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白洋澱十大美食

2021-01-09 中國傳統美食文化

雄安新區位於中國河北省保定市境內,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的國家級新區。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規劃範圍涵蓋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等3個小縣及周邊部分區域。位於雄安新區的白洋澱是著名的旅遊景區,現在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雄安新區白洋澱的十大特色美食。

1、燻魚

雄安美食燻魚,是具有濃厚水鄉風味的獨特魚製品。其獨特風味主要來自燻魚的多道工序和傳統的配料。燻魚品種較多,主要根據體形大小而分。大燻魚包括燻魴魚、燻鰱魚。也有的燻大魚(鯉魚),只是要將鯉魚劈成兩半,以便燻透。燻小魚則指燻黃花魚。燻魚由於味道好,便於攜帶,深受旅遊者的歡迎。

2、全魚宴

白洋澱的全魚宴,講究食材新鮮,原料豐富,刀工細膩,口味豐富,根據食客多少,準備有四涼四熱、六涼六熱、八涼八熱等規格,高規格的八涼八熱,再加上主食和湯,總共十九品菜,著實豐富,真不愧為雄安新區美食。

3、灶臺鐵鍋燉魚

現場殺制的各種雜魚,放入調好調料的湯汁中,再放上豆腐、茄子都配菜,新鮮下鍋燉上十五分鐘,過邊貼上花卷、玉米餅子,那叫一個香啊,這類雄安新區美食真是讓人垂涎三尺。

4、茶紋松花蛋

白洋澱的松花蛋,原材料和鹹鴨蛋一樣,都是用以魚蝦、藻、螺螄、水草為主食的鴨子下的蛋為原料,製作的松花蛋,色澤鮮亮,茶紋清晰,墨綠、黑、淺褐、深褐四圈顏色分層明顯,所以被命名為茶紋松花蛋,去白洋澱一定要嘗嘗這道雄安新區美食。

5、藕夾

白洋澱荷塘遍布,盛產蓮藕、荷葉、荷花、蓮子,所以吃法也花樣繁多,除了蓮藕燉排骨、涼拌藕片,藕夾、炸蓮花這些雄安新區美食都是很不錯的,可以盡情品嘗。

6、水蠍子

水蠍子,就是蜻蜓的幼蟲,據說高蛋白。

7、魚鱗凍

魚鱗凍是白洋澱的一大特產,富含容易被人體吸收分解的膠原蛋白,能夠美容養顏抗皺;富含卵磷脂,能增強人腦記憶力、延緩衰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高血壓和心臟病,還還有多種微量元素,能夠促進兒童骨骼的發育。所以,可以說,魚鱗凍是一款非常好的健康食品,也是雄安新區美食中不可多得的一道。

8、紅心醃蛋

白洋澱裡的紅心老醃蛋,又被稱為醃青果。因為白洋澱裡散養的鴨子每天都在吃小魚、小蝦、水草、螺螄,所以產下的鴨蛋多紅心蛋,經過醃製後,蛋心紅色,流油,蛋黃蛋清紅白分明,口感極好,營養豐富,是值得推薦的雄安新區美食。

