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重大突破:科學家兼投資人張首晟團隊找到「天使粒子」

2021-01-15 第一財經

張首晟及其團隊在7月21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發現。在國際物理學界歷經80年探索後,他們發現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這是繼上帝粒子、中微子、引力子後的又一裡程碑發現,意味著量子計算已成為可能。

這一發現,驗證了由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Ettore Majorana在80年前提出的預測——存在一類沒有反粒子的粒子。同時也證明了存在一種比量子還小的單位,這將對現在的量子理論帶來巨大的改變。

張首晟將這一新發現稱為「天使粒子」,這一發現結束了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80年的漫長追尋。普通群眾可能暫時難以理解這一發現,但是對基礎物理界來說,這或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該成果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王康隆課題組和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張首晟課題組、上海科技大學寇煦豐課題組等多個團隊共同完成,通訊作者為何慶林、寇煦豐、張首晟、王康隆,均為華人科學家。

只有天使,沒有魔鬼的完美世界

在物理學領域,構成物質的最小、最基本的單位被稱為「基本粒子」。它們是在不改變物質屬性前提下的最小單位。基本粒子又分為兩種:費米子和玻色子。

1928年,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狄拉克(Dirac)作出驚人預言:宇宙中每一個基本費米粒子必然有相對應的反粒子。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當一個費米子遇上它的反粒子,它們會相互湮滅,從而使兩個粒子的質量消失並轉化為能量。

會不會存在一類沒有反粒子的粒子,或者說正反同體的粒子?1937年,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那(Ettore Majorana)在他的論文中猜測有這樣神奇的粒子存在,即我們今天所發現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

科學家們認為,在粒子物理中,標準模型範疇之外的中微子可能是馬約拉那費米子。驗證這一猜想需要進行無中微子的beta雙衰變實驗。可惜這項實驗所要求的精度在今後的10年到20年以內都難以達到。

華人科學家張首晟把突破口轉向凝聚態物理。2010年到2015年間張首晟團隊連續發表三篇論文,精準預言了實現馬約拉那費米子的體系及用以驗證的實驗方案。王康隆等實驗團隊依照張首晟的理論預測,成功發現了手性馬約拉那費米子,為持續了整整80年的科學探索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張首晟將這一新發現的手性馬約拉那費米子命名為「天使粒子」,這個名字來源於丹·布朗的小說及其電影《天使與魔鬼》。「過去我們認為有粒子必有其反粒子,正如有天使必有魔鬼。但今天,我們找到了一個沒有反粒子的粒子,一個只有天使,沒有魔鬼的完美世界。」張首晟說。

量子計算機實現可期 加速人工智慧發展

「天使粒子帶來的量子計算時代,讓我充滿興奮和期待」

一個量子比特的信息非常難以存儲,微弱的環境噪聲就能毀滅其量子特性。因此,量子計算機往往被視為可望不可即的空想。

「通常情況下,量子比特只能放在一個傳統粒子內儲存,容易被幹擾。但如今,天使粒子的發現提供了一種絕妙的可能性:一個量子比特能夠被拆成兩半,存儲在兩個距離十分遙遠的馬約拉那費米子上。」

張首晟說,如此一來,傳統的噪聲很難同時以同樣的方式影響這兩個馬約拉那費米子、進而毀滅所存儲的量子信息。「相較於傳統的存儲方式,基於天使粒子的存儲方式極其穩固。」

找到天使粒子有什麼現實意義?張首晟指出,從基本科學發現到技術應用往往需要多年時間,但天使粒子的發現意味著量子計算已成為可能。

張首晟解釋說,量子世界本質上是平行的,一個量子粒子能夠同時穿過兩個狹縫。因此,量子計算機能夠進行高度並行的計算,遠比經典計算機有效。以算術問題為例,如果給出一個很大的數字,問這個數字能否拆成兩個數字的乘積,那麼經典計算機只能用窮舉法逐一嘗試整除計算,而量子計算機可以在一瞬間同時完成所有可能項的測算。

人工智慧的能力來源大數據,人工智慧核心資源是計算能力,只有在強大的計算能力支撐下,才能使對大數據的處理速度達到實現人工智慧的水平。

多面科學家張首晟對人工智慧的理解

就在前不久,第一財經主持人王蘊媞就專訪了張首晟教授,在量子計算、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雖然在VC投資上也做得風生水起,但直到現在,張首晟最看重的,還是他作為科學家的這一面。「作為科學家,你可以跟大自然對話,衝在最前面,第一個去發現一些前沿科技,比如量子效應。」張首晟這樣解釋作為科學家的樂趣。2007年,他所發現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當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而基於他對拓撲絕緣體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開創性研究,張首晟包攬了物理界幾乎所有重量級獎項,包括歐洲物理獎、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等,他也成為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種子選手」。同時,張首晟還有一個身份是風險投資人,他的投資公司在創立的半年之後,就將資金規模從兩千萬美元擴展到近一億美元,迅速成為了矽谷成長最快的風投公司之一。

