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書單| 和萬物分享生命奇蹟

2020-11-26 搜狐網

原標題:博物書單| 和萬物分享生命奇蹟

瑟夫·伍德·克魯奇曾意味深長地說:我們人類不只是獨立出來,也在融入。我們身屬一個最偉大的共同體,一個和萬物分享生命奇蹟的共同體。」

今天的人類真的是從自然中獨立出來了,可大部分人都龜縮在鋼筋混凝土的都市叢林裡,不屑於與其他物種建立身心聯結。久而久之,人們仿佛忘記了自己作為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員本來的樣子。環境汙染、濫砍濫伐、肆意捕殺野生動物,這所有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由此所致。在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人類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將人類與大自然越隔越遠,人類變得太過於自我、自私、自負,無法平等地對待周圍的一切,靜下心來感受、感恩大自然的饋贈與美妙

萬幸的是,就算是大多數人對自然漠不關心,總有一些人珍視自然如自己的生命,親身去感受、記錄自然的點滴,並且將這一切都記錄下來,畫成圖畫,寫成書,與更多的人分享大自然的奇蹟與美好,讓越來越多的人回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律動與心跳。今天,小編精選了12本由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知名的博物學家所作的雋永之書。請隨小編一起,尋訪萬物之美,聆聽精彩絕倫的自然故事……

12

1

日益寂靜的大自然

[德] 馬歇爾·羅比森 著 林欣怡 譯 戴甚彥 校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長按購買

博物學家、生態專家馬歇爾·羅比森以生花之筆,從前所未有的全景角度,探討了物種的多樣性與人類文明的繁茂之間的深層關聯。一方面,他帶我們「回味」過去自然界物種和平共處的美好時光,引領我們欣賞野生世界之美並感受豐富細微的自然聲響;另一方面則從生物變遷史的視角,點出了物種多樣性的衰減趨勢,並剖析了這種不容樂觀的趨勢在過去、現在、未來是如何影響我們及整個世界的。

馬歇爾·羅比森認為,大自然是我們的導師,是一切的起源,人類和其他物種共同構成了生命共同體。但是,或許未來有一天,我們不再能從自然中獲得啟示。於是,他憂心忡忡地警示我們:物種多樣性的衰減只會導致文化的貧乏,隨著顏色、香氣和聲音的消失,人類數千年來所累積的智性及文化寶藏都將走向衰減。因此,人類必須儘快改變過度開發、濫墾及剝奪其他生物生存權的愚行。

本書博學、睿智而深情,被譽為是「推進了《寂靜的春天》中的生態議題」,「足以與《寂靜的春天》媲美的生態佳作」。四百餘幅經典博物畫盡顯珍稀物種和已滅絕物種的驚豔美感。

2

大地的窗口

[英]珍·古道爾 著 楊淑智 譯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長按購買

本書戲劇性地記載了一個親密無間的社區三十年裡的傳奇故事。這個社區是非洲的岡比,原住民是一群黑猩猩以及一位非凡的女性——珍·古道爾,黑猩猩的學生、保護人和歷史學家。整本書讀起來宛若溫情生動的小說,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學著作之一。透過古道爾流暢細膩的筆觸,我們得以了解黑猩猩這個地球上與我們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物種的種種細節:它們能製造和使用原始的工具,經常獵殺一些中小哺乳動物;育幼期很長;社會組織已非常明顯,有一定程度的豐富社交行為來維繫族群內部的和諧關係;有明顯的地位和階層劃分,甚至也會自相殘殺,發動戰爭屠殺同種的其他族群同類……

珍·古道爾說:「人生有許多片供我們透視世界、尋找意義的窗口,科學即是其中一扇。透過這些窗戶,我們對於人類過去未知的領域可以看得更遠、更清楚。」而透過古道爾的岡比之窗,世人不僅了解了黑猩猩在大自然中的位置,而且了解了人類的過去,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甚至人性本身。

3

世界上最老最老的生命

[美]蕾切爾·薩斯曼 著 劉夙 譯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

長按購買

地球上那些高壽的生命,生來就見證了人類的歷史。與它們相比,個人的生命不過是轉瞬之間。如果你像一棵13000年的帕默氏櫟那樣,靜觀人類的萬年演變,會是什麼感覺?如果你像地中海海神草那樣更高壽地活到10萬歲,甚至像西伯利亞放線菌那樣活到60萬歲,看人生人滅、自然變遷,又會是什麼感覺??

