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採集新方式——快速「操控」石墨烯中的電子,不得不服!

2021-01-20 石墨烯聯盟

石墨烯聯盟

當矽或石墨烯表面受光照後,其內一些電子會激發到高能態,在幾飛秒(千萬億分之一秒)內快速完成一連串反應。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找到一種新方法,能在光激發電子的前幾飛秒內操控石墨烯中的電子。這種超快電子控制技術能在高能電子互相碰撞之前改變它們的方向,最終有望研製出更高效的光伏裝置和能量採集設備。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物理學副教授帕布羅·賈裡羅-海瑞羅和同事在以往實驗中曾設計過一個極薄的「三明治」微裝置,上下兩層是石墨烯,中間是一層絕緣氮化硼。通過改變電壓和光照強度,他們發現,特定的電壓和波長的光照能在中間層產生較強電流,這表明高能電子在上下石墨烯層之間實現了隧穿且沒有損失太多能量。

研究人員稱,他們在新研究中觀察到微裝置電流隨著電壓和光波長的改變而變化。用光照射上層石墨烯時,能在幾飛秒內調節電流。施加不同的電壓和不同波長的光,能引導高能電子停留在上層分散能量,或者隧穿氮化硼到達下層與其他電子碰撞分散能量。他們還根據實驗結果繪製了不同電壓和光波長的組合表。
「通常你只能在大約1000飛秒之後開始行動,而這時超快反應已經發生過了。我們能在幾飛秒內,在高能電子與其他電子互動之前,決定它們去這裡還是那裡。」賈裡羅-海瑞羅說,如果你想讓電子從一層跳到另一層,但只有藍光子,就必須用這種電壓;如果有綠光子,你就有更多電壓可選。研究人員指出,這種超快控制可能來源於石墨烯本身的性質。因為石墨烯是極薄的單原子層,電子不用跳得太遠。哈佛大學物理學教授菲利普·金說,這一成果為實現基於石墨烯結構的新型光電子與能量採集設備邁出了重要一步。
能量的儲存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現代科學的水平不斷提高、手段不斷進化,提高獲取和儲存能量的效率成為科學家一直追求的目標。對此,研發人員已經將科研尺度縮小到質量極小的電子層面。這一次,MIT的研究團隊發現的是用超快的方法控制石墨烯中的電子,這種「操控」能量的新方式最終可能會生成更有效的光和能量的收集裝置。


來源:科技日報(文章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聯盟觀點,僅供大家閱讀~)