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在採訪中張首晟做了一個比喻:「比如說人類看到鳥飛的時候,就覺得非常的神奇,我們也想學鳥飛,一開始想飛的辦法就是模仿,也是一種仿生學,就是我們在手臂上綁兩個翅膀,想著自己能飛起來,這是一個簡單的仿生。」但是當我們真正理解了飛行的科學原理,就是物理學的一個最根本的流體力學,一旦有了流體力學的理論基礎的理解,我們便可以設計出來飛機,它是飛得遠遠比鳥好,但它並不一定像鳥,所以這個飛機的出現的真正原因,在於我們對理論基礎的理解,從而推動了它的發展,並不是簡單的仿生。

在這個意義下,他覺得人工智慧現在還處在一個比較簡單的仿生的階段,還是用一個神經元簡單地在模仿一個大腦。而他認為人工智慧下一步的發展,就像從看到鳥飛變成飛機。「在理論的基礎上,未來我們會徹底理解智能的理論基礎是什麼,一旦理解之後,我們就能夠做出一些非常神奇的新的技術。」張首晟這樣闡述對於人工智慧未來的展望。

對於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先行者谷歌,張首晟並不贊同谷歌的技術路線。

因為他認為按照谷歌的這個思路,發展自動駕駛需要一個高清的三維地圖,一個雷射雷達。但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的,支持這個觀點的依據是人類駕駛的原理,人開車的時候不需要高性的三維地圖,人的腦子上也不會發出雷射雷達。所以作為投資人,張首晟投資了一家做自動駕駛的公司,是一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的研發團隊,用一個普通的設備裝在車上,不需要雷射雷達和三維地圖就可以實現無人駕駛。張首晟認為,發展無人駕駛的技術路線一定要有可擴展性,因為雷射雷達和高清三維地圖都是不可擴展的,人不需要這些就可以實現駕駛,所以原則上計算機視覺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就可以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

