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器官模型國內外資料庫近10年文獻研究熱點分析

2020-12-14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


文題釋義:

腸類器官:是含關鍵性的腸細胞類型,包括腸上皮細胞、杯狀細胞、腸內分泌細胞和腸幹細胞,再現了腸上皮的生理結構,位於腸類器官內的活躍分裂的幹細胞群保證這些類器官的長期穩定擴增和傳代。

胰腺類器官:來源於從胰腺導管中分離出的胰腺幹/祖細胞的擴增,在添加有適當的生長因子和細胞外基質的培養環境中,胰腺祖細胞形成胰腺外分泌類器官。

背景:類器官模型可部分還原細胞在體內的組織和分子特性,是一種有良好潛力的臨床前模型。與傳統精準、再生醫學手段相比,類器官能最大程度模擬體內器官,具有組織器官功能;類器官藥物敏感性數據較全基因組測序更加準確;能與體外基因編輯技術結合,實現器官水平上的基因改造。

目的:總結和分析近10年國內外資料庫類器官模型文獻的研究熱點。

方法:計算機檢索萬方、Web of Science、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北美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及SooPAT中國專利資料庫與類器官相關的近10年文獻,對類器官模型文獻的研究熱點進行分析總結。

結果與結論:①萬方資料庫檢索結果:納入187篇文獻,2019年類器官中文研究呈爆發式增長,其中腸類器官模型研究較多,主要應用領域包括精準醫療、腫瘤研究和個體化醫療;②Web of Science資料庫(核心集)檢索結果:共納入2 450篇文獻,採用Histcite軟體分析20篇高被引文章篩選出5條類器官原始經典文獻,分別介紹了腸道類器官、多能幹細胞衍生的三維大腦類器官、從活檢標本和循環腫瘤細胞中長期培養的前列腺癌類器官、含有腎單位的腎類器官及人胃組織三維類器官模型的構建方法,均分別為各領域的開山之作,為類器官後續研究打下了基礎;③臨床註冊信息檢索結果:檢索到與類器官研究有關的中國臨床註冊方案13篇,北美臨床註冊方案23篇,美國類器官臨床研究領域更廣泛,開展時間更早,但多為隊列研究和單臂試驗,而中國近年來在類器官臨床研究領域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有2個受人矚目的隨機對照試驗方案正在進行中;④SooPAT中國專利資料庫檢索結果:共檢索到55項有權專利,主要專利技術涉及3D大腦類器官新型培養方法,高通量3D細胞、類組織及類器官動態培養系統的研發等;⑤上述數據說明,目前研究者已經能夠成功構建出多種模擬人體器官功能的類器官體外模型(如腸、腦、腎及各種癌組織),但由於缺乏足夠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證據,因此臨床適用性還有待探討,而利用癌症患者的腫瘤組織直接培養生成體外腫瘤類器官,分析潛在的藥物治療靶點,進行抗癌藥物篩選及開發抗腫瘤新藥,將是未來類器官領域主要研究方向。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組織構建;骨細胞;軟骨細胞;細胞培養;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骨質疏鬆;組織工程

關鍵詞: 幹細胞, 類器官, 體外, 3D培養, 模型, 腫瘤, 精準醫療, 腫瘤研究, 個體化醫療

文章來源:張秀梅, 翟運開, 趙 傑, 趙 萌. 類器官模型國內外資料庫近10年文獻研究熱點分析[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1, 25(8): 1249-1255.

