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騙!量子通信安全無法落地

2020-11-25 電子產品世界

  之前我們分析過量子計算機最新進展,得出結論量子通信項目要落地,其實是不現實的。現在我們再從技術上分析看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6/382185.htm

  首先介紹一下現代通信網絡的基本工作原理。2臺電腦相互傳輸數據,需要在它們之間建立一條通信線路,見圖1。如果5臺電腦相互傳輸數據,就需要在它們兩兩之間都建立一條通信線路,總計得建10條線路,見圖2。如果有N個電腦相互之間要傳輸數據,那麼需要建多少條通信線路呢?這在數學上稱為組合問題,總計通信線路數為:N*(N-1)/2 。當N為1萬時,需要連接的線路總數約為5千萬條。而今日的網際網路上,電腦、手機和各種數字設備達幾十億臺之多,用圖2所示的兩兩相聯的辦法絕對行不通。





  為了解決大量電腦相互之間通信的聯接問題,就必須引入各種網絡結構。例如圖3的星形網絡,就能把5臺電腦相互聯接起來,把所需通信線路總數從10條減少到5條,而且把每臺電腦的連網接口減為1個。這種星形網絡在減少通信線路的同時卻增加了一個網絡沒備,這就是位於圖3中間的數據交換機或者是路由器。當連接設備很多,相互距離又遠時,增加網絡設備減少連接線路總數是十分必要的。



  進一步我們可以把兩個相距遙遠的星形網絡用一條通信線路把它們連接起來,讓它們之間任何兩臺電腦之間可以傳輸數據,見圖4。再進一步,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用4條通信線路和一臺路由器把4個星形的區域網路連接成網際網路的一部分,在這個網絡上任何兩臺電腦之間都可以相互傳輸數據,見圖5。





  在連接成千上萬臺電腦的具有複雜結構的網際網路上,怎樣保證每臺電腦把數據正確無誤的傳送到目標電腦,又如何讓大量數據在傳輸時避免擁堵衝突,高效安全地共享連接線路,其中的關鍵就是釆用了分組交換技術和TCP/IP網絡通訊協議。電腦之間通信的數據都是分成一個個數據包,這些數據包中又添加了發送電腦和終點電腦的地址信息。這些數據包是由0、1組成的一連串電訊號,它們在網際網路上被高度自動化的交換機、路由器進行識別和處理,一路接力傳遞,被絲毫無誤地送達目的地。

  今日網際網路成功的關鍵就是TCP/IP網絡通訊協議,以及執行該協議的網際網路上成千上萬的交換器、路由器等電子設備。網際網路上數據傳輸時有4大特點:1)數據被切割成許多數據包,這些數據包如同郵件包裹一樣在網際網路上傳遞;2)每組數據包都自帶地址信息;3)網際網路的路由器、交換機等網絡設備就像郵局一樣,把帶有地址信息的數據包通過一站站的接力傳遞,最後把數據包送達目的地(即目標電腦);4)數據包在網際網路上傳輸時見縫插針、錯了重發,傳輸路徑是完全不確定的。

  網際網路的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就是網際網路上眾多的路由器、交換機和指揮這些網絡設備協同工作的TCP/IP網絡通訊協議。沒有這些網絡設備和通訊協議,電腦之間要互相通信就只能在它們兩兩之間都拉一根傳輸線,就像上面圖2的網絡結構。最後城市上空必然會產生圖6的效果。當電腦等數字終端設備的總數增加時,這種方案根本就是走頭無路!而所謂的「量子通信」就是要重走這條老路、死路。



