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屬於東夷文明,是祭山文化的發祥地,現已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

2021-01-14 龍送蘭的旅遊

蒙山自古屬於東夷文明,是祭山文化的發祥地,現在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當祭山文化的發源地有了另一種身份時,這種古老的祭山文化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蒙山壽仙雕刻完成後,每年四月二十六日在蒙山歸夢景區都會舉行祭祖生日儀式,以恢復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繼承東夷文明,過去,每年四月二十六日,在龜蒙頂西北側的生辰臺舉行生辰祭拜儀式,面向高218米、寬198米的蒙山舉行盛大的祭祖儀式。

典禮中,身著袈裟、自信滿滿、佩帶各種樂器、誦經誦經、祈求萬事平安的道士,雖然今年的生日典禮是在景區正門廣場、福壽康寧保定對面、萬壽宮旁舉行的,但今天的隆重儀式卻能讓人感受到古代祭祀的宏大規模,作為龜蒙景區一年一度的盛會,蒙山壽縣自然就是其中的主角,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山雕,已經被載入了金氏世界紀錄,它位於主峰桂夢頂的西北側,高218米,寬198米,是參觀貴夢景區的必遊景點,據說在這裡祭拜自己的生日,無論是步行還是乘纜車,都十分有效果。總面積1125平方公裡的蒙山主峰桂夢頂,海拔1156米,為山東第一、二峰,又稱「亞岱」山,山間有14座單蒙山,海拔1000多米,它帶來的湖泊有150多個,森林覆蓋率99%以上,是山東的天然氧吧。這就是所謂的長命百歲。

蒙山長壽文化源遠流長,自古有祈福長壽的傳統,每年舉行的蒙山生日祭拜儀式,已成為蒙山的重要節日,無論遊客或當地人都不會錯過。

祈福儀式十分隆重,由祭山文化表演和祝壽儀式兩部分組成,祭山文化表演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國王祭拜蒙山諸神的場景,祈福儀式包括慶賀、慶祝和拜壽生日等環節,其中,人們打扮成生肖、壽星、玉帝等,向參觀者致意並與之互動,但在整個儀式中,最莊嚴的儀式是道士們身著法衣,佩戴各種器具,誦經誦經,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身穿紫色法衣,繡著金龍的道士,看他的衣飾、帽子、出場次序、出場次數,就能看出,他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在儀式中所穿的道袍應該是「法衣」,上面繡有各種道教的吉祥圖案,如小太、孫、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鶴、麒麟等,一般大型祭祀儀式中,只有以道場為主體的高拱穿法衣,穿紫衣一般是供住道士穿的,傳聞老子騎牛出關,「紫氣東來」,因此道教崇尚紫道服。但青色是常見的顏色,《明史·輿服志》、《清規戒律》等皆有記載。

這場典禮上,身著紫袈裟的方丈念著「開天」,臺下一片寂靜。傅明開天府,警醒諸般罡風浩蕩,神靈不可阻擋,使表面化的文字達到無阻,整體具有發號施令的力量。

隨後與其他道士合唱,伴有節奏的舞步,十分講究,祭壇左右兩側各立有二、三個道士,手持樂器(類似樂器),伴奏樂曲,整個儀式持續約一小時,祭祀儀式十分精巧繁瑣,顓頊國王主持蒙山祭祀時,稱為萬壽宮。萬壽宮,建於北宋,原名玉虛關,明後改名萬壽宮,是古代先民祭祀蒙山神的主要場所,顓頊王在這裡主持蒙山,道教在宋代尤其盛行,萬壽宮有310人,是道教建築最多的地方。道教在明朝被定為國教。

如今,萬壽宮的新建築面朝南,有一扇三孔的山門,象徵著「天人合一」的土木結構,從山門進入正門,前有正廳和兩廂房,後是萬壽宮主樓,由於萬壽宮古建築長期失修,重建修復後的古道觀在青蒙山南麓顯得金碧輝煌。

