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爭議最大的三部海外電影

2020-11-25 騰訊網

01

前幾日,被譽為法國「奧斯卡」的愷撒獎,因授予羅曼·波蘭斯基新片《我控訴》包括最佳導演獎在內的3個獎項,引發場內外一片混亂。

《我控訴》

此前,這部影片在愷撒獎狂攬12項提名,已經被推上風口浪尖。因導演的品性問題和黑歷史,影片受到嚴厲的批評和抨擊,上映時更是遭到女性主義支持者的集體抗議。

羅曼·波蘭斯基在《我控訴》片場

愷撒獎現場宣布最佳導演獎項時,曾指控被性騷擾的《燃燒女子的肖像》的女主角阿黛拉·哈內爾與本片導演瑟琳·席安瑪立即憤然離席,以行動表達態度。

對這部影片的評價走向兩極化。諸多專業影評人肯定這部影片在創作上老辣的手法和精湛的水準,而另一方面,網絡上也有很多評價是因為導演私德而怒打一星。豆瓣目前近600人評價,1星佔30.9%,影片評分6.2,總體是一個較低的分數。

我們極端的假設,如果隱去波蘭斯基的署名,這部影片是否會獲得更高的評分?

02

緊隨其後,今年的柏林電影節落下帷幕,最終擒獲金熊獎的,既不是場刊評分最高的,關於少女墮胎題材的《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也不是如驚雷般刷爆朋友圈的《列夫·朗道:娜塔莎》,而是戰績平平的伊朗電影《無邪》

《無邪》

這部四段式故事,以死刑與道德的較量,展現伊朗宗教、信仰、政治的現實。自《一次別離》以來,這是十年間,伊朗式現實主義電影第三次獲得金熊獎。而且,和上一次憑藉《計程車》獲獎的賈法·帕納西導演一樣,《無邪》導演默罕默德·拉索羅夫也因伊朗政府的監禁,而無法親自到現場領獎。

拉索羅夫透過現場連線,在頒獎現場再次提及影片的主題,「權力和責任是密不可分的,每個人都要思考這個問題。」贏來經久不息的掌聲。

這樣的結果,這樣的場面,很柏林。

03

獲得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的《列夫·朗道:娜塔莎》,應該是本屆柏林電影節最引發熱度的話題之作。這部影片背後計劃的複雜龐大,創作形式的標新立異,讓很多人錯愕,電影還能這樣拍!不過,我更願意將《列夫·朗道》稱為一個項目的影像衍生品。

《列夫·朗道》處理影像與時間的關係,以及表演的方式,不禁讓我想起理察·林克萊特執導的《少年時代》。

林克萊特花了12年的時間,將鏡頭對準一個男孩和他的家庭故事。這部電影從男主角埃拉·科爾特蘭6歲拍到18歲,我們看到一個孩子「真實」的成長過程,時間影像的力量,細膩、綿長,令人唏噓、感嘆。

而《列夫·朗道》比《少年時代》激進太多。這個以前蘇聯諾貝爾物理學家列夫·朗道命名的DAU計劃,自2009年開始,在為期2、3年的拍攝期間,有400多位主角和近萬名參演者,進入到按照史達林時代風格打造的封閉空間,並在參與的進程中,嚴格遵循前蘇聯的生活方式和規則。

大部分人的身份和他們的角色相同,大家在這個真實的虛構空間中,如常生活,吃飯、工作、飲酒、作樂,也有性愛、暴力與虐待。

顯然,真實與虛構的含混,使得突破倫理、道德的場景,遭到合法性的質疑。

片中有一個實施性暴力的場景,當導演安德烈·赫爾扎諾夫斯基被問及於此時,他的回答是,「我不在乎!她是一個妓女,我是在一個性虐者妓院裡找到她的!」

04

關於藝術與倫理、道德之辯,影史上,陷入此種爭端的影片不少。

學習電影史永遠邁不過一部影片,格裡菲斯的《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以極富想像力和開創性的傑出技法,譜寫成長達三小時的恢弘史詩,然而,因其情節內容中美化3K黨,宣揚白人優越主義,引發強烈社會輿論,甚至在有些城市遭到禁映。

劇作理論家霍華德·勞遜曾評價此片,「從未有過一部影片會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內容的反動性之間存在著這樣觸目的矛盾。」

