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醇的疏水表面對水分子結構的影響

2020-12-05 瀟湘晨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袁開軍和北京大學教授鄭俊榮團隊通過高濃度醇水溶液的動力學研究,發現醇的疏水表面能導致周圍的水分子氫鍵結構增強,該研究揭示了醇水溶液中水的微觀結構動力學的變化規律。

醇和水混合溶液是工業和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溶液。醇水混合通常會導致整個系統的熵減小以及熱容量增大。為了理解這個現象,科學家在19世紀提出了「Iceberg」的模型,即醇的疏水基團(烷烴基)會導致它周圍的水分子氫鍵結構增強,形成所謂類冰狀的結構。但是這種理論並沒有被後來的動力學計算支持,前人利用中子散射技術和拉曼光譜技術進行的的實驗研究則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因此醇水結構動力學還沒有統一的認識。

該團隊利用低溫紅外光譜和二維紅外光譜對醇水溶液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在高濃度的醇水溶液中,水的光譜發生明顯位移以及水分子轉動弛豫明顯變慢。實驗表明醇的疏水基團確實會導致其周圍水分子氫鍵結構增強,而在高溫下,疏水基團表面的水分子反而會形成更加無序的結構。該結論支持了水分子氫鍵增強的論斷,但是水並不會形成所謂的類冰狀結構。該工作對醇水微觀結構動力學提供了新的機理。

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上述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動態化學前沿研究中心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能源化學轉化的本質與調控」、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資助。

