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戎》,厭厭良人,秩秩德音。秦人的發展史,濃縮著人類文明...

2020-11-26 騰訊網

《小戎》是《詩》的第128首。這是一首思念詩。此詩描繪了輕便華貴的戰車,肥壯威風的戰馬,整齊配套的兵器,顯示出女主人公思念尊貴威武的丈夫,表現了秦人的尚武風俗,據此,現代學者大多認為,這是一首描敘妻子思念出徵丈夫的詩歌,我們採信此說。

關於此詩的主題思想及創作動機,眾說紛紜,概括一下,大致有七種之多:一、讚美秦襄公說(《毛詩序》等),二、讚美秦莊公說(魏源《詩古微》),三、慰勞徵戎大夫說(豐坊《詩傳》),四、傷王政衰微說(朱謀瑋《詩故》),五、出軍樂歌說(吳懋清《毛詩復古錄》),六、愛國思想說(陳鐵鑌《詩經解說》),七、懷念徵夫說(劉沅《詩經恆解》等)。

周王朝建立後,經過西周時期後,王朝逐漸衰弱;與此相反,西戎卻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日益壯大。東周初年,西戎騷擾不斷,於是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率兵討伐西戎,奪地數百裡,既解除了西戎的威脅,又增強了秦國的勢力範圍。無論本詩的主題是想表達什麼,但《小戎》所寫內容,都與上面所說史實有關。

《詩》的三大功能之一便是「記事」。《小戎》從三個層次上實現了這一功能。一是記述秦國徵伐西戎的歷史大背景;二是顯示了秦人對當時政治軍事社會的情感態度;三是描述了當時戰車的詳細構造。特別地,這首詩簡直就是一部古代車輛說明書,讀熟本詩及以下注釋,便不失為一名古代車輛專家。

小 戎

小戎俴收,五楘梁輈。

遊環脅驅,陰靷鋈續。

文茵暢轂,駕我騏馵。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在其板屋,亂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轡在手。

騏駠是中,騧驪是驂。

龍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溫其在邑。

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

俴駟孔群,厹矛鋈錞。

蒙伐有苑,虎韔鏤膺。

交韔二弓,竹閉緄縢。

言念君子,載寢載興。

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注釋:(第一章)1、小戎:兵車。因車廂較小,故稱小戎。2、俴(jiàn)收:車後軫木上的車廂板。俴,淺。收,軫。四面束輿之木謂之軫。3、五楘(mù):皮革交錯纏繞的車轅。五,同「午」,交錯纏繞的意思。楘,既可加固車轅,也可增其美觀。4、梁輈(zhōu):曲轅。輈,車軸。5、遊環:活動的環。設於轅馬背上。協驅:迫使驂馬直行的小金屬折板。6、陰:車軾前的橫板。靷(yǐn):引車前行的皮帶或繩索。鋈(wù)續:以白銅(錫)鍍的環緊緊扣住皮帶。鋈,白銅;一說鍍錫。續,連續;一說繩結。7、文茵:有花紋的車墊,有的是虎皮,有的是蓆子。8、暢轂(gǔ):長轂。轂,車輪中心的圓木,中有圓孔,用以插軸。9、騏:青黑色如棋盤格子紋的馬。馵(zhù):左後蹄白或四蹄皆白的馬。10、溫其如玉:女子形容丈夫性情溫潤如玉。11、板屋:用木板建造的房屋。秦國多林,故以木房為多。此處代指西戎(今甘肅一帶)。12、心曲:心靈深處,心田。

(第二章)13、牡:公馬。孔:甚。阜:肥大。14、轡(pèi):韁繩。一車四馬,內二馬各一轡,外二馬各二轡,共六轡。15、駠(liú):同「騮」,赤身黑鬣的馬,即棗騮馬。16、騧(guā):黃身黑嘴的馬。驪(lí):純黑色的馬。驂(cān):車轅外側二馬稱驂。17、龍盾:畫龍的盾牌。合:兩隻盾合掛於車上。18、觼(jué):有舌的環。軜(nà):內側二馬的轡繩。以舌穿過皮帶,使驂馬內轡繩固定。19、邑:西戎的城邑。有土牆圍繞的居民區為邑。20、方:將。期:指歸期。21、胡然:為什麼這樣地。

