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首晟
鳳凰科技白楊
7月21日凌晨,張首晟及其團隊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發現:在整個物理學界歷經80年的探索之後,他們終於發現了手性Majorana費米子的存在。
這一發現,驗證了由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Ettore Majorana在80年前提出的預測——存在一類沒有反粒子的粒子。同時也證明了存在一種比量子還小的單位,這將對現在的量子理論帶來巨大的改變。
張首晟將這一新發現稱為「天使粒子」。普通群眾可能暫時難以理解這一發現,但是對基礎物理界來說,這或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80年漫長的尋覓
1928年,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Adrie Maurice Dirac)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式。這一發現,從理念上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狄拉克提出:宇宙中每一個基本粒子必然有相對應的反粒子。
狄拉克和刻在他墓碑上的方程
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安德森在研究宇宙射線時,無意間發現了狄拉克預言的正電子。從此以後,宇宙中有粒子必有其反粒子被認為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目前,正電子也被廣泛應用到人類生活之中,醫學影像技術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 就是其中之一。
張首晟向鳳凰科技表示:「根據以往的認知,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充滿正反對立的世界。比如有正數必有負數,有存款必有負債,有陰必有陽,有善必有惡,有天使必有惡魔。」
但是,在1937年,也就是整整80年前,Ettore Majorana做出這樣一個大膽的猜測:會不會有一類沒有反粒子的粒子,或者說它們自身就是自己的反粒子。這個粒子被後來的物理學界稱之為Majorana費米子,並和希格斯波色子、引力子、磁單極、暗物質等一起被視為人類最為夢寐以求的神秘粒子。
Ettore Majorana
從那開始,尋找這一神奇粒子也就成了物理學中許多領域研究工作的崇高目標。
在物理學裡,存在兩大分支,分別是粒子物理和凝聚態物理。
在粒子物理中,標準模型範疇外的中微子被認為最可能是Majorana費米子,而且這一猜測是有可能被「無中微子的beta雙衰變」實驗所驗證。但這項實驗所要求的精度在今後的10年到20年以內都難以達到。
而在張首晟所研究的凝聚態物理中,Majorana費米子有可能作為某些新奇量子基態上的準粒子或元激發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