博物學家、藝術家蕾切爾·薩斯曼用盡十年光陰,跨越七大洲,去探訪地球上持續存活了2000年以上的30個老生命。它們中有植物,有動物,也有微生物。圖片震撼人心,故事引人入勝,文筆優美深沉,道盡生命的壯闊與堅韌!

《紐約時報》年度暢銷書,亞馬遜藝術和攝影類年度好書,英文、德文、繁體中文、韓文等多種版本暢銷不衰。作者同主題TED演講點擊量超過500萬次。

4

貝殼博物館

M. G. 哈拉塞維奇,法比奧·莫爾茲索恩

出版時間:2017年9月

長按購買

本書是科學性與藝術性、學術性與普及性、工具性與收藏性完美結合的貝類高級科普讀物,詳細介紹了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600種海洋貝類及其近似種。這些重要貝類分布範圍遍及全球,棲息環境從潮間帶延伸至深海,從寒冷的極地延伸到熱帶海洋。

每種小貝殼都配有兩種高清原色彩圖:一種圖片與原物種真實尺寸相同,另一種圖片,能清晰辨識出該物種的主要特徵。此外,每種貝殼標本均配有相應的黑白圖片,並詳細標註了尺寸。全書共1800餘幅插圖,真實再現了各種貝類的大小和形狀多樣性,展現了它們美麗的藝術形態。

本書還簡要介紹了貝類採集、收藏和鑑定的基本方法,以及貝殼的形態、地理分布圖、棲息環境、大小尺寸、習性食性、發育過程和生物學特徵等基本信息。為貝殼的分類,提出了重要依據。

5

蘑菇博物館

[英]彼得·羅伯茨,謝利·埃文斯 李玉等譯 姚一建審校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長按購買

本書是一部科學性與藝術性、學術性與普及性完美結合的蘑菇高級科普讀物,詳細介紹了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600種蘑菇及其近似種。這些重要蘑菇分布範圍遍及全球,分布地從原始森林到廣袤草原,從戈壁灘涂到沙漠荒丘。

每種蘑菇都配有兩種高清原色彩圖,一種圖片與原物種真實尺寸相同,另一種為特寫圖片,能清晰辨識出該物種的主要特徵。此外,每種蘑菇標本均配有相應的黑白圖片,並詳細標註了尺寸。全書共1800餘幅插圖,不但真實再現了各種蘑菇的大小和形狀多樣性,而且也展現了它們美麗的藝術形態。

作者還簡要介紹了蘑菇採集、收藏和鑑定的基本方法,以及蘑菇的地理分布、生境、宿主、生長方式、頻度、孢子印顏色、食用性。特別是,本書為蘑菇的分類,提出了重要依據。

6

果色花香

[法]聖伊萊爾 著,劉夙 譯,劉冰 校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

長按購買

《果色花香》把博物學大師聖伊萊爾的植物科學繪畫作品以精選本的形式翻譯出版,與中國的讀者見面。譯者劉夙博士為書中的45個科撰寫了物種介紹,不僅列出該科的基本概況:規模、分布、主要屬、花果特徵,還特別加入了名字含義及由來、人文歷史、社會意象、應用價值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聯等,這些描述大大提高了本書的閱讀樂趣和知識內涵。

7

雷杜德手繪花卉圖譜

[比利時] 雷杜德 著,孫英寶譯,劉冰 校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長按購買

雷杜德是偉大的博物學家、植物畫家,本書精選了他261幅精美花卉畫作(涉及43個科,126個屬 ),這些作品既注重科學的準確性,又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豐富地展現了植物的多樣性和美學欣賞價值。 書中的所有圖版,均經過專業人進行核對,對植物的科、屬、種都進行了確認,並保留了植物的拉丁學名。為了讓讀者對雷杜德筆下的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們在各科前增加了該科特徵的簡要介紹。

