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組部、團中央從1999年開始選派博士服務團前往西部地區服務。2004年,在中組部和團中央的特殊支持下,西藏開始接收博士服務團,規模逐年擴大,共有115名博士先後進藏掛職服務,特別是去年進藏的第16批博士服務團成員達到34人,比第15批增長70%,創歷年最高,居全國第二,主要分布在醫療衛生、財稅金融、產業經濟、工程建築等行業領域。
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博士服務團工作,將其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重要戰略思想和「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重要指示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實施「人才興藏」戰略、推動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要內容,不斷拓寬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為助力西藏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傑同志十分關心博士服務團工作和博士們的成長進步,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工作,要求各接收單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對博士們真誠關心、充分信任、大膽使用;要求有關部門認真履行服務管理職責,確保博士們在藏愉快工作、多方鍛鍊、加快成長。區黨委組織部認真履行牽頭抓總職責,將博士服務團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每年初進行專門安排部署,每季度進行工作小結,積極協調有關單位,不斷加強和改進工作。各用人單位對博士們尊重信任、放心放權、敢壓重擔,鼓勵支持他們到經濟主戰場、到基層一線建功立業。
2015年11月以來,來自中央黨校、教育部、農業部、環保部、國家開發銀行等中央國家機關、企業和北京、天津、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的34名博士服務團成員奉獻在雪域高原。從寒風凜冽的嚴冬到丹桂飄香的金秋,高原大地到處留下了博士們的足跡。他們充分發揮知識淵博、技術精湛等特長,真心融入西藏、真情貼近群眾,以飽滿的熱情、紮實的作風,在西藏這片熱土上奉獻青春、奉獻知識、奉獻真情,積極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使夢想在建設西藏的火熱實踐中綻放出絢爛的光彩。
傳經送寶育人才
博士們大力宣傳先進思想觀念,傳播現代發展理念,促進了西藏幹部群眾的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智力援藏,走進藏大」系列學術活動,現已成功舉辦了10期,為西藏大學莘莘學子帶去了最前沿的技術成果和學術思想。各位博士在工作之餘,通過專題講座、項目策劃、技術指導等多種形式傳播專業知識。掛職區黨委組織部組織一處副處長的董潔博士,充分利用自己淵博的黨史學識、豐富的授課經驗,先後為區黨委組織部、西藏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全體黨員講黨課,深入淺出地分析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時期成功取得全國政權的歷史經驗。掛職區紀委第二紀檢監察室副主任的陳健松博士,通過「先秦法家思想評介」主題講座,向西藏大學政法學院廣大師生深刻闡述先秦時期法家思想對我國當代依法治國理念的借鑑意義。掛職國盛國有資產投資控股公司副總經理的郝清博士,多次前往西藏高等院校開展「投行領域的熱點業務資產證券化」專題講座,為廣大財會、金融專業的學生講授最前沿的專業知識。掛職西藏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的劉雁勇博士,探索建立與區外一流院校的交流合作機制,協調學院兩位同志到北京協和醫院跟班學習,多次邀請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知名學者進藏開展學術交流,為西藏藥學學科的發展夯實人才基礎。掛職拉薩市暖心燃氣熱力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的王佩廣博士,堅持每周五為公司員工開展「燃氣專業人員崗位技能培訓」;協調公司12名員工前往北京市燃氣集團,進行為期2個月的專項培訓,為西藏燃氣產業發展培養業務骨幹。掛職山南市環保局副局長的黃俊銘博士,舉辦環評審批人員培訓班,確保環保審批權力下放後基層環保部門能夠接得住、管得好;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指導市政公路、供水工程等20多個民生工程規範環評審批工作。掛職林芝市科技局副局長、科技開發交流服務中心主任的周厚成博士,為林芝市巴宜區更章鄉久巴村28戶草莓種植戶舉辦技術培訓班,詳細講解草莓生產管理技術,提出該村草莓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建議;多次前往林芝市果樹種植基地就果樹生產管理技術、生產模式進行現場指導。
貢獻才智當參謀
博士們發揮思想活躍、眼界開闊、專業知識深厚的優勢,全面了解並深入研究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緊扣產業行業發展需要,在政策制定、規劃設計等方面積極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為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掛職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處副處長的倪雲鴿博士,牽頭研究制定《西藏自治區「雪域英才」遴選培養辦法》,組織開展《西藏自治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期評估工作。掛職自治區發改委農村經濟處副處長的劉武兵博士,牽頭編制《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時期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牧民增收提出工作新思路。掛職自治區科技廳廳長助理的唐樟春博士,參與編制自治區「十三五」時期科技規劃,明確未來五年全區科技發展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掛職自治區人社廳副廳長的張廷軍博士,多次前往農牧區了解農牧民生產生活情況及駐村幹部工作狀況,分析和研究制約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掛職西藏大學師範學院副院長的侯會生博士,致力於本科生教學工作和研究生學位點審核評估工作,為學校管理機構設置及制度建設出謀劃策。掛職林芝市發改委副主任的李東興博士,參與林芝市「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易地扶貧搬遷規劃、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方案、邊境一線小康村建設方案等編制工作。掛職自治區環保廳副廳長的吳嶽雷博士,針對環境保護重點工作建章立制,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提高辦事效率。
