為,已經警覺可能的層級與管道。
  • 臺媒:我們不歡迎惠勒訪臺
    考慮「臺美關係」長期利益,惠勒為煤礦業遊說的背景,我們不歡迎惠勒來訪。 難道來臺遊說煤礦? 阿札訪臺之後,蔡英文宣布明年元月1日全面開放美豬、美牛進口,惠勒來訪會不會推銷「煤炭」,是民進黨必須回答的問題
  • 兩岸高校首辦EMBA班在臺畢業
    海峽兩岸高等學府首度合作開辦的E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班——「復旦—臺大EMBA項目」2010年在上海復旦大學正式開學。蓋方是當時被錄取的60名兩岸企業高管之一,也是首位獲頒兩岸合辦EMBA證書的大陸學生。  「復旦—臺大EMBA項目」學制為兩年,學員需完成18門課程的學習,其中1/3課程的教學在臺北。兩岸教師也往返滬臺之間授課。
  • 從歷史走向未來 三句話讀懂浙臺兩地的深厚情緣
    剛剛結束了浙臺大學生文化交流活動後,兩岸小夥伴的心靈也似乎跨越海峽,走得更近了。   浙江在線杭州11月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吳振宇 編輯/馬麗紅)「儘管隔著一道海峽,但我們的文化相同,心意相通。」前不久,浙江一所高校的學生陳桐在日記裡寫下了這樣的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