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不明白,孩子的身體發出這些「信號」,說明是時候該斷夜奶了

2021-01-21 三寸二月花

前陣子看到閨蜜晶晶的時候讓我很吃驚,剛生完娃才三個多月,她的體重已經恢復到懷孕前的樣子。細說才知道,原來照顧寶寶真的是太難了,小傢伙的腸胃功能還沒發育好,所以餵奶時採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至於她每天晚上都要醒來好幾次,而長期的勞累讓寶寶的體重迅速下降。所以嬰兒長到什麼階段,媽媽可以斷奶嗎?下面的三個訊號寶媽要小心哦!

當嬰兒開始長牙。

媽媽們都知道,晚上給寶寶餵奶時,寶寶常常會喝著喝著就睡著了。這樣,就會有一些殘留的奶漬留在寶寶的口腔裡,當他沒牙的時候,還可以保持。等到嬰兒長牙的時候,如果他嘴上總有這些殘留的乳汁,很容易使牙齒發育受阻,嚴重的還會導致嬰兒出現齲齒。因此,當寶寶出牙後,媽媽就會逐漸打破餵奶的習慣。一般而言,寶寶過了6個月後會慢慢長牙,不過每隻寶寶的發育情況稍有不同,寶媽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好多留意哦!

可整晚睡覺

嬰兒出生後,他白天和晚上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睡覺上。但是由於他還需要吃奶,需要換尿布,所以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醒過來。但是,當嬰兒生長發育時,他吃奶、換尿布的次數會慢慢減少,睡眠時間也會慢慢延長。等到孩子逐漸可以睡整覺的時候,母親也可以試著給孩子戒掉夜奶。但是媽媽要特別注意幫助寶寶養成睡覺的好習慣哦!假如嬰兒白天睡得太多,那麼他在晚上自然會變得更加鬧騰,媽媽也很少給他餵奶。要是孩子晚上能睡得很好,媽媽自然不需要繼續餵夜奶。

能有輔食了。

嬰兒在月齡較小時,只能通過母乳或牛奶來填飽肚子,隨著他的生長和發育,可以逐漸接觸到一些人間味道,以滿足自己對營養的需求。和奶水比起來,輔食消化得不好。父母白天給孩子餵些輔食,孩子晚上就不會常常餓醒,而媽媽也就自然不用再給孩子餵夜奶了。