8

奧杜邦手繪鳥類高清大圖全集

[美]約翰·詹姆斯·奧杜邦 繪

出版時間:2017年2月

長按購買

約翰·詹姆斯·奧杜邦(1785-1851)是美國著名的畫家、博物學家,他繪製的鳥類圖鑑是公認的「美國國寶」。其《美洲鳥類》不僅是科學研究的重要資料,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傑作,對後世野生動物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曾被譽為19世紀最偉大和最具影響力的博物學著作

近些年國內在博物學熱中也出版過幾種奧杜邦鳥類圖譜,均存在圖片不全、開本過小、畫作細節不清晰等問題,因而不能完美呈現奧杜邦畫作的精妙與博大。此次利用427幅高清圖片電子檔出版《奧杜邦手繪鳥類高清大圖全集》(8開本PU皮面精裝),有助於藝術愛好者欣賞和臨摹大師作品。此外,本書還請國內資深奧杜邦研究者和鳥類學專家撰文深度介紹奧杜邦的成就及細膩解讀各幅畫作背後的鳥類知識。

你買的不是書,是可以傳家的藝術!

9

飛鳥記

[瑞士]歐仁·朗貝爾(Engène Rambert)著

[瑞士]保羅·羅貝爾(Paul Robert)繪

出版時間:2016-05

長按購買

《飛鳥記》是暢銷百年的經典之作,比法布爾的《昆蟲記》更好看。

畫話雙絕:其之所以能夠流芳至今,全是因為其文字與畫作的出類拔萃。作家朗貝爾的文字敘述方法多樣,語言飽滿流暢、富有激情;處處袒露溫柔深情的博物情懷:尊重生命,嚮往自由,歌頌樂觀,追求平等。更為顯著的是譴責人類瘋狂無情的捕殺。

畫家羅貝爾的畫作畫風溫馨、唯美、詩意,其畫筆之下千姿百態的鳥們,姿態靈巧生動,細節纖毫畢現,栩栩如生。

10

尋芳天堂鳥

[法] 弗朗索瓦· 勒瓦揚,[英] 約翰·古爾德,[英] 阿爾弗雷德·華萊士 著

出版時間:2017年1月

長按購買

紐幾內亞熱帶叢林中的天堂鳥被達爾文等眾多的博物學家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最有趣的鳥類」,它們以其極端豔麗的色彩和美麗的裝飾性羽毛聞名於世。本書精選法國博物學家弗朗索瓦·勒瓦揚、英國博物學家約翰·古爾德和阿爾弗雷德•華萊士的天堂鳥畫作,這些精美的畫作準確、生動地展現了天堂鳥的基本形態特徵、生境以及部分物種的食性等科學信息,長久以來一直是鳥類學家、鳥類愛好者和藝術家推崇至極的作品

11

天堂飛鳥

[英] 約翰·古爾德 著/繪

朱磊 編譯

長按購買

本書收錄了古爾德所著《紐幾內亞島及鄰近島嶼的鳥類》中300餘幅鳥類科學繪畫作品,再現了神秘西南太平洋群島上絢麗奪目的鳥類世界。這些作品是19世紀鳥類科學繪畫的巔峰之作,筆觸細膩,姿態生動,栩栩如生,美不勝收。