閱讀更多請登錄《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官網

相關焦點

  • 乳腺癌類器官研究進展及臨床應用前景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逐年上升且趨於年輕化,嚴重威脅女性生命健康,因此建立一個能夠準確模擬體內腫瘤情況的理想乳腺癌模型顯得尤為重要。類器官與體內來源的組織或器官高度相似,是一種新型的體外三維培養模型,近年來在各種惡性腫瘤的研究中備受研究人員的青睞。
  • 文獻分析|土壤汙染防治研究發展態勢報告(上)
    本文通過文獻計量學的分析方法對土壤汙染防治領域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為土壤汙染防治問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國際土壤汙染防治研究現狀分析   01國際論文數量變化及類型分析   在此次統計範圍內,據檢索結果,WOS核心合集資料庫共收錄了土壤汙染防治方面的文獻共9323篇(類型分布見圖1),從2012年到2016年,論文的數量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見圖2),文獻量總體的變化說明在國際上,學術界對土壤汙染防治領域給予高度關注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研究熱點
    中國北華大學附屬醫院的李相軍等的一項最新研究採用Citespace軟體對Web of Science (WOS)核心合集資料庫近20年的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相關552篇文章進行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分析發現:(1) 基於552個文獻的參考文獻共被引分析可劃分為14個聚類,以聚類#0幹細胞領域為例
  • 2018年納米技術熱點論文文獻計量分析 曹原魔角石墨烯論文登頂
    2018年共出版了222篇與納米技術相關的熱點論文,其中中美大學的出版量最大。環境和能源相關問題是這些文章中調查的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佔有這些納米材料研究論文的最高比例。在2018年發表的所有納米技術論文中,222篇被認為是過去兩個月的熱點論文。這些論文總共被引用了8,000多次。
  • 類器官——研究疾病的利器,再生醫學的未來
    2009年,他又和自己實驗室的博士後 Toshiro Sato 用來源於小鼠腸道的成體幹細胞培育出了首個微型腸道類器官。他們也利用了該培養體系對前期分離並鑑定出來的單個 Lgr5+ 腸幹細胞進行培養,發現也能形成具有上述特殊結構的類器官;追蹤實驗表明,該類器官仍具有 Lgr5+ 腸幹細胞的存在,所以該模型能夠很好地模擬體內小腸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小腸類器官體系的成功建立開啟了類器官研究的新篇章,迅速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 Cell|胃腸胰神經內分泌的腫瘤類器官生物庫
    為了彌補對於該方面研究的空白,作者們想要建立GEP-NEN相關的研究模型。為了建立NEN來源的類器官,作者們獲得了多個醫院的39個新鮮的胃腸胰神經內分泌的腫瘤臨床樣品。根據先前標準化的類器官培養步驟【1】,作者們根據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腸、胰腺、肝臟以及膽管等不同來源系統性地建立了NEN類器官。
  • 物流管理 || 基於ESI高被引論文的物流領域研究態勢分析
    在這種背景下, 物流領域也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國內外的學者從從不同的角度對物流管理進行研究, 發表了大量的論文。本文試圖從ESI高被引論文入手, 藉助知識圖譜工具對物流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研究主題等進行量化分析, 力圖利用文獻計量工具對節點文獻的引文進行共被引分析, 尋找該領域的前沿和熱點研究方向, 為今後的研究提供理論幫助。1.
  • 基於CiteSpace的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研究文獻計量分析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 要本文以Web of Science 資料庫及中國知網的文獻資料為數據源,利用CiteSpace 文獻計量工具,對1998—2018 年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研究領域的相關文獻從發文量、發文國家、發文機構、關鍵詞、作者群體、載文期刊及論文被引頻次方面進行分析,以此探討國內外該領域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態勢。
  • 如何撰寫文獻綜述類科技論文?
    綜述類論文與普通科技論文有較大區別。綜述類論文儘管不需要作者實測數據,只是引用它人的文章就可以完成,但其難度一點不比其他類型論文差。綜述類論文不僅只是同一類型文章的歸納總結,還要對相關文獻有一些合理分析與預測。