相關焦點

  • 物理學重大突破:科學家找到「天使粒子」
    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 (洪蔚琳、趙永新)物理學迎來重大突破:由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終於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從而結束了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80年的漫長追尋。 相關論文發表在今天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上帝粒子」之後,物理學再迎重大突破!華人科學家找到了「天使粒子」
    據人民網7月21日報導,物理學迎來重大突破:由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終於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Majorana
  • 物理學再迎重大突破-張守晟找到了「天使粒子」!
    (共計 3151字 | 建議閱讀時間 10分鐘)據人民網7月21日報導,物理學迎來重大突破
  • 重大突破!華人科學家領銜團隊找到「天使粒子」
    物理學迎來重大突破:由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終於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從而結束了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
  • 物理學重大突破,〝天使粒子〞讓正反對立的世界觀從此改變,讓人工智慧(運算)有重大突破的可能性
    由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終於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從而結束了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80年的漫長追尋。相關論文發表在今天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張首晟將這一新發現的手性馬約拉那費米子命名為「天使粒子」,這個名字來源於丹‧布朗的小說及其電影《天使與魔鬼》。「這部作品描述了正反粒子湮滅爆炸的場景。過去我們認為有粒子必有其反粒子,正如有天使必有魔鬼。但今天,我們找到了一個沒有反粒子的粒子,一個只有天使,沒有魔鬼的完美世界。」張首晟說。
  • 「天使粒子」發現者張首晟逝世
    楊振寧弟子、55歲華裔科學家 「天使粒子」發現者張首晟逝世 家人稱其生前長期與抑鬱症鬥爭 2007年,其發現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2017年,其發現的「天使粒子」解決了困擾量子物理學80年的難題。  2009年,張首晟入選「千人計劃」,並被清華大學特聘為教授,在楊振寧先生創辦的高等研究院工作。
  • 「上帝粒子」之後 華人科學家找到了「天使粒子」
    據人民網(603000)7月21日報導,物理學迎來重大突破:由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終於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從而結束了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80年的漫長追尋。  相關論文發表在今天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張首晟等科學家宣布找到「天使粒子」
    這是物理學家夢寐以求的神秘粒子之一,還有四大神秘粒子尚待證實:引力子、磁單極、暗物質和Majorana費米子。而就在今天,史丹福大學教授張首晟與他的兩個實驗團隊發現並證實了「Majorana費米子」的存在。
  • 55歲華裔科學家張首晟去世 曾發現「天使粒子」
    「張首晟是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一直在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做研究,他領導的研究團隊於 2006 年提出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評為 2007 年 「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 之一,他還被楊振寧認為是下一個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 華人科學家張首晟團隊發現「天使粒子」 量子計算成為可能
    該團隊由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副教授Jing Xia和UCLA教授Kang Wang領銜,並按照其同事兼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張首晟及其同事提出的計劃。該團隊7月20日在《科學》上公布其結果。「我們的團隊預測了在哪裡可以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以及尋找『確鑿證據』的實驗特徵。」 研究論文的資深作者之一及理論物理學家張首晟說,「這個發現總結了基礎物理學中最密集的搜索之一,跨越了80年。」
  • 張首晟團隊發現號稱「天使粒子」的馬約拉納費米子
    張首晟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1日消息,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張首晟及其團隊今天凌晨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發現這一研究小組由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副教授夏晶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王康隆領導,他們根據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張首晟及其同事提議的計劃實施了這項研究。該小組在7月20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作為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這篇研究論文的高級作者之一,張首晟表示:「我們的團隊準確地預測了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地方,以及尋找哪些東西作為這種粒子存在的確鑿證據。
  • 歷史性突破:華人科學家宣布找到「天使粒子」
    7月21日, Science上發表了一項重大成果:科學家宣布在凝聚態體系中發現了手性
  • 張首晟去世 曾發現「天使粒子」有望是下一個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張首晟是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一直在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做研究,他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06年提出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評為2007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他還被楊振寧認為是下一個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 楊振寧弟子張首晟:發現「天使粒子」 證明2=0
    長期走在理論物理學研究前沿的張首晟,把科研看得很透徹,「天使粒子」的發現,對他意味著一個裡程碑式的跳躍。  發現神秘粒子  要了解這次發現的重大意義不難,張首晟善於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解釋科學。  自然界的物質都由基本粒子組成,分為玻色子和費米子。有的粒子擠在一起也不會擦槍走火,被稱為玻色子。而不愛扎堆、各走各路的則是費米子,如支持手機和電腦運作的電子。
  • 物理學重大突破 發現天使粒子開啟新時代
    基礎物理與應用的「雙突破」張首晟將發現的手性Majorana費米子稱為天使粒子,這一靈感來自於小說《天使與魔鬼》。在Dan Brown的這部小說中,正反粒子的碰撞會將所有質量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從而湮滅整個世界。
  • 楊振寧弟子、美國華裔科學家張首晟突然離世,發現「天使粒子」,多...
    美國華裔科學家、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張首晟被曝於12月1日去世。史丹福大學校友透露,「(張首晟教授)從9樓還是19樓跳下來的。前一天,也就是周五他還在和丹華的律所fund組開會。」
  • 張首晟團隊發現「天使粒子」 楊振寧:獲諾獎只是時間問題
    張首晟鳳凰科技 白楊7月21日凌晨,張首晟及其團隊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發現:在整個物理學界歷經80在2010年到2015年之間,張首晟與其團隊連續發表三篇論文,精準預言了在哪裡能夠找到Majorana費米子,繼而指出哪些實驗信號能夠作為鐵證如山的證據。他們預言手性Majorana費米子存在於一種由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薄膜和普通超導體薄膜組成的混合器件中。
  • 張首晟團隊發現天使粒子 他說真正完美的世界是量子世界
    今天物理學又迎來了一項劃時代的發現——由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終於找到了正反同體的馬約拉那費米子,他們將它命名為「天使粒子」,結束了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80年的漫長追尋。這一發現刊登在今天出版的世界最權威學術期刊之一《科學》雜誌上。
  • 找到「天使粒子」
    本報北京7月21日電  (洪蔚琳、趙永新)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21日報導了物理學領域的一項重大成果:以華人科學家為主體的科研團隊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從而結束了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80年的漫長追尋。
  • 科研團隊成員揭秘「天使粒子」發現的背後
    多位頂尖物理學家認為,「天使粒子」的出現讓科學家終於找到了絕佳的量子計算機材料,將大幅提升現有計算速度和效率,進而引發人工智慧等行業的深刻變革,是一項裡程碑式發現。  到底有多少「已知」將被這一重大發現顛覆?「新華視點」記者專訪了團隊主要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