同樣著名的還有納粹黨政治美學代言人,德國女導演萊妮·裡芬斯塔爾的《意志的勝利》(1935)。其電影美學價值的高超和政治意義上的卑劣,引發極大爭議。

《意志的勝利》

二戰結束後,裡芬斯塔爾被禁止在公開場合發布作品。

1954年,讓·谷克多作為當年坎城電影節評審團主席力爭讓萊妮·裡芬斯塔爾的影片《低地》入圍參賽,並致信給她,「這個世紀的電影界不能沒有你。」

儘管未能進入主競賽單元,《低地》終於作為非競賽片在坎城放映。裡芬斯塔爾在其回憶錄中寫道,「(谷克多)這種讚賞使得我完全不知所措,這與我多年來不得不經受的誹謗形成多麼鮮明的對比。」

2004年後,《意志的勝利》解禁播放,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其作品在藝術和美學層面的價值。

05

這就還是回到一個問題,究竟應該如何評價一部作品?

賈樟柯導演此次去柏林,不僅帶去了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而且時隔22年之後,他的導演處女作《小武》4K修復版在柏林首映。

馬丁·斯科塞斯導演特地發來賀言,信中稱,「自從多年前我第一次觀看《小武》起,這部影片就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我認為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最真實的評判方法是,當你觀看它的時候,你不知道它來自何處,不知道它出自何人之手,也不知道它的背景如何,但它會突然間觸動你,讓你產生再去做一部電影的衝動。在我觀看《小武》的時候,這樣的反應真實地發生了。這部影片如此生動、感人、充滿活力,它激發了我們的創作渴望。我由衷地希望全球觀眾能夠再次觀看這部影片。」

《小武》

斯科塞斯的評判方法儘管不是唯一,但卻戳中藝術的本質,就是喚起觀者強烈的體驗感,某種思考帶來的激蕩,以及表達創造的欲望。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導演,有創作電影的衝動。對於更多人而言,寫一點文字,與他人討論,甚或反覆的回溯思考,都是創作和表達的本能。

06

以更現代的觀點來看,審美與道德是並列關係,而非主從關係,審美不應受道德秩序的約束。

蘇珊·桑塔格在《反對闡釋》中表示,主流批評傳統求助於道德正確性的標準,實際上是把藝術作品當作了以藝術的形式表達的聲明。「被作為藝術作品看待的藝術作品是一種體驗,不是一個聲明或對某個問題的一個回答。藝術並不僅僅關於某物;它自身就是某物。一件藝術作品就是世界中的一個物,而不只是關於世界的一個文本或評論。」

從這樣的角度,我們是否應該給予作品《我控訴》一個「公正」的評價?

然而,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綜合藝術,它儼然不再是一個純粹的「作品」,因其大眾傳播性質,圍繞作品所引發的社會效應,令其被建構成種種話語的場域,用以折射歷史的、社會的、文化的徵兆。

所以,如果《我控訴》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我會讚賞它,但是,作為一名女性,我同時激賞女性主義者的表態和抗議。

