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總體目標即將順利完成
11月13日,民航局發布會介紹,今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收官之年。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總體目標即將順利完成。其中,國產裝備製造水平大幅提升。國內裝備製造廠商更加注重民航實際需求,加大資源投入,產品性能也在不斷提升,為行業的發展提供產品支撐。目前機場新能源車輛設備國產化率已超過80%。
10月民航旅客運輸量5032.3萬人次,恢復至去年同期88.3%
11月13日,民航局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民航局航安辦副主任吳世傑介紹,10月份,民航運輸生產恢復速度有所放緩,共完成運輸總周轉量86.7億噸公裡,恢復至去年同期的77.5%。完成旅客運輸量5032.3萬人次,恢復至去年同期的88.3%;完成貨郵運輸量62.1萬噸,同比下降6.8%,其中,全貨機貨郵運輸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共完成22.9萬噸,同比增長21.8%。航班效益繼續提升。
華夏航空「下單」100架國產民機並接收首架ARJ21
11月10日,華夏航空與中國商飛100架國產民機籤約發布暨第一架ARJ21飛機交接活動在重慶舉行。這標誌著ARJ21飛機正式入列中國長期專注支線運營的華夏航空機隊,國產商用飛機運營客戶數量增至7家,未來將進一步豐富我國支線航空網絡,助力民航業大眾化發展。
民航運行大數據中心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日前,民航局運行監控中心組織召開民航運行大數據中心工程竣工驗收會議, 經評審,民航運行大數據中心工程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民航運行大數據中心工程是深化民航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民航業內首次打造的集採集、治理、共享、應用為一體,聚焦「民航運行」的智慧「大腦」,有效整合了民航運行數據資源,打破行業「信息孤島」。
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實現出港流程全自助
近年來,烏魯木齊國際機場通過數位化轉型加快智慧機場建設。日前,在國內出發的各登機口,自助登機設備覆蓋率已達到了100%,並全部實現刷臉登機,旅客只需1-2秒的時間掃描身份證信息,系統自動識別通過後即可快速準確完成通行,信息準確率可到達90%以上,大大縮短了旅客的登機時間。未來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將不斷尋求信息化方式、利用科技手段加快智慧化建設的步伐,並結合旅客出行特色打造個性化的便捷出行服務,為旅客提供「高效、暢通」的乘機出行體驗。
億航智能「空中的士」在韓首飛
11月11日,智能飛行器企業億航智能宣布開啟韓國飛行演示之旅,並在首爾市完成雙座版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億航216在韓國的首次飛行演示。此次飛行獲得了韓國土地、基礎設施與交通部頒發的首張針對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的特許適航證(SAC)。
石家莊國際機場行李裝卸可視化系統投入使用
近日,石家莊機場2號航站樓行李裝卸可視化系統投入使用,旅客在行李提取廳等候時可以通過顯示屏實時看到自己的託運行李。據介紹,該系統安裝在提取行李轉盤處,共安裝了17套高清監控攝像頭和高清顯示屏,將「後臺」行李裝卸視頻監控圖像實時展示在「前臺」高清顯示屏幕上,實現了行李裝卸畫面的全程直播,進一步提升了行李裝卸質量和旅客的服務體驗。
海南實施「空地組網」改革,推動低空空域高效集約使用
11月8日,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九批制度創新案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海南將推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成我國首個覆蓋省域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促使通航飛行業務量大幅提升。據悉,海南已運行「空地結合、立體保障」的低空飛行管控服務運行體系,為通航企業進入自貿港探索、培育海南自貿港特色通用航空產業經濟構建了高效的「營商環境」、「創業環境」,截至目前已吸引60餘家科研、培訓、通航服務、應急救援等企業進駐。
行李搬運導航機器人亮相大興機場
為進一步提升旅客出行體驗,日前,大興機場率先在國內機場推出行李搬運導航機器人。據悉依託大興機場人臉識別系統,該機器人可在1秒內快速獲取並關聯旅客航班信息,為旅客提供登機口方向、距離、所需時長等導航信息,帶有隨身行李的旅客還可將行李交給機器人搬運,解放雙手、省心省力,舒適享受機場各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