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她祖籍浙江寧波,1982年12月,在距撫順市中心15公裡的東洲區出生。
2001年,她高考,數學滿分,卻違背父母意願執意學醫,上了北京協和醫學院。
2007年,她去西藏旅遊,遇到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她給老人看好了病。老人很感激,用夾生的漢語問她:「西藏缺醫生,你能來嗎?」
回到北京後,她跟父母、導師商量,但遭到了一致反對。她的導師,著名肺癌專家李龍芸教授,特別希望周南能夠留在協和醫院呼吸科,認為周南提出去西藏是一時衝動,去了以後很可能會荒廢協和的八年培訓。
2008年,她在北四環看中了一套 70 平米的房子,那時房價才一萬元一平米,家裡很想幫她買下來,但她猶豫了。
2009年,27歲的她博士畢業,毅然選擇奔赴西藏,導師和親友既震驚又感動。「西藏需要醫生」,這是她入藏的理由。
周南的同班同學回憶:當時全年級120多名畢業生,90多人都留在一線城市的大醫院,30多人出國繼續深造或者到公司就職,只有周南做出了一個非常特殊的選擇。
2014年,她牽頭創立了西藏第一個風溼免疫科室,填補了多項西藏醫療領域的空白。
周南在藏區
2017年,她被央視評為「最美醫生」。主辦方給周南的「頒獎辭」說:偶然的旅行,必然的決定,此生只為雪域而來;行醫問藥,甘於奉獻,開創藏區風溼新天地!
2018年,她被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評為「中國好醫生」。
她就是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風溼血液科主治醫師、科副主任,80後醫生周南。
2019年8月2日,周南在四川蒼溪縣因車禍去世,美麗人生永遠定格在37歲。
2019年8月30日,全國婦聯發布決定,追授周南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
周南曾說:「人生很多選擇,但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是這個選擇。」
▼ 最美醫生周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來源:央視新聞
(二)
中學時代的周南給大家留下的一個印象就是非常自信。
每次考試,她都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安排答題順序。「有時考試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我看她還有幾道大題沒有做,心裡很著急。但周南從來都是不慌不忙,考試結束,她所有的大題都能做完,心裡非常有數。」
2001年的高考,是先填報志願後出成績。周南在填報志願時,對數學一科估滿分。有老師建議她,是否應該少估2分,留有餘地?周南十分肯定地說:「數學,我就是滿分,沒問題。」成績公布時,周南數學滿分!
老師評價她,這種高度的自信,源自於她的勤奮和科學的學習態度,以及極強的獨立思考能力。
周南很聰明,又十分好學。在很多同學和老師眼裡,她能最終獲取博士學位,從一定意義上講,也不意外。
生活中的周南十分簡樸,從不在意穿戴的好壞。
初中階段,小女孩都開始愛美、愛漂亮了,有同學之間開始出現攀比穿戴的現象,但是周南卻一點都不在乎穿著,衣著十分簡樸,即便到了高中也是這樣。
老師回憶說,剛進入高中時,周南穿著破舊的塑料涼鞋,鞋帶斷了,就用燒紅的鐵條將塑料鞋帶重新粘在一起;她的背心後面,露出了很多小破洞。並不是她家裡缺錢買,而是不在意。
(三)
協和八年制畢業生都是國之驕子,完全可以留校,留在大城市,為什麼要選擇雪域高原西藏這個艱苦的地方呢?