12

鱗甲有靈

[法]杜梅裡 [奧地利] 費卿格 繪

齊碩 編排/撰文

長按購買

本書收錄了法國動物學家杜梅裡和奧地利動物學家費卿格所創作的150餘幅爬行動物科學繪畫。這些作品筆觸細膩,姿態生動,栩栩如生,展現了世界各地奇特豐富的爬行動物,是爬行動物科學繪畫中科學與藝術結合的經典作品。本書對圖畫中涉及的各種爬行動物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物種介紹,讓人能夠更好地領略爬行動物的獨特之美,感受自然造物的神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地球生命起源於何處?從太空到地下,萬物皆奇蹟
    地球和其他星球的最大不同,就是存在生命。就像我們小時候經常會問「我從哪裡來?」,人類也一直尋找著生命起源之謎,可惜的是,沒有長輩會告訴人類「你從垃圾桶裡撿來的!」地球生命在30億年前開始出現,充滿智慧的人類,探索30億年前的巨大謎團。
  • 青島市博物館《地球生命演化特展—宇宙的奇蹟·地球與生命》開展
    《地球生命演化特展——宇宙的奇蹟·地球與生命》近日在青島市博物館開展。該展覽是是青島市博物館在2021年開年之際,為廣大觀眾精心奉上的一場大型科普探索類展覽。展覽由青島市博物館與北京北大寶石鑑定中心聯合主辦,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全部展品和學術支持。
  • 生命奇蹟:揭開人體奧秘!
    自然世界沙石土泥,生命出現本是奇蹟。人乃萬靈之首,生於自然而又超越自然。人體具有無限潛能和奧秘!生命演化史上,經常出現超越「物理規律」讓人大為驚奇的現象。人是最高等級的生物,人體是最複雜精密的系統,它充滿了神奇和奧秘!人體奇蹟一位91歲的老人,約在一個半月前查出「胃竇癌」晚期(當時胃竇瘤幾乎長滿胃腔),一直以來老人進食困難,最終一口飯也吃不下,每天只喝少量的水。
  • 上過植物課,我就看懂了《小羊和蝴蝶》| 長頸鹿書房周二線上書單分享
    今天我要為各位推薦的繪本是艾瑞·卡爾和美國詩人/劇作家艾諾·桑卡德合作的《小羊和蝴蝶》。它這是我看過艾瑞·卡爾的作品中最念念不忘的一本。故事本身頗意味深長,開放地探討個體之間觀念、生活方式的差異。其實每一個孩子(不論什麼年齡)在生活中都會不斷地遇見各種時刻,可以讓Ta學習、理解並接受生命之間的不同。所以如果你問我多大的孩子可以看這一本繪本,我會說只要Ta拿起它的時刻,我們都可以去試著給Ta講。
  • 影評|今日分享《綠裡奇蹟》The Green Mile
    《綠裡奇蹟》hello,大家好,我是文案君!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部豆瓣8.8分的影片《何以為家》,這個影片由弗蘭克·德拉邦特導演的《綠裡奇蹟》,該導演亦執導過著名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電影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作品,電影拍得有一些美國電影常常帶有的奇幻色彩。「綠裡」,一條一英裡長的綠色漆面道路,它的盡頭是死刑犯的行刑室,擺著一張被長期維護得很新的電椅。
  • 書單|發現身邊的自然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書單|發現身邊的自然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2021-01-07 13:10 來源:澎湃新聞
  • 《萬物皆奇蹟》:地衣、橡苔、鹿蕊
    題記:很喜歡蕾切爾·卡森(Rachel Carson)《萬物皆奇蹟》的插圖(謝小振繪),不忍心就這樣輕易放過,今配上自己的解讀,以此來細細體會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驚奇。the Sense of Wonder 是一個新奇的世界,所有的美好浸潤著,所有的善意滋養著,所有的愛都漫延開來。
  • 以產品思維營銷《DK博物大百科》
    本書自出版以來,作為當年的單品科普類讀物在市場上創造了一個「現象級」的銷售奇蹟。  《DK博物大百科》無論是在產品策劃階段,還是在推廣階段,均整合了圖書市場的熱點、讀者需求、精品內容、渠道建設等多種信息,這一「現象級」圖書的成功,無疑是運用產品思維順勢而動的典型案例。
  • 十本精推書單,十種不同的人生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份外國文學書單,這份書單有些不一樣。它們不是來自編輯的推薦,也不是出自大數據的手筆,而是發送到Kindle小編信箱裡的讀者來信,十本精推書單,十種不同人生,總有一種你會喜歡。這種模式講的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個夢,邏輯是碎裂的,但是讀者能感到故事和故事之間的網線。哈扎爾是一個存在於拜佔庭時代的王國,《哈扎爾辭典》一直記錄這個曾經存在後又沒落的王國的歷史,是一部關於盜夢和秘密的迷宮辭典體小說。
