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一種程序化調控紅鰭東方魨...

2021-01-15 食品夥伴網

  日前,由中國

水產

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徐後國等發明的「一種程序化調控紅鰭東方魨膽汁酸分泌的

營養學

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授權專利號ZL2019109516314。

 

  紅鰭東方魨(Takifugu rubripes)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海水養殖品種之一。紅鰭東方魨沒有腹部脂肪組織,肌肉脂肪含量很低(鮮重在0.5-1.0%之間),因此,幾乎所有的脂肪存儲於其肝臟中,維持該魚肝臟中的正常脂肪代謝對維持正常的魚體生理代謝具有重要的意義。膽汁酸在肝細胞內由膽固醇轉化而來,膽汁酸在脂肪的吸收、轉運和代謝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的飼料營養學實踐和飼料生產中,通過調節膽汁酸來調節魚體肝臟脂肪代謝的手段還非常缺乏。

 

  該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根據魚體大小和飼料脂肪含量程序化調控紅鰭東方魨膽汁酸分泌的營養學方法,所述方法針對紅鰭東方魨獨特的脂肪存儲和代謝特點,通過數據分析計算和大量驗證實驗探索出在不同魚體大小和不同飼料脂肪含量條件下一系列膽汁酸調節物質(牛磺酸、半胱氨酸、鵝去氧膽酸、豬去氧膽酸及豬膽酸)在紅鰭東方魨飼料中的動態使用劑量及組合使用方法,實現了對紅鰭東方魨膽汁酸分泌的程序化、精準和動態調控,彌補了該領域現有技術的不足。該技術基於對紅鰭東方魨飼料中功能性營養素的調配,可操作性強;且成本在可控範圍內,經濟性高。