周南曾向老師講述了緣由:
2007年暑假,第一次去西藏旅行,幫助救治了一位身患肺炎而生命垂危的老人,面對老人用夾生的漢語詢問「西藏缺醫生,你能來嗎」,目睹當地缺醫少藥的情形,她被深深刺痛了:
「北京有那麼多醫院,有那麼多醫生,可能有我和沒我差別不大,但是在西藏,在那麼缺醫生的一個地方,我可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很多生命因我的存在可能得到挽救。」
在完成協和八年學業之際,周南放棄了在北京協和醫院成為一名呼吸科大夫的機會,奔赴缺醫少藥的西藏從醫,選擇了一種劇情可能更為跌宕起伏的人生,並在那裡一待就是10年。
到西藏後,周南很快便遭遇到說話費力、記憶力減退、喘不過氣、失眠等等高原反應帶來的身體不適,也體會到工作環境中存在疾病處理不規範、學習氛圍不濃厚、青年醫生缺少繼續教育機會等問題。
為此,她積極看文獻,與內地老師溝通,通過自我學習訓練自己的臨床思維。
認識到藏區風溼免疫類病人多,卻沒有風溼免疫科的情況,周南克服了缺資金、缺機器、缺人手等諸多困難,在2011-2015年創建了西藏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血液科,還沒滿30歲的周南擔任科副主任,帶領一批80後、90後承擔起西藏地區風溼病領域的健康護衛者。
周南和同事合影
截止2018年,周南和團隊共接診6萬人次,她從死神手裡搶回了許多狼瘡腦病、血管炎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年接診住院患者千餘人、門診患者數千人,實現了「零差錯」、「零投訴」,填補了西藏自治區風溼免疫病的治療空白。
「如果有一天我離開西藏了,還得有新的醫生繼續堅守,把科室發展起來。」深知人才培養和醫生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周南在工作之餘,還承擔起西藏大學醫學院的內科教學工作。
2014年科室成立後,周南就開始到藏大醫學院授課。她的學生中有六七成來自藏區。一些偏遠地方的學生漢語基礎不好,專業知識也較為欠缺,周南就用加倍的耐心去教學。
2016年,西藏人民醫院作為全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接受全國教學查房檢查。「沒想到在西藏能看到如此規範的教學查房,」中國醫師協會的檢查人員感嘆道。
「作為一名教師,我最大的作用就是讓年輕的孩子們看到一個榜樣,看到一個高度,讓他們知道該往什麼方向成長,怎樣可以幫助到更多人。」
周南說,教師這個身份同樣帶給自己成就感、價值感。
「在西藏9年,眼看著一些學生從最初對學醫沒有信心,到現在可以獨當一面,這個感覺非常好。」
(四)
2018年,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畢業典禮上,作為優秀校友代表的周南與學弟妹們分享了她工作九年來的三個習慣,以下內容選自周南演講: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師弟師妹們:
大家上午好。
我叫周南,是醫大八年制2001級的校友,我是2009年畢業,九年後的今天應邀重返母校,是我莫大的榮幸。
我畢業後一直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工作,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一個醫大的畢業生會選擇去遙遠的而神秘的青藏高原?所以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力量。
我喜歡旅行。2007年暑假,我第一次去西藏旅行,親眼目睹了當地醫療條件十分落後,當時很多村子甚至連一個衛生所都沒有,那兒老百姓得病只有自己扛著,聽天由命。
跟當地人聊天,他們說:「我們西藏特別缺醫生,既然你要當一個醫生,那為什麼不來西藏當醫生?」
我想,北京有那麼多醫院,有那麼多醫生,可能有我和沒我差別不大,但是在西藏,在那麼缺醫生的一個地方,我可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很多生命因我的存在可能得到挽救,而我又是一個對很多生命敞開可能性的人。
如果我去西藏,固然會有很多未知的挑戰,但也可能會有精彩的發現,而當時如果我不去的話,年老時回顧自己的青春有可能會感到後悔。我不想後悔,不想留遺憾,於是我09年畢業以後就去了西藏。
到西藏後發現當地醫療條件確實落後,09年的時候,全西藏連一個風溼免疫專科都沒有,那麼多的患者,得不到規範的診療,我希望西藏能成立一個獨立的風溼免疫科,就可以更好的幫助那些患者。
2014年,在協和醫院張奉春、李永哲教授的幫助下,我們成立了西藏歷史上第一個風溼免疫專科。從那以後,大量的患者不出西藏就能得到規範的診療,我覺得我們的努力能夠造福一方百姓,特別為當初我的選擇驕傲。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當醫生,我們所從事的這個職業,是非常有成就感的,醫生可以在患者最絕望、最無助的時候給予他們最直接的幫助,所以我希望師弟師妹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一定要有底氣,有自信,以我們的職業為榮!