相關焦點

  • 美物理學家聲稱,已開發出能從石墨烯中採集能量的電路
    美國阿肯色大學物理學家宣布他們已經成功開發一種電路,能捕獲石墨烯熱運動並將其轉換為電流,由於從石墨烯中採集能量的想法一直以來都充滿爭議,這項發現也引起網絡廣泛討論。在這篇名為「獨立式石墨烯波動誘發的電流」一文中,團隊認為它們已經證實了物理學家3年前提出的理論,即石墨烯以某種方式摺疊彎曲時有機會能從中採集能量。
  • 物理學家揭示了石墨烯中熱電子發射的奧秘
    了解石墨烯的熱電子發射尤為重要,因為石墨烯可能成為革新包括計算電子,生物傳感器,量子計算機,能量收集器甚至驅蚊劑在內的眾多技術的關鍵。石墨烯及其更廣泛的原子稀薄納米材料家族(也稱為``2D材料'')在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上被評選為十大新興技術。
  • 石墨烯結構中單個錯位可被操控
    現在,德國埃朗根—紐倫堡大學愛德曼·斯比克教授研究團隊在石墨烯中找到了一種直接接觸和移動這種錯位的方法,這也為研究石墨烯納米結構材料和拓展其性能鋪平了道路。該研究已於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人們早就知道金屬可以在不破裂的情況下變形,但這種變形原因直到20世紀40年代才被發現,即金屬原子層面的晶體結構產生缺陷,所謂錯位。當金屬變形時,產生數以百萬計錯位並穿透材料。
  • 石墨烯RFID電子標籤具備怎樣的優勢
    智慧城市、工業4.0、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市場對RFID智能識別產品的大量需求。RFID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非接觸式數據自動採集技術,是物聯網的核心技術之一。其最大特點是信息採集速度快,不需要機械或光學接觸,完全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完成,在1秒鐘內能夠同時採集數百上千個物體信息,信息採集準確率高。
  • 石墨烯革命的物理學,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原子成鍵時軌道結合的過程被稱為雜化,這可以通過幾種不同的方式發生。在金剛石中,外層的s軌道和p軌道雜化形成4個sp³雜化軌道,每個雜化軌道包含一個電子,可以與相鄰的碳原子共用,形成原子鍵。這一過程利用了碳的所有4個價電子,這意味著沒有電子自由移動到鄰近的碳原子,並在材料中攜帶電流。 在石墨烯中,雜化是不同的。
  • 石墨烯與二維材料使電子器件超越「摩爾定律」!
    背景在石墨烯以及相關二維材料中電子自旋輸運的研究中,近期的理論和實驗進展以及現象,已經成為一個引人入勝的研發領域。與依賴電流的傳統電子器件相比,它將提供更高的能量效率以及更低的損耗。原則上,我們可以讓手機和平板電腦使用基於自旋的電晶體和存儲器。
  • 大學宿舍的「奇葩」做飯方式,電熨鬥出場,最後一個不得不服
    大學宿舍的「奇葩」做飯方式,電熨鬥出場,最後一個不得不服很多人在工作之後會非常懷念在學校的日子,特別是大學生活,大學時間不像高中那麼緊湊,所以大學算是學生生涯中,最美好的日子了吧,而且在大學宿舍也能交到很多有趣的朋友,特別是在宿舍中會有一群奇葩的室友們
  • 電子皮膚能量存儲的訣竅: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的多孔多層噴塗技術
    電子皮膚能量存儲的訣竅:石墨烯微型超級電容器的多孔多層墨水噴塗技術【導讀】:在可穿戴和醫療技術領域,在高度柔性和生物相容性基板上開發多功能設備受到了極大的關注。DGIST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廉價的方法來製造微型能量存儲設備,該設備可以為其他可穿戴式皮膚傳感器和其他電子設備提供有效的動力,從而為遠程醫療監控和診斷以及可穿戴設備鋪平了道路。
  • 接近永動機的技術:從室溫石墨烯的熱運動中無限汲取能量
    科學家已經能夠在室溫下從石墨烯的熱運動中汲取能量,從而有可能得到一個清潔的、無限能量的來源。該方法巧妙地利用了納米級的波紋和石墨烯內部的布朗運動(顆粒的隨機運動),產生了可應用的電流。阿肯色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蒂巴多說:「可以將基於石墨烯的能量收集電路集成到晶片中,為小型設備或傳感器提供乾淨,無限的低壓電源。」新研究借鑑了同一實驗室先前的工作。研究團隊在論文中寫道:「這些納米級波紋的起源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 奔騰石墨烯發熱地板,冬季清潔供暖方式新選擇
    本網1月08日訊 北京優卡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健康產業的開拓、健康產品的研發、新型健康產業銷售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尤其其推出的自發熱地板系列產品,正式進軍智能家居領域。奔騰石墨烯發熱地板與傳統水暖產品相比,在節能減排、生態環保、智能溫控、安全無憂方面更勝一籌,當仁不讓地成為新能源採暖變革的中堅力量。
  •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此外,常見電池或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低、拉伸能力也有限,這意味著它們無法很好地給柔性電子器件供電。那麼,有沒有其他供電方式?程寰宇告訴 DeepTech,該研究團隊考慮到,人體在熱量散發、關鍵旋轉、體重做功、中心垂直位移、組織和其它附屬臟器的彈性形變過程中,可以產生電能,這就給柔性電子器件的供能提供了上好機會。
  • 「黑金」石墨烯如何快速鑑別?拉曼光譜儀實測對比全紀錄
    石墨烯被譽為「黑金」,輕得像空氣,卻又硬得像鋼鐵。和熟知的石墨棒、鉛筆芯一樣,石墨烯由碳原子組成。作為高端碳家族的新材料,石墨烯是電子產品材料絕佳選擇,是目前發現的最薄、最堅硬、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可用於航空航天、軍事高精尖領域,是名副其實的「新材料之王」。
  • 二維材料中的新型量子點:為量子電子器件帶來新可能!
    在這些非常小的納米結構中,直接精準地調整電子能級,可以實現對個別電子的精細控制。這種系統的關鍵特性之一,就是那兩個量子狀態之間的能量差。Libisch 說:「有效地操控存儲於電子的量子狀態中的信息,需要完美地控制系統參數。一個理想的系統需要能夠持續地調整能量差,從零到非常大的值。」
  • 東華大學合作研究:石墨烯讓織物能監測生理信號、收集能量
    導讀:本文使用還原氧化石墨烯裝飾的碳化纖維素織物(CCF@RGO)製成了堅固耐用的多功能設備,該設備在壓力傳感和能量收集方面表現出了卓越的性能。此外,這種導電織物還可用於單電極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以獲取生物力學能量。電子紡織品具有傳感、能量採集、無線傳輸等功能,近年來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由於其獨特的物理性質,在多種電子學和光電子學器件應用研究中被寄予厚望;石墨烯多層堆垛形成的薄膜具有極高面內熱導率
  • 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已具備實用價值
    原標題: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已具備實用價值 隨著人們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長,各類電子產品的性能及功能得到了極大提高。同時,傳統電子材料的物理限制也因此逐漸顯現,人們愈加迫切地需要具備更加強大性能的新一代電子原材料作為電子工業繼續騰飛的基石。
  • 新方法可讓氧化石墨烯導電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美國一聯合研究小組稱,他們在利用石墨烯製造納米電路領域獲得了突破:設計出了簡便、快速的納米電線製造方法,能夠調諧石墨烯的電學特徵
  • 結合初始鐵電體和石墨烯,科學家對憶阻器有了新見解
    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新的材料,以創造出基於人腦設計的神經形態計算機。一個關鍵的組成部分是憶阻器,其憶阻取決於設備的歷史,就像神經元的反應取決於以前的輸入一樣。來自格羅寧根大學的材料科學家分析了氧化鍶鈦的行為,這是一種用於憶阻器研究的平臺材料,並使用二維材料石墨烯來探測它。基於開關的計算機,其值為0或1。
  • 中美科學家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研究痛點主要是,當前柔性電池、可穿戴設備等柔性電子器件憑藉質量輕、易結合皮膚、能承受力學變形等優勢,逐漸在器件製備中嶄露頭角。此外,常見電池或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低、拉伸能力也有限,這意味著它們無法很好地給柔性電子器件供電。那麼,有沒有其他供電方式?程寰宇告訴 DeepTech,該研究團隊考慮到,人體在熱量散發、關鍵旋轉、體重做功、中心垂直位移、組織和其它附屬臟器的彈性形變過程中,可以產生電能,這就給柔性電子器件的供能提供了上好機會。
  • 產生乾淨的石墨烯,無限能量的電路
    在《物理評論E》發現由物理學教授保羅·蒂巴多發表一篇文章,文章說到將基於石墨烯的能量收集電路整合到晶片中,以為小型設備或傳感器提供乾淨,無限的低壓電源。碳原子)以某種方式波紋和彎曲,為能量收集提供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