  「量子通信」的量子密鑰分發協議(無論是BB84或其它各種新協議)都是一種端到端的協議,它的信息流是無法分割成一個個數據包的。而且承載這些信息的也不是傳統的電訊號,它們完全無法接受網際網路上的路由器和交換機的處理。因而量子密鑰分發與今日的網際網路結構水火不容,「量子通信」要走入千家萬戶只能再次在城市上空或地下構築圖6這樣可怕的蜘蛛網。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首條示範幹線落地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 首條示範幹線落地   2月16日,「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時頻網絡建設及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啟動大會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在肇慶舉行。大會透露,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首條示範幹線——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示範網將於四年內建成。
  • 我國量子通信技術落地指日可待
    我國量子通信技術落地指日可待 智東西 發表於 2021-01-11 09:22:21 智東西1月7日消息,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團隊再次登上頂級科學期刊《Nature》,推出量子通信領域的重磅成果
  • 什麼是量子安全通信原理?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是對通信理論的發展,將基於Shannon(香農)資訊理論的噪聲信道下可靠通信發展為基於Wyner(懷納)搭線信道理論的噪聲和竊聽信道下安全和可靠通信。通過介紹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原理及特點、基於單光子和糾纏光子對的兩種典型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協議,綜述了近年來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重要進展,展望了其發展前景。
  • 量子通信應用漸次落地
    上證報記者獲悉,銀監會、中國電網等部門已將量子保密通信等技術的應用和研發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國量子通信技術領先世界3-5年  中科院院士、我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日前在中國量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論壇上提出,到「十三五」末期,我國城市間組網通訊的點對點密鑰分發傳輸速度有望達到現階段水平的百倍左右,併到2025年提升幅度達千倍以上。中科院通信與量子技術專家尹浩院士則預測,我國區域量子通信網絡有望在2020年成熟應用。
  • 量子通信讓「竊聽風雲」成為歷史,中國電信搶先布局為安全加碼
    (視頻製作:陳小丹)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張志勇副總經理出席論壇並致辭,他表示,中國電信積極踐行「建設網絡強國,維護網信安全」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全力支撐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將安全作為企業「雲改數轉」的底座,同時,提前布局量子科技行業,著重形成可落地、可實施的量子安全保密技術示範應用,構築「量子+」產業生態。
  • 量子通信技術助力「新基建」信息安全 | 趙勇
    數字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的重心和基礎,而信息安全是當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前提。以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術是當前國際熱門的戰略性科技方向,我國在這一領域處於國際前列,特別是量子通信技術在信息安全領域已有較明確的應用模式,在國內外都受到了廣泛關注和大力推進。
  • 四問量子通信: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是量子信息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利用量子力學原理對量子態進行操控,在兩個地點之間進行信息交互,可以完成經典通信所不能完成的任務。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安全問題。張文卓說:「通常來講,量子通信分為兩種,一種是量子密鑰分發;另外一種是量子隱形傳態。
  • 談談量子通信
    今天看到微博熱搜,即「我國成功組建的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衷心為這種科研人員感到驕傲,國家需要這種科研。但感到驕傲的同時,也得看清現實,因為現實並非像他繪製的藍圖那樣。看到這新聞下面的評論,幾乎全是吹捧,說一些「國家真牛,大有前景等等」之類的話,我心想難道量子通信要成為主流呢?真的超級厲害呢?於是百度了下,了解了量子通信相對於傳統通信具有兩大優勢,即絕對安全和絕對高效。瞬時感覺這技術好牛逼,然後我心裡也超激動著了。
  • 首個量子產業規劃落地 哪些量子通信概念股可關注
    據報導,《濟南市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獲得濟南市政府批覆,成為國內首個量子產業領域的發展規劃。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量子通信技術如今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產業化目前也已經初具規模。那麼,哪些量子通信概念股可關注呢?我們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 量子保密通信安全再升級