相關焦點

  • 一座地質公園 一部地球歷史
    日前,中國政府推薦申報的安徽九華山和山東沂蒙山地質公園成功入選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這是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6次會議上正式獲批的。會議同時通過了我國泰山、三清山和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擴園申請。至此,中國世界地質公園總數升至39處,居世界第一。① 地質與文化融合發展九華山地質公園地處安徽省池州市境內,面積139.7平方公裡。
  •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依託四大優勢 申報創建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張掖網訊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是一座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旅遊觀光、歷史文化、民族風情、地質遺蹟保護於一體的大型地質公園,並以其得天獨厚的特色資源優勢、豐富多樣的地質遺蹟景觀價值優勢、濃鬱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優勢和國際知名的媒體評價優勢
  • 2020年度中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年會側記
    與會代表聽取報告  「如何讓我遇見你,在我最美麗的時刻……」金秋時節的光霧山彩林似霞,諾水河地下溶洞奇險瑰麗,在「山水畫廊·秀美巴中」最美麗的時刻,參加2020年度中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年會的全國各地地質領域專家學者和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地區的41家世界地質公園代表齊聚巴中,圍繞生態文明發展理念,交流經驗、獻計獻策、謀劃未來,共商保護與發展大計。
  • 綠維文旅:世界地質公園概述
    (一)世界地質公園的概念世界地質公園(UNESCO Geopark)是一個有明確的邊界線並且有足夠大的使其可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的表面面積的地區。它系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學意義、稀有性和美學價值的地質遺址所組成,它也許不只是具有地質意義,還可能具有考古、生態學、歷史或文化價值。
  • 【新年旅行】諸城暴龍館+恐龍博物館+日照東夷小鎮+海洋公園二日遊
    所以今年小編想帶你去東夷小鎮過!大!年!發團時間:正月初三到十五 天天發團住東夷小鎮特色客棧A標:399元(不含日照海洋公園)B標:499元  (含日照海洋公園)兒童價格:1.2米以下220元(含車位,保險、餐費)恭祝大家新年快樂!
  • 我國最「委屈」的山,道教文化的發祥地,卻一直被忽略
    今天,我國最「冤屈」的高山、被稱為「第一福地」的雖然是道教文化的發祥地,但一直被忽視,這就是終南山,喜歡武俠電影和動漫的人一定知道這座山在道教中的地位,這座山也被稱為「太乙山」,目前是我國4a旅遊勝地,被聯合國指定為世界級地質公園。
  • 正式發布|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十大美景
    今天上午,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揭碑儀式在永順縣芙蓉鎮隆重舉行,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十大美景評選結果正式揭曉,快來看看哪些景點入選~~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十大美景天問臺天問臺位於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矮寨園區,其與吉鬥苗寨隔空相望,為絕壁高崖之間一突兀高臺,三面為深不見底的山澗
  • 劉雪榮講解世界地質公園讓人耳目一新!
    前不久舉辦的2019大別山(黃岡)世界旅博會地質公園專家座談會上,韓國環境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李洙宰博士用ABC、PET兩組英文字母講解了世界地質公園的內涵和功能。A是Abiotic,意思是無生命的、非生物的,包括巖石、空氣、水等;B是Biotic,意思是有生命的、生物的,包括動物、植物、古生物化石等;C是Culture,意思是文化,包括人類活動、歷史、文化、考古等。
  • 世界地質公園|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境內,面積433平方公裡,2005年9月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2012年9月21日,在葡萄牙阿洛卡舉行的第11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
  • 張掖世界地質公園,世界十大地理奇觀之一
    #旅遊攻略#張掖世界地質公園位於甘肅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公園處於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交界處、祁連山向河西走廊的過渡帶。張掖世界地質公園以彩色丘陵和冰溝丹霞地貌而出名,被譽為世界的一抹水色胭脂。彩色丘陵如四處飄舞的多彩絲綢。窗欞狀-宮殿式建築的命名地是張掖世界地質公園。
  • 織金洞,貴州省第一個世界地質公園
    從貴陽出發驅車一個半小時行駛105公裡來到畢節市織金縣的織金洞,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一般提到貴州旅遊,首先想到的是貴州的七個5A級景區,黃果樹大瀑布、梵淨山、大小七孔、龍宮、青巖古鎮、鎮遠古鎮和百裡杜鵑。
  • 大量無可爭議的化石證據表明,曲靖是4億年前人類遠祖的發祥地
    大量無可爭議的化石證據表明,曲靖是4億年前人類遠祖的發祥地。曲靖魚化石這一堪比世界級自然與文化遺產,已成為曲靖一張靚麗的名片。」,進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助力曲靖的經濟、文化、生態建設發展,已成為一個關注話題。
  • 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名單出爐!31處景點你去過幾個?
    湖北遠安是楚文化的發祥地,華夏之母嫘祖的故裡,素有「三峽後花園」之美譽。 這裡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中國化石第一村」。嶧山國家地質公園內還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歷史著名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大量詩篇和名畫,具有極高的地質科考、歷史文化研究價值,被譽為「神州怪石第一山」,素有「鄒魯靈秀」、「岱南奇觀」等美譽。
  • 「沂蒙文化」萌芽於遠古時期,承傳於東夷文化,發展於商周
    中國是一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多民族融合的映映大國,在滄桑巨變中譜寫了一部世界各國無與倫比的綿延不絕的文化與文明發展史。中國傳統文化,乃是屢經歷代變遷而仍然保持著某種同一性的文化元素,是在現實中活動著的歷史,是在革故鼎新、消化吐納的流程中代代累積、前後相因的文化脈絡。
  • 位於陝西省的黃土地質公園,背朝黃土的景色,傳承旅遊文化
    這裡除了風景之外,作為紅色基地還體現著更多的歷史文化,主要能表現出在特殊年代,人們有著頑強拼搏的精神,同樣也在弘揚著紅色旅遊文化,大家通過來這裡遊玩,不僅看到了很多風景,還學習到了傳承文化的涵養,增長了很多的知識。
  • 一圖讀懂湘西地質公園!
    湘西地質公園衝刺世界地質公園   2017年12月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申報順利通過全國評審,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中國2019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送的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單位。2019年8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將現場進行評估。
  • 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居全球首位|你去過幾個?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十八洞 國家林草局供圖湘西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武陵山脈腹地,擁有160處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見證了人類文明歷史。這裡是土家族和苗族主要聚居地,這些民族是湘西自治州最早的原著民,其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造就了獨特的民俗。該地區的地質記錄了揚子地臺的形成以及這一前陸盆地所經歷的多期次的構造演化。
  • 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迎接首次再評估工作專題會議召開
    10月12日下午,市委書記劉雪榮主持召開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迎接首次再評估工作專題會議,安排部署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再評估工作,統一思想,迅速行動,充分準備,精心迎檢,確保順利通過再評估。市委副書記、市長邱麗新部署工作,市領導汪柏坤、餘友斌、劉忠誠、楊遙、陳武斌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