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害怕爬行動物,如果說世界上還有一部分人喜歡各種蛇的話,那麼蜈蚣應該沒多少人喜歡,而且是看到就非常害怕了。
蜈蚣這樣的蟲子,身體細長腿又多爬得又快,隱藏在黑暗中渾身也黑乎乎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出來咬人一口。這是大家對蜈蚣這一類蟲子的印象,但是陸地上的蟲子再大不過手掌長,海洋中的這種蟲子整體看起來活像現實版的蜈蚣精,不但長得像,體長一般都有1米多,已知的見過的最長能長到3米。
但是科學家相信,如果環境適宜,食物豐富,並未沒有天敵幹擾,它們應該能長到5米左右。
你很難想像,海底的淤沙巖石裡,會藏著很多這麼長的一個東西。它們分布在全世界溫暖的海域中,藏在10米到50米深的海底,僅僅將身體露出來十釐米左右,憑藉身體前端的五個觸鬚靈敏的感知獵物,對過往的魚蝦虎視眈眈,不放過身邊遊動的任何動物。
一開始人們發現這種動物,是一個美國男子家裡魚缸中的珊瑚蟲一夜之間消失了,而且魚缸裡的魚也在不斷減少。他將魚缸翻個底朝天,發現了一條長達1米的博比特蟲。據他講述,這條博比特蟲在它的浴缸裡至少隱藏了兩年。
之後各地的水族館水族箱裡都開始出現博比特蟲的痕跡,2015年10月,在英國薩裡郡一家水族館的一個水箱裡,十幾條魚陸續消失。工作人員清理水箱的時候從裡面倒出了一條直徑十釐米,1.07米長的蟲子,就是博比特蟲。這十幾條魚都是它吃的,由於隱藏的十分隱蔽,而且多在夜晚行動,人們一直沒有發現它。
它隱藏在水箱的巖石下,有時候在水箱底部的沙層下,當工作人員發現它後,它並不願意出來。工作人員不得不將巖石取出來,才將它逼出來。但是出來後,博比特蟲斷成了三節,尾巴那一截很快死去,剩下兩截依然活著,科學家還在觀察剩下兩截是否會分別長出來新的尾巴和頭部。

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博比特蟲是在日本的一個漁港,它躲在一些漂浮物裡,被發現的時候已經長到了3米長,體重接近1斤,擁有673個環節。
這種恐怖的蟲子生活在海洋中,卻不經常在海洋中看到,海洋生物學家見到它們更多的是在各個水族館中。每當水族館引進死亡珊瑚的骨架時,總會擔心會不會有一條博比特蟲會藏在裡面。重要的不是它藏在裡面,重要的是它藏在裡面會把水箱中的魚一條條吃了。
魚面對博比特蟲的確是非常弱小,但是人類也免不了挨咬。博比特蟲的被人們稱為「地獄蟲」,它的口器肌肉非常發達,下頜結實有力,一口能將魚咬成兩半。這種力量如果咬到人,怕是也要咬掉一塊肉。
由於平時博比特蟲的身體都藏在巖石下,所以它咬住獵物後,會立即將獵物拖進洞中慢慢吃掉。這種情況下,如果是被博比特蟲一口咬斷氣還好,如果沒有就要被拖進洞裡慢慢被吃掉了。由於博比特蟲的這種特性,現在科學家們還沒有觀測到博比特蟲是怎樣的吃掉獵物的,但是觀察到了博比特蟲會攻擊比自己體型更大的獵物。
在食物缺乏的時候,博比特蟲也會吃一些海草和其它海洋植物,並不會純粹吃肉。
另一點危險之處則是博比特蟲的剛毛,科學家推測它們的剛毛會對人類產生麻痺作用。但是觀察發現,這些剛毛數量不多,而且平時捕獵過程中似乎並沒有用到。它們的作用更多的是幫助博比特蟲在海底移動。
但是這樣兇猛恐怖的蟲子,在我國南方居然還是一道美食。博比特蟲又名磯沙蠶,廣東人叫他們禾蟲,主要分布在浙江、廣東、福建一帶。在它們眼中,禾蟲可蒸可燉,可煎可炸,鮮香味美,還能健脾暖身。
在他們那裡,博比特蟲最終是這樣的:
這還真是應了那句話,在咱們眼所有東西只分能不能吃,不能吃創造條件也要吃,實在不能吃,就把它歸入藥材行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