9、野生蝦

雄安特色美食野生蝦全部來自湖裡,口味,自然生長,不添加任何生長劑!是天然的優質河蝦,營養豐富。

10、菱角

菱角大多種植在中國南方,在北方主要種植在白洋澱地區,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見過甚至沒有吃過菱角,所以到了白洋澱,不吃菱角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河北雄安新區78個澱區村汙水不再排入白洋澱
    來源標題:78個澱區村汙水不再排入白洋澱 5月23日一早,河北省雄安新區安新縣趙北口鎮東街村68歲的楊滿意起床後,徑直走出家門,到新建起的灰白色調的漂亮公廁方便。廁所乾淨整潔,還配有洗手液和烘手器。
  • 雄安畫卷徐徐鋪展 「未來之城」蓄勢待發——雄安新區設立三周年...
    目前,雄安新區「1+4+26」規劃體系(規劃綱要,總體規劃、白洋澱生態治理與保護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6個專項規劃)基本形成。  2019年年底,經黨中央同意,國務院正式批覆《河北雄安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和《河北雄安新區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其中的起步區就是雄安新區主城區。
  • 李曉江:雄安新區將是一個全新概念的國家新區
    、發展新基礎上的新區,雄安新區的規劃應當注重時代的先進性,體現新時期的規劃理念,體現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對城市發展建設的新要求。  根據中央部署,雄安新區定位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規劃建設要有「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  李曉江說,雄安新區規劃首先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 雄安新區開展2020年魚類增殖放流活動
    中國雄安官網11月19日電(通訊員曹坤)近日,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組織在白洋澱前後塘、泛漁澱、府河河道、大口子碼頭等水域開展魚類增殖放流活動。活動向白洋澱核心區域投放鰱鱅、草魚、蝦蟹等水生生物苗種超過6500萬單位,將對白洋澱水生生物資源修復及水質改善起到積極作用。
  • 雄安新區召開黨工委委員(擴大)會議
    11月24日,雄安新區召開黨工委委員(擴大)會議,認真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致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的賀信和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上的主旨演講、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傳達學習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和全國政協副主席蘇輝在新區調研有關指示和召開會議精神,省委書記王東峰和省長許勤近期在新區調研指示和省委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精神
  • 央視新聞:雄安新區地質調查,地熱資源被畫重點
    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淺層地熱能滿足1億平建築物供暖、製冷,中深層地熱能可支撐供暖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11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以下簡稱中國地調局)了解到,經調查,發現雄安新區地熱資源豐富,土壤、地下水環境質量較好。目前,雄安新區自然資源環境綜合監測網初步建成,可實現監測數據的在線集成和信息化服務。
  • 雄安新區地質情況已摸清
    本報北京電(記者常欽)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了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系列成果,包括工程地質、土地質量、地下水與地面沉降、地熱清潔能源、白洋澱生態環境等內容。目前,初步建成雄安新區自然資源環境綜合監測網,實現監測數據的在線集成和信息化服務。
  • 地熱資源豐富、土壤質量優良 雄安新區部分地質「家底」公布
    中新網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 龐無忌)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21日公布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系列成果,包括工程地質、土地質量、地下水與地面沉降、地熱清潔能源、白洋澱生態環境等內容。
  • 雄安新區地質調查亮出「家底」
    「雄安新區地熱資源豐富,土壤環境質量優良,地下水質量總體良好且穩定。」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公布了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系列成果。經過將近四年的努力,雄安新區地下地質結構、地下水流系統以及地熱資源分布已基本查清。
  • 李曉江 - 堅持生態優先 構建水城共融的雄安新區 _新華網
    雄安新區是一個站在歷史新起點、發展新基礎上的新區,雄安新區的規劃應當注重時代的先進性,體現新時期的規劃理念,體現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對城市發展建設的新要求。根據中央部署,雄安新區定位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規劃建設要有「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雄安新區規劃首先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 10.5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雄安新區建設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下達雄安新區建設專項2020年第二批中央預算內投資10.5億元,用於支持雄安新區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批項目資金在安排時,一是結合當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優先支持有助於改善雄安新區環境衛生的大件垃圾拆解中心等環衛設施配套項目;二是根據新區建設進展,支持位於啟動區內的北京市援建「三校一院」項目的配套道路和給排水工程,以及保障啟動區大規模建設的交通運輸通道項目;三是按照「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支持配套燃氣工程項目建設;四是為加快雄安高鐵站周邊配套設施建設
  • 葛洲壩水務:助力雄安生態建設,以紅色引領繪就新區熱土的藍綠底色
    藍、綠是「未來之城」雄安的底色,生活汙水及垃圾處理是民生問題,也是環保問題,更是重要的公共服務事業。有著紅色基因的葛洲壩水務主動作為、為民解難,以高度的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服務新區熱土的生態建設,讓黑水進、清水出,讓垃圾清、環境淨,有效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以環境汙染治理的實效得到了屬地政府及人民的一致好評,為雄安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 雄安新區起步區萬米多尺度地下空間三維結構初步構建
    地質調查工作團隊通過在雄安新區起步區建立地下200米深度範圍米級精度三維地質模型,評價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條件和工程建設適宜性,構建起步區萬米深度範圍地下含水層、地下熱儲層、深部探測層等多層次、多尺度地下空間三維結構框架,有效支撐雄安新區地下資源開發利用,助力「透明雄安」建設。
  • 組成雄安新區的三個縣都有什麼功能?
    雄安新區自從成立以來備受人們關注。都想知道未來這個超一線城市發展前景。大家都知道雄安新區是由容城、雄縣、安新和部分任丘組成的。那麼,組成雄安新區的三個縣到底是為雄安新區提供什麼樣的功能?首先,容城。容城主要的功能是政府和企業巨頭的總部在這裡辦公。
  • 雄安新區探訪記(九):雄州古韻醉遠客
    雄縣文保所所長鄭金茹說:「國家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國,雄縣的歷史文化古蹟也引起了遊客的矚目,最近來宋遼古戰道遺址參觀的人數明顯增多,是去年同期的好幾倍。」  位於雙堂鄉祁崗村的祁崗地道於1964年發現並發掘。該地道全長200餘米,為青磚券頂結構,洞頂距地面約4米高,內含議事廳、兵器廳、迷魂洞等6個洞室及通道,分別設有掩體、放燈處、翻板等設施。
  • 提升水資源與生態環境承載力 助雄安新區建設目標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雄安新區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建設綠色、森林、智慧、水城一體的新區,打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示範區,為京津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提供支撐。
  • 雄安新區的歷史特徵:新石器、東周漢和紅色文化圈
    新石器、東周漢和紅色文化圈如今,白洋澱周邊的紅色文化圈和東周漢文化圈以及新石器時期文化圈一起,成為了該區域三大重要的文化特徵。雄安新區聯合考古隊總領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毛保中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三大文化圈加上以燕南長城和遼宋邊關地道構成的兩條線基本概括了雄安新區最重要的歷史特徵5月28日,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晾馬臺鄉南陽村。身穿淺綠色T恤衫,戴著白色手套的考古隊員們來到這裡。
  • 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淺層地熱能供1億平建築物供暖、製冷
    11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以下簡稱中國地調局)了解到,經調查,發現雄安新區地熱資源豐富,土壤、地下水環境質量較好。目前,雄安新區自然資源環境綜合監測網初步建成,可實現監測數據的在線集成和信息化服務。
  • 閔慶文:建議「以漁養水」保護白洋澱 水生資源和水域生態是核心|...
    【編者按】白洋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淺湖型溼地生態系統,對於保障雄安新區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20世紀60年代以來,白洋澱生態系統功能嚴重退化,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白洋澱的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問題依然嚴峻。
  • 《地文雄安--白洋澱史略》科普專著出版
    ◎張 傑/文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郭友釗教授編寫的《地文雄安——白洋澱史略》科普專著近日正式公開出版發行。物化探所負責「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工程」下屬「雄安新區深部三維地質結構探測」項目,在新區大規模建設前,開展了地面及井中綜合地球物理調查,獲取了井-地結合、重震電結合、點線面結合的高質量基礎數據,查明了新區主要斷裂、地熱儲層、含水層特徵及地下空間分布特徵,發現了熱源與熱通道,建立了不同空間尺度的三維地質結構模型,為構建世界一流「透明雄安」奠定了堅實基礎。