  • 【博物學史密森尼博物館】史密森尼自然歷史海洋廳博物館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遊戲UI分享」 再點右上角「...」最後設為星標 看「遊戲UI分享」「博物標本篇」
  • 主題書單丨清明過萬物生,閱讀正當時
    記者丨何安安四月可能是一年之中最為特別月份,在這個屬於萬物與自然的時節,我們會見證許多獨屬於生命的奇蹟。剛剛過去的清明,既是祭祀祖先、憑弔先烈的節日,也是指導農事的節令。《歲時百問》中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清明也由此得名。
  • 5款新主題,萬物科學Tee正式發售
    這5款科學Tee帶領我們跨過星辰大海,重新領略數學地理、自然博物、工程機械之美。為了讓更多環球科學讀者穿上自己喜愛的科學T恤,除了適合兒童、青少年的尺碼,部分款式還準備了成人款。你準備好了嗎? 掃碼即可貼身感受科學之美!
  • 【N.A.博物旅行】海島見聞之環節動物篇
    上面所提到的「海底黑煙囪」指的是海底熱液噴泉,由於礦液與海水成分及溫度的差異,形成濃密的「黑煙」因而得名。這種環境集上百攝氏度的高溫、巨大的海底水壓及完全的黑暗、有毒金屬富集等各種極端條件於一體,對生物的生存力和適應性具有極大的挑戰。管蟲類正是在海底黑煙囪地帶最繁榮的生物類群之一。
  • 【博物標本拍賣】蒸汽朋克印尼金鍬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遊戲UI分享」 再點右上角「...」最後設為星標 看「遊戲UI分享」「博物標本篇
  • 鳳一小自主課程—推薦紀錄片《生命的奇蹟》
    在各種不可思議的情況下,基本法則已經創造了恆星、超新星以及能夠孕育生命的星球。微弱的生命之焰,依舊在地球上的每個人及每種生物的體內頑強燃燒著——一條堅固的生物鏈,不僅在每一個生命個體間建立聯繫,更使其與誕生、培育自然的法則相連。本片旨在探索宇宙的基本法則是如何孕育出世間最複雜多樣且獨一無二的生命力量的。
  • 天地萬物磁場失去了生命的磁場能量和磁極的吸引力
    在末法之年,宇宙九天日月星辰天地萬物的能量磁場,都失去了生命的磁場能量信息和吸引力,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末法之年是萬物爆發的時候,也是萬古能量和萬古靈根在爆發萬古靈緣的時候。所以天地萬物的磁場失去了生命的能量信息和平衡,就很正常。因為爆發是一種釋放,釋放就是一種消耗。
  • 6種自然博物好書:雲彩、植物、動物、星空
    文明背後的野性從未走遠,一部立足英國本土的雜草變遷史,卻勾勒出全球化視野中一幅包羅萬象的野生植物遷徙和狂歡的圖景。樹木具有感知能力,也擁有情感和記憶力。這聽起來非常不可思議,不是嗎?但這卻是真實的!終日在綠色世界的護林人彼得·渥雷本,用優美恬靜的筆觸與自身的實際經驗,寫出三十六篇森林裡不可思議的精彩故事,細細詮釋樹木生命的華麗與蒼涼,字裡行間洋溢著發自樹木靈魂深處的寧靜與睿智。
  • 生命萬物究竟是怎樣開始的?
    ,不僅是歷世歷代的哲學家、科學家們所探索的問題,也是每一個人所探索的問題,甚至是每一個開始有意識和理解力的孩子開始思考的問題。 從古代到現代,從科學家到哲學思想家,都一致認為:最初的物質和宇宙是從虛無中突然產生的。
  • 1小時了解地球46億年歷史——「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展」在青島開幕
    生命如何演化?人類出現之前,哪些物種主宰地球,它們又為何滅絕?8月22日上午,「宇宙的奇蹟——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展」在城市傳媒廣場拉開大幕,當天大量市民、學生入館參觀,了解地球歷史,感受宇宙奇蹟,尋找生命的答案。本次展覽由北京北大寶石鑑定中心主辦,北大寶石鑑定中心青島教學實踐基地承辦,城市傳媒廣場聯合策劃,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展品和技術支持。
  • 1小時了解地球46億年歷史——「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展」在青島開幕
    生命如何演化?人類出現之前,哪些物種主宰地球,它們又為何滅絕?8月22日上午,「宇宙的奇蹟——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展」在城市傳媒廣場拉開大幕,當天大量市民、學生入館參觀,了解地球歷史,感受宇宙奇蹟,尋找生命的答案。本次展覽由北京北大寶石鑑定中心主辦,北大寶石鑑定中心青島教學實踐基地承辦,城市傳媒廣場聯合策劃,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展品和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