(第三章)22、俴駟(sì):披薄金甲的四馬。孔群:群馬很協調。23、厹(qiú)矛:頭有三稜鋒刃的長矛。錞(duì):矛柄下端金屬套。24、蒙:畫雜亂的羽紋。伐:通「瞂」,大盾牌。苑:文彩貌。25、虎韔(chàng):虎皮弓囊。韔,弓箭套。鏤膺:裝飾有金屬花紋的箭袋。26、交韔二弓:兩張弓,一弓向左,一弓向右,交錯放在袋中。交,互相交錯;韔,用作動詞,作「藏」講。27、竹閉:保護弓箭不走形的竹製器具。緄(gǔn)縢(téng):繩索。緄,繩;一說捆。縢,綑紮;一說繩子。28、載(zài):語助詞,又。興:起。29、厭厭:安靜柔和貌。良人:指女子的丈夫。30、秩秩:有禮節,一說聰明多智貌。德音:好聲譽。一說善言,口才好。

《小戎》全詩三章,每章十句,前六句「狀物」,後四句「言情」。每章內容,各有側重,格式雖同,內涵有別,先寫女子所見,後寫女子所想,先實後虛,井然有序。更加特別的是,以詩的語言,描寫了戰車的動力、控制、火力等系統,可謂神來之作。

輕型戰車淺車廂,五條皮帶扎轅上。

馬背有環脅有扣,引車帶環白銅鑲。

虎皮褥子長車轂,花馬駕車白蹄揚。

思念夫君人品好,溫和就像玉一樣。

住在木板搭的房,讓我心煩又憂傷。

四匹公馬壯又高,手中韁繩攥六條。

青馬紅馬中間駕,黃馬黑馬兩邊跑。

龍紋盾牌雙合起,內側轡繩銅環套。

思念夫君人品好,溫馨但恨邊邑遙。

何時是他歸來日,怎能想他不心焦。

四馬輕身步協調,三稜矛柄鑲銅套。

巨大盾牌花紋美,虎皮弓套鏤金雕。

兩弓交錯插袋中,弓檠夾弓繩纏繞。

思念夫君人品好,若醒若睡心焦躁。

安靜柔和好夫君,彬彬有禮聲譽高。

《小戎》借一名普通女子視覺,描繪出一幅古代秦人戰車兵陣圖:戰車列陣,兵強馬壯,兵器精良,車夫執鞭,整裝待發,不可謂秦軍不雄壯。但是,通過女子的感覺,卻道出了秦師的靈魂:「在其板屋,亂我心曲。」「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厭厭良人,秩秩德音。」是每一個秦人不斷艱苦奮鬥的歷史,還是每一個秦人走向英勇沉毅的歷史,更是每一個秦人提升人文素質的歷史。秦人的發展史,濃縮著人類文明發展史。

........................................................

........................................................