相關焦點

  • 威海新增2處省級水產原種場|綠鰭馬面魨 、紅鰭東方魨,長啥樣
    9月2日,省農業農村廳公布了2019年度新認定的8家省級原良種場名單,威海市慧源水產有限公司威海慧源綠鰭馬面魨省級原種場、銀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威海文登紅鰭東方魨省級原種場成功入列
  • 食用河豚「解禁」兩個品種:紅鰭東方魨和暗紋東方魨
    近日,農業部辦公廳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和養殖暗紋東方魨加工經營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意味著自1990年起不得流入市場的河魨(俗稱河豚)可以有條件「合法化」食用了。這條「解禁令」的出臺之路並不輕鬆,參與起草人表示等了15年。
  • 黃海水產研究所多項成果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漁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nbsp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漁業科技50項標誌性成果名單:對蝦工廠化全人工育苗技術趙院士該成果於1980年-1985年通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完成,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法箴。
  • 黃海水產研究所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交付...
    6月28日,黃海水產研究所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nbsp(與東海水產研究所「藍海201」號為「一型兩船」)在上海舉行交船籤字活動。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建設項目處處長張野田,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董金和,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王國忠,中國船級社上海分社總經理孟令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小虎、副院長崔國輝,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金顯仕、副所長辛福言,東海水產研究所所長莊平、副所長高建芳等所領導,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軍等出席籤字活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及東海水產研究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等參加了籤字活動
  •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Suam Kim院士一行到黃海水產研究所訪問交流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Suam Kim院士一行到黃海水產研究所訪問交流2019-01-16 16:4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黃海水產研究所        瀏覽量: 2753 次 我要評論
  • 黃海水產研究所「狼鰻人工繁育技術」通過專家現場驗收
    8月8日,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組織相關專家對黃海水產研究所與煙臺天源水產開發有限公司、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青島金沙灘水產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的
  • 生長五個月「遊」上餐桌當「網紅」全國都愛咱青島的這個「魨」!
    如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四清帶領團隊,在國內同行業中第一個實現百萬尾以上的規模繁育技術,在國際上更是處於領先水平。陳四清團隊自2006年開始綠鰭馬面魨人工繁育試驗研究,從2015年開始攻關綠鰭馬面魨的規模繁殖,在2019年突破了100萬尾、200萬尾的繁殖規模,突破了綠鰭馬面魨苗種規模化繁育技術,現已形成工廠化車間養殖、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多種模式。蓬萊市海頭村繁殖基地的綠鰭馬面魨。
  • 南北可養,綠鰭馬面魨充滿著巨大的想像空間
    中國水產頻道獨家報導,  黃海所陳四清等領頭已悄悄推廣了3年,南北可養,綠鰭馬面魨充滿著巨大的想像空間!  圖/威海銀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從曾經30多萬噸,到目前只有2千多噸,不足歷史產量的1%!從過去的3分/斤,上升到50元/斤,上漲1千多倍!
  • 綠鰭馬面魨苗種繁育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6日,記者從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海洋漁業科學與食物產出過程功能實驗室珍稀海洋生物繁育與保護研究團隊,自2006年開始進行綠鰭馬面魨人工繁育試驗研究,在野生親魚馴化、生殖調控、受精卵收集和孵化、苗種培育和餌料轉換等方面逐步攻克難關,近期成功突破了綠鰭馬面魨苗種規模化繁育技術,現已形成工廠化車間養殖
  • 農業農村部公告14個水產新品種 暗紋東方魨「中洋1號」入選
    南通網訊 (記者郭亮)經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且公示期無異議,6日,農業農村部公告14個水產新品種,海安中洋集團直接參與並主導研發的暗紋東方魨「中洋1號」榜上有名,是全省唯一入選的國家級新品種。
  • 3000噸級海洋漁業科學調查船"藍海101"下水 是咱黃海水產研究所的
    半島記者 韓小偉9月12日,黃海水產研究所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與東海水產研究所據悉,此次在上海一同下水的還有東海水產研究所的「藍海201」號,兩艘調查船被譽為「漁業航母」,是農業農村部迄今投資最多、噸位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科學調查船,也是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和「農業現代化標誌性工程」之一。船體總長84.50米、型寬15米、滿載排水量3297噸、續航力達10000海裡,配備有國際先進的科學調查系統,技術水平和調查能力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 暗紋東方魨「中洋1號」新品種通過專家組現場審查
    暗紋東方魨「中洋1號」新品種通過專家組現場審查2018-10-23 10: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江蘇中洋集團        瀏覽量: 5599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10月17日,由江蘇中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漁業研究中心、南京師範大學共同申報的暗紋東方魨「中洋1號」新品種接受專家組現場審查。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博士李恆德:醉心水產的「碼農」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博士李恆德:醉心水產的「碼農」2019-01-24 11: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團結報        瀏覽量: 3036 次 我要評論 在項目的六位完成人中,有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也有企業的研究人員,而李恆德的作用,就是承上啟下,將這些實驗室技術順暢的導向生產應用。他架起了從實驗室到企業的橋梁,使扇貝育種成為水產育種領域首個研發並應用基因組選擇技術的案例。
  • 黃海水產研究所培育新品種 石斑魚家族添"新貴"
    近日,黃海水產研究所培育的雲龍斑通過了專家現場驗收。課題負責人田永勝告訴記者,雲龍斑的雜交父本為體型巨大的鞍帶石斑魚,母本為肉質鮮美的雲紋石斑魚,雲龍斑兼具兩者優點。 2015年,已有十幾萬尾雲龍斑在福建等地推廣養殖,成為繼龍膽石斑、鼠龍斑等人工養殖石斑魚後的「新貴」。
  • 新聞動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華大基因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成立
    6月17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華大基因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基因組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深圳舉行。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副司長蔣丹平、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技術引進與條件建設處處長張振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顯良、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梅永紅等及中國水科院屬相關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和有關企業等專家代表參加會議。張顯良院長回顧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長期合作研究及取得的重要成果獎勵。
  • 海帶、平鮋、馬面魨,威海新增3處省級水產原種場
    分別是榮成海帶良種場、榮成許氏平鮋原種場、文登綠鰭馬面魨原種場  近日,省農業農村廳公布2018年度新認定省級原
  • 黃海水產研究所專家與美國、西班牙科學家聯合主編的英文專著正式...
    黃海水產研究所專家與美國、西班牙科學家聯合主編的英文專著正式出版2019-03-08 15:0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黃海水產研究所        瀏覽量: 2292 次 日前,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Hanping&nbspWang教授、西班牙巴塞隆納海洋科學研究所的
  • 黃海水產研究所首次報導海底垃圾可能引發海葵爆發進而導致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的改變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近海漁業資源生態學團隊在國際環境科學領域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影響因子6.551) 在線發表了題為「Is seafloor litter contributing to sea anemone blooms ?」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