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重大突破 發現天使粒子開啟新時代

2021-01-14 TechWeb

 

基礎物理與應用的「雙突破」

張首晟將發現的手性Majorana費米子稱為天使粒子,這一靈感來自於小說《天使與魔鬼》。在Dan Brown的這部小說中,正反粒子的碰撞會將所有質量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從而湮滅整個世界。

而天使粒子的發現,就好像發現了一個完美的世界,這裡只有天使,沒有魔鬼。

張首晟告訴鳳凰科技,天使粒子最重要的意義是改變了基礎物理,因為它改變了人們一直認知的正反對立的世界觀。

對於每一位物理學家來說,基礎物理的研究都是一段極為漫長的過程。一個重大的發現往往需要50年甚至100年的時間,有發現已經是幸運的。也有很多人,可能傾注畢生,最終也沒有所獲。

1927年第五次索爾維(Solvay)會議參與者(攝於比利時索爾維國際物理研究所)

任何科學的發現,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張首晟表示,天使粒子的發現,也是建立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以及拓撲絕緣體的基礎上。

不僅如此,不同於其他基本科學從發現到技術應用往往需要多年時間,天使粒子已經可以看到其實際應用的前景。

量子世界本質上是並行的,一個量子粒子能夠同時穿過兩個狹縫。所以量子計算機能夠進行高度並行的量子計算,遠比經典計算機有效。

然而,一個量子比特的信息非常難以存儲,微弱的環境噪聲都能夠毀滅其量子特性。但Majorana費米子沒有反粒子,或者說相當於半個傳統粒子,便提供了一種絕妙的可能性:一個量子比特能夠存儲在兩個距離十分遙遠的Majorana費米子上。

如此一來,傳統的噪聲極其難以同時以同樣的方式影響這兩個Majorana費米子,進而毀滅所存儲的量子信息。相較於傳統的存儲方式,比如電子自旋,超導磁通和光子極化,這樣存儲在遠離的兩個Majorana費米子上的拓撲量子比特,本質上極其穩固。

也就是說,Majorana費米子能夠用於構造穩固的拓撲量子計算機,使得有效的量子計算成為可能。

張首晟表示,原先大家已經認為量子是最小的單位,而天使粒子使得一個量子單位可以拆為兩半,讓量子變得更穩定。

現在,這項科學已經可以開始應用。「谷歌和微軟已經提供了支持,未來,在國內也會開始進行應用。」張首晟說。

項目負責人張首晟——獲得諾獎只是時間問題

幾天前,張首晟回到北京為其恩師楊振寧慶祝95歲壽辰。

1963年出生的張首晟,17歲便前往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學習。他學的是理論物理專業,這也是楊振寧的專業。

但理論物理的就業面太窄,張首晟一度開始擔心自己的前途。但當他來到哥廷根大學附近的一塊墓地,看到裡面埋葬的一些物理學家都是用其生前發現的公式作為墓志銘,這深深震撼了張首晟。

自此,「用一個公式概括整個世界」成為張首晟的夢想,也讓他決定將畢生的精力都貢獻給物理學研究。

還有一個選擇對張首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年在柏林自由大學學習時,張首晟一直將大統一理論當成自己的學術目標。因為這是愛因斯坦努力一生的事業,也是楊振寧的領域。

1987年張首晟博士畢業時與楊振寧的合影

但是當他師從楊振寧時,楊振寧卻鼓勵張首晟去研究凝聚態物理。楊振寧認為他自己所處的領域要想有所突破已經很難,而凝聚態物理剛剛興起,發展很快。

最後,張首晟在楊振寧的指導下,開始在凝聚態領域工作。

張首晟2012年獲得狄拉克獎

接下來,1996年,年僅33歲的張首晟被評為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隨後,憑藉拓撲絕緣體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兩項理論的發現,張首晟於2010年獲得歐洲物理獎;2012年獲得美國奧利弗巴克利獎和狄拉克獎;2014年獲得美國富蘭克林獎。