自然於道,自覺於法,自在於我

歡迎閱讀,敬請關注,讚賞傳播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丈夫的八種稱呼,女人要學會換著叫
    第一:良人這裡的「良人」並不是我們經常說的「好人」的意思,而是古代女子隊丈夫的稱呼,這是最早時期中國女子隊丈夫的稱呼。比如說在《詩.秦風.小戎》:"厭厭良人,秩秩德音。"中的良人就是指女子的丈夫,另外白居易的《對酒示行簡》也說了這種稱呼:"昨日嫁娶畢,良人皆可依。"
  •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詩經·黃鳥》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交交黃鳥,止於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交交黃鳥,止於楚。誰從穆公?子車針虎。維此針虎,百夫之御。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生得其所,死亦自在。」此乃世間曼妙之事。
  • 「溯源甘肅」甘肅遠古文化的文明印記
    從隴東華池縣趙家岔、辛家溝和涇川大嶺上舊石器時代早期石器的出土,到舊石器時代中期,夏河丹尼索瓦人的發現,再到晚期平涼人、莊浪人和武山人的存在,顯示甘肅地區與中原地區一樣,是我國境內最早就有人類活動和文化創造的地區之一。甘肅遠古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和中華文化發展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甘肅自從有了人類活動,就開始了甘肅遠古文化的創造。
  • 理解三星堆,必知兩古族:談談「羌」與「戎」
    那麼,戎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漢字的「戎」,本非族稱。過去,有的學者說其字從戈、從甲(《說文·戈部》),或者說從戈、從毌(見裘錫圭說)。戎,漢字本義乃指兵械,《禮記·月令》說: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獵,以習五戎,班馬政。」鄭玄註:「五戎,謂五兵:弓矢、殳、矛、戈、戟也。」
  • 西方文明的曲折發展史:中世紀、「歐盟」、後現代
    人類社會和文明的發展和韭菜差不多,需要經常收割,需要不斷地檢視自己;只有經過反覆錘鍊,人類文明才能不斷進步。否則,如果固步自封、思想僵化、墨守陳規,人類文明就會停滯不前,如果真出現這種情形,將會是黑格爾所說的人類歷史的」終結」。比如西方文明的發展史就很有啟發性,或者說,用割韭菜模式形容西方文明的發展史比較合適。
  • 重新定義海量存儲:人類文明進化史中的信息存儲發展史
    「人類文明的進化史,也是信息存儲技術的發展史。」——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人類文明進化史中的信息存儲發展史說起存儲,你心目中最早的存儲器是什麼?其實,人類最早的存儲器,就是人類的大腦。或許有很多人都想像不到,人類的大腦天然就是最好的存儲器,不但可以存儲海量信息,而且還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因此在其他存儲器誕生之前,大腦就是人類最早的存儲器。不過作為存儲器而言,人類大腦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那就是不大穩定。
  • 萊瑟塔檔案--記錄驚人的人類發展史,地底文明
    在6500萬年前的某一天,有一個來自小犬座南河三的外星文明類人族來到地球,他們很快在地球上建立了據點,並開始採集地球上的礦產,本來一切都順順噹噹的,但在150年後,又一個外星文明爬蟲族來到地球。 大約在150萬年前,另一支來自畢宿五的類人型生物來到了地球,他們高大白皙、害怕陽光,但他們對地球礦產和銅似乎並不感興趣,而是熱衷於研究地球上的類人猿,他們似乎想改造各種類人猿,在地球上建立一個「銀河動物園」,畢宿五類人族在這150萬年間,創建過七次類人猿文明,先創造一個,過一段時間後,他們不滿意這些創造了,就會毀掉,然後再創造一個,現在的人類文明是他們創造的第七個文明
  • 比「元謀人」還古老的人類已發現,如果證實,可以推翻人類發展史
    都說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其實在五千年之前,人類的發展史比「五千年」要長的多,這個過程可以用漫長來形容。解放前,山頂洞人和北京人遺址已經被發現,證明在距今約70萬年前的人類存在。1964年,陝西發現藍田人,中國的古人類以及向前推到了距今115萬年前。
  • 洛陽2600年戎人大墓與浙江陶符希臘字母之源
    洛陽2600年戎人大墓與浙江陶符希臘字母之源倪寄如(退休工人)筆者在11月23日網發了《對<歷史研究/中國史與世界史的融合>之淺談》,正在對《浙江發現一批字母比腓尼基字母早千餘年 西方字母源於中國
  • 新發現海王星的小衛星,其實來自海衛八?
