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號」船長、中山站原站長蒞蘭

2020-12-08 蘭州新聞網

雪龍號船長王建忠

原長城站、中山站站長湯妙昌

    今年是我國南極科考和南極長城站建立30周年。9月12日,兩位資深的科考專家——「雪龍號」現任船長王建忠和極地科考高級工程師湯妙昌蒞臨蘭州,講述他們親身經歷的那些極地科考中的生死歷程和南極軼事。王建忠已參加過16次極地科學考察,而湯妙昌先後4次赴南極考察,多次任中山站、長城站站長兼越冬考察隊隊長。他們兩人都為我國極地科考立下了汗馬功勞。

蘭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蘭州新聞網」或在蘭州日報、蘭州晚報欄目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蘭州日報 蘭州晚報社和蘭州新聞網所有。已經與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蘭州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蘭州新聞網」並且不在蘭州日報、蘭州晚報欄目下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稿件來源:「蘭州新聞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③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蘭州新聞網聯繫。

相關焦點

  • 「雪龍號」船長揭秘「南極」
    雪龍號船長沈權發言11月16日,「雪龍號」船長沈權和多次踏上極地的新華社女記者張建松,親自為來自全市150多名青少年,揭開了「極地」的神秘面紗。近年來,極地科考事業越來越吸引國人關注,上半年剛結束的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所經歷的「極地大營救」、馬航失聯客機搜尋等活動,讓我國的極地科考再度成為熱門話題。沈權,共參與了13次南極考察和3次北極考察。
  • 穿越西風帶時屢遭氣旋襲擊 「雪龍號」船長講述驚險經歷
    「雪龍號」科考船船長趙炎平,和中國最年輕的南極考察站站長魏福海在活動現場向觀眾們詮釋了極地科考對於人類的意義、極地環保的重要性,以及中國人的極地夢。「雪龍號」科考船船長趙炎平  趙炎平參與過11次南極考察,作為「雪龍號」的一員,他見證了我國極地事業的發展。
  • 中國唯一極地破冰船「雪龍號」 船長是紹興人
    每年,我國科學家都要乘坐破冰船「雪龍號」到那裡進行連續的科學考察。這艘船的船長,是一名叫趙炎平的紹興人。他沉穩地駕駛著「雪龍船」,確保了每一次極地考察任務的圓滿完成。被稱為世界盡頭的神秘大陸是怎樣一個地方?科考人員又會經歷怎樣的險象環生?昨天上午,記者電話聯繫了這位「80後」的船長,聽他講述那些充滿驚險的極地破冰之旅。
  • 「雪龍號」船長王建忠來蘭講述中國人的「極地夢」
    (記者 董文龍攝)  每日甘肅網訊(記者 董文龍)9月12晚,「極地科考,安利相隨」專家巡講蘭州站活動在省政府禮堂舉行,雪龍號極地科考船現任船長王建忠、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辦公室高極工程師湯妙昌兩位「南極達人」根據自身的旅歷,以幽默的語言、翔實的資料介紹了「雪龍號」在我國極地科考中的重要性,南極的氣候環境及科考工作生活狀況。
  • 極地科考巡講上海"起航" 雪龍號船長分享馬航搜救故事
    東方網5月11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在救援俄羅斯被困船隻的過程中,雪龍號也一度被困冰雪之中,處境危險,但我們沒有離開,而是讓被困人員每天在駕駛室能夠用望遠鏡瞭望到我們,得到安慰,這也是一種莫大的救援。」
  • 雪龍號前任船長談南極科考:科考船要跨「四關」
    昨日上午,中國唯一從事極地破冰航行的科考船「雪龍號」,從上海出發開赴南極,執行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記者了解到,此次南極考察,是自1984年中國首次南極考察以來,考察隊員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昨日下午,就讀者關心的幾個問題,本報(註:揚子晚報)記者電話連線採訪了江蘇老鄉——「雪龍號」前任船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副主任袁紹宏先生。
  • 浦東送來了什麼神秘包裹,讓雪龍號的科考隊員歡欣雀躍?
    浦東送來了什麼神秘包裹,讓雪龍號的科考隊員歡欣雀躍?浦圖分別為雪龍號、雪龍2號配送了數千冊圖書,並開通了電子圖書借閱平臺,為極地科考隊員提供更多的文化休閒選擇。
  • 「雪龍號」船長現場分享極地科考故事
    ……8月23日晚,我國極地事業和航海事業領軍人物、「雪龍號」老船長魏文良來到石家莊安利體驗館,與石家莊近百位小朋友和家長們分享了他眼中的南北極以及參與極地科考的難忘經歷。自1988年起,38歲魏文良就開啟了第一次南極之旅,之後的30年他曾經先後16次作為船長或擔任考察隊臨時黨委書記、領隊,帶隊遠徵南極,多次駕船和帶隊進行遠海和大洋考察。