    我國量子保密通信安全研究迎來又一重大突破。前不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團隊宣布,利用量子糾纏的內稟隨機性,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這項突破性成果將在數值模擬、密碼學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有望形成新的隨機數國際標準  無論經典密碼學還是量子保密通信,都需要真正的隨機數作為保障。
  • 科普之窗:量子通信如何做到安全保密
    原標題:量子通信如何做到安全保密(科普之窗)   圖為量子在傳輸狀態下的模擬圖這兩種保密通信的方式雖不是現代意義的密碼通信,但與密碼卻著重要的共同特徵——變換。   所有軍事密碼裡,最著名的當屬德國發明家亞瑟·謝爾比烏斯發明的恩尼格瑪密碼機,它總共可以生成的密鑰總量是10的16次方個。就是說如果每一秒鐘嘗試一個密匙,大約需要3億年時間才能全部嘗試完。德國人稱之為「永遠無法破譯的超級密碼」,它在二戰中被頻繁使用,但最終還是被盟軍破譯。
  • 虎眼|新興的量子科技,距產業落地有多遠?
    量子通信距離產業落地更近了,近日在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中國電信展出了兩臺量子通信手機樣品,可藉助量子秘鑰對通話過程進行加密。 量子通信,正讓數據更具安全性。在新興的量子科技領域中,量子通信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將如何變革傳統計算、通信和安全領域?
  • 無條件安全通信方式到來,「量子密話」開始試商用
    從「墨子號」升空到「九章量子計算機原型」問世,雖然量子技術已是熱度不斷的「網紅」,但對很多人來說,它仍處神秘之地,包括量子通信。 量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指出,量子通信本質上是量子密鑰的傳輸,利用量子糾纏可以將量子信息傳輸到另一個地點,而不是傳送信息載體本身,屬於被嚴格證明的「無條件安全通信方式」。
  • 我國將發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量子通信到底是啥?
    什麼是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是根據量子力學原理,提供一種全新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邏輯操作,並對光子、原子等微觀粒子進行精確操縱,以確保通信安全和提升計算速度等的通信方式。   而量子力學理論被認為是繼牛頓經典力學和愛因斯坦相對論後,人類科學的顛覆性發現。
  • 「墨子號」衛星亮絕技 量子通信概念脈動
    《自然》雜誌上,中國科學家向建立「無法破解」的全球通信網絡又邁進了關鍵一步,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   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高速量子秘鑰分發——8月10日,隨著這一重大科技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誌上,中國科學家向建立「無法破解」的全球通信網絡又邁進了關鍵一步,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
  • 世界首條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開通 實現「無條件安全」通信
    央廣網北京9月30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29日),世界上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當我們用手機買買買的時候,不知道您有沒有憂慮過安全問題。雖然傳統的手機通訊都有算法加密做保障,但這份保障只能說是暫時安全。
  • 現階段量子通信僅實現密鑰分配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比特作為信息載體來傳輸信息的通信技術。量子通信的涵蓋範圍比較廣泛,量子隱形傳態、量子密鑰分配都被歸類到量子通信的範疇。可以說,現在的量子通信僅局限於量子密鑰分配,且量子密鑰分配依賴經典通信。也就是說,量子密鑰分配是給經典通信加一個量子密鑰,而非對經典通信的取代。量子密鑰分配利用光子不可複製、不可分割的特性,以量子密鑰分配的方式保障通信安全。
  • 墨子號敲開量子通信大門,可惜因安全問題未能推行
    即使該方法很理想,但還無法得到實際應用,這是為何?量子密鑰的分發在理論上來說是一種安全度很高的通信方式,但這種方式自從被提出來後一直到現在都還未得到實際應用,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這種方式因為信號損耗問題無法進行遠距離傳輸,另一方面是現實設備還存在不少安全漏洞問題。
  • 墨子號敲開量子通信大門,可惜因安全問題未能推行
    這種特性決定了量子的不可複製性。如果量子密鑰在傳輸的過程中被第三方接觸了,那麼密鑰的狀態就會立即改變,有可能向完整的方向改變,也有可能向破碎的方向改變,導致第三方無法得到正確的密鑰。而接收雙方在得知此事後,可以重新生成密鑰進行分發和接收。即使該方法很理想,但還無法得到實際應用,這是為何?
  • 量子通信對於保護密鑰安全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量子通信工程中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極低的成碼率」、「不能與網際網路兼容」、「極不安全的可信中繼站」等等。這些問題就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它們都是由量子通信本身的物理特性和工作原理所決定的,也可以說是從娘胎中帶來的基因疾病,是先天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