也許,我會因為《無邪》作品本身的平平無奇打不出高分,但是,我對導演為了自由正義的表達,敢於同權力抗爭的勇氣,感到由衷地敬佩。

人性複雜的因子作祟,或許會讓我懷著窺視的心態去看《列夫·朗道:娜塔莎》,可是,又本能地排斥這樣的作品,因為它將人拽入道德模糊的邊界。

相關焦點

  • 10 部最具爭議的電影:那些坎城影史上的「冒犯者」
    今年的坎城,導演柯西胥的《燃燒,吾愛:幕間曲》大概是最讓人崩潰的電影——長達四個小時的時長,全片只有三個場景,幾乎全程都在蹦迪,攝影機以非常男性化的視角「盯著」女性的屁股不放……毫無疑問,這又是一部讓人困惑、憤怒、轉身離場的作品,但它顯然不是第一個或最後一個冒犯者。今天單讀編輯沈律君編譯了《坎城影史上的10 部最具爭議影片》,來自網站IndieWire。
  • 《近期看過的七十部電影清單》
    《近期看過的七十部電影清單》 以前不愛看電影,覺得很浪費時間,疫情期間,下班之餘,響應磚家號召居家不外出,至今陸續看了七十部電影,共享之。
  • 今年的春節,這三部電影是最大的贏家!
    今年的春節,這三部電影是最大的贏家!2018的春節的大年初一,有這六部電影上映!而其中最耀眼的有三部電影竟然收割了67.7億的票房;另外的三部電影收穫了13億多!這三部電影以每天平均兩億rmb以上的票房刷新了中國電影的記錄!
  • 昆汀·塔倫蒂諾所有電影中爭議最大的一部:《被解救的姜戈》
    過去十年裡,沒有哪部好萊塢電影像昆汀·塔倫蒂諾的電影《被解救的姜戈》那樣引發了如此大的爭議和廣泛的反響。電影中存在種族主義嗎?有些人認為它是,有些人卻說它是今年最好的電影之一,似乎每個人都對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巨大的影響有自己的看法。影片上映後,出現了一個更有趣但並不出人意料的發展,那就是它給那些喜歡認為自己是進步人士或有遠見的黑人帶來的特殊困境。
  • 《誤殺》《流浪地球》資深譯者:國產電影走向海外怎樣選好翻譯
    「畫江湖」系列動畫的導演曾經在一次論壇上被問及國產動畫在海外的推廣情況,他對此的回應是:「不怎麼樣,近期在國內很火的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在北美總票房其實佔比很小很小,觀眾也多是華裔。」而面對「這些動畫電影都是誰譯製的,或者將由誰譯製」的問題時,參加活動的幾位導演和製片人沒一個能答得上來。確實,相比是誰做的特效,誰做的後期,電影是誰翻譯的並未得到太多關注。
  • 海外影史最經典的十部科幻電影,科幻迷不容錯過的經典!
    大家好,海外影史上拍過很多部科幻片,但是能拿獎的科幻片卻少之又少,來看看那些經典科幻,大家還記得嗎?它們真的沒有資格跟那些文藝片競爭奧斯卡嗎?反正我是第一個不服,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十部經典科幻片,排名不分先後,一起看看!
  • 票選十佳科幻片:黑客帝國第5,漫威僅1部,2部系列電影成贏家
    科幻電影作為絕對的視覺系電影,是觀眾願意走進影院的首選類型。外媒某知名網站,通過網友票選的形式,做了一個最佳科幻電影榜單。網友可以提名自己喜歡的電影,同時為已經提名的投票。參與票數將近60萬,今天就來看看榜單排在前10名的電影。票選10部最佳科幻電影,倒序盤點。
  • 2020年最期待的七十部電影(海外篇)
    2020年你最期待哪部電影?後時隔三年的又一部動畫電影,也是他的第七部及進入令和時代後的首部動畫電影,更獲得代表日本角逐第92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的資格。電影為2017年電影《速度與激情8》的續集,「速度與激情系列」的第十部作品。《海綿寶寶:營救大冒險》是一部預計於2020年上映的美國動畫喜劇電影,由蒂姆·希爾執導,並與喬納森·艾伯爾與格倫·伯傑和麥可·克凡美共同撰寫劇本。本片為「海綿寶寶系列電影」的第三部作品,同時是2015年電影《海綿寶寶曆險記:海綿出水》 的續集。
  • 小李子的爭議電影排名,《血鑽》排第一,《禁閉島》緊隨其後
    任何一位大名鼎鼎的演員,實際上都出演過一些具有爭議的電影。有些是電影的題材以及內容,讓當下社會的人們出現了不同的看法。北京時間4月6日,好萊塢報導者就組織影迷們,在線投票進行了一項評選——小李子萊昂納多的爭議電影排名,《血鑽》被影迷們票選為第一,《禁閉島》緊隨其後排第二。
  • 2019豆瓣年度電影榜單出爐,評分最高10部華語、外語電影揭曉
    備受期待的2019豆瓣年度電影榜單也出爐了。豆瓣評分雖然近幾年來受到了不少爭議,但總的來說還是國內目前受眾最多、最為公正的評分系統之一。讓我們看看2019年有哪些電影在豆瓣上獲得了高分。在2019豆瓣年度電影榜單中,有兩大榜單最受關注,分別是「2019年評分最高華語電影」、「2019年評分最高外語電影」,此外還有不少細分榜單,比如「2019年冷門佳片」、「2019評分最高韓國、日本電影」、「2019年評分最高喜劇片、愛情片、科幻片」等等。
