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類器官:是含關鍵性的腸細胞類型,包括腸上皮細胞、杯狀細胞、腸內分泌細胞和腸幹細胞,再現了腸上皮的生理結構,位於腸類器官內的活躍分裂的幹細胞群保證這些類器官的長期穩定擴增和傳代。
胰腺類器官:來源於從胰腺導管中分離出的胰腺幹/祖細胞的擴增,在添加有適當的生長因子和細胞外基質的培養環境中,胰腺祖細胞形成胰腺外分泌類器官。
背景:類器官模型可部分還原細胞在體內的組織和分子特性,是一種有良好潛力的臨床前模型。與傳統精準、再生醫學手段相比,類器官能最大程度模擬體內器官,具有組織器官功能;類器官藥物敏感性數據較全基因組測序更加準確;能與體外基因編輯技術結合,實現器官水平上的基因改造。
目的:總結和分析近10年國內外資料庫類器官模型文獻的研究熱點。
方法:計算機檢索萬方、Web of Science、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北美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及SooPAT中國專利資料庫與類器官相關的近10年文獻,對類器官模型文獻的研究熱點進行分析總結。
結果與結論:①萬方資料庫檢索結果:納入187篇文獻,2019年類器官中文研究呈爆發式增長,其中腸類器官模型研究較多,主要應用領域包括精準醫療、腫瘤研究和個體化醫療;②Web of Science資料庫(核心集)檢索結果:共納入2 450篇文獻,採用Histcite軟體分析20篇高被引文章篩選出5條類器官原始經典文獻,分別介紹了腸道類器官、多能幹細胞衍生的三維大腦類器官、從活檢標本和循環腫瘤細胞中長期培養的前列腺癌類器官、含有腎單位的腎類器官及人胃組織三維類器官模型的構建方法,均分別為各領域的開山之作,為類器官後續研究打下了基礎;③臨床註冊信息檢索結果:檢索到與類器官研究有關的中國臨床註冊方案13篇,北美臨床註冊方案23篇,美國類器官臨床研究領域更廣泛,開展時間更早,但多為隊列研究和單臂試驗,而中國近年來在類器官臨床研究領域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有2個受人矚目的隨機對照試驗方案正在進行中;④SooPAT中國專利資料庫檢索結果:共檢索到55項有權專利,主要專利技術涉及3D大腦類器官新型培養方法,高通量3D細胞、類組織及類器官動態培養系統的研發等;⑤上述數據說明,目前研究者已經能夠成功構建出多種模擬人體器官功能的類器官體外模型(如腸、腦、腎及各種癌組織),但由於缺乏足夠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證據,因此臨床適用性還有待探討,而利用癌症患者的腫瘤組織直接培養生成體外腫瘤類器官,分析潛在的藥物治療靶點,進行抗癌藥物篩選及開發抗腫瘤新藥,將是未來類器官領域主要研究方向。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組織構建;骨細胞;軟骨細胞;細胞培養;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骨質疏鬆;組織工程
關鍵詞: 幹細胞, 類器官, 體外, 3D培養, 模型, 腫瘤, 精準醫療, 腫瘤研究, 個體化醫療
文章來源:張秀梅, 翟運開, 趙 傑, 趙 萌. 類器官模型國內外資料庫近10年文獻研究熱點分析[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1, 25(8): 1249-1255.
閱讀更多請登錄《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