我覺得我九年的工作,過程還算很順利,是得益於三個習慣:
第一個習慣是自律。
我雖然在西藏工作,但是一直以協和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和我們科室的年輕人。所以即使在西藏那麼偏遠的地方,也能夠保持業務上的成長。
自律更是指珍惜時間。我們每個人最珍貴的資源就是時間,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浪費時間,應該把時間花在那些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思考、學習、運動、去愛與被愛,這些事情能讓你的生命更加真實,更加豐滿,而且更可持續地發展。
第二個習慣是謙卑。
畢業以後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沒有人會在乎你是從哪裡畢業,實際工作中大家在乎的就是你有沒有能把工作做得好。
作為協和的畢業生,我們應該更加專注更加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保持一個謙卑的態度,以實際行動來傳承和發揚協和精神,以我們的實際行動來贏得別人的尊重,來為母校爭光添彩。
第三個習慣是勇敢。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問題,有些問題是意料之中地,但是更多的問題是我們之前從沒想過的,是意料之外的。
遇到這些問題大家一定很容易動搖,甚至退縮,但這些問題是絕佳的成長機會,我們是通過解決實際的一個又一個問題來鍛鍊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認為做事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明確自己的的目標,然後勇敢地朝著目標前進。
在前進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幹擾和雜音,可能會犯錯,可能會走很多彎路,但這些都不重要,只要你能勇敢的堅持,就會離你的目標越來越近。最後總有一天會實現自己的目標。
現在我想說的就是,像勇敢、謙卑還有自律,這些習慣可以幫助我們做成一些事。但只會做事,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考慮到做事的出發點。
在西藏工作九年,在西藏,人們最重視的一個品質就是善良,所謂的善良就是你做事的出發點,不只是考慮自己,更是考慮更多的人,你做事的出發點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所以善良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品質。
我知道現在的年輕人生存壓力很大,有很多現實問題要考慮,但是想一下,人生其實很短暫,只有這麼短短幾十年,所以不要輕易的向現實妥協。
做一個讓你自己驕傲,對這個世界有益的一個人,其實是更好的。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母校協和給了我一個特別寬鬆特別自由的成長環境,也讓我有幸在學生時代遇到了一些真正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前輩,比如我的導師李龍芸教授。這些前輩們讓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看到了一個優秀的醫生應該是什麼樣子,他們也是指引我前行的榜樣。
我感謝母校的培養,在這裡也衷心地祝福母校能夠蓬勃發展,在未來能夠培養出更多有能力、有擔當而且有愛心的棟梁之材。
我也希望我們每一位師弟師妹都能夠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勇敢的追尋你們的夢想。我們每個人都做最好的那個自己,這個世界一定能變得更好,謝謝。
周南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她常把自己比作一根火光微弱的火柴,「可能剛開始你只是一根微弱的火柴,但可以通過自己的燃燒照亮更多的人」。
2017年,央視年度「最美醫生」頒獎晚會
2019年7月,北京協和醫學院2001級畢業班在北京舉辦了畢業10周年的聚會,周南沒有出席,而是通過PPT問候。萬萬沒想到,周南再次回到同學們的視野是因一份訃告。
「我們都不敢相信,因為機率太小了,最後同學給她爸爸打電話,得知他正在趕往事發地的路上,才證實真的是她……」
8月5日晚上,周南導師也在微信上收到同行發來的訃告,「周南」兩個字刺痛了他的眼睛,「我知道,上面說的就是我認識的周南,那個安靜、專注的周南。這麼一個有志的青年醫生走了。」
「西藏是美麗的,無數遊客慕名而來轉而離開。但有一位瘦弱卻堅強的女孩子把她最好的十年青春留在了這裡,只為把自己的夢向這裡的人敞開。」
這位80後醫生把青春和熱血毫無保留地播撒在了雪域高原!
正如詩人臧克家所寫: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參考報導:
丁香園:周南去世:協和醫生出走西藏的「任性」與「韌性」
新華網:「我在西藏,就可能挽救更多生命」——記80後女醫生周南
澎湃新聞:37歲原西藏人民醫院醫生周南車禍去世,10年前自願進藏
撫順觀察:撫順:母校師生追憶撫順籍「中國最美醫生」周南
中國醫學科學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懷念協和醫學院八年制畢業生 「最美醫生」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