  • 與其罵漫威拍尚氣的爭議,不如談談中國電影如何反攻好萊塢
    對漫威來說,最大的損失就是中國上不了,全球其他影市照上不誤。 所有全球商業電影的行事邏輯都是三個字: 倒推法 內地影史,已有27部中國電影破10億人民幣。
  • 劉慈欣又有三部科幻將拍大電影
    從曝光的項目名單上來看,戰爭、科幻、青春、奇幻、動作冒險等類型豐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除了《三體》《鄉村教師》等已曝光的在運作項目之外,又有《流浪地球》《微紀元》《超新星紀元》三部作品成為了計劃中的電影新項目。
  • 《雛蜂》等三部國漫改編真人電影海報曝光
    [摘要]有妖氣原創漫畫夢工廠上的三部國產漫畫《端腦》、《雛蜂》、《鎮魂街》電影分別將在2016年、2017年陸續上映。今年開始是國產動漫產業各方開始陸續發力的一年。由劇角映畫領銜打造,劇魔影業、奧飛影業等知名電影公司聯合開發出品的「MC計劃」大電影系列首款概念海報重磅亮相。有妖氣原創漫畫夢工廠上的三部國產漫畫《端腦》、《雛蜂》、《鎮魂街》電影分別將在2016年、2017年陸續上映。據悉電影請到好萊塢美劇編劇參與劇本改編,總投資超過20億。
  • 把脈迪士尼的生意經:這10部動畫電影絕不會重拍真人版
    不過,阻礙迪士尼真人翻拍《羅賓漢》的最關鍵原因必然是近期羅賓漢題材電影均票房慘敗、評價慘澹的事實,如2018年塔倫·埃格頓主演的《羅賓漢:起源》和2010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羅素·克勞主演的《羅賓漢》.
  • 這三部刺激的太空求生電影,你更喜歡哪一部?
    說起太空求生的電影,其實很多了。近年來的,比如《太空旅空》《火星救援》《太空救援》和《地心引力》等等。但今天我想聊一聊《地心引力》《火星救援》和《太空救援》,因為這三部電影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主人公在太空絕境下,如何回到地球。
  • 三部代表性的海怪電影,情節跌宕起伏,深海恐懼症勿入
    【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海洋佔據了地球表面的70%還多,一直以來就是神秘與科學的聚焦點,長此以往人們為了抒發心中的企盼與恐懼,通過幻想創造了很多影片,而這些影片雖然大都製作一般,但是通過畫面的呈現給人們帶來很多精神上的衝擊,下面整理了三個海怪電影
  • 第75屆金球獎電影類獲獎名單 《三塊廣告牌》成最大贏家
    《三塊廣告牌》成為電影類獎項最大熱門,奪得包括劇情類最佳電影在內的四項大獎。弗朗西斯·麥克道曼奪得劇情類最佳女主角,加裡·奧德曼憑藉《至暗時刻》中深入人心的邱吉爾形象獲得劇情類最佳男主角;吉爾莫憑藉今年威尼斯電影節大熱電影《水之形》獲得最佳導演獎;在國內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尋夢環遊記》毋庸置疑地奪得了最佳動畫獎;德國電影《憑空而來》獲得最佳外語片獎。
  • 15年前,中國內地只有三部華語電影票房過億,周星馳成為最大贏家
    現在的國內電影票房動不動就十億、幾十億,只要一部電影前期演員配置好、宣傳夠好,人氣熱度夠高,票房破億都不成問題。但是在15年前,中國內地的電影市場一整年只有三部華語電影票房突破億元大關,這是當年華語電影市場的重大突破。
  • 後疫情時代,電影怎麼變
    「2020年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徹底改變了電影的製作、發行和觀賞方式,電影產業擺脫疫情影響、迎接票房復甦前,還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 《綜藝》從電影題材、院線生存、暑期檔、超級英雄流行文化等多方面來分析2021年電影市場的發展,其中特別提到中國「是否仍是全球最大電影市場和好萊塢大票倉」?
  • BBC評出本世紀最偉大100部電影 《花樣年華》排第二
    100部」名單。百部電影名單可謂星光熠熠,位列榜單首位的影片是大衛·林奇執導的《穆赫蘭道》。王家衛導演執導《花樣年華》位列第2,保羅·託馬斯·安德森執導《血色將至》位列第3名。 百大影片裡,共四部華語電影上榜,除《花樣年華》之外,還有楊德昌的《一一》(第8名)、李安的《臥虎藏龍》(第35名)以及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第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