躬身實踐謀發展
博士們圍繞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大膽創新,紮實工作,在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中既是踐行者又是助推者。掛職拉薩市水利局副局長的張誠博士,籌備建立「拉薩市胡春宏院士工作站」,並積極協調胡春宏院士及其團隊來訪,解決市水利局人才短板問題;牽頭申報的「拉薩市拉薩河水利風景區」獲得「第十六批國家水利風景區」稱號。掛職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的李靖博士,採取「網際網路+」醫療模式,通過遠程超聲診斷平臺,從5000餘名新生兒童中篩查出6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分2批送到北京首都兒研所免費進行心臟手術;對1000餘名老年人開展免費三高檢測;籌建「西藏幹部健康管理平臺」;在醫院先後建立「遠程超聲診斷中心」「高原低氧臨床研究基地」「遠程醫療部」「介入中心」「基層遠程醫療系統」等多個新型醫療試點。掛職西藏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胡朋博士,成功推進掛職公司的非公開發行股份事宜,募集資金達4.69億元,極大地改善了公司資產結構。掛職西藏天路建築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李曙華博士,以「雙創」為推手,以「網際網路+」為依託,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契機,全力推動「日喀則喜馬拉雅手工藝術中心」項目實施。掛職日喀則市委副秘書長的多傑東智博士,對日喀則檔案館藏書、檔案文件、文物等進行數位化整理,對市內70多家單位的檔案管理進行指導檢查並提出整改意見;深入薩迦寺、扎什倫布寺等寺院,指導開展文物、古籍搶救保護工作。
牽線搭橋促共贏
博士們主動對接地企、院地、校地長期合作事宜,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為西藏與東部地區架起了經濟技術合作的橋梁。掛職自治區財政廳副廳長的賀建剛博士,促成財政廳與北京國家會計學院籤訂免費為西藏會計從業人員提供繼續教育網絡遠程教學平臺的框架協議。掛職西藏農牧學院院長助理的李衛星博士,促成學院與揚州大學就推進兩校間互派學生訪學、研究生聯合培養等合作事宜達成共識。掛職日喀則市教育局副局長的寧國勤博士,積極聯繫西安恆坐標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為拉薩市和日喀則市的部分中小學校免費試點安裝小螞蟻移動教學平臺。掛職昌都新區開發建設管委會副主任的曹建博士、李廣博士,探索高原經濟開發區創新模式,設計出與內地開發區合作的「飛地」模式,已與10多家「飛地」取得聯繫並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掛職林芝市副市長的唐宏強博士,協調促成市政府、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西藏農牧學院就本科生及研究生人才培養、科技交流與互動、協同創新與科研聯合攻關、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等合作事宜籤訂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引進華西集團在林芝註冊成立公司,註冊資金達1億元。
潛心鑽研破難題
博士們全力幫助掛職行業領域提高課題研究水平和項目申報質量,解決了一批專業性強、難度較大的關鍵技術問題。掛職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副總工程師的範延平博士,主持完成遙感影像數據提取和基於鑲嵌數據集切片等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組織編寫《西藏自治區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與應用項目》,助推核心資料庫和綜合監管平臺建設工作。掛職自治區衛計委副巡視員、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的李振軍博士,圓滿完成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BSL-3)接受國家合格評定認可委員會的首次監督評審,為全面提升西藏的傳染病防控能力和傳染病預防控制提供技術保障。掛職拉薩市科技局副局長的徐立軍博士,成功申報自治區科技廳重點科技課題《高原食用菌標準化種植研究與示範》和拉薩市重點課題《茶用菊花新品種引進及高原環境下設施栽培技術研究》,致力破解高原食用菌標準化種植以及有關中藥材在高原環境下栽培的技術難題。掛職拉薩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的劉大軍博士,成功申報國家級教改項目《以淨土健康產業為特色的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現狀調查及策略研究》,參與修訂學校的專業目錄,確立了12個圍繞淨土健康產業的專業,為發展與西藏特色相結合的中職教育開闢新途徑。掛職山南市人民醫院副院長的司彤博士,完成腹腔鏡下精索靜脈高位結紮、輸尿管切開取石、腎盂切開取石、前列腺電切等數十例複雜的專科手術,為群眾解除了切身之痛,為醫院填補了專科空白。
急難險重衝在前
博士們充分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面對急難險重任務,不辱使命,敢於擔當,發揮了重要作用。掛職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的包全永博士,在「5·11」丁青地震後,陪同自治區有關領導第一時間深入災區一線,現場查看災情、慰問受災群眾,並會同災區有關部門研究抗震救災前線指揮以及災後重建規劃事宜;參與西藏易地脫貧搬遷工作,研究政策、舉辦專題講座,多方面為我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智力服務。掛職自治區衛計委副主任的王海博士,在「5·11」丁青地震後,立即趕赴災區一線,指導並參與受傷群眾醫療救治工作,並在昌都市人民醫院親自主刀成功救治了一名因地震引發落石造成肝破裂的患者。掛職自治區交通廳廳長助理的譚儒蛟博士,積極參與自治區防汛救災工作,先後帶隊赴林芝市巴宜區、工布江達縣、波密縣、墨脫縣等地檢查督導防汛工作,赴昌都市、那曲地區災情嚴重的縣(區)實地考察公路受損情況並指導搶險保通工作,確保災後道路暢通。
經初步摸底,第16批博士服務團成員中有2人準備留藏工作,有10人準備延長服務期,他們願繼續為西藏的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貢獻智慧與力量。(中國經濟網 記者代玲 常川)
(責任編輯:宋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