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0日,中國製冷空調行業新型低GWP替代技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大會信息透露,中國工商製冷空調行業正在實施加速淘汰HCFCs工作,而目前國際上正在普遍使用的無臭氧破壞作用的製冷劑HFCs(HCFCs的主要替代品),由於具有高GWP值,也將逐步縮減使用。
HCFCs淘汰進入全面加速期
在2007年9月舉行的《蒙特婁議定書》第19次締約方大會上,國際社會達成了加速淘汰HCFCs(一系列製冷劑的代稱,包括HCFC-22、HCFC-123、HCFC-124、HCFC-141b和HCFC-142b,對製冷空調行業而言,主要製冷劑為HCFC22,其它還包括HCFC142b和HCFC123等)的決定。HCFCs是國際上公認的主要的ODS(消耗臭氧層物質)之一。
資料顯示,該議定書把1992在哥本哈根修正案中所確定的HCFCs凍結年度提前3年,把HCFCs凍結年度由原定的2016年提早到2013年,HCFCs完全淘汰時間提前了10年,從原定的2040年提早到2030年。這就意味著製冷劑用途的HCFCs將於2030年全部淘汰。按照淘汰HCFCs時間表,2013年年底前,中國應將R22等HCFCs的消費和生產水平凍結到基線年(即2009~2010年)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在基線年基礎上削減10%,淘汰HCFC消費量8450噸;到2020年和2025年削減基線水平的35%和67.5%;到2030年完全淘汰,僅保留基線水平的2.5%,以滿足2030~2040年製冷維修行業的剩餘需求。
中國空調製冷工業協會秘書長張朝輝表示,"作為生產和消耗HCFCs的大國,研究HCFC的替代物質及相關技術迫在眉睫。"
環保部對外合作中心李小燕介紹到,截止到2014年11月,工商製冷空調行業已有12家企業完成了HCFCs淘汰改造項目合同籤署或者項目建議書的評審工作(共改造了25條生產線),批准項目資金3600萬美元,這些項目完成後可淘汰7000噸的R22。房間空調器(家用)行業有15家企業籤署了24條生產線的改造合同,項目完成後淘汰約8000噸R22。
張朝暉表示,結合當前國內外形勢分析,未來HCFCs淘汰進程將會進一步加速,2007年《蒙特婁議定書》第19次締約方大會上達成的HCFCs加速淘汰時間表可能將提前實現。
HFCs逐步縮減
隨著全球ODS(消耗臭氧層物質)淘汰進程取得階段性成果,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減緩全球變暖成為製冷劑替代進程中又一個新課題,替代HCFCs、也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製冷劑HFCs成為減排的重要對象。
HFCs是國際上正在普遍採用的無臭氧破壞作用的替代製冷劑,包括常用的R134a,R410A,R407C和R404A等。這些都屬於《京都議定書》所列明的應實施減排的六大類溫室氣體之一。
自2009年開始,北美三國在《蒙特婁議定書》框架下多次提出將HFCs從《京都議定書》轉移納入《蒙特婁議定書》進行管理,要求逐步實現HFCs生產和消費的控制與削減。
這一決定得到了世界主要國家的支持,迄今為止已經有100多個國家表明了支持逐步削減的態度。
目前,歐盟,美國、日本等發到國家和地區已經開始對高GWP的HFCs採取更為嚴格的限制使用和逐步削減的政策和措施。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溫室氣體減排,在2013年6月初舉行的中美元首莊園峰會上,兩國領導人均表示同意將共同努力推動逐步削減HFCs的使用。
2014年11月,在北京APEC會議期間,中美兩國發布應對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美國計劃於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二氧化碳減排26%~28%。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且將努力早日達到峰值,並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兩國將在開始削減具有高全球增溫潛勢的氫氟碳化物即HFCs方面加強雙邊和多邊合作。
張朝暉認為,顯然,目前國際上普遍使用的高GWP的HFCs製冷劑在未來的逐步削減將不可避免,行業對此需高度關注,並且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未來製冷劑應綜合考慮氣候性能
那麼什麼樣的製冷劑才是未來空調製冷行業的更為合理的選擇。
2011年,國際空調製冷和供熱製造協會正式發布了製冷劑負責任使用聲明,明確提出,在選擇未來替代製冷劑時,除滿足零ODP、儘可能低的GWP外,還應該綜合考慮製冷劑的整個壽命周期對氣候的影響,這樣才能實現環境效益的最大化。
張朝暉總結到,從製冷空調行業實際發展的角度出發,以單純的GWP為替代品優劣的評價指標是片面的,不科學的,應該綜合考慮製冷劑整個壽命期氣候性能,選擇對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更低的替代劑,才能實現溫室氣體的最大減排。
知識連結:
ODS(消耗臭氧層物質)
許多科學研究證明,工業上大量生產和使用的全氯氟烴、全溴氟烴等物質,當它們被釋放並上升到平流層時,受到強烈的太陽紫外線UV-C的照射,分解出Cl.自由基和Br.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很快地與臭氧進行連鎖反應,每一個Cl.自由基可以摧毀10萬個臭氧分子。人們把這些破壞大氣臭氧層的物質稱為"消耗臭氧層物質",因其英文名稱為OzoneDepletingSubstances,取其英文名稱字頭組成縮寫,簡稱ODS。
《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規定要淘汰的ODS物質中,在我國生產和消費的ODS包括六類94種,這六類物質是:CFCs、哈龍、四氯化碳、1,1,1-三氯乙烷、HCFC和甲基溴。在94種ODS中,我國目前主要生產和使用的有10種,它們是:CFC-11、CFC-12、CFC-113、哈龍-1211、哈龍-1301、四氯化碳、1,1,1-三氯乙烷、HCFC-22、HCFC-141b、HFCC-142b和甲基溴。其餘的ODS在我國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很小。
HCFCs(一系列製冷劑的代稱)
目前中國生產和使用的受控HCFCs包括:HCFC-22、HCFC-123、HCFC-124、HCFC-141b和HCFC-142b,其中HCFC-22的生產量佔全部HCFCs的80%以上,主要用於製冷劑、發泡劑和其他化工產品的原料。
根據《蒙特婁議定書》第19次締約方會議的要求,HCFCs替代的限期提前了,所以研究HCFC的替代物質及相關的技術迫在眉睫。
早前,在加拿大蒙特婁的蒙特婁會議中心召開的《蒙特婁議定書》第19次締約方會議,加速了HCFC的淘汰,把1992在哥本哈根修正案中所確定的HCFCs凍結年度提前3年,從原定的2016年提早到2013年,而且是以2009年與2010年的生產量與消費量的平均值為統計核算基礎;所確定的HCFC完全淘汰時間提前了10年,從原定的2040年提早到2030年。作為生產和消耗HCFCs的大國,要做到HCFCs被完全替代,是需要很長時間和一定技術積累的,所以研究HCFC的替代物質及相關技術迫在眉睫。
在我國冰箱行業現在已經基本採用了R600a替代CFC-12,消耗HCFC-22的行業主要包括空調器行業(包括房間空調器、汽車空調器)、工商製冷行業、泡沫行業和以其為原料的化工行業。
由於未來中國經濟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HCFCs的產量及各終端行業排放的HCFCs均處於上升階段,至2020年將達到峰值,這會增加淘汰HCFCs的壓力,同時在淘汰HCFCs相關產品時,也要考慮到技術的可行性,使其對相關行業的影響最小。製冷行業和泡沫行業是我國HCFCs的兩大主要排放源,約佔總量的99%,其中房間空調排放量位居第一。
所以要重點考慮房間空調器製冷劑的替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