張首晟多年被湯森路透預測會得到諾貝爾獎,楊振寧則評價「他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不知道天使粒子的發現,是否能讓張首晟眾望所歸。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天使粒子 基礎物理開啟新時代
    張首晟鳳凰科技白楊7月21日凌晨,張首晟及其團隊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發現這一發現,驗證了由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Ettore Majorana在80年前提出的預測——存在一類沒有反粒子的粒子。同時也證明了存在一種比量子還小的單位,這將對現在的量子理論帶來巨大的改變。張首晟將這一新發現稱為「天使粒子」。普通群眾可能暫時難以理解這一發現,但是對基礎物理界來說,這或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 物理學重大突破:科學家找到「天使粒子」
    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 (洪蔚琳、趙永新)物理學迎來重大突破:由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終於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從而結束了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80年的漫長追尋。 相關論文發表在今天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物理學重大突破,〝天使粒子〞讓正反對立的世界觀從此改變,讓人工智慧(運算)有重大突破的可能性
    張首晟將這一新發現的手性馬約拉那費米子命名為「天使粒子」,這個名字來源於丹‧布朗的小說及其電影《天使與魔鬼》。「這部作品描述了正反粒子湮滅爆炸的場景。過去我們認為有粒子必有其反粒子,正如有天使必有魔鬼。但今天,我們找到了一個沒有反粒子的粒子,一個只有天使,沒有魔鬼的完美世界。」張首晟說。
  • 物理學重大突破:科學家兼投資人張首晟團隊找到「天使粒子」
    張首晟及其團隊在7月21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發現。在國際物理學界歷經80年探索後,他們發現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這是繼上帝粒子、中微子、引力子後的又一裡程碑發現,意味著量子計算已成為可能。
  • 物理學再迎重大突破-張守晟找到了「天使粒子」!
    (共計 3151字 | 建議閱讀時間 10分鐘)據人民網7月21日報導,物理學迎來重大突破
  • 「上帝粒子」之後,物理學再迎重大突破!華人科學家找到了「天使粒子」
    據人民網7月21日報導,物理學迎來重大突破:由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終於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Majorana
  • 重大突破!華人科學家領銜團隊找到「天使粒子」
    物理學迎來重大突破:由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終於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從而結束了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
  • 專家解讀發現「天使粒子」新成果
    來源:科學網概要:7月21日,有關物理學獲得重大突破、科學家找到「天使粒子」的新聞,引起了物理學界的廣泛關注
  • 「新物理學」在希格斯粒子發現中開啟?
    科學家的一種滿懷熱情的希望,即:在不久的將來通過發現希格斯粒子來開啟一扇物理學新研究領域的大門,已經逐漸地消退了。還在去年夏天的時候,科學家捕獲到了一種新的粒子,這種粒子的特性指向他們長期以來尋找的希格斯粒子,科學家們在興高採烈之際,希望很快地開啟一扇通往新物理學的大門,創新物理學的領域和途徑,就像如日中天的「玄理論」在物理學和宇宙學中的影響一樣,然而形成大爆炸之後宇宙物質來源的基本粒子還存在諸多的疑問,就在上一周,科學家這種希望的熱情遭受冷遇。
  • 歷史性突破:華人科學家宣布找到「天使粒子」
    7月21日, Science上發表了一項重大成果:科學家宣布在凝聚態體系中發現了手性
  • 「天使粒子」發現者張首晟逝世
    2007年,其發現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2017年,其發現的「天使粒子」解決了困擾量子物理學80年的難題。  2009年,張首晟入選「千人計劃」,並被清華大學特聘為教授,在楊振寧先生創辦的高等研究院工作。
  • 張首晟團隊發現「天使粒子」 楊振寧:獲諾獎只是時間問題
    這一發現,驗證了由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Ettore Majorana在80年前提出的預測——存在一類沒有反粒子的粒子。同時也證明了存在一種比量子還小的單位,這將對現在的量子理論帶來巨大的改變。張首晟將這一新發現稱為「天使粒子」。普通群眾可能暫時難以理解這一發現,但是對基礎物理界來說,這或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 「天使粒子」告訴你,科學大突破!
    趙永新攝來源:人民網物理學迎來重大突破:由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終於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從而結束了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80年的漫長追尋。  相關論文發表在今天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華人科學家發現「天使粒子」
    新華社舊金山7月20日電 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科學家張首晟等人20日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首次發現了馬約拉納費米子存在的證據。這一重大發現解決了困擾量子物理學80年的難題,對量子計算也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其實並沒有發現「天使粒子」?
    2017年一份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稱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然而今年1月3日同樣發表在《科學》期刊上一份新研究,對2017年的研究結果提出了質疑。
  • 「上帝粒子」之後,科學家又發現了「天使粒子」
    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在北京舉辦記者招待會宣布了Majorana費米子的發現,將這種神秘粒子命名為「天使粒子」,該發現刊登於世界最權威學術期刊之一《科學雜誌》上。
  • 楊振寧弟子張首晟:發現「天使粒子」 證明2=0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逸男 實習生宋昕航  「科學發現有時是階段性的。可能很長一段時間你都成就平平,但突然就會有個大的跳躍,接著就是一個更大的跳躍。」長期走在理論物理學研究前沿的張首晟,把科研看得很透徹,「天使粒子」的發現,對他意味著一個裡程碑式的跳躍。
  • 天使粒子被他發現,人類偉大進步,楊振寧都被嚇到了!
    張首晟將其命名為「天使粒子」。這一重大發現解決了困擾量子物理學80年的難題,對量子計算也具有重要意義。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評價說,獲諾獎是早晚的事!  張首晟(Shou-Cheng Zhang),漢族,美國華裔科學家,祖籍江蘇高郵,1963年生於上海。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
  • 「上帝粒子」之後 華人科學家找到了「天使粒子」
    據人民網(603000)7月21日報導,物理學迎來重大突破:由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終於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從而結束了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80年的漫長追尋。  相關論文發表在今天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55歲華裔科學家張首晟去世 曾發現「天使粒子」
    「張首晟是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一直在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做研究,他領導的研究團隊於 2006 年提出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評為 2007 年 「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 之一,他還被楊振寧認為是下一個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