在上述三種信號出現後,父母可以試著讓孩子戒掉夜奶。就是這樣的一家。

相關焦點

  • 從晚上十點到第二天早上七點,九個小時要醒七次,夜奶應該怎麼斷
    從晚上十點到第二天早上七點,九個小時要醒七次,夜奶怎麼斷前兩天有一位奶爸給我發來這樣的私信:「我現在的每一天都過的很煎熬,晚上不想回家,每次我老婆起床餵夜奶的時候都要把我叫醒,不知道是什麼心態。」從這個私信中,我們能讀到成年人的疲憊,也能讀到一位母親的不容易,生娃從來都不是享受的過程,有多少媽媽要承受著撕裂之痛,還要承受著抑鬱的折磨。
  • 寶寶出現這3個表現,寶媽要給寶寶斷夜奶,心太軟會影響寶寶健康
    不及時給寶寶斷夜奶,會害了寶寶小萍的兒子已經一周歲了,寶寶身體很健康,但就是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吃夜奶」,寶寶小的時候,晚上經常哭醒,小萍為了安慰寶寶,就給寶寶吃夜奶,結果給寶寶養成了吃夜奶的壞習慣。
  • 娃發出的求助信號,寶媽要知曉
    文|文兒話說孩子什麼時候最難帶,嬰兒時期肯定是大人最頭疼的時候:在這個階段寶寶有什麼問題也不能直接說出來,只是單純的哭鬧,太考驗大人的判斷力了。白天大人精力比較好的狀態,哄寶寶還能接受;如果寶寶半夜哭鬧,大人自己非常疲憊,還要照顧寶寶,所以對於大人身體和精神都是極大的折磨。
  • 被夜奶煎熬了3個月,媽媽僅用5招輕鬆戒除了
    在寶寶還比較小的時候,媽媽們或許還能安慰自己,寶寶胃口小,容易餓,晚上經常醒來吃奶是正常的,等大一點就好了。然而,寶寶越來越大,晚上還是頻繁醒來,每次醒來都喝奶,不喝奶就沒法哄睡,此等「睡渣」屬性,讓不少媽媽深感頭痛。
  • 「熊孩子」踢斷景區仙人掌,母親視而不見,事後辯解:孩子還小
    特別是最近幾年倡導的「文明旅遊」,是否還會有不文明行為的出現,也是這次國慶假期的一大考驗。 「熊孩子」踢斷景區仙人掌,母親視而不見 國慶出遊中有一大部分都是親子遊,帶著孩子旅遊如果父母不注意,就非常容易出現不文明行為。
  • 女人瘋狂思念你,才會散發這些「小信號」,別看不明白
    愛情一直以來也是為很多人所嚮往的,在很多看來愛情都是甜蜜且美好的,它能讓人在難過失落的時候感受到慰藉,也能在人功成名就的時候為你錦上添花,每個人都希望完美的愛情能夠降臨在自己身上,但這種事情通常也是可與不可求的。
  • 放屁其實是身體發出「求救」信號!並非在排毒,很多人不在意
    但是醫生不意外,告訴他:其實身體的一種「響聲」早就發出信號,只怪太大意,拖成了大病。醫生提醒:放屁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可能是肝臟問題一般來說,放屁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一個成年人每天都會放屁,但這可不代表放屁越多越好。
  • 孩子大腦可塑性強不強,睡眠反應能看出一二,別不信,有科學依據
    孩子出生後,父母恨不能把目光永遠停留在孩子身上,吃飯、玩耍甚至是睡覺,時時刻刻都被關注著。這時,細心的父母就會觀察到,孩子睡覺時總會有一些小動作,其實這些行為除了能夠將父母的心萌化了,還能透露出一些信息,一些是否天生聰慧長大後能否有所作為的信息。李玫瑾教授長期進行兒童心理以及行為的研究,在這些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與權威。
  • 孩子骨骺線閉合前,會發出三個信號,媽媽早發現,孩子多長5釐米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焦慮的點也是不同的,除去孩子的成績是否優秀之外,可能父母會更關注孩子的基本情況,比如顏值高不高,個頭高不高。尤其是父母有一方個頭不算高的家庭,會很關注孩子的身高情況。那麼孩子的身高跟哪些因素有關呢?孩子什麼時候會停止長個呢?
  • 毫無攻擊性的孩子最可怕,說明生命力被某種不恰當養育方式壓抑了
    如果一個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幾乎沒有呈現攻擊性,這才是可怕的事情,說明生命力被某種不恰當的養育方式壓抑了。 孩子出生之時,是不善不惡、混沌的一團能量。這團能量渴望伸展,觸碰這個世界。比如嬰幼兒大哭、揮舞手腳,就是在努力地向這個世界傳遞信號:「我需要你,我要碰觸你。」這個時候,媽媽會如何感知這個能量呢?