  • 2019年中國拉美研究報告:基於中國知網相關文獻的分析
    第二部分2019年中國拉美研究主要特點分析一經濟、政治學科為研究重點本調研參照中國知網提供的中國圖書館分類號對文章所屬學科進行大致分類。統計顯示,2019年拉美研究的文章最多集中於經濟類,為339篇,其次是政治、法律類,為224篇。兩者之和佔全部文章的63%。
  • 【科學普及】類器官——疾病研究和藥物開發的重要工具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利用動物模型來進行疾病研究和藥物開發,而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他們嘗試著複製和重建人類器官——於是,類器官誕生了。01什麼是類器官顧名思義,類器官,即是指它類似於組織器官。其實,它本身是一種基於3D體外細胞培養系統建立的,與體內的來源組織或器官高度相似的一種模型。
  • 相約生物谷空中論壇,共話新興類器官
    為了促進類器官在不同學科領域間的學術交流,探討類器官模型從科研走到臨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生物谷攜手生命科學領域領先品牌康寧,於2020年9月16日下午14時線上舉辦以「3D類器官模型工具的開發和應用」為主題的空中論壇,並邀請了從事3D類器官技術研究領域的專家,分享當下類器官模型的最新研究進展。
  • Cell子刊:類器官有助於研究肝癌基因的功能|研究速遞
    來自Hubrecht研究所和拉德堡德大學(Radboud)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人類模型,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改變人工培養的類器官(organoids,或稱微型器官),來研究肝癌中發生的突變基因對腫瘤的形成和惡化中所起的作用。
  • 科學家開發出人類遠端肺臟的類器官模型
    科學家開發出人類遠端肺臟的類器官模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46:53 美國史丹福大學Calvin J. Kuo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人類遠端肺臟的類器官模型。
  • 知網被查凸顯文獻資料庫行業困境
    同方股份2015年報顯示,知網2013年主營業務收入5.7億元,2014年6.4億元,2015年達到7.3億元,近三年平均毛利率達到67%。  毛利率超過50%的企業,即被認為邁入「暴利」門檻。熟悉國內資料庫的知情人士告訴《財經》(博客,微博)記者,知網良好的經營業績與其向高校等資料庫購買機構以每年10%左右的價格漲幅密不可分。
  • 文獻綜述類論文寫作秘籍
    具體地,對於要研究的問題,我們必須弄清:1.前人是否說過。要知道前人是否說過,關鍵是要進行充分的文獻檢索。網際網路的出現以及在線資料庫的廣泛應用為文獻檢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圖書館都購買了非常齊全的中、英文資料庫。只要資料庫覆蓋面合理並使用得當,我們足不出戶就能查到幾乎所有所需的文獻,省卻了上世紀做研究非跑大圖書館不可的麻煩。
  • 生物醫學科研必備六大文獻資料庫不香嗎?
    收錄了自1978 年以來 1600 多種中國生物醫學期刊,以及彙編、會議論文的文獻題錄,年增長量約為 40 餘萬篇,數據總量達 350 餘萬篇。學科範圍涉及基礎、臨床、預防學等生物醫學的各個領域。,它匯集了關於醫療保健治療和幹預有效性的研究。
  • 基於CiteSpace 的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熱點分析
    智慧圖書館研究的熱點主題包括哪些?研究的不足之處是什麼?智慧圖書館未來的發展趨勢及研究重點在何處?不少學者通過綜述研究對以上問題做出回答,但以定性分析和傳統的文獻計量研究為主,而本研究藉助CiteSpace軟體定量分析該研究領域的大量文獻資料,增加了研究的廣度與深度,並通過繪製可視化知識圖譜,直觀地展示研究特點及發展趨勢,全面把握我國智慧圖書館的研究狀況。
  • 熱點與難點!植物中類金屬信號通路研究新動向
    圖1.類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及主要化學特徵鑑於類金屬元素與植物間關係的多樣性及對食品安全的威脅,相關研究一直是植物營養相關領域關注的熱點與難點。雖然目前已經解析了一批與B和As吸收、運輸、積累及解毒相關的關鍵基因,但基於這些類金屬元素的信號通路研究只是剛剛開始。
  • 2020年以來國內外發布的重大科學問題和研究前沿
    本報告整理了2020年以來國內外部分高校在學科前沿的最新布局和科技突破,研究機構、學者專家提出的前沿科學技術問題,旨在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一流學科發展提供參考。報告基於2014年~2019年的論文數據,遴選展示了11個高度聚合的大學科領域中,較為活躍或發展迅速的110個熱點前沿和38個新興前沿,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相關學科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