    這個名為「海馬」(Hippocamp)的小衛星與海王星另一個更大的衛星異常接近,這顆大衛星就是我們熟知的海衛八(Proteus)。通常情況下,像海衛八這樣的衛星會對自己的運行軌道進行「清理」,利用引力的作用將較小的衛星掃到一邊或是直接吞併。那麼,為什麼海馬這顆小衛星卻會存在呢?
  • 鹹陽的麵食大會喚醒了秦人的記憶
    一食一湯一吆喝,把關中秦人的記憶喚醒。關中人以麵食為主,輔以苞谷等粗糧。八百裡秦川,多為川道旱塬。種麥容易,撒種、鋤草、收割、磨麵。其餘時間與種地無關。關中人只喜歡麵食,管它過年過節過日子,統統一碗麵。關中無菜系,唯一的菜是關中大燴菜。那一年初到關中。大年三十,村裡人忙著蒸一天饃。饃是過年的主食和岀門走親戚的禮物。
  • 戊、戍、戌、戎怎麼讀
    日常生活中,我發現常有人亂用、錯用「戊、戍、戌、戎」這四個字。那麼,這四個字的正確讀音和意思是怎樣的呢?  戊,拼音Wù,同誤,天幹的第五位;如「戊更」,是指:夜晚五更;「戊戌變法」,是指1898年的戊戌維新。  戍,拼音Shù,同術,軍隊守衛的意思;如衛戍、戍邊、戍守。  戌,拼音Xū,同須,地支的第十一位。戌時,舊式計時法指晚上七點鐘到九點鐘這段時間。
  • 西亞:文明溫床——讀懂西亞就是讀懂人類文明
    這些族群不僅僅在他們還是一個文明實體的時候,對人類文明的進程有的這樣和那樣的影響。更在於其他文明的文化也直接受到這幾大族群的影響,並且西亞在此後的歷史發展過程當中,一直都是東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從數千年前到20世紀,很多人類的發展和地緣政治問題都與西亞息息相關,在西亞這個土地上所誕生出來的宗教文化有著諸多關聯,即便在不了解歷史的人也知道西亞有一個叫兩河流域的地方,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很多人的觀念當中,兩河流域的文明已經斷絕。成長在這裡的民族早已被歷史塵封。但這絲毫不影響吸西亞對人類文明發展史的影響。
  • 如果文明是一種超級生命體:一文看懂人類文明演變
    最初,人類以小股分散的形態,在廣袤的大地上狩獵、採集,以資果腹,與50萬年、100萬年前並無太大差別。由於動物、植物的分布範圍極廣,而且生長規律也各不相同,需要不斷遊走才能獲得食物。有學者認為,得益於環境氣候的良性恢復,這時的人類,食物來源並不匱乏,甚至擁有一些閒暇的時光。可是,食物時多時少卻是一個大問題——少了吃不飽,容易餓死;多了存不了,要麼浪費,要麼吃了生病。
  • 上古文明曾高度發達,如今人類文明不過是一個死循環?
    文/小霏談歷史人類一直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物種,縱觀地球發展史,據說最早的人類化石大約是700萬年前,對於這個問題,一些國內學者表示支持。然而,從元謀人使用火種這一事實來看,300萬年前是比較可靠的。
  • 蘇美爾文明
    今天我們來看處於北緯30度的一大神秘古代文明——蘇美爾文明。蘇美爾文明是公元前4500年前出現於美索不達米亞的一個文明體系。它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關於蘇美爾文明的神秘之處,必須提到的且具有極高探討價值的莫過於蘇美爾王表。蘇美爾王表記錄了蘇美爾王朝歷代國王的名字以及在位的時間,就是這樣一個君王名簿卻引起了考古學界與史學界的大爭論。
  • 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原標題: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鐘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⑥)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將開放包容的中國精神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呼籲世界各國遵循開放包容的精神創造人類美好未來。
  • 濃縮復活節島人類被毀滅的歷史文化(上)
    濃縮復活節島人類被毀滅的歷史文化(上)大家好,小編今天帶你們去了解復活節島上居民的歷史,歡迎閱讀我的科技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前面我們講了復活節島上從第一批歐洲人到達,直到整個島的土著跟文化被毀滅的歷史。
  • 裡耶簡牘揭開帝國之謎 秦人確曾避世桃花源
    [摘要]《始皇帝的遺產》結合裡耶秦簡這一重大考古發現來展開秦朝歷史論述,極其看重典籍和考古史實,由考古史實引出秦人避世桃花源一事,並由此事出發以點帶面探討了秦和漢的文化淵源和政治傳承。秦人確實進入過此地的史實,從此有了確鑿的證據。有觀點認為《桃花源記》的漁人是從沅水乘舟溯流而上的,從裡耶秦簡來看,秦人也是從洞庭湖先由沅水溯流而上,再沿酉水上溯,在上遊建立了遷陵縣。簡牘內容就是這個比桃源鄉所在地更加偏僻的遷陵縣使用的文書,而且僅就其是秦始皇時期的文書而言,這個小地方在秦始皇統一中國時期發生過什麼的謎團也終於得以揭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