圖.大連化物所等發現醇的疏水表面對水分子結構的影響

【來源:光明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拍攝到水分子內部結構(圖)
    比如說,我們從初中課本上就知道,它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但水分子到底長什麼樣?它們又是如何形成水分子的?水是生命之源,其獨特的氫鍵結構也一直讓科學家難以解釋。這些一直都是未解之謎。以前,科學家一般選取的是以金屬作為襯底,把水直接放在金屬上進行觀察,但由於水分子和金屬之間有很強的相互作用,水分子的軌道往往會被金屬的電子態所淹沒,所以此前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拍到的水分子照片,最多只是模糊的外形——「一個沒有任何內部結構的圓形凸起」。
  • 我國科學家首次拍攝到水分子內部結構(圖)
    比如說,我們從初中課本上就知道,它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但水分子到底長什麼樣?它們又是如何形成水分子的?水是生命之源,其獨特的氫鍵結構也一直讓科學家難以解釋。這些一直都是未解之謎。以前,科學家一般選取的是以金屬作為襯底,把水直接放在金屬上進行觀察,但由於水分子和金屬之間有很強的相互作用,水分子的軌道往往會被金屬的電子態所淹沒,所以此前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拍到的水分子照片,最多只是模糊的外形——「一個沒有任何內部結構的圓形凸起」。
  • 科學家也吃瓜,並放出了水分子N角關係的實錘
    水分子之間的關係,就是科學家要追的一個瓜。儘管水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事物,也是生命的基礎,但我們至今還沒能完全理解水,其中水分子CP的瓜,也沒能吃的特別明白。 水分子之間的關係,是以氫鍵相互作用來實現的,也因此形成了撲朔迷離的結構。我們眼中無形的水,並非真的無形。
  • 科學家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是由8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
    11月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江凌研究員和楊學明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組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了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8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這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了新思路。
  • 科學家發現「熱木星」大氣層隱藏著水分子
    科學家對10顆「熱木星」行星進行勘測,發現它們大氣層中隱藏著水。
  • 水分子的化學結構
    人類能認知到水分子的結構,依賴於科學的實驗方法論。結構決定空能,理解水分子的結構是關鍵水,化學式為H2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水分子因而水分子呈非線性,且呈角分布。這方面哪怕稍有差池,生命就不會存在。因為偶極子有正極與負極,活像小磁鐵。
  • 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拍到水分子內部結構
    北京大學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拍到水分子的內部結構,並揭示了單個水分子和四分子水團簇的空間姿態。這一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自然-材料》雜誌上。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拍到水分子的內部結構。上圖顯示了水分子在氯化鈉表面上的排列方式和單個水分子、四分子水團簇的內部結構。水分子是地球表面上最多的分子,其內部結構非常基本,但是又具有很多奇妙的化學性質。水作為良好的溶劑為生命存在提供了基本條件,其獨特的氫鍵結構也一直讓科學家難以解釋。
  • 二氧化矽的化學結構可以影響許多化學過程的有效性
    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化學教授、最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的作者Songi Han說:水與表面相互作用的方式影響著許多過程,在許多情況下,科學家和工程師直覺地發現,矽和水的潛在交互作用和設計設備、實驗和過程是基於經驗證據的。
  • 研究人員發現了水分子的新狀態
    通過在ORNL的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和英國的Rutherford Appleton實驗室進行的實驗,這一發現成為可能,展示了巖石,土壤和細胞壁中超限水的特徵,科學家預測這些特徵將引起許多學科的興趣。
  • 中國在國際上首次拍攝到水分子內部結構(圖)
    研究照片   央視新聞:【我國在國際上首次拍攝到水分子內部結構但它們究竟是如何形成水分子的?日前,我國科學家共同解開了這一世界難題,首次拍攝到了水分子的內部結構。這一科研成果已在世界權威科學雜誌《自然》子刊上發表。
  • 中國在國際上首次拍攝到水分子內部結構(組圖)
    原標題:中國在國際上首次拍攝到水分子內部結構(組圖) 研究照片 研究照片 研究照片 《Nature》雜誌網站截圖   央視新聞:【我國在國際上首次拍攝到水分子內部結構】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它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凌與中科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該研究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新思路。
  • 有機化學大講堂——醇
    在液相中,溶劑化作用會對醇的酸性強弱產生影響。溶劑化作用使負電荷分散,而使RO-穩定。多元醇的氧化            多元醇具有一元醇的一般化學性質,由於相鄰羥基之間的相互影響,又有其特性,易被高碘酸或四醋酸鉛等氧化。
  • NASA科學家在月球日照面發現水分子,高溫輻射下為什麼還有水?
    ,科學家稱之為特徵譜線。 而這次NASA的發現就是通過水分子的反射光譜發現的。我們知道,水對於可見光基本上是透明的,也就是水分子不吸收任何可見光,但是,任何處於電磁相互作用的物質元素都不可能對所以波長的電磁波透明,水分子自然也不例外,其中最接近可見光波長的紅外線就能被水分子吸收,毫無疑問,這次的發現就是通過觀測紅外線實現的。
  • 電磁水錶為什麼比超聲波水錶貴?只因解決了這三大難題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面對全球水資源日漸匱乏,如何有效地強化對水資源的監控、提升用水效率降低漏水,為水務管理提供更精細化的服務,成為水錶行業新的挑戰和機遇。基於此,智能水錶這一專為水工業而設計的流量計量設備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各種各樣的智能水錶層出不窮。
  • 一文讀懂納米疏水疏油塗層和超親水塗層的自潔原理
    在實際應用中,這些表面還會遇到各種髒汙,泥、灰、油汙以及它們的混合物,面對這種情況納米疏水疏油易清潔/自潔塗層和親水自潔塗層都能應對
  • 科學家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科學家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新知科技日報訊 (記者郝曉明)11月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江凌研究員和楊學明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組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了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
  • 物理學家發現水分子的新物態
    研究者發現綠柱石中的水分子有著奇異的特性。
  • 水錶反轉數字會退回嗎 水錶如何進行安裝
    現在基本上每家每戶都安裝的有水錶,這樣的話平時用水量都會有記錄,每個月都是需要交納水費的,但是對於水錶的安裝還是要注意一下方法,如果安裝方法不對的話肯定會影響到家人的正常使用,那麼水錶反轉數字會退回嗎?水錶如何進行安裝?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相關的知識吧。
  • NASA在月球發現水分子!更厲害的是,俄羅斯在44年前已發現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家們對金星、火星、月球等星球進行探測,發現這些星球的表面並不存在明顯的液態水。然而NASA的火星探測器在火星地表發現了水流衝刷的痕跡,這說明過去的火星表面上還是存在液態水的。除此之外,前段時間美國宇航局對外公布了一項重大發現,他們的探測器在月球正面發現了水分子的存在。科學家們在月球的哪裡發現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