  • 危急時刻·雪龍號極地營救又遇險
    雪龍號是一艘從上海出發開往南極的考察船,這是中國的第30次南極科考,是雪龍號首次執行南極航行的任務。雪龍號船長王建忠收到信號後全力以赴參與救援,當時雪龍號和院士號相距有600海裡即使全速航行至少需要兩天。緊趕慢趕在12月27號晚上9點半鐘到達了院士號的遇險範圍內。
  • 武大教師「滯留」南極 雪龍號和雪龍2號歷時42天接力送回國
    近日,武漢大學南極科考隊員趙羲因疫情「滯留」南極,被雪龍號和雪龍2號歷時42天接力送回國的硬核返程故事引發關注。作為一個武漢人,趙羲在疫情期間卻「滯留」在南極,她為家鄉焦慮過也祈福過。
  • 「雪龍號」歸國 第33次南極科考刷新抵達全球最南紀錄
    「雪龍號」歸國 第33次南極科考刷新抵達全球最南紀錄 2017-04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4月10日電 (陳靜顧榮華)中國國家海洋局極地研究所所屬科考船「雪龍號」完成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10日抵達上海長江口水域。此番科考,雪龍號科考船行駛到南緯78°41′羅斯海水域,刷新了全球科學考察船在南極海域到達的最南紀錄,同時開闢了中國極地科學的海陸空立體化協同考察新紀元。
  • 雪龍號啟航 奧克斯空調又一次極地探險
    最近,雪龍號上的科考隊員們終於過上了「太平」的日子。自雪龍號從上海出發後,在開往赤道的航行中始終風浪不斷,所有的船員們都經歷了一次「眩暈測試」,連本該人聲鼎沸的食堂也顯得寂寥許多,多數人情願躲在船艙裡吃點速食品也不願下個幾層樓遭受顛簸苦。
  • 從這裡登上南極內陸最高點——寫在南極中山站建站30周年之際
    南極中山站站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大氣與空間物理學研究室主任胡紅橋正在經歷第三次南極越冬。  近日,南極中山站雷射雷達安裝成功。在天空晴好時,今年他和團隊可實現對極區中高層大氣24小時晝夜連續觀測,填補我國極區中高層大氣觀測空白。
  • 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I極地中心·雪龍號
    雪龍號自首次航行以來,創下了中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7月11日,極地科考船雪龍2號正式交船,在十月啟航南極,北京時間11月11日13時,雪龍2號順利進入南極,預計將在25日抵達南極中山站,並與前輩雪龍號會師,共同參與南極考察任務。對於南極,大多數人的印象是數不盡的浮冰和冰山。
  • 極限工況 強悍設備 乘著「雪龍號」柳工設備奔向極地探秘
    極限工況 強悍設備 乘著「雪龍號」柳工設備奔向極地探秘2017-11-07 | 發布者:小編在線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11月3日   上海,浦東外高橋港區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專用碼頭
  • 特別報導 | 百年瞬間:南極中山站建成
    在1989年1月26日中山站舉行的奠基儀式上,隊員們升起鮮豔的五星紅旗新聞聯播:我國在南極大陸的科學考察基地中山站第一期工程,今天在南極拉斯曼丘陵落成。中山站郵政局今天也正式成立並開始營業。央視:時任「極地號」科考船船長魏文良:我在低頭看錨鏈的時候,看那個浮冰在那打轉,抬頭一看,遠處冰蓋像蘑菇雲一樣爆炸,大量的冰山就往下塌落了。歷經千難萬險,考察隊員們終於闖過鬼門關。他們沒有絲毫的懈怠,馬上投入到中山站的建設中。經過139名考察隊員32天的艱苦奮鬥,中山站全部竣工。在建成慶典上,考察隊隊長郭琨的一席話,讓隊員們潸然淚下。
  • 南極行|雪龍號裡程:相當於繞赤道33圈
    南極行|雪龍號裡程:相當於繞赤道33圈 雪龍號船長朱兵是位遠洋航海老法師,1998年他第一次登上雪龍號赴南極考察,此後多次參加南、北極考察。
  • 80後「雪龍號」女舵手談北極科考經歷
    據悉,「雪龍號」此次航程超過18500海裡,其中在北極冰區航行達到5370海裡。在搭乘「雪龍號」總共119名隊員中,有包括美國、法國、冰島的4名外國科學家以及1名中國臺灣科學家。而這其中,就有中國極地科考船女駕駛員白響恩的美麗倩影。
  • 習近平登上「雪龍號」 回身扶彭麗媛進艙:來
    習近平與彭麗媛登上雪龍號圖片來自網友習近平登雪龍號 伸手扶彭麗媛跨臺階新華網澳大利亞霍巴特11月18日電(記者李斌錢彤)30年來,中國極地工作者先後在南極建立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營地,成功組織30次南極科考,取得許多重大成果。展出的一張照片是1985年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我國首次南極考察立功受獎人員時的合影。當時獲獎的汪海浪如今是「雪龍」號副領隊,吳林是水手長。習近平同他們親切交談,勉勵他們再立新功。習近平來到生物實驗室,詳細詢問大家工作和生活情況。期待他們圓滿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