  • 身體痒痒癢?或是糖尿病發出的信號!2處發癢不要覺得很正常
    很多人飲食無度,平時又缺乏運動,糖尿病一旦形成,身體發出的信號明顯,某些部位總是會感覺到明顯瘙癢。因此有身體特殊部位瘙癢表現,需要警惕血糖過高。那麼,糖尿病來臨的時候身體哪些部位會有瘙癢感出現呢?如果已經有這種跡象存在,說明血糖正處於升高的過程中,應該通過降低血糖,控制糖尿病的方式進行改善。否則持續高血糖刺激,除了雙腳皮膚瘙癢之外,雙腳很容易出現感染現象,甚至局部會有一些潰瘍傷口形成,這樣糖尿病持續加重帶來的傷害是比較明顯的。因此,有這種現象存在就應該及時控制好血糖。
  • 孩子進入猛漲期,身體會發出信號,父母抓住一個,娃能多長几公分
    孩子長不高一直都是寶媽們頭疼的問題,雖然說身高靠遺傳,可如果後天寶媽努努力,孩子長高也不成問題。執筆:王豔微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孩子身高增長是有規律的,不同的年齡階段,身高增長的幅度不盡相同。細心的爸媽也許會發現:自家娃在某個時期身高呈直線上升趨勢。
  • 當女人發出這些信號時,就是不愛了,十有九準
    「愛」是內心真實情感的流露,對一個人到底愛還是不愛,是藏不住的。所以當女人發出這些信號時,就是不愛你了,十有九準,男人不要再不懂!/2/第一個信號:懶得理睬你,不再對你嘮叨;眾所周知,真正地愛一個人,他就是自己最信任的人,他就是自己的傾聽者。
  • 溼氣重,身體或會發出5個「信號」,別不當回事
    有溼氣過重表現身體也會發出明顯的信號,因此察覺身體的異樣跟溼氣過重有關,應該及時將體內的溼氣去除,否則臟腑功能降低,身體運化水溼的能力又下降,體內多餘的溼氣沒有排洩出來,可能就會影響身體健康而引發各種不良表現。那麼,身體哪些信號產生,可能跟溼氣過重有關呢?
  • 兒科醫生:孩子停止長高前,身體會出現4 個信號,父母要別大意!
    孩子的發育問題一直是父母關注的焦點,但是很多父母只知道孩子發育的"黃金期",卻不了解孩子停止長高前身體發出的信號,這樣往往會導致孩子錯過長高的衝刺階段,非常影響孩子身高發育。身高對於人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踏入社會時,很多工種都會有身高要求,若是身高不達標,就會錯過很多機會,現在孩子還不懂這些,但父母要為孩子考慮到長久的發展,不然錯過了孩子的長高階段,之後孩子是很難長個的。一、孩子停止長高前,身體會出現4 個信號,父母要別大意!
  • 清官難斷家務事,可能是清官不清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務事之難,家務事之複雜,想斷、能斷、會斷要求之高,讓人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慨。我非「清官」,也想斷明白一些家務事。1遇到的家務事妹夫計劃在老家翻蓋房子,想讓我父親操心持辦,父親婉拒了。妹夫心裡有情緒,喝酒之後和妹妹鬧了彆扭。妹夫是一個很要強的人。我很欣賞他。
  • 身體或早已發出4個警告信號,別忽略
    因此,平時應該多留意身體哪些可疑信號產生跟肝臟病變有關,一旦察覺到就應該抓緊就診,這樣才能夠讓疾病的危險係數降低。為什麼說發現肝癌的時候多半到了晚期呢?很多人等到身體出現了明顯的不良反應才去身體檢查,可能嚴重疾病已經發展到了晚期,這是平時疏忽了身體檢查帶來的影響。
  • 給寶寶斷奶時說的英文,不餵奶不代表媽媽不愛你了
    ◆ 母乳餵養、斷夜奶,英文怎麼說?◆ 你是大孩子,不是小寶寶了,怎麼說?WEANING 斷奶I.斷夜奶叫night weaning。你的身體才能長得又高又壯。Milk can't give you everything your body needsnow.牛奶現在無法為你提供身體所需。
  • 癌症找上門時,身體會發出5個「信號」,你可別視若無睹
    癌症出現之後身體也會發出明顯的信號,因此留意到身體有某些癌變出現,應該儘早到醫院進行檢查,通過明確的診斷判斷是否跟癌症來臨有關。如果某些癌症正在影響健康,需要通過正確的方式進行控制,否則癌症持續發展